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役定西

作品:《大唐侦察兵

    张允文如今挂着右龙武军将军的称号,然而,当他准备去找李道玄时,却被后者告知,陛下已经知会下来,你的任务,另有安排。张允文一听,不由愣在当场。
    后来到李世民处询问才得知,原来李世民是要将张允文如今管辖的那些部门编制调拨给他。主要是炮兵、宪兵和侦察营新兵。至于那军事学院的学生,则是分配到各支部队之中,用张允文的话来说,叫做“实习”。
    当张允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心头微微一怔。不过他乃是军人心性,服从命令的性子深入骨髓之中。当下便领命。
    那侦察营新兵训练营中,如今共有一千三百多名新兵。说是新兵,其实是指他们没有结束两年的新兵训练,若论起实力来,比起那些募兵亦是不差。他们本身便是从募兵之中选拔出的精锐。
    这隶属于北衙的新兵训练营,采取的是封闭式训练方式。每两年招收一批人。等两年训练,完全达到合格标准,被分配到南北衙各个卫所之后,才开始招收下一批新兵。
    这样源源不断的为南北衙诸卫大军输送优秀的特种侦察兵,也让那些大将军们十分满意。
    本来今年九月的时候,这些侦察兵便可以走出训练营,加入到南北衙各卫中去,谁料今年要征伐高丽,所以也就跟着一起去了。用战争检验平时训练的成绩,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张允文甚至计划着在南北衙各卫建立各自建立侦察大队,就像后世的军中一样。不过这种想法却仅仅停留在脑海中,还没有付诸实践。
    出发当日,张允文将三部兵马集合起来,跟着李世民的大军一路往洛阳而去。
    三部兵马之中,宪兵人数最多,足足有五千多人,这还是分出了一部分在张亮的水军和李绩的辽东大军之中后剩下的。其次便是炮兵。此次出发的炮兵,占据了大唐炮兵总数的三分之二,剩余的要么分布在边境之地,要么就是留守长安。但这里足足有四百多门迫击炮和一百五十多门火炮。其中,迫击炮两人一门,大型火炮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先制造出来的天威大将军炮,这是四人负责一门,足足有一百零三门。另一种便是最新铸造的大口径火炮,按照后世的毫米计算,口径足足有一百八十毫米,比起原来天威大将军炮的不到一百毫米的口径打了不少。这个需要六个人负责一门,足足有五十一门。人数最少的便是侦察营的侦察兵了。
    李世民穿戴着一身明晃晃的金色明光甲,那甲片擦得明亮之极,几乎可以用来当镜子用,反射着太阳光芒,显得分外的刺眼。
    张允文和那些将军皆曾经规劝过李世民,让他别穿这般耀眼的衣甲,免得遭到敌军弓手的射杀。那李世民却是连连摆手道:“此处乃是我大唐地界,朕身为一国之君,当然得作为表率,让这千千万万的士卒知道,朕此刻身在军中,与他们同在!呃,至于到了前线,那时再换衣甲也不迟!”
    听了李世民这话,众人只好不再劝李世民了。
    大军一路浩浩荡荡,沿着官道上行军。李世民下令不得扰民,所以每当夜晚降临之时,大军都是在野外搭起营寨,安顿下来。
    大军行进之时,每到一处,便见当地官员带着士绅名流在野地箪食壶浆,静静候着李世民的到来。开始的时候,李世民还乐意接见这些民众,但是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在路旁恭候李世民的到来,使得李世民不胜其烦,直接让长孙无忌等人出来接待。
    对于那些官员和当地士绅而言,见不到李世民,见见长孙无忌等人也行。
    当大军行进到河北道沧州地界的时候,只见官道两边齐刷刷的跪着两排白首皓发的老者与老妇。见到这种情况,那行军的士卒不由止住脚步。这些老人之中,走出来两名年纪微微颤颤的老人来,拦住大军,请求见李世民一眼。
    当李世民听说这个情况时,立刻现身,会见这些老人。
    这些老人手中皆是提着陶罐篮子,里面装有馒头大饼果蔬之类的食物。
    领头的老人见到李世民,当即俯身拜倒。李世民见状,不敢受这些老人的一拜,当下将他们扶起,询问何事。那老者恭敬的问道:“敢问陛下这是要兴兵讨伐高丽?”
