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节
作品:《带着淘宝快穿》 晏卿看的眼酸,便悄悄离开了。
这仅仅是他看到的,在他看不到的地方,还有两百多个母亲失去了儿子。
这就是古代,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
晚上,徐母回来后,还在叹息,“栓子他娘也真是命苦,栓子走后,她当家的跟大儿子出海,结果遇到风暴,连人带船都没了。她就剩栓子这么一个念想,结果……”
结果栓子也出事了。
难怪这次见她,跟记忆中的相差那么大。丧夫又丧子,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
“她家老大留下了一个闺女,才一岁多。不过老大媳妇儿走了,听说又再嫁了一家。也不知道栓子他娘撑不撑得住,她要是再一走,那女娃可就一个亲人也没了。”
徐父接话道,“我看难,她家连船都没有了。”
对于渔民来说,船就是命,是吃饭的饭碗,没有船就什么也没有了。
“也是啊,就算有,她一个女人家也出不了海啊……”
晏卿在旁边听着,越发沉默。
虽然栓子的死跟他没有关系,但看着春香婶在他面前倒下,眼神变得绝望麻木,让他心情十分沉重。
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第113章 在海上刷淘宝7
“真没想到这个鱼露这么能赚钱!竟然能卖到一百文一斤!”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晏卿家的鱼露终于试验成功了, 成品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好。拿去县城酒楼卖, 人家用过之后就全要了。
“可不是嘛,晏卿让我报一百文钱一斤, 我还觉得虚,结果报了之后人家都没还价就全包了!我一听,就知道坏了,咱们报价报低了, 其实还能再高点。”徐老大惋惜道。
“那下次咱们就跟他报高点?”徐老二道。
晏卿摇头, “不行,咱们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信字, 既然说好是一百, 那就不能出尔反尔。而且一百文也不低了, 普通人家几乎没人能买得起。”
“对对, 听晏卿的,不能随便变卦。”徐父道。
“对了,他还想买咱们的方子呢。”
徐母连忙道,“方子可不能卖,给多少钱都不能卖!这可是下金蛋的母鸡!”
“我知道,我拒绝他了。他还挺可惜,又说让咱们家把这鱼露只卖给他, 他们有多少要多少。生怕咱们卖给其他酒楼。”
“那你答应他们了?”
“答应了, 晏卿说只答应这一年的。因咱们技术还不熟练, 也做不了太多, 所以答应他们也没事。”
“那也是,还是晏卿想的周到。”徐母高兴道。
他们这一次做的鱼露少,只出了十多斤,一斤一百文,十斤就是一两银子。这可比打渔赚钱多了!
以后要是熟练了,做的多了,还能赚的更多!
“我打算教村里人晒盐。”
徐家人十分高兴,正沉浸在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畅想中,晏卿冷不丁的一句话把大家惊住了。
“什么?你要教村里人晒盐?”
