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巧舌如簧(中)

作品:《大唐天子

    第六章巧舌如簧(中)
    武承嗣是什么人?
    他是武则天的侄子,很得武则天信任,是公认的武则天热门继承人之一。他权势滔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都得礼敬他,谁敢要他闭嘴?
    就是武则天最为信任的大臣狄仁杰,虽然与武承嗣政见不同,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也不敢要武承嗣闭嘴。
    更别说,李隆基还斥武承嗣为“鸟嘴”。
    这事太有震憾力了,上自武则天,下至一众群臣,如同看见老母猪上树似的,感觉很荒谬,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毛病,听错了。
    “这……”过了好一阵,众人这才肯定,他们没有听错,这是真的,个个一脸的震憾到爆的表情。
    “……”李旦想要说话,却是叫喉头一阵“咕咕”的怪异声响,愣是说不出来。
    李隆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喝斥武承嗣,斥他为“鸟嘴”,这是把天捅漏了,李旦只觉眼前一阵阵发黑,天旋地转,心里一个劲的叫嚷:“完了,完了,全完了!”
    “你……竟敢叫我闭嘴?”武承嗣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儿似的,一蹦老高,脸色铁青,脸孔扭曲,指着李隆基,口沫横飞。
    要问武承嗣什么时候最荒谬?他肯定会说现在最为荒谬,这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为荒谬的事情了。
    “把你的狗爪子拿开。”李隆基直接把他暴跳如雷的样儿无视了,冷冷的道:“堂堂大臣,没有丝毫礼仪之可言,张牙舞爪的,跟市井无赖似的,你也配做大臣。”
    这话很损了,既是在训斥武承嗣,也在揭武承嗣的疮疤,说他出身低微,没有教养。
    “你……”武承嗣眼中怒火翻涌,就要暴走。
    然而,就在这时,只见武则天缓开金口,斥道:“承嗣,不得无礼。隆基说得对,朝堂之上,就得有规矩,不得乱来。”
    李隆基的话是很损,大揭武承嗣的疮疤,却是占住了理。朝堂上,有理说理,谁会张牙舞爪,指点别人,这太没有规矩了。
    “臣领旨。”武承嗣就是拍武则天马屁起家的,对武则天是奉若神明,不敢有丝毫违拗,忙脸上泛着笑容,赔着小心,一副乖宝宝样儿。
    “这变脸真够快的,比翻书还要快!”李隆基看在眼里,大加鄙视。
    “你可是有话说?”武则天冲李隆基问道。
    武则天就是武则天,聪明绝顶的人物,自然是知道李隆基喝斥武承嗣不会无因,肯定是有话要说。
    “是的,陛下。”李隆基也不叫祖母,而是叫陛下,显得有些生份,武则天的眉头微微一挑。
    “你吃牛都不吃的青蒿,起居郎记录在案,你能有甚话说?”武承嗣抓住机会讥讽李隆基,嘴角都裂到耳根了。
    为了把讥嘲效果最大化,特的把“牛都不吃”四字咬得特别重。
    张嘉福,王庆之这些武承嗣的爪牙更是配合的摇头,一副李隆基丢脸丢到姥姥家的表情。
    “堂堂大臣,竟然不给人说话的机会,你就是这样当大臣的?”李隆基嘴角上翘,反唇相讥,道:“你听过‘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言高’这话么?”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言高?好!说得好!说得好!”武则天微一品评,微微颔首,大声赞扬。
    “这……”武则天如此赞扬,大出武承嗣意外,张口结舌,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武则天就是武则天!”李隆基却是在心中暗赞。
    众所周知,骆宾王写的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很得武则天赏识,只要有道理,武则天就会赞赏,这就是武则天的性格。
    “隆基,你有甚话要说?”武则天赞扬之后,冲李隆基道:“你说吧。若是说得在理,朕自会为你作主。要是不在理,哼!”
