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115节

作品:《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还有肥料,因为画面可能引起不适,我就不给大家看啦,老粉丝都知道我家养了两头猪,还有几十只鸡,所以我家的皇菊施的都是发酵过的农家肥,绿色、天然、无公害。”
    “给你们看看我之前种在田埂边上的金银花,最近天气暖和,都开始冒芽啦,我买的是当年开花的大苗,不过店家说第一年花量不大,所以今年暂时只卖皇菊,金银花到时候可能少做一点,给大家在直播间做一期抽奖活动吧。”
    “好啦,今天请了岩哥一家跟他徒弟来帮我家种菊花苗,我们这边请朋友帮忙做活都是不要工钱的,就是伙食要好点,不说了,我要去做饭啦!今天给大家看看我们这边农忙的时候都吃什么饭。”
    说着,江小满把三脚架和镜头对准砧板,开始准备配菜。
    腊肉昨晚就切好了,现在要把洋芋削皮切丝,胡萝卜也要切丝,好在他之前在网上买了刨丝神器,去皮后按在上面唰唰几下,洋芋丝、胡萝卜丝就纷纷而下,落到了下面的盆里,刨完之后拿清水洗两遍,洗掉淀粉,控干水分备用。
    这时候,郎英姐也摘菜回来了,江小满过去帮忙,把大葱、蒜苗和豌豆尖都洗干净了,拿到案板上,先把大葱和蒜苗都切丝备用,热油锅,倒入肥一点的腊肉,先把腊肉里面的油脂炒出来,接着倒入瘦一点的腊肉翻炒。
    然后倒入半碗蒜末,翻炒片刻后倒入洋芋丝和胡萝卜丝,快炒熟的时候加入被诶好的葱丝和蒜苗,出锅前撒两勺鸡精,翻炒均匀,盛到一个不锈钢大盆里。
    山里人农忙的时候,一顿饭就这一个菜了,另外还有一个汤,正好最近豌豆尖还能吃,掐一点回来,做一个豌豆尖鸡蛋汤。
    他家今年种了两种豌豆,一种是留着吃豌豆荚的,只掐了几次豌豆尖,就留着长苗了,剩下一小片是专门拿来吃豌豆尖的,怕长老了,还特意种在屋子后面的小菜地里。
    这个季节山下的豌豆苗早就老得不能吃了,他家的豌豆尖还能接着吃,不得不说,他爹在种菜这方面,技能真的是满点。
    郎英早就把主食做好了,江小满快速做好一菜一汤,端到旁边的餐厅里,冲院子里吆喝一声,叫大家先洗手吃饭。
    趁着众人洗手的功夫,江小满赶紧拿了几个不锈钢盆来,把主食和刚炒好的杂菜、豌豆尖鸡蛋汤都盛了一盆,又拿个碟子,每样小咸菜都夹了点,单独放在旁边的小饭桌上。
    倒不是他家也不让女人上桌吃饭,主要是郎英带着两个孩子,大妞二妞还小,农村的大板凳肯定坐不住的,还是让她们母女三个,外加江鱼和山果山花父女就在小饭桌这边吃。
    这样小孩子能坐得住,大人坐在边上,也能自己吃口热乎的。
    见他居然连这个都想到了,郎英忍不住有些羡慕。
    她这辈子命不好,也不知道这郎山哪家的姑娘能这么好命,以后要是嫁给江小满这样的男人,简直就是一脚踩到了福窝里!
    第150章
    足有两个拳头大的杂粮馒头, 从中间掰开,然后把江小满用腊肉、洋芋和胡萝卜炒好的杂菜夹在馒头中间。
    喜欢吃辣的,再抹上江小满自制的辣椒油, 夹两个酸辣椒放在里面,再把两半馒头合在一处,用力一咬!
    隔着屏幕, 粉丝们都能猜到这能有多好吃!
    吃完夹了腊肉馅儿的包子,再喝两口清新爽口的豌豆尖鸡蛋汤, 这味儿,绝了!
