第三百六十章 需要伙计
作品:《花田月下》 “嗯。”苏玉冰点点头,反正她需要人。
村里人,比较知根知底,她也用的放心。
两人正说着话,就见夏小云熟络叫那几个村妇等一下,自个就进了灶房喊道:“冰儿啊,你在吃早饭吗?”
“嫂子,你来了,我吃完了。”苏玉冰应道。
人就出来灶房,和她相遇在宽敞的堂屋里。
“你前天不是让我给你找些伙计们,人我给你来了,你出来瞧瞧。”夏小云边说,边瞅了一下灶房的动静。
唐缙云还在吃早饭呢?
这个点,家家户户都下地干活去了,他们这起的?
看来昨晚“办事”办的很晚,夏小云是过来人,自然是明白,只是捂嘴笑了几下,就跟了出去。
“这些都是想来唐家做事的人吗?”苏玉冰扫了一眼院子里站着的村妇,粗粗打量一番,有十来个人呢?
“是啊,弟妹,我在村里一说,就有好多大婶姑娘们要来呢?”夏小云笑道。
如今唐家在村里,算是有威望的,那威望仅次于村长,带着她都受人尊重。
“挺好的,我要选两个伙计,做手工暂时要五个吧。”苏玉冰道。
“那也不少了,对了,我特意让她们都带来了平日自己的绣活,有香囊,手帕,钱袋的等等,就是为了给你检查手工用的。”夏小云说。
“嫂子,你想的真周到。”苏玉冰看着她眼神里闪烁着精明,也不怕跟她细说了。
“嫂子,不瞒你说,若是这几个人不够用的话,我到时候直接盖个作坊了。”统一把人集中在一起,才好管理呢?
目前招五人,自然是不急的,怎么也得把人数扩到十人,再开作坊。
手头上的流动资金,还得储备,若是一下花光,到时候不够买原料的,就白瞎了。
“弟妹啊,你要开作坊啊。”夏小云激动起来。
原以为苏玉冰只是小打小闹,开开铺子,现在完全能相信她的能力。
毕竟她和唐山在一起也有好几个月了,听村民讲一些苏玉冰以前的事迹,对于她还是万分佩服的。
唐家里面出了这么能干的媳妇,夏小云身为唐家的一份子,也备感到光荣。
“嫂子,这看情况吧,一切都得看铺子的销量,还有我现在手头钱不多,事情又多,走一步看一步了。”苏玉冰说道。
“也是,先顾好眼前的就好了。”夏小云也深知,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嫂子,我请的绣娘,不仅要会在布包上绣花纹,还得会缝制布包。这钱按照缝制一个多少给,当然,花样不同,手工费都不同。”
“嗯,这样挺好的,你看着给吧,反正这些村妇平日里在家里也没事干,哪怕一天挣个几文钱,她们也很乐意啊。”夏小云一脸肯定的说。
苏玉冰一听这话,心里就有底了。
看来夏小云是个不简单的村妇呢?对村里的百态,比她了解的太多,多了这么一个帮手的话,那就是省力不少。
“嫂子,我手里头现在就三种布料,一种是普通的布包,做好一个手工费,8文,好的布料20文一个。还有钱袋,小钱包等二文一个。”
“那个普通的布包,做一个需要多久?”她问道。
苏玉冰想了想,自个针法不熟练的,都不用一天,那些熟练的应该一天能做两到三个。
“手脚快的,时间充裕的话,两三个不是问题。”
一个八文钱,二个就是十六文,三个就是二十四文,这一个月下来手脚不慢的,五百文不是问题啊。
这,这都相当于在镇上有一份工了,而在家相当自由,还能给家人做饭,这等好事哪里找啊?
“弟妹啊,我算了下,实在很不错呢?看来我要多拿些布料了,反正我在家也没事做。”夏小云呵呵笑道。
“行,我现在就出去说。”苏玉冰和她聊了几句,这心里就有谱了。
村里的人,除了男丁下地干活,一年倒卖几个口粮,挣点微薄的银子,大多数人是没什么收入的。
还一些挣辛苦钱,拿命搏的几个汉子,在镇上做短工,也不是天天都有活干的。
这要是在家缝制一下布包,能贴补家用,这对她们来说可真是件大事呢?
苏玉冰越想越有谱,拉着夏小云,一脸喜色的来到院子里。
原本叽叽喳喳在扎堆聊天的村妇,一下子就寂静了。
这些人一看到苏玉冰的出现,就像蜜蜂看到花朵一般,一下子就嗡嗡的飞过来,将这两朵花给围住。
刘婶子也在,凑上前去,问道:“唐家媳妇,我听你嫂子说,你这要几个绣娘呢?”
“对啊,唐家媳妇,你铺子里头还要人是吗?可以让咱去,一定手脚勤快,给你打理的利利落落的。”
“是啊,唐家媳妇,让我去。”
“我去……”
这十几号人,同时说话的威力不亚于炸弹,炸的苏玉冰的耳膜,都嗡嗡的响。
“好了,大伙先停下,听我说。”苏玉冰一挥手,院子里瞬间安静了。
现在村里人谁不知道,唐家开了两个铺子,苏玉冰又是在酒楼里,担着管事的名头。
这一听唐家需要人,缝制手工,这不,一大群人就眼巴巴的赶来了。
现在苏玉冰就是她们眼里的神,她让说话就说话,她说安静,自然不会有哪个不长眼的开口说话。
见这些人都十分尊重她,苏玉冰心里十分感动,酝酿了一番说辞,就娓娓道来:“乡亲们,唐家不久前新开了一家布包店,需要两个勤快,本分的伙计,我先说说条件,觉得自己符合的站在我旁边来。”
这话无疑是一块石头,砸落平静的湖里,掀起一阵阵涟漪。
大家脸上露着兴奋,点点头:“唐家媳妇,你继续说。”
被这么多人注视,苏玉冰依然不慌不忙的。
她扫了这些人一眼,在每个人身上都停留了几下,让她们感觉,她苏玉冰是重视这些乡亲们的,有什么好事也是想着大家的。
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肢体语言,产生碰撞,效果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