    一声冷哼,如同雷霆炸响,极有威势,吓得李旦一个哆嗦,差点软在地上。
    “陛下,他们说青蒿是草,这不对,那是药,是神药!”李隆基昂头挺胸,激昂昂而言,声音高昂,信心十足的样儿。
    “噗哧!”一片失笑声响起,殿中大臣个个忍俊不禁,失笑出声。
    更有人笑得前仰后合,面红耳赤。
    仿佛这是他们这辈子听到的最为好笑的笑话似的。
    “嗯?噗!”武则天先是一愣,继而也是发笑。
    李旦听在耳里,如同被雷劈中似的,身子发僵,都快晕过去了。
    众所周知,青蒿是杂草中的杂草,没有任何用处,怎么又会是药?李隆基真能瞎掰,还说这是“神药”,还有比这更好笑的笑话吗?
    谁要是信了,谁就是傻子,天下间最大的傻子!
    “可笑啊可笑!”张嘉福摇头晃脑,扯起嗓子讥嘲,道:“天下皆知,青蒿连牛都不吃,怎会是药?怎会是神药?”
    “是呀。”一片附和声响起,出自一众大臣之口。
    “嗯。”就是武则天也是赞成这话,微微颔首。
    “陛下,李隆基信口胡说,欺骗陛下,罪大恶极,理应贬为庶民。”张嘉福上奏。
    李隆基被封为楚王,贬为庶民,那就是一撸到底,这是很重的惩罚了。
    “臣等赞成。”王庆之这些武承嗣的爪牙大声附和。
    “完了,完了。三郎,你一向明理事,怎能信口胡说呢?”李旦听在耳里,惊在心头,想要帮腔,却是在武则天的积威之下,壮不起那胆。
    “哼!”武则天冷哼一声,威势不凡,脸色yīn沉。
    武承嗣冲李隆基得意的扬了扬下巴,趾高气扬,就等着看李隆基倒霉了。
    可以说,李隆基完了,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李隆基却是不慌不忙,嘴角上翘,冲张嘉福问道:“谁告诉你,牛不吃的就不能入药?”
    “张某自小熟读诗书,遍览典籍,就未有杂草入药之事。”张嘉福得意的昂起了头颅。
    “那好,我问你,你吃苜蓿么?”李隆基如同没有看见他那得意的表情似的。
    “苜蓿?你问这做甚?”张嘉福先是一愣,继而就是得意洋洋的道:“苜蓿是美味的菜肴,谁不吃?可以煮汤,可以做成凉菜,吃法多样。”
    “苜蓿出于何处?最初又是做甚的?”李隆基接着发问。
    “你连这都不知晓?亏你还是皇孙,没读书吧?”张嘉福得意的数落李隆基一句,摇头晃脑,卖弄学识,道:“苜蓿原产于西域,西域人用作马料,后来传入中……中……”
    说着说着,他的脸色就大变了,再也说不下去了。
    “张大人,我的书读得少,不太明白,你说的是甚意思?能说得明白些么?”李隆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儿。
    “呃。”张嘉福嘴里传出一阵磨牙声,额头上的冷汗流下来了。
    “……”武承嗣看在眼里,想要帮腔,却是不知从何说起。
    王庆之这些爪牙很是傻眼,个个愣在当场。
    “父王,苜蓿真是马料么?”李隆基冲跪在地上的李旦问道。
    这可是奚落武承嗣的良机,李旦眼睛一亮,知道这是李隆基在递话,抬起头,道:“苜蓿原产于西域,西域人当作马草。张骞使西域,带回种子,方传入中土。后来,有人发现苜蓿煮汤很是美味,自此就入了食谱。到了现在,苜蓿的吃法多样,美味可口,爱食者众。”
    李旦的声调清晰,抑扬顿挫,却是字字如雷,震得张嘉福满头大汗。
    “张大人,你就是这样少读诗书,遍览典籍的?你书读到狗肚子里了吧?”李隆基兀自不放过如同木桩般杵着的张嘉福,扯起嗓子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