    李世民用力的点点头:“正是如此!朕绸缪已久,今领大军二十万,讨伐高丽,定当一战灭国!”
    老者抬起浑浊的眼睛,望了一下李世民身后整齐的军队,口中喃喃道:“这些儿郎们可比大业年间征高丽时的儿郎们要彪悍得多啊!可惜啊,老头子的儿子早已经埋骨辽东了!”说着,老者转身一指那些路旁的老人,“陛下,老头子和这些老家伙在大业年间,都将自己的儿子送去了辽东。整个沧州能上战场的男丁都上去了,就连女人和老人也承担起运送军粮的任务。可是没过多久就传来消息,说是辽东大败,几十万人全部埋骨他乡!可怜啊,我那不到二十岁的儿子,就这样战死在了辽东!如今陛下想要再行征讨高丽,老头子见这兵马可比大业那时候要整肃得多!还望陛下瞧在我们这些半只脚入土的老头子份上,若是遇见尸骨,还望带回汉地来!”
    说道后面,这老者的声音渐渐哽咽起来。
    李世民闻言,心头亦是激荡不已。按下心头激动,他爬上一辆马车,对着周围的士卒和老人喊道:“前隋不义,起师百万,三征高丽,致使我汉家男儿尽化作皑皑白骨,葬身他乡。山东之地,为之一空。此仇此恨,何敢忘记?今日,我李世民兴精锐之师,再讨高丽,便是要移高丽之国祚,以为我百万汉家儿郎报仇雪恨!众位将士,可曾愿与朕一通奋战?”
    “愿意——”中士卒顿时发出一阵震天的呐喊声。
    于是,这讨伐高丽,又多了一条理由。
    大军行军,这伙食可不像宫里面那般整日美酒佳肴,用餐之时,还有歌舞助兴。普通的士卒一般是吃着麦饭大饼之类的食物,和着菜汤、一两片肉干吃下去。隔上几日,也可以吃上一顿鲜肉。而那些将军的食物则要好得多,至少每天都有肉吃,偶尔还能吃上庖厨烹制的菜肴,算是不错了。而李世民的待遇最好,几乎天天可以吃上庖厨烹制的菜肴。虽是如此,军中亦有明令规定,不得饮酒。
    从四月初一直到五月,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大军终于到达了幽州。
    此时的幽州城外,李绩的八万大军已经驻扎于此,等待着李世民的到来。
    当李世民领着大军出现在幽州的时候,李绩也领着轻骑前来迎接,同时还送上了一份关于张俭的战报。
    战报上详细的记述了张俭的试探性进攻。
    张俭领两万精兵与契丹、突厥诸部仆从军共三万人,出营州,直逼辽水。此时乃是初夏,上游雨水不歇,江水暴溢,根本没有办法渡河。隔着辽水,对面的高句丽士卒见唐军无法渡河,尽皆嬉笑成一团。
    面对这种情形,张俭只好再辽水边上安营扎寨。
    等了三日,那滔滔江水终于退去。
    张俭正要命令士卒渡河,却见辽水对面,高丽骑兵沿着辽水上下游不停逡巡,大量的弓弩手出现在对岸。粗粗一估计,对面至少集结了两万人。当然,这还只是暴露在张俭视线之下的高丽军数量。
    张俭不敢冒险,佯装撤退,却留下近百名侦察兵在此守候,时刻观察情况,防止高丽军发动袭击。同时派出精骑沿辽水上下游搜索,看能不能寻一处良好的渡河位置。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留在河岸边监视对面高丽军的那些侦察兵一个个都不是什么老实的家伙,有几个甚至还是张允文当初教出来的第一批侦察兵,这些侦察兵们除了留下两个与张俭保持之外,其余尽皆凫水过辽河,悄悄的潜到了对岸。
    据说那两个留下来的家伙是与众人划拳是输了,这才不甘心的留在这里。
    那些潜到辽水对岸的侦察兵昼伏夜出,将沿着辽水向东扩展侦察范围,记录下沿途地形地貌,花了七天时间,竟然将辽水以东,北到辽城,南到安市州这个范围内的敌情侦察得一清二楚。
    然而,当他们准备返回辽水西面的时候,却悲哀的发现,河水又涨了。侦察兵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在这水流湍急,回旋激荡的辽水中游过去。
    于是,他们只好潜伏下来,一边观察着辽水的情况,一边观察着高丽军的动向。这一观察,还真让他们看出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