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归宗(上)

作品:《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归宗(上)
    “太费事了,若是实在拎不清,便叫曹元去找他们族长说话。”曹颙皱眉想了想,说道。
    章佳氏这一支,族长本是宁春之父,宁春父子去世后,是宁春的一位叔祖占了族长的位置。宁春父亲身上的世职,也被这新族长给袭了。
    宁春家的家产,在宁春父子入狱后打点衙门花去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以族产的名义被这位叔祖占去。
    曹颙之所以使曹元去寻宁春继母,而没有去找章佳家的老族长,就是不愿搭理他。
    当年他趁着宁春父子遇到贪墨宁春家家产之事,曹颙也晓得,可见他做事留有余地,对宁春继母也照顾一二,便没有与之计较。
    袭佐领世职之事,则是八旗惯例,若是袭封的那支问罪,就由其他族人改袭,倒是不算这老族长的错。
    除非宁春父子能平凡,否则想要夺回佐领世职,只能等老族长那支犯错。
    不管是老族长那边,还是宁春继母那边,曹颙都没有为左住、左成兄弟抢回田产、铺子的意思。
    宁春继母再怎么样,也是左住兄弟的祖母,如今成了孤寡,守着继子过日子,没必要为了银钱去为难她;老族长那边,就算占去了十来顷地,可要承担年节祭祀的责任,还有贫困族人的婚丧嫁娶,需要操心的事情甚多。
    曹颙需要的,只是左住、左成兄弟恢复姓氏,亮出出身,不再为世人诟病而已。
    “有些话,田嫂子不便宜说。要不,明儿问过田嫂子,我见见两位嬷嬷,给她们透个底儿。毕竟那边是左住、左成的祖母,要是闹得太僵,面子上也不好看。”见丈夫有些不耐烦,初瑜斟酌着,说道。
    田氏在跟宁春时,身份确实是侍婢,连通房都算不上,可为了左住、左成兄弟的前程,却不能让田氏以侍婢的身份回去认亲。
    曹颙点头,同意了妻子的提议……
    客房里,徐嬷嬷与夏嬷嬷看着各自手中的金簪与荷包,面面相觑。
    这是田氏送给她们的见面礼,每人一支金簪子,一只荷包。夏嬷嬷是福字簪,徐嬷嬷是寿字簪,簪子不算重,可一支也有一两好几钱的分量。
    荷包里一对二两重的银元宝,簇新簇新的,印着“吉祥如意”字样。
    “早年老爷在世时,家里也预备银锞子赏人,却没有这么精致。”夏嬷嬷手心中把玩一对小元宝,感触颇深。
    徐嬷嬷则是摩挲着那簪子,道:“田姑娘出手倒是阔绰,若不是知根知底,真瞧不出是丫头出身。这样足金的簪子都舍得赏人,顶咱们半年月钱。”
    得了赏,两个婆子固然隐隐窃喜,可到总督府这半日见闻,又使得她们提了几分小心。
    “谁知道田姑娘怎么想,要是真借着曹家的势,带两位少爷认祖归宗,太太哪里拦得住?不说旁的,到底这才是老爷的亲孙子。”夏嬷嬷笑道:“可笑宽街那家人,还以为把着四爷,就能抢了太太这边的家产,如今正主露面了,看他们还怎么闹腾?”
    徐嬷嬷挑了挑眉毛,想说谁知道这“田姑娘”的儿子是不是自家大爷的种儿,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道:“八字还没一撇,不管怎样,总要太太点头。”
    田嬷嬷晓得她是太太心腹,是向着嗣子永亮那边的,低下头撇了撇嘴,没有再说话……
    左住与左成从书院回来,便被田氏叫过来,说了京城来人之事。
    早在曹颙给京城去信后,就对他们两人提及此事。
    今上登基虽已三年,可当年参与夺嫡的先皇诸子大多在世,追查往事很是敏感。宁春父子“畏罪自杀”这个罪名,暂时无法洗刷。
    若是想要恢复家族荣光,重担就要落在他们兄弟头上。只有他们兄弟成才,章佳家才能复兴,要不然家族只能沉寂下去。
    对于“章佳氏”这个姓氏,兄弟两个都很觉得陌生;对于尚未见过面的亲族众人,也没有什么见面的渴盼。
    毕竟这十几年来,他们生养在曹家。在他们心里,曹家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亲人。
    他们想要出人头地,却不是为了所谓“家族荣光”,而是不想被天佑与恒生拉的太远。
    现下,他们还小,受着义父照看,还能坦然受之;等到长大,难道还要继续要“义兄”、“义弟”照看不成?
    天佑以后要继承爵位,读书也读的好,不管是科举出仕,还是恩荫入仕,前途不可限量;恒生是皇子伴读,为人勇武,往后不管在皇子身边当差,还是去军中补缺,也都会有一席之地。
    只有他们兄弟两个,相对弱了些。
    虽说靠着义父提挈,过几年也能入官场,可哪里比不得科举出仕底气足。
    因此,到了清苑后,兄弟两人读书格外用心。
    左住没有左成聪敏,脑子不算灵活,每次里背书到三更;左成之前最厌八股,如今却是捧着几本例文不撒手,隔日就要作上一篇练手。
    听说京中来人,兄弟两个兴趣都不太大,左成小声道:“不告而来,也太失礼。”
    左住道:“您见了便是,哪里需要我们还见?”