他们这半个月做鱼露的同时,也没闲着,把晏卿说的晒盐法也试了一下。不是挖池子晒的,而是先用木盆实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晒盐法确实可行。
“对,咱们村一直靠打渔为生,海上危险,像春香婶家这样的情况不少。顶梁柱没了,只剩下孤儿寡母,日子实在没法过。晒盐这个活,女人也能做,而且没什么危险。若是春香婶学会了晒盐,卖出去多少有些收入,好歹能活下去。”晏卿说道。
徐母一听就明白了,难怪他这段时间一直心事重重的,原来还是惦记着栓子他娘的事。
她叹了口气道,“难为你还为她们着想。你有这份心是好的,只是别人未必领情,毕竟这晒盐法从来没有听说过。而且如果人人都晒盐,那盐还能卖上价吗?要是卖不上价钱,你可能还会落埋怨。”
徐母的担忧不无道理,晏卿笑道,“娘,您就放心吧,别说咱们村这点人了,就算整个海西都晒盐,制出来的盐也不够供应整个大燕的。不过盐价降低是必然的,毕竟咱们这晒盐法制盐的成本也降低了。但薄利多销的话,总归是有的赚的。要是真有那拎不清的,因为这个而埋怨我,那埋怨就埋怨吧,我也不是为了他们的感激才教的,不过是为了自己心安而已。”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若是他没看到也就罢了,既然看到了顺手帮一把也不算什么。况且栓子是跟他们一起去的,他们俩回来了,栓子却永远留在了海上,总归是有些难以释怀的。
他这样一说,家里人也就不反对了,“行,你想教就教吧,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帮他们也挺好。”
晏卿心里一暖,没想到家人如此支持他。
说干就干,晏卿第二天就去找了他们村的里正,把这事跟他说了。
“你说你知道一种晒盐法,不用锅不用柴,光靠风吹日晒就能制出盐?现在要把这方法免费教给全村人?”徐里长不确定的问道。
“对,这方法我已经实验过了,确实可行。如今正是休渔期,大家都不能出海打渔,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弄几块盐田来试一试。反正也不花钱,就费点人力而已,如果成了,咱们村就可以多一条赚钱的路子。”
这话让徐里长心动了,对啊,就费点人力而已,如果能成,大家都赚钱。就算不成,好像也没什么损失。
徐里长心里已经做了决定,他笑呵呵的看着晏卿说,“你这个提议不错,要是这个方法真的能成,你就是咱们村的大功臣!不过,这法子这么好,你怎么愿意拿出来给大家用?大家都制盐,不是顶了你家的生意吗?”
不怪他这样想,一门吃饭的手艺,可以惠泽几代,谁会轻易传给外人?
晏卿笑了笑,“盐是消耗品,再多都不嫌多。若单单只是我们一家晒盐,小打小闹的也就能在咱们海西县打出名声。但如果咱们全村都制盐的话,制出来的盐就可以销往整个大燕。到时候咱们村或许能像桃花村一样闻名于世,说不定还能得个‘盐乡’的称号。”
桃花村是一个以酒水而天下闻名的村子,他们那里家家户户都酿酒,因此得了酒乡这个名号。
“嘶!”徐里长倒吸了一口气,他是没想到晏卿的野心这样大,还想把整个村子发展成盐乡!
但是他的话也确实很有诱惑力,光是想想,就让人心潮澎湃。盐乡啊,要是他们村真的成了盐乡,好像也不错……
徐里长同意了,若说之前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现在已经是八、九分的期待了。
唯一的一点不确定,也是因为担心晒盐法能不能成功。
徐里长现在比晏卿还要上心,马上召集全村人开会,把这事说了。
“什么?晏卿要教咱们制盐?”
“这什么晒盐法能成吗?没听说过还能这样制盐的。”
“晏卿真要免费教给咱们?可别是哄我们玩吧?”
“里长说的对,反正休渔期,大家闲着也没事,试试就试试呗,万一能成呢?”
……
虽然有人质疑有人不信,但最终还是都同意了,反正闲着没事,试一试又没有什么损失。
晒盐的盐田池不需要挖太深,但不能渗水,不然还没等晒出盐,水就渗完了,还怎么制盐?
有人提议垫石砖,也有人提议铺木板。
但石砖有缝,还是会漏水。木板不耐腐蚀,再加上风吹日晒,撑不了多久。
晏卿也没想到其他更好的办法,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得烧出水泥。
水泥他以前没少烧,所以连资料也不用买了。于是晏卿先烧了水泥,然后用水泥来砌盐田。
忙活了半个月,总算建成了六个盐田池。晒盐至少需要两个盐池,一个蒸发池一个结晶池。
所以这六个池子,一半用作蒸发,一半用作结晶。
先将海水引进蒸发池,经过风吹日晒,水分蒸发达到一定程度时,海水会变成盐的饱和溶液。将饱和溶液倒入结晶池,然后会逐渐沉淀出来一些晶体,这些晶体就是粗盐。
第一次晒盐的成果出来时,全村人都惊呆了。即便晏卿之前信誓旦旦的保证,肯定能制出盐,但大家还是将信将疑。
现在结果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不得不信了。
“天呐!竟然真的能晒出盐,要不是亲眼看着都不敢相信。”
“比外面卖的盐还要好!”
