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节
作品:《无纠》 他的话一出,很多人都纷纷看向吴纠和审友,觉得今天可能有好戏看了。
吴纠又说:“但审友挨罚,一点儿也不冤枉,而且纠罚的太轻,如今纠便讲出来,让众卿听一听,纠到底是不是刻薄审友?”
吴纠将审友堂议迟到,并且酗酒大骂,还有延误急报,将鲁国告粮的事情拖延十几天的事情,全都一一在大殿上陈列出来。
众人一听,都你看我我看你,以前老司农的确是个手宽的主儿,毕竟年纪太大了,也是有心无力的,但是这等公/务,是没人敢延误十几天不当回事儿的。
齐侯一听,顿时将脸冷下来,对着审友说:“审友,可有此事?!”
审友一听,连忙说:“是……是大司农夸大其词,并非是审友故意延误,大司农一直怀恨审友,因此将很多事物都压在审友身上,审友是实在抽不开身完成这些公/务,大司农胡乱分配,不能胜任工作,还请君上明察啊!”
齐侯冷冷一笑,说:“哦?是么。”
他说着,站起身来,挥了一下手,很快一个人寺人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卷简牍,齐侯将简牍拿起来,“啪!”一声,甩手从台阶上扔下来,一下砸在审友身上。
齐侯那手劲儿可不是吴纠那么轻,顿时简牍“啪嚓!!!”一声就散开了,迸溅的满地都是,砸的审友险些一个跟头。
齐侯冷冷的说:“审友,你自己看看鲁国人送过来的急报,是什么时候送过来的,上面明明押着急报的戳子,你呢?你做了什么?还想在孤面前侮辱忠臣,你是不是觉着孤糊涂,好欺负,好蒙骗,你几句花言巧语,比旁人勤勤恳恳尽忠厉害,就能将孤糊弄的团团转了!?”
审友没想到齐侯突然发/怒,吓得赶紧跪下来,口/中说:“君上……君上息怒,审友……”
齐侯哂笑一声,说:“审友,你是不是看不起司农这个职务?”
审友不敢说话,跪在地上筛糠,喃喃的说:“没……没有,小人没有……”
齐侯说:“没有?孤觉着,你就是看不起司农,觉着你审友的才华,做一个司农的小小中大夫,实在是太屈才了,觉着孤给你委屈受了!”
审友连忙说:“不不不,审友没有。”
但是齐侯说的全中了,审友就是这么觉得的,他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别人辛辛苦苦劳作,他只需要几句话就能往上爬,别人批看文书需要两个时辰,审友觉得自己只需要半个时辰,这样一来就不喜欢做事,总想着之后一下就能做完,何必这么早就做了。
审友如今只是个中大夫,虽然官/位也不低了,但是审友觉得,自己是该做国相的大才,屈居在司农部门里,实在可惜。
齐侯全都说准了,审友也不敢应承,齐侯冷冷的说:“孤看你就是这么觉着的,审友,你很委屈啊。”
审友这回真的不敢说话了,齐侯说:“什么闭门思过,孤觉着,大司农就是太心善了,耳根子也软,放不下脸面来整治你这种趋/炎/附/势的人。”
他说着,一甩袖子转过身去,又回到台阶上,坐在席上,淡淡的说:“孤看这样罢,审友你为官这么多年,让你在家思过,你也想不出什么来,你还在司农任职,但是因为你的过失,让鲁国认为孤失信于人,认为我齐国失信于人,最无可恕,孤便罚你……去养猪。”
他这话一出来,众人都是一愣,随即“噗嗤”好几声,好几个士大夫也没忍住笑了出来。
吴纠也是一愣,随即低笑一声,审友没听清楚,其实并非没听清,而是不敢置信,刚还说在司农部门继续工作,后面一句竟然是养猪?
一个士大夫竟然要去养猪,严格来说,农业的确是司农的管辖范围,但是大家从没见过士大夫养猪的,这实在太好笑了。
审友还想说什么,大喊着:“君上饶命啊!”
