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染金戈_第34章
作品:《桃花染金戈》 “烧酒没有,就只剩下半坛子开过封的高粱米酒……”
“米酒也行,快给我端来!”
“好,好,我这就给你拿。”
老板娘的语气中充满不情愿,但还是乖乖转过身,匆匆往后厨去了。
乞丐又坐回到角落里,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继续把玩自己头发里的虱子。
酒馆里只剩下劳苦的老板娘和乖戾的乞丐,实在是一双奇异的组合。
卢冬青向两人的背影各自瞥了一眼,才转身出了门。
队伍穿过萧条的街巷,一路往镇子西头走去,巷子尽头有一条分叉的山路,通向半山腰几幢院墙包围的屋舍。
高个子停下来,对冬青师徒解释道:“那儿就是我们的瓷窑,我姓宋,叫宋仁,是瓷窑里的工头,他们都叫我仁哥。”
卢冬青点头致意,又将自己和师父的姓名一并报上。
宋仁往身后瞧了瞧,压低声音道:“你方才救的那个叫齐桂,跟在后面的是他老婆。他们两个以前在山里的瓷窑做工,后来那边的生意倒闭,就搬出来了。”
卢冬青也低声问道:“二人的孩子是不是出过什么意外?”
宋仁叹了一声:“是去年的事,夏季阴湿多雨,山里的石头滑下来,砸断了一座吊桥,刚好那天有一群孩子在桥边玩耍,也跟着遭殃了……唉,我们羽山从前可是神山,现在看来,天上的神仙怕是已不管我们了。”
卢冬青见他面色凝重,便没再追问,只是跟着他一起攀上台阶,来到半山腰的瓷窑边,推开院门。
他还是第一次来到这种地方,刚迈进院子,泥土的奇妙味道便扑鼻而来,这里是烧制瓷器的场所,墙角对着一捧未成形的瓷泥,不远处的两排转盘上架着刚刚拉好坯的粗罐。
院落对面是烧瓷用的炉子,规模庞大,拱门便有一人多高,炉身像一条长龙似的,沿着山势铺开。炉子里的炎火终日不熄,将整个院子熏得热气腾腾。
院子里还有一个独栋的房间,是专门留作上釉用的,房间四壁的柜架上,陈列着由小到大琳琅满目的瓷坯,等待工匠们为其涂上釉彩。
宋仁推门进去的时候,已有七八个人在房间里埋头忙碌,各自拿着粗细不同的笔在瓷坯表面仔细勾画。
皇城里有多少精美绝伦的贡品,都出自此处,出自这群朴实的工匠之手。
宋仁环视了一周,提声道:“换班了,各位去吃点饭吧,我们来接手。”
工匠们听了他的话,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缓缓站起身,拍掉身上的泥灰,逐个往门外撤去。
卢冬青瞧见他们一个个路过身边,似乎每个人面色都不大好,皮肤苍白,眼窝有重重的黑圈,不由得问道:“他们像是很久没歇息过,瓷窑的工作如此忙碌?”
宋仁道:“是啊,如今已是深秋时节,等到了年关,官府就要来征收赋税,我们都在为上缴的瓷器赶工,非得在征收前赶完才行。”
卢冬青不解道:“上缴?莫非整年的工活儿全都要上缴?那你们怎么办?”
宋仁苦笑道:“若是缴得齐,官老爷心情好,便会留下一些官车运不走的零头,好让我们赚点银两过个好年,若是缴不齐,便什么都没有,连一片碎银、一贯铜钱都不给留。”
“小小的瓷窑,赋税竟如此严苛?”卢冬青皱眉道,“当今圣上这般昏庸无度,百姓该如何过活?”
宋仁闻言,立刻摇头摆手,如临大敌:“小兄弟,这话可不能够乱说。”
卢冬青只得改口道:“不知仁哥为何要将齐桂带到此处?”
宋仁往角落里努嘴:“这瓷窑里有一间地窖,借了外面炉子的余温,到了深秋也不冷,里面么……你还是亲眼见一见吧。”
卢冬青猜不出他为何而遮掩,只能将视线投往地窖的方向。地窖的入口用竹帘掩着,下行的台阶又窄又抖,底下隐隐透出微光,卢冬青目送一行工匠七手八脚地将齐桂扛下台阶,才跟随在宋仁身后,一同钻进去。
刚刚走了几步,他便感到扑面而来的寒气,比酒馆里所见所感还要强烈得多,即便是燥热的瓷窑炉火也难以将其掩盖。
他隐隐觉得这寒气极为不妙,立刻回过头问:“师父,你感觉可还好?”
卢正秋摇摇头:“不大好。”
他心下一凛,追问道:“怎么个不好法?”
卢正秋又道:“没吃到红烧肉不说,空着肚子爬了半天山,灌了一肚子冷风,现在又要下地窖,叫炉火熏的口干舌燥,你说我能好么?”
卢冬青:“……”
卢正秋冲他挑起眉毛:“怎么了?”
卢冬青道:“若是待会儿觉得不舒服,务必不能忍着,一定要告知我。”
卢正秋耸肩:“咦,我不是都一五一十地坦言于你了?”
“师父你明知我在担心你。”卢冬青嘟着嘴巴,用目光对他表达抗议。
卢正秋哈哈大笑几声,在他背上轻拍:“不愧是我的好徒儿,胆大心细,稳重可靠,若是跟着你,别说下地窖,就算是下地府,我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卢冬青明知这是师父调侃自己的玩笑话,但是被夸奖的喜悦,还是令他仍忍不住红了脸。
有时候,他实在恨极了自己这过于诚实的反应,人又不是狗,哪有被夸奖就要摇晃尾巴的道理。
他明知没道理,却又全然无法自控,只能捏着拳头干着急。
他悄悄移开视线,佯装无事,口中抱怨道:“好端端的,怎么能说是下地府呢。”
卢正秋敛正神色道:“也不尽然,既然齐桂被称为恶鬼,那关着恶鬼的地方,可不就是地府么?”
“关着恶鬼的地方?”
“你仔细听。”
卢冬青闻言,不再作声,转而竖起耳朵,仔细听取台阶下方传出的响动。
他听到了呼吸声,此起彼伏,间隔不断,绝不仅是一人发出来的,而是数人的气息重叠在一起。
呼吸声又粗重,又低哑,其中还夹杂着痛苦的呻吟,像是有砂纸在砥磨嗓子似的,每一声都令人感到脊背发麻。
地窖的台阶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更长,据说是为了防止贮存的瓷器受潮,才挖得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