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女主她高贵冷艳不会扯头花 第48节
作品:《六零之女主她高贵冷艳不会扯头花》 韩修替蒋乔讨到三个红包后,从大年初一的早上到今天,一直贴身带着,心心念念都是把红包给蒋乔,蒋乔一回来,韩修反倒把这事给忘了。
蒋乔接过,礼貌向韩从文道谢。
韩从文也知道大院里出了个前无来者的小神童,是乌栋家的独女乌宝珠,他心中有感而发,还别说,虽然自己傻儿子和蒋乔两个孩子都不怎么聪明,可知礼,家教是一对一的好,她见过的所有孩子都比不上。
韩修哀叹一声说道:“完了,乔乔的压岁钱又比我多了三块。”韩家人给韩修和蒋乔的压岁钱金额是相同的。
这下三个大人都被他的童言稚语给逗笑了。
韩从文坐了会,就要带韩修回去午睡了。
宋舒敏把一大堆的东西递给他,十三个芒果、一只腊鸡、一块两斤重的腊肉、十根腊肠还有一大包干的海货。
韩从文连连推辞,说道:“年年,天天都要过来,吃了你们家的不少东西。这些东西我不能拿。留在你们家吧,反正年年也是要吃的,不能又吃又拿的。”
宋舒敏作势要把东西塞到韩修,韩从文见状立马接过了,这么重的东西一个七岁的孩子可拿不动。
宋舒敏一见韩从文把东西拿着了,放手说道:“这点东西有什么啊,每次你们家有点什么好东西。年年这孩子都要带过来,我都怕他要把家里搬空了。”
宋舒敏顿了一下,又说道:“芒果里面有三个是熟了的,可以马上吃。”
一听芒果两个字,韩修就双眼发亮,立马嘴甜道:“谢谢姨姨,姨姨你等着,明天我从家里给你带好吃的!”
韩从文笑了笑,带着东西跟韩修一起走了,这次韩修是走着回去的。
第二天一大早,韩从文就带着韩修来了,给蒋乔家一大块金华火腿和五斤的酱肉。
因为蒋维均明天才休假结束,难得有一天的时间在家里,韩从文也是明天才回沪市去,三个大人聊了一上午的天。韩从文和韩修的午饭也是在蒋乔家吃,蒋维钧和韩从文还小酌了几杯。
韩从文见两个孩子光吃肉,偶尔夹几片大白菜吃,其他的一概不吃,便说道:“乔乔和年年像是亲兄妹,两个孩子行为举止有很多像的地方。”
蒋维均听得出来韩从文语气里并无对蒋乔挑食的不满意,便笑道:“是挺像,我都不敢带乔乔去别人家吃饭,就怕乔乔被别人说道。”
每次相熟的战友家属随军搬进大院里来住,蒋维均总会被邀请去吃暖房饭,或者添丁、升职的喜事。蒋维均有的时候是独自赴宴,有的时候是带着宋舒敏一起去。
但他从不带蒋乔去,就蒋乔吃东西的吃法,定是会被外人教育的,不在饭桌上当场被教育,事后蒋乔吃东西的做派也会被传出去。
这年头,谁家孩子那么娇惯,只吃肉,遇到喜欢吃的蔬菜就吃点,要不然一点素菜都不吃,连主食也不吃。要知道,大院里困难一点的人家,用咸菜配稀饭填饱肚子有的是。
韩从文附和说道:“有条件干嘛让孩子吃苦呢,我们大人努力,不就是为了孩子嘛。”
韩从文教育孩子的方针来了个三百六十五度大转变,在韩修没有出生之前,他信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孩子不严厉管教,不多吃苦是成不器的。
他一定会把孩子教导得比他更出色。现在嘛,好好工作,升级别升工资,为儿子攒钱,不让他以后没钱花。
蒋维均朝韩从文举杯,示意一起碰一杯,他可算遇到知音了,在办公楼跟其他战友聊起孩子的事,他都不敢说话。
他们一个个都认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说起家里的闺女就是从小帮带弟弟妹妹,帮干家务活,懂事能干。
蒋维均把一杯酒喝完,才说道:“从文说的有道理,不管女儿还是儿子,只要有条件该娇养就娇养,能让他们顿顿吃上肉,干嘛吃糠咽菜啊!”