“一个盐田就出了这么多盐,要是多建几块,晒了盐拿出去卖,得赚多少钱啊!”
……
激动过后,不用晏卿再说,众人就马上回家修建盐田去了。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徐家村陷入了全村建盐田的狂潮。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徐里长按户划分了每家盐田的范围。不然大家争抢起来肯定闹矛盾。
最先建的那六块盐田,就归了晏卿家,毕竟这晒盐法是晏卿教的,所以大家也没有异议。
村子里像春香婶这样家里几乎没有劳动力的情况,也有不少,不过村子里人大多淳朴,谁家有什么事都会搭把手,因此也帮着他们把盐田建了起来。
一晃一个月过去,家家户户都出了一批盐。徐里长来晏卿家询问,盐价该定多少合适。
如今大燕的盐价,最便宜的也要五六十文钱一斤,贵的一百五十文一斤的都有。
“我琢磨着,咱这盐比起那些上等盐也不差什么,干脆价钱定高点?”
晏卿摇头,“里长你觉得这晒盐法好学吗?”
“好学啊,这只要脑子不笨的,打眼一瞧就能闹明白了!”
“既然好学,那么其他村子见咱们赚钱,会不心动吗?他们学去了,也制盐来卖,市场上盐多了,肯定会竞价。咱卖一百五,他们卖一百,大家谁还愿意来买咱们的盐?”
“这……”徐里长立刻想起了这茬,“那不行,不能让别人学去了!要不咱们把盐田围起来?”
晏卿仍是摇头,“那么大的盐田还能都围起来?就算四周围起来了,别人站在高处也能看见里面情况。你又不能把上面也盖上,不然还怎么晒盐?所以堵是堵不住的,还不如让人大大方方的看。”
“那别人学去了怎么办?”
“桃花村的酒出名后,十里八乡都跟着酿起了酒。酿酒的多了,天下酒商都往他们那去,以至于酒乡的名声更响亮了。如果只有一个桃花村酿酒,天下酒商慕名而去,他们却拿不出足够的酒,时间一长谁还会去?
咱们晒盐也一样,若是海西的盐出了名,那么天下盐商都会主动来咱们这买。但光靠咱们一个村子能晒多少盐?可以说,就算整个海西县都晒盐来卖,也满足不了整个大燕的需求。所以不用担心别人学,别人学了对咱们也不全是坏处。
而且,桃花村周围的那些人再怎么跟风,在名声上还是比不了桃花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才是正宗。同理,咱们徐家村也一样。是咱们最先开始用晒盐法制盐的,别人都只能算是跟风。
所以咱们根本没必要担心。但重要的一点是,咱们一定得把握好盐的质量,最好是物美价廉。所以这价格上就不能定太高,咱们这盐的成本低,盐价迟早要降下来,还不如一开始就实在一点,用真心赢得名声。”
徐里长不住的点头,“是这个理,是这个理,还是你看得明白。咱们又不是只做一锤子买卖,以后时候长着呢,得把眼光放远一点。那依你看,咱们定多少合适?”
晏卿考虑了一下,说,“也不用定太低,别人的盐成本高,定五六十文其实也赚不了太多。咱们要是定二三十文一斤,他们的就卖不掉了,势必会恨上咱们。凡事不能做太绝,这样,咱们暂时跟他们一样,定个五六十文吧。一样的价钱咱们的盐比他们的质量好,还是有竞争优势的。”
徐里长连连点头,“对对,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不能给人一点活路不留。”
说完,徐里长又忍不住咂舌,这孩子年轻不大,看问题倒是明白,处事也十分老练,出去一趟当真是长进不少!
第114章 在海上刷淘宝8
这几天, 海西县的百姓都听到了一条消息:徐家村新出了一种盐, 价格低, 质量好,比以前的上等盐还要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