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口才训练100天(24)
作品:《口才是练出来的》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仪态万方尽显风采
演讲者在与听众见面之前,一定要认真地修饰一下自己的“形象”,这是十分必要的。
怎样才能给听众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呢?
主要表现在仪表和礼仪两个方面。仪表的概念是比较宽的,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服装和面容的修饰。
服装是文明的象征。穿着讲究是文明的表现,也是对听众的尊重。同时,服装又是一种信息,可以表达出演讲者的身份、情绪和风格。更主要的是,演讲者的服装与演讲内容构成一体,成为演讲者气质、风格的外在表现。
演讲者服装的标准,并非要求人人西装革履、衣冠楚楚,更主要的是讲究着装的整洁、合身、朴素、大方;着装要讲究“适度”,给人以自然得体的印象,不可装饰过度,分散听众的注意力。要记住:演讲者登台前最好照一照镜子,或者请别人看一看,有什么不适宜的地方,并及时修正,以免贻笑大方。
面部是仪表的中心,和服装一样,也需要修饰一下。男士要刮刮胡子,梳梳头,不然胡子拉碴,头发蓬乱,很不雅观;女士可薄施淡妆,给人以精神焕发、整洁一新的感觉。这些都是必要的。
总之,演讲者应以堂堂的仪表、潇洒的风度、俊美的容颜,给听众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是演讲者有修养的表现。
礼仪表达了演讲者的精神状态,它将给听众留下最初的印象。是诚挚还是虚伪,是谦虚还是傲慢,听众都会从中做出初步的判断,因此,不可忽视。
我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每次出去讲课或者主持各种活动,我都会事先将当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而且搭配得当。我个人比较偏重红、黑、白三种颜色,但是,把这三种颜色搭配好,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每次都要花费一点时间,仔细琢磨,这件衬衫应该配哪件外套?那条裤子应该搭配哪双鞋?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更是对别人的尊重。
如果一出场就给人一种邋遢的感觉,那么,就会让听众从一开始就很反感你,并且会影响到讲课的效果。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不论主持还是讲课,都是从你站到讲台上的那一刻开始的。不等你开口,台下的听众首先在心里就会对你的形象先打一个分。如果你的形象很好,那么,他就会很信任你,对你的讲话也感兴趣;如果你是一个邋遢的人,那么,他就会持怀疑的态度,认为你没有能力,也就不会认真地听你所讲的内容。
因此,在上台之前,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形象打理好,同时,注意在台上的礼仪,做到得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