韩从文连连点头,说道:“是,就是这个理。”
蒋乔垂下眼眸,韩从文上辈子可不是宠溺孩子的父亲,只要他一回来,大院里的人都知道韩修又要挨骂了。
韩从文跟韩修待在一起,会从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变成一个脾气暴躁的老父亲,左邻右舍几乎天天能听到韩从文的怒骂,要不是有李红英和蒋红峰拦着,韩修不仅会被骂还会被打。
韩修也是个硬脾气,从不向韩从文服软,一挨骂,他就立马闯祸给韩从文看。两个人陷入挨骂、闯祸、挨骂的无限循环中。
宋舒敏瞪了蒋维均一眼,说道:“说什么胡话呢!”这些贪图享受的话现在能说吗?传出去了,就不好收拾了,整个家庭都会受到影响。
蒋维均说道:“我就在家里说说,在外面我可不会说这些话,给人抓住把柄,放心吧。”
宋舒敏知道蒋维均是个谨言慎行的人,不过该提醒的还是得提醒。宋舒敏身为母亲,本该对蒋乔管得更加严格,可蒋乔看书太用功了。
宋舒敏希望蒋乔贪玩一些,不过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孩子不就爱吃肉嘛,连这点都要制止,那闺女的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韩从文岔开话题,问道:“你们打算什么时候送乔乔去上小学?”韩从文可不相信蒋乔身体不好,据他所知,蒋乔这孩子就从来没有生病过。
蒋维均叹了口气,说道:“乔乔不想去,我和舒敏都不忍心逼她。再说现在学校正经教书的老师没几个。让她待在家里更好,等她什么时候想上了就去上,把高中毕业证拿到手就好。”
韩从文暗道,蒋维均和宋舒敏可真由着孩子来。不过现在的学校完全变了个性质,上不上也没什么两样,把毕业证拿到就行了。
韩从文给韩修夹了一块瘦的腊肉,说道:“等年年大一些,我打算直接让他插班上初一。”
现在学制学制没有后来那么严格,又没有升学考试和学生成绩考核,插班就读也不是一件难事。
宋舒敏给他们两个空了的酒杯倒上酒,安慰说道:“孩子肯定越长身体越强壮。”
韩修突然停下筷子,抬头问道:“姨姨,乔乔跟我一起去上学吗?”韩修已经习惯了做什么事情都跟蒋乔一起。
“这……”宋舒敏迟疑着说。
蒋乔语气肯定的说道:“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去上学。”
韩修上辈子是个浑身长刺的刺头,这辈子是个白净软萌的乖小孩。没有她看着,她不放心,担心他被欺负了。
学校里的孩子才不管你爹是谁,你爷爷奶奶是谁呢。在男孩子中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打架斗殴老师也不敢管。
韩修瞬间溢出个大大的笑脸来。
听到蒋乔这么说,韩从文心里一喜,然后看向蒋维均和宋舒敏,上学的事,蒋乔能说了算吗?韩修直接上初中是没有办法的,可蒋乔等几年后才开始上学,这可不是小事情。
蒋维均和宋舒敏先是一愣,然后笑开了。他们真怕闺女要在家窝十几年呢,现在听到她说要去上初一可惊喜了,上了学就能多接触人了,话自然也会多说了。到底是从小的情分,闺女舍不得韩修这孩子,想要一起上学去。
宋舒敏开心说道:“好极了,年年可是乔乔唯一的朋友,一起去上学再好不过了,到时候打声招呼让他们两个在一个班念。”
韩从文心底讶异,蒋乔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做自己的主了。
酒足饭饱后,韩从文就带着韩修回去了。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已到七零年。
因为停课,68年秋季,66、67、68这三届的毕业生一下子涌进社会,尽管号召他们去支援偏远地区,到郊乡插队落户,但还是给京市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京市的工作岗位非常稀缺,无法安排那么多毕业生的就业。七零年初,出了正式的毕业分配政策,除独生子女外,多子女家庭无法自行安排工作岗位的,都要下乡,当知青去。部队职工的子女,部队有条件的要自行安置,没有条件的由毕业学校统一安排。
与此同时,京市的学制改了,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这使得城里的工作岗位更加紧张了。
一个家庭四个孩子来算,大院里这么多户人家的子女根本无法全部安排工作,当兵去也要符合身体条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去当兵的。
不说孩子愿不愿意吧,大院里的孩子不可能个个都可以留城,要真是这样,有一帮子的人要倒霉。
索性都不管了,让各家的家长自己想想办法,找门路,实在是没法子的话,让学校自行分配。
城里的职工舍不得孩子的,都让孩子顶职,从而可以顺利留城,不过独生子女家庭只是极少数,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好几个孩子,工作有两份,最多加上爷爷奶奶的,有四份,这么多的孩子怎么分?
