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春怀》完结之后 by 卿云缦缦
作品:《春怀》 严格意义上来说,《春怀》是我第一次“追”紫陌的文,意义非凡呐。看着这样一部大作从进行时变成了完成时,心中突然有些许惆怅……
老实说,当时面对《春怀》的时候,我在看与不看之间犹豫好久。第一是因为实在不愿回顾晚清那段历史;第二便是因为《天下风雷》这部小说对老杨和珞琪的“铺垫”过于“深厚”。就这样,在犹豫和疑惑中开始读的《春怀》,不料却依然如读《代》、《天》、《年》一般痴迷。不同的是,《代》这三部我在读的时候已经结文,而正在进行的《春怀》让我对人物的命运更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
《春怀》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中国近代史上不堪回首的画面,在那个十九世纪只剩下不多时光的日子里,在这个庞大的帝国上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她5000年历史中最为惶恐与不安的故事。这些“故事”,最终导致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片国土的伤痕。
在《春怀》的开篇,并没有这种黑云压城的沉闷,却是以一个相对轻松的开头带入。大宅门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云纵、珞琪、碧痕、他妈妈、杨焯廷、霍小玉、冰儿、四姨太……人物铺排虽多,却是忙而不乱。飞扬且尚未褪去青涩的云纵是那么让人爱之恨之。
在《春怀》的大环境下,帝国的门已经被动的打开,紫禁城正在悄悄的裂开一道浅浅的缝隙,来自西方的微风正在拂过清帝国的树梢……这一切,和老旧的城门,看似食古不化的督抚大人等等一些封建势力的代表形成了或明或暗的激流。和东渐的西风相比,我相信,甲午海战,给老杨和像他一样的很多有识之士的触动一定是巨大的。他们是迫切的想改变,也真正的付诸行动。但是,事实究竟是事实,中国毕竟不是日本;光绪也不是明治;把权术两个字把玩了几十年的慈禧更不是末路的德川幕府;谭复生更不是高杉晋作、、西乡隆盛、坂本龙马……面对层层迷雾之后的这些,不管是云纵还是谭复生,毕竟都是稚嫩的。所以,让他们欢欣雀跃的“变法”,在老老杨那儿只能得一个“稚子无知”的评语。
再说这部小说给我感触最深的老老杨。紫陌一向是擅用先抑后扬的笔法的,细思老老杨这个人物,是那么值得品味。只看前文,老老杨恍然只是一个年迈昏庸,顽固守旧,只知道抽大烟、宠小妾的老古董。及至看到后来,才发现,老老杨的玲珑剔透。我常以为,大智慧的人都擅藏拙,但是老老杨的级别,甚至是高于“藏拙”的,他是在“敛刃”。一把经历了时间和阅历打磨的利刃,为了生存,或者说是为了家族,为了“更伟大的利益”,藏于鞘中,大烟、小妾……迷惑了多少人。猛然间出鞘,便是寒气逼人。
还有,老老杨对儿子那分深沉的爱。人言父爱如山,果然。老老杨的这分爱,爱的过于深沉,以至于竟要用死来维护儿子、维护杨家……从这点来看,云纵是理解了父亲的,所以,他选择走父亲的道路,按照父亲的手法打造了一个自己的继承人。(可苦了偶们辰辰了……)
看着老杨最后说的那句“哭吧,出了这个屋子,就不要再哭了。爹在地上见都你娘,也能告诉她说,吉官儿长大了。出息了……”心酸得很。杨家的几对父子,一个又一个的轮回,都是冤家,死结,除非一个死了,不然这结就是解不开……
风雨过后,总会教会人一些东西,再拿去一些东西。曾经的慷慨壮烈,豪放不羁化作中年的练达深沉,年少轻狂的时光终究会如烟一般远去。
再阅《春怀》,心头总是会想起杨慎的那首《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诸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不容易啊,偶捏造了许久的长评~~~~极度怀疑自己被论文折腾傻了,竟然写成了这副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