    吃到一半, 江小满才想起来郎英之前烧的洋芋还放在灶口温着呢。
    “算了, 先吃馒头, 洋芋等下午干活饿了再吃。”
    美食当前, 大家都不太想吃味道寡淡的烧洋芋。
    “你们不吃给我们尝尝啊!”看着烧得黑乎乎的洋芋,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看起来卖相恐怖, 网友们就是很好奇这个烧洋芋到底是什么味道。
    只可惜城里不让烧火,网友们抓心挠肝的, 最后纷纷把目光转向了自家的烤箱、蒸箱或者空气炸锅……
    也不知道网友们是怎么在家里自制烤洋芋的, 反正江小满是没把洋芋带到地里去。
    他家这块地就在门口不远, 索性拿火铲把灶膛里的炉灰拨开, 没吃的洋芋都埋在里面, 等下午饿了再来挖,洋芋还是热乎的。
    吃完饭, 郎英把山果山花两个也接过去, 让江鱼腾出手来, 和江小满他们一起去挖坑准备栽花苗。
    江家这几亩地, 之前江有粮已经耕过耙平了。江小满他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在平地上起出一条条宽90公分、高约30公分的地垅,地垅之间还要间隔约20公分留着做排水沟。
    然后在地垅上覆盖一层深色地膜,栽种的时候,间隔约30公分戳开一个洞,把花苗种下去,再用园土把缺口处封严实了,不然地膜一漏风,根部就没办法保温了。
    全部移栽好之后,还要打叶打顶。
    这也是江小满从科普视频里学到的。
    金丝皇菊要想后期花蕾多,一定要在前期勤打顶。
    尤其是刚移栽的小苗,为了提高成活率、促进分支,要先把小苗的顶端摘掉,然后把下面靠近根部的3~5片叶子也摘掉,这样能减少植株的养分消耗。
    “回头你们自己栽种的时候要注意了,我听专家说,覆盖地膜不但能给根部保温,促进花苗生长,还能抑制杂草生长。不过后期等地膜破了,杂草长出来了,还是要经常锄草的。”
    江小满一边移栽花苗,一边给众人讲解他跟着视频学到的金丝皇菊种植技巧。
    “对了,这金丝皇菊可不能跟咱们的洋芋一样,等草长得老高了再去锄。这玩意儿根系喜欢横着长,锄草的时候不能下狠手,要浅浅地锄,尽量不要损伤菊花的根系。”
    “这样等明年开春,这些根系都能发出新苗,这新苗也能卖钱呢。”
    一听说可以卖钱,众人的神色都严肃起来,牢牢记住了这一点。
    江小满又趁机给他们科普,除了给花苗搭支架之外,等菊花苗进入旺盛生长期,根部疯狂向外蔓延的时候,还要及时培土。
    这样一来可以防止菊花倒苗,二来,培土可以很好地养护根部,尤其是加了粪肥的土壤,盖在根部上,根部吸收养分,开出来的皇菊规格大、品相好,才能卖出更高的价钱来。
    网上很多卖金丝皇菊的店铺,那种特级大花,都不是按斤卖的,是按朵卖的,一朵就要一块多!不过泡出来也是真好看。
    江小满真的很善于给淳朴的山民们洗脑。
    一听说培土能让他们种出来的皇菊一朵卖出一块钱,有记性不好的担心自己忘了,还拿出手机记了下来。
    郎英也暗暗决定,回头等新房子盖好了,就去抓两头猪来养着。猪肉倒是其次,主要是想攒点猪粪,到时候再弄点园土掺在一起,挑到地里给花苗培土……这培出来的可都是钱呐!
    为了让粉丝们看到皇菊是怎么种出来的,江小满特意把三脚架也带过来了,趁着大伙儿都在地里忙活的时候,把这一段拍了下来。
    “种花”两个字,乍一听还挺诗意浪漫的,禁不住让人想到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可实际上,真正下地干活才知道,种花的辛苦,和种水稻什么的也差不多,甚至因为是头一次种这玩意儿,大伙儿都有些小心翼翼的,生怕把花钱买来的菊花苗给折断了。
    宽约90公分的地垅,可以并排栽种三株皇菊苗,两边的还好,蹲下来就能栽,中间那一棵就造孽了,几乎是要趴在地垅上才能种下去。
    栽完了,还得拿竹片和竹丝来搭架子,搭完架子,还得挑土来给根部培土……郎英和江小满各自拿了一把剪刀,等他们栽好,就上前去,把秧苗下面的叶片剪掉,去顶,从下午一直忙到天黑。
    “要不晚上都别回去了吧,天黑了,走夜路不安全,还带着孩子呢。”江小满盛情挽留客人们。
    老山坳子那边是肯定不能回去了,先不说天黑后林子里猛兽横行,就是这路程,他们在江小满家吃完晚饭,从这边出发,等走到家,估计也快天亮了。
    反正都是一帮单身汉,随便找个屋子打地铺都能凑合一夜,纷纷表示他们要在小满哥家里住一夜再回去。
    江鱼和郎英就有些为难了。
    江鱼是因为家里养了猪和鸡,他们不回去的话,就没人喂猪喂鸡。
    郎英是来的时候没想到要过夜,只给江奶奶和江月月留了中午饭,她要是今晚不回去,祖孙俩估计得饿肚子了。
    “这有啥?等我给我叔打个电话,请他帮忙给你家的猪和鸡喂一喂。江奶奶那边,叫我叔他们晚上做饭的时候,顺手多做两碗就是了。”
    说着,江小满就心安理得地使唤起他叔来。
    江百川万万没想到,别人家孩子是坑爹,到了江小满这里,他倒是舍不得坑自己爹,跑来坑他这个堂叔了!