这就要看这个孩子在父母心里的分量有多重了。也可以想方设法买工作,可一个工作至少得几百块,这几乎是大部分工人家庭的全部积蓄了。
第70章
最近家家户户饭桌上谈到的话题都是关于孩子毕业工作的事。
蒋乔家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宋舒敏也说起了下乡当知青的话题。蒋维均和宋舒敏都要上班,中午宋舒敏也不回来,能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话的时机,只有晚饭时间了。
宋舒敏叹了口气,说道:“杨翠翠要让她二女儿和三女儿一起下乡去。”
蒋维均想了一下,惊讶说道:“我没记错的话,王贵的三女儿王盼娣才十三岁吧。”
王贵就是杨翠翠的男人,宋舒敏经常跟蒋维均聊起大院里各家的事,蒋维均对谁是的谁家孩子,谁家有几个孩子,孩子几岁都知道。
宋舒敏点头,说道:“就是才十三岁,可看她的身板,连十三岁都不到,太瘦太单薄了。”
蒋乔也不胖,可她个子高,长得匀称,现在八岁,说是十岁的孩子也有人信。
蒋维均抿嘴说道:“再让念两年书,再下乡也不迟啊。”说完,又从搪瓷盆里拿了一个杂面馒头嚼着吃。
宋舒敏直截了当说道:“杨翠翠可不想浪费那个钱让女儿去读书。听说没随军之前,孩子在乡下老家的时候,就没有上过学。”
“大的两个女儿都是来了京市,杨翠翠看大院的孩子都去上学了,又有妇联看着,才让三个女儿去上学的。”
蒋维均又咬了一口馒头,感慨说道:“重男轻女的思想要不得,这是封建腐朽的东西。”
宋舒敏好整以暇地瞟了蒋维均一眼。
蒋维均莫名其妙说道:“你那么奇怪看着我干什么吗?”
宋舒敏收回目光,看着手里的饭碗淡淡说道:“没什么。”
宋舒敏没有问过蒋维均想不想要个儿子,他是疼爱蒋乔,可儿子应该也是想要的吧?
宋舒敏是无所谓的,她从小就在外祖家长大,外公外婆恩爱一辈子,只要了一个女儿,两个人一直认为男女是平等的。
宋舒敏活在这种氛围里,自然受到外公外婆的影响,她可不认为女人一定要给丈夫生个儿子。
可蒋维均没有儿子的话,会不会影响家庭的和睦和夫妻之间的感情,这是宋舒敏担心的问题。
蒋维均奇怪地问道:“那大女儿呢?杨翠翠最疼大女儿吧,让小的两个去乡下受苦受累。”
蒋维均是个军人,服从上头的命令,对政府的政策毫无异议。可他心里门清,城镇的户口有多难得,更何况是首都的户口,一旦去了农村,户口就落在地方上了,不再是京市人了。
农村人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吃上商品粮,可见农村的日子不好过,要不然农村人怎么都想进城来。
宋舒敏赞同说道:“第一个孩子难免会偏疼些。乡下哪是什么好地方,我去一趟吴家屯简直就是在受罪,我还不用干农活呢,都忍受不了,浑身难受就想回城里。”
要是蒋乔要到乡下去,她说什么也要阻止,她和蒋维均的工作蒋乔都顶替不了,那就给蒋乔另找一份工作,哪怕花再大的价钱。
一直默默听着父母谈话的蒋乔抬头说道:“杨婶子哪个女儿都不疼,因为王招娣大了,快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干活也比小的利索,才把她留下的。”
杨翠翠的心思很好猜,即使让这么小的王盼娣下乡去,面上不好看,背地里也会被人嘀咕,即使没有人会出面阻止她。
妇联出面的话,一句那妇联给我的孩子找一份工作就可以堵回去了。妇联要真有那本事,大院也不会那么多军属没有工作了,大院的孩子也不会服从政策去下乡了。
以前让三个女孩子读书,是因为不读书也找不到工作,为家里挣钱,现在好了,赔钱货有了去处,去了农村,不用出学费,也不用在家里吃吃喝喝,多好的事啊。
家里的活计让最大的那个干就够了,等再过两年就把她嫁出去,又可以收一笔彩礼钱。并且两个孩子都下乡去了,她的宝贝儿子王建国总可以留城了吧。
宋舒敏和蒋维均被蒋乔的惊人之语吓到了,良久之后,宋舒敏和蒋维均对视一眼,都可以看到对方眼里的惊疑。
蒋乔一向离这些是是非非远远的,况且她才八岁,怎么能猜到别人是怎么想的。
宋舒敏努力地缓和一下神色,放轻了语气问道:“乔乔,你是怎么知道杨婶子是这么想的?”
蒋乔从不会直呼长辈的名字,即使她厌恶对方,口头上还是会客客气气的。
她这是把宋舒敏和蒋维钧给吓到了?
蒋乔一字一字地说道:“年年跟我说过杨婶子家的事。要是杨婶子真的疼王招娣,会让她干那么多的活?经常让她请假回家带王建国,而不是让小她一岁半的王来娣来照顾弟弟。”
宋舒敏迟疑说道:“杨婶子大字不识,可能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蒋乔淡淡说道:“那王招娣总该知道高中毕业证的重要了吧。她不会告诉杨婶子,说我要好好念书,考上高中,以后分配的工作能更好。要是杨婶子真疼她,会不考虑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