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成年礼
作品:《涅槃,轻狂二小姐》 走在道路中间的萧豪,今日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
从正面看看,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气宇轩昂般如同天上降魔主,那神气劲儿一瞬间让人忘了他以往的形象。要是萧颂在此,也会惊讶,这和平日里一直找他麻烦,看他不顺眼的萧豪是有许多区别的,果然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走入殿中,只见皇上和皇后身着隆重的明黄正装,太后也是庄重的坐在皇上身边,只不过看起来比皇上平和多了,一脸和蔼的看着萧豪。
“儿臣,拜见父皇,拜见母后,拜见皇祖母。”萧豪认真的一一行过礼。
“起来吧。”皇上虽然不如太后和蔼,但也没有平时那般十分严肃的说道,“今日是你正是成年的日子,也是你正是搬离皇宫的日子,朕为你的府邸提了字。来人,搬上来。”
说完便有几个太监搬着一块牌匾过来,还专门装匾过,看得出来皇上也是用了心的准备了这幅字。在萧豪面前摆定,“大鹏展翅”四个大字就出现在萧豪眼里。
“多谢父皇。”萧豪低头行礼,掩饰着自己心中的喜意,不能在皇上面前流露太多自己的情绪。从这四个大字,萧豪看出来其实皇上对他也寄予了不少希望,原来是自己一直不懂父皇的心,萧豪在心里默默地想到。
皇后看到之后也默默富有深意的笑了笑,连自己都不知道皇上给萧豪赐了字,这皇上的意思也许是在暗示着什么,但自己也不能掉以轻心。不到最后,一切都有颠覆的可能性,皇后在后宫沉浮多年,时刻小心谨慎才让她一直在皇后这个位置坐了下去。
“是啊,大皇子,你是这个宫殿里第一个成年搬离皇宫的皇子,也是最特殊的。”太后看着殿中气氛良好,也开口在萧豪的成年礼上指点了几句。本来太后就是皇后亲自邀请过来给萧豪主持成年礼的。
得了皇上的题字之后,气氛开始逐渐热闹起来,一样样成年礼的仪式开始进行,虽然繁琐,但是也表达了皇族对一个皇子成年礼的重视。萧豪脸上没有一点不耐,皇后也满意的看着他,这次出宫之后,才是真正开始考验一个皇子能力的开始。
仪式进行到最后,太后作为为萧豪主持成年礼的人,要亲自为萧豪冠发。太监从边上给萧豪递上一个莆席,在他面前的地上放置好之后便又退了下去。萧豪直接跪了下去,笔直的挺着背脊,这最后一个仪式,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仪式。
太后在太监的搀扶下缓步走下台阶,走到萧豪面前站定,手里拿过一边宫女托盘里递过来的玉簪,因为冠发太过繁琐,太后亲自为大皇子冠发简易换成了给萧豪簪发,不过这只是一个形式,只要意义表达到了,形式如何并不是很重要。
太后轻轻的将那玉簪插进了萧豪的发冠之中,萧豪炙热的看着太后,内心十分感动,而太后也回应的点了点头,转身又雍容高贵的回到了高位上。
于是成年礼就这般顺利的结束了,萧豪也终于搬离了皇宫。朝廷中权势瞬息万变,安意意有心想要打听朝野中的势力,但是现在正是萧豪这般高调的时候,自己实在不宜出现在那群有心人的视野范围内。
面对着萧豪一时在京城无限盛大的风头,相反安意意和萧颂则是守着自己的一亩良田,各自安好,不去理会大皇子府边热闹的氛围。据说大皇子府里宴会连续开了好几天,听说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在书房有闲心画画的萧颂只是无奈的摇摇头笑了笑,心中暗道大皇子真是没脑子,刚搬出皇宫,行为就如此招摇。
京城里些许会有些波动,但这都无法影响安意意的行商之路,她不断扩展着自己的行之阁,渐渐地一个月过去了,行之阁的名声不止步于京城,也逐渐在金玉皇朝的各个角落声名鹊起。
但这般出名,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最初开行之阁就引起了萧豪的注意,远在怀东的安家母族还没有发现什么,但自从安意意在金玉皇朝各处都开办了行之阁分处之后,安家母族终于注意到了和安家以前“行之阁”布置一样的行之阁。
安家母族派人去了离怀东最近的一家行之阁决定查探一番,进去发现虽然布置一模一样,但是里面卖的胭脂水粉,明显比之前怀东开办的要精致。
派出去的人回到安家母族回禀的时候,她们就十分好奇,京城人才辈出,研制出来的新品很是出奇,但是这设计风格明显是出自怀东安家。
于是几日之后,京城城门口就出现了一辆风尘仆仆的马车,从外面看起来很是普通的马车,内里却是铺了厚厚的垫子,很是舒适,这一看就是财不外露的旅人。
要是在其他的地方,这辆马车肯定会引起当地人的注意,但是这是在京城,一个每天都有人来来往往进城出城的皇朝中心,光是一个城门就有数十辆马车进进出出的,那这般隐匿的马车自然引不起谁的注意。
这辆马车上也只有两个小厮在赶车,看起来风尘仆仆也很是疲累,但眼神中的精光还是可以被有心观察的人捕捉到一点,这不是小城镇里的普通小厮。马车的马匹已经有点气喘吁吁了,但还是被赶着到了一家客栈门口。
霎时、身后践踏着的马蹄声娓娓而来、像是预谋好了节拍、听不出丝毫破绽、就这样近了、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