    田氏怕他们两个犯倔,道:“到底是那边太太派来的,你们当晚辈的,总要见见。”
    左住与左成不愿违了她的心意,点头称是。
    到了饭时,田氏便打发他们兄弟先回去吃晚饭。
    晚饭后,田氏先使兰香请了两位嬷嬷过来,而后又使人叫左住、左成兄弟过来。
    “两位嬷嬷,这就是我那两个孩儿……这边的是老大,大名叫元松;旁边的是老二,大名叫元柏……”田氏见他们兄弟进屋,便对两位嬷嬷介绍了,而后又对左住、左成道:“还不上前见过两位嬷嬷!”
    左住、左成已经换下上学的衣裳,身上穿着半新不旧的纺绸褂子,气度优雅,见礼从容。
    夏嬷嬷与徐嬷嬷都起身,屈膝还礼。
    徐嬷嬷仔细打量他们兄弟二人,夏嬷嬷也打量着兄弟二人,却是不知不觉红了眼圈。
    虽说是双生兄弟,可随着年纪渐长,兄弟两个的长相也不再像襁褓中那么像。左住的脸更圆些,左成的下巴更尖些。
    若说之前还多少有些存疑,看了这兄弟两个长相后,夏嬷嬷晓得,眼前这两位就是自家大爷的骨血。
    左住长相,跟宁春少年时一般无二,只是眉眼少了几分灵动;左成的眉眼同宁春一样,只是脸庞更清秀些。
    夏嬷嬷心情激荡,已是忍不住,哽咽道:“天可怜见,总算有人承继大爷香火,老奴见过大少爷、二少爷,给两位少爷请安!”说着,已经屈膝跪了下去。
    徐嬷嬷见状,脸色十分僵硬。
    两人出京前,得了嘱咐又嘱咐,不管这边怎么说,先含糊着,等探听明白后,再由太太定夺。
    夏嬷嬷这么一跪,左住、左成唬了一跳。
    倒不是因夏嬷嬷的言辞,而是在义父的潜移默化下,兄弟两个也都是怜贫惜老之人,见六、七十岁的老人家向自己下跪,心里不落忍。
    还是田氏上前,扶了夏嬷嬷起来。
    夏嬷嬷见徐嬷嬷神情寡淡,明白过来自己犯错,心中有些没底,可眼神还是忍不住黏在左住兄弟身上,脸上眼中颇多欣慰……
    从田氏这边出来,左住、左成兄弟商议一番,便来上房求见曹颙。
    “想去关外上坟?”听明兄弟两个来意,曹颙有些意外:“怎么想起这个?”
    按照曹颙的想法,是等到兄弟两个认祖归宗后,再带他们两个去宁春夫妇坟前祭拜。
    “义父,为人子者,早当去父亲坟前祭拜。难道京里那边不认我们兄弟,我们就不是父亲的儿子?义父的信已经去了一半个月,但凡那边真有认下我们兄弟的意思,也不会拖了这许久。明年就要乡试,孩儿与大哥都忙着读书,准备下场,哪里有功夫去周旋他们?孩儿与大哥商量着,暂且不去管他们,先祭拜了父亲与大娘再说其他。”左成说道。
    左成心思活络,考虑事情比兄长周全。
    对于清苑城里几位官眷瞧上他,想要嫁女或是做媒,他多少也有些耳闻。后来不了了之,就出来义父给京里去信,想要安排他们兄弟认祖归宗之事。
    前后一联系,他就晓得,是出身不明使得自己亲事受阻,让义父为难了。
    他感觉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就算他是总督“义子”,若他的生父是工匠、商人等下民,那也不会有正经人家乐意将女儿许给他。
    不管是贫困的农户也好,还是书香门第也罢,必须要对外交代出一个清楚的出身来历,不能再含糊其辞下去。
    曹颙听了左成的话,颇为意外。
    他已经听出左成话中的冷情,瞧着他的意思,是只乐意认生父嫡母,对于其他亲族之人,倒是不打算相认往来。
    曹颙最是怕麻烦,若不是顾及世情,他当然支持左住、左成兄弟这么做。既得了名份,又不必同章佳氏亲族之人掺合到一块儿。
    可在世人眼中,小辈分家单过不算什么,不敬长辈却要为人指责。
    “也没有什么可拖的,等这两位嬷嬷回京,你们兄弟就同去吧。总要到那边露个脸,再提出关祭拜之事。”曹颙寻思了一会儿,说道。
    宁春继母所虑,不过是家产。
    既是明白告之,左住、左成不会去分她的家产,她要是再啰嗦就是自己找不自在……
    重生于康熙末年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