    不过,想到这小子忙着种那个什么金丝皇菊,说到底也是为了让他们郎山的老百姓能早日脱贫致富,江百川任劳任怨地跑去帮忙喂猪、照顾老人孩子去了。
    累了一下午,江小满也是腰酸背痛的,连动都不想动了,更别提做饭了。
    好在他这里还有之前囤的方便面,拿了一箱出来,算了算人数,直接下了半箱子红烧牛肉面,让郎英姐帮忙,用煤气灶煎了两盘荷包蛋,每人一大碗方便面,外加俩荷包蛋,一大块腊肉,勉强填饱了肚子。
    晚上,江小满把自己的房间让了出来,正好他房间有两张床,大的一张,让郎英带着大妞二妞睡,小的一张,给山果山花睡。
    其他人分成两拨,分别在江有粮的房间和他家客厅打地铺。
    客厅有个小地炕,晚上烧起来,地上也暖烘烘的,比睡房间还舒服呢,那边还有电视机,一帮小子们闹哄哄地都挤了过去。
    只留下江小满,一脸尴尬纠结地看着山岩和江鱼。
    这俩人是一对啊!怪不得刚才那帮臭小子跑得飞快,真要跟他们俩睡一屋,总感觉怪怪的……
    “咳~岩哥你们早点睡,我突然想起来之前买了一部大片还没看完,今晚我睡客厅那边哈。”
    说着,电灯泡自动自觉地卷铺盖跑路了。
    ……
    第二天上午,刚送走来帮忙的人,孙哲远就背着行李过来了,听说他们昨天刚把皇菊苗栽下地,顿时懊恼地拍了拍脑袋:“忘了跟你说了,这也得拍点照片视频啥的留做档案啊!到时候万一要参加个评选什么的,还要另外写材料呢。”
    “哲远哥你忘了我是做什么的啦?我就是拍短视频的啊!”江小满哈哈大笑,“昨天拍了好多视频呢,你要截图我也能给你截出来。”
    孙哲远这才想起来,江小满不但是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他还是百万粉丝的大v呢。
    “我真是忙糊涂了哈哈~”孙哲远也笑了起来。
    放下行李,这个急性子的扶贫干部,就急急忙忙催促江小满,先带他去看看他们家放在林子里的蜂桶。
    临走之前,镇上的宣传干事还特意把他们镇上唯一的一部单反相机给他带上了,让他千万别忘了多拍几张好照片,回头顺便帮镇上完成一篇宣传报道的任务……
    基层干部不好当啊!
    扶贫的路上还要顺便写个稿子。
    江小满家从去年到今年,陆陆续续做了有五十多只蜂桶了,除了这些蜂桶之外,江有粮还用一些木板边角料,借着山上岩石突出的地势,搭了不少天然的蜂箱,担心别人不小心给碰塌了,还在上面拿木板和墨水写了自己家的名字。
    看着这些简陋的“蜂箱”,孙哲远不由陷入了沉默。
    他一直都知道,郎山这边的老百姓为什么非常抗拒“返乡创业”这条路。
    说他们目光短浅,孙哲远是不肯承认的,谁不想发家致富呢?越是穷的地方,想要逆天改命的人就越多。
    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普通家庭没有承担创业风险能力。
    江有粮家能盖得起两层半的楼房,家庭条件在郎山这一片已经算是不错了,还是只能抠抠搜搜地拿木板边角料来做蜂箱,更何况其他条件更差的家庭了……
    想到这里,孙哲远好似被一盆冰水兜头浇下,瞬间就清醒了。
    刚才来的路上,他还踌躇满志,觉得山里人家自己也种树的,多砍几棵树,每家做上一两百个蜂桶,到时候往山里一放,有山岩他们负责上门收蜜,到时候老百姓坐在家里等着收钱就行了。
    可看了江小满家的简陋蜂箱之后,孙哲远不得不承认,要想让更多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带动当地老百姓一起脱贫致富,他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第151章
    和孙哲远的唏嘘感慨不一样, 江小满还觉得他爸这个创意超赞的呢。
    “哲远哥你看,这个蜂箱里面已经有两片蜂巢了!”
    江小满在一个简陋蜂箱前面蹲下来, 指着里面洁白的蜂巢惊喜道,“之前我跟山岩哥他们进山割蜜,就发现很多野蜂喜欢在这种半开放式的洞穴上面,或者一些背蜂向阳的石缝石梁下面筑巢。”
    “后来我回来把这事儿跟我爹一说,我爹当时就拍了拍脑袋,说他早该想到的。”
    “你看,要是全部用木板做蜂桶, 哪怕是便宜的二手木材,一个蜂桶少说也要三、四十元的成本, 一百个就是三、四千元。一般老百姓未必舍得花这个钱来创业。”
    “可要是换成这种废旧木材边角料搭起来的户外蜂箱子, 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山势,找一些野蜂喜欢筑巢的地方, 花费极小的成本,就能搭出来一个这样的蜂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