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修罗幡
作品:《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却说这黑影持着幡直直落入深壕之中,此时正值午夜,生魂最是彪悍,嗅道修真者的味道,纷纷凝成人形,张牙舞爪扑来,但见那人嘿嘿一笑,摇了摇头道:
“可惜可惜,都是些凡人。不过也好,八万生魂,也能令我这幡涨起来了吧?”
话毕,手持骷髅头幡迎风一展,团团黑气盘绕在幡外,甚是凶猛。周边的生魂似是嗅到了恐惧,见势不好,都想要避开那幡。但这幡自有一股邪恶的力量,哪能避的开?只见那鬼头血口一张,那道道生魂哪能逃得过?早入了幡中。这般吃来,片刻间便吃了百十来个生魂,那幡竟自涨了一圈,骷髅头似更加栩栩如生,宛如实质一般。这人见状大喜,嘿嘿一笑,拿幡朝那些生魂摇展,幡过处,那些生魂哪能逃命,均落入幡中。
忽然几个如有实质的生魂透过无数生魂冲到前方,这些生魂结成阵势朝执幡这妖道迫来,那妖道见状嘿嘿一笑:
“果然有好苗子!”
说罢执幡一招,甚是轻松写意,看看幡头骷髅头便欲冲出吞吐。忽觉手中一沉,那妖道暗叫一声不好,再一看手中哪还有幡在?只见那几个生魂在眼前一闪便扑了过来,好妖道登时吓得冷汗直流,袍袖张开,抖出几道符印护在周身。那道道符印片刻间便在身前形成结成一道光华,道道生魂竟冲不进去,未至身前便被迫了开去。那些生魂被撞开后,气急败坏,张牙舞爪,又冲了上去,只听得怦怦声在半空中激荡不停。每一次撞击,妖道身边光华便小了许多。
妖道道法不高,还不至地仙一级,全凭那幡厉害。眼下幡被人抢走,登时吓了个半死,只在那苦撑,心中暗暗叫苦。此时抽得空闲忙放眼望去,却听身后有人阴测测地道:
“修罗幡?你怎么会有这上古的法器?”
那妖道强自支撑,哪应得了声?只是紧守住四面,片刻间便大汗淋漓,看看将自守不住了。忽见一道金光,周身登时一轻,喘了口气道:
“救我!”
忽闪出一道金光罩在妖道头顶,浑身登时压力骤减。正此时,只听那人失声道:
“你是尤浑?”
呀,妖道闻言大惊:
“前辈怎么知道小道?”
原来此人正是尤浑转世的许攸,许攸说罢回过头看向那人:却见那人头戴一顶纱帽,身着夜色长袍,哪看的清相貌?却听那人道:
“你是怎么得到这修罗幡的?”
许攸闻言知道厉害不敢隐瞒只得道:
“当年小道在十八层地狱受难之时,曾有幸见得一上古妖仙,是此仙将此幡赠于小道的。上仙若是喜欢,小道便送与上仙便是了。”
那人哦了一声,冷冷一笑道:
“原来如此,难怪以你的修为敢只身来至此地。你既敢来占我的便宜,却也少不了要吃些苦头。”
话毕,却见金光骤去,许攸呀的一声尖叫,早有无数生魂冲入许攸体内。但见那人拿幡一摆,许攸便自飞出深壕,滚落在地上。但许攸被无数生魂附体,早昏死过去。却见那人手持修罗幡长笑一声道:
“此番确该我作这主角!”
说罢执幡一招,那幡径自大了许多,舞动间,便有数百生魂落入幡中,被这修罗幡吞掉。天明之前,八万生魂已自落入幡中,那人化作一道金芒直飘开了。诺大的深壕旁只有许攸一个活人,阳光洒在身上,许攸缓缓站起身来,只觉得头脑昏昏沉沉,像是中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一般,但他法力微末,哪清除得了?
许攸从地上爬起来,脑袋有些混沌,拍了拍脑袋自语道:
“我怎么在这儿?”
四处望了望,才发现自己竟站在壕边,不曾注意下,险些没从壕上掉下去,登时吓了一跳。待其探身往壕中一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只见壕中一片死寂,尸横遍野,各种惨相让人不忍直视,更有阵阵尸臭从壕中传将上来直叫人恶心不已。许攸见状趴在地上干呕不已,直吐了个干净,翻江倒海间,连眼睛都睁不开了。正吐间,忽然,许攸嘿嘿一笑,这一笑却笑的诡异非常,连许攸自己也吓了一跳,呆声道:
“什么人?”
许攸这一问,却觉得脑海中似有无数幻像在脑中徘徊,一个道:
“妖道,我要吃了你!你受死吧……”
说罢,张牙舞爪扑将过来……
又有人道:
“妖道,还想吃我魂灵,看我怎么收拾你!”
那人身上血渍斑斑,胸前正有一个血窟窿,好不渗人,直扑向许攸,紧紧抱住许攸。
一时间,许攸只觉得无数个声音在脑中缠绕,又有无数双手缠住自己,好不痛苦。吓得许攸屁滚尿流,爬将起来,双眼睁开,脑海中的诸多幻像也自不见了。许攸这才定住神色,再不敢在壕边待一分钟,也顾不得许多,当即施展开法术,在这荒野中疾驰开来,转眼间便逃之夭夭。
不说曹营诸事,却说袁绍渡过黄河,下了船,后边虽无追兵,但袁绍一众如惊弓之鸟仓皇而逃,一路直奔黎阳。刚至黎阳,便见黎阳太守蒋义渠迎出城外,袁绍逃了一夜面容甚是憔悴,见到蒋义渠双手紧握蒋义渠双手,长吸口气沉声道:
“我袁绍的头从现在起就算交给你了!”
蒋义渠闻言登时倒吸一口冷气,知道袁绍善猜忌,忙道不敢。当即令人将袁绍接到黎阳中军大帐,自此以后没有袁绍召见,再不敢进中军大帐一步。
当即,袁绍坐稳中军,令蒋义渠四面放出风声,就说袁绍在黎阳。蒋义渠当即照办,袁绍溃散军士风闻袁绍尚在人世且正坐阵黎阳,渐渐如蚁聚般聚至黎阳。不足半月,袁绍又恢复了兵势,这才听闻曹操坑杀袁军八万余众,更闻沮授殉难,心中甚是难过。又将消息放出激起河北军民的义愤,这才商讨回冀州之事。想起临行前意气风发,不由慨叹,忽想起一人,忧色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