齐侯笑着说:“孤又没有要你的命,你不是看不起司农么?孤就让你好好体会体会,什么叫司农。”
他说着,挥了挥手,很快有士兵进来,将养猪的审友拉起来,拖出了殿外,审友简直不能想象自己会去养猪,他本以为吴纠就要失宠了,怎么想到今日失宠的是自己。
齐侯非但没有责怪吴纠罢/免了审友的官/位,而且还说吴纠太心善了,这完全不是失宠的模样。
众人都面面相觑,昨天才听到了“内/幕”,今日的内/幕竟然不攻自破了,大家心里都松了口气,幸亏昨天对吴纠也是毕恭毕敬的,若是真的信了审友的话,那才是傻/子呢。
齐侯让人把审友拖走,喊/冤枉的声音这才消停了下来,齐侯淡淡的说:“行了,今日审友的事儿,便是一个教训,各位卿也记着,齐国需要的是忠心耿耿,尽职尽忠的士大夫们,而不是审友这种只想着溜须拍马,钻空子的谗臣。”
士大夫们连忙拱手说:“君上英明,谨遵君上教/诲。”
齐侯说:“行了,这事儿便罢了,剩下就说一说鲁国告粮的事情罢。”
鲁国人向齐国买粮食,鲁国此时正青黄不接,百/姓吃不到粮食,因此迫不得已,才向一直胶着关系的齐国买粮食。
之前齐侯答应了,只要鲁国肯送岑鼎过来把顽一个月,就卖给他们粮食,如今鲁国大夫臧辰写来了书信,说鲁公已经同意将岑鼎借给他们把顽一个月。
臧辰请示齐国的意思,什么时候能把岑鼎送过来。
时间延误了十多天,不过吴纠昨日已经把信函发出去了,齐侯就在朝上吩咐了一下,让大家都准备一下,臧辰入齐之后,还要有接风宴席,很多大臣都需要参加。
迎接鲁国使臣的事情,就交给公孙隰朋,公孙隰朋是大司行,对这种事情就是如数家珍,几天之后大司行就出发了,前去迎接臧辰和鲁国重器的岑鼎。
齐侯又让吴纠和展获负责在临淄城门口迎接臧辰,因为两个人上次已经有了经验,因此很快就领命。
等到鲁国特使的队伍就要到达城门口的时候,吴纠就带着展获和司农部门的人,到了临淄城门口,天气已经渐渐转凉了,并非那么酷热,虽然午后的阳光还是那么刺眼炙热,但是只是晒得人睁不开眼睛,并不会感觉到酷夏的粘腻感,尤其是入夜之后,凉风习习,颇有一些初秋的感觉。
吴纠和展获站在城门口,很快就看到一支队伍遥遥的走过来,队伍的人影看起来很飘渺,但是队伍之中有一口巨大的青铜鼎,非常惹眼,装在车上,做好了保护措施,捆绑的严严实实,缓慢的朝这边而来。
古代人,尤其是周朝人,很看重祭祀的礼器,礼器其实就是食器,在周朝人眼中,吃是很重要的事情,吃饭用的器皿,都是祭祀先祖和神明的礼器。
例如歃血为盟的玉敦,其实就是小碗,而青铜鼎是这个时代最为至高无上的礼器。
巨大的岑鼎乃是鲁国的重器,就仿佛放在洛师明堂之中的九鼎一样,代/表着王/权,岑鼎则代/表着鲁国的最高权威。
鲁国人为了买粮食,也是拼了命了,竟然真的把岑鼎借给了齐侯把顽。
其实鲁公并不同意将岑鼎借给齐国,毕竟就算鲁国闹饥/荒,鲁国的贵/族也是一天三顿,一顿饭鸡鸭鱼肉,六种主食,样样不能少,别说是鲁公了,就连他身边的一票公子贵/族,还有士大夫们,那配置也没有减少,因此他们根本体会不到饥饿,只是天天能收到这边饿死多少难/民,那边又有多少起/义的报告。
鲁公把岑鼎看的很重,觉得那是鲁国的颜面,即使闹饥/荒,顶多坑杀一些残疾人,锐减一下人口,去各国买一些粮食就可以了,不必将自己的重器和脸面都付出来。
但是臧辰就立主借鼎,而且是“自作主张”,自己就同意了下来,可想而知,臧辰回了鲁国之后,就坐了冷板凳。
鲁公像嫌弃庆父一样,嫌弃了臧辰,一对比之下,又觉得庆父更好一些,便罢/免了臧辰的国相之位,改立庆父为国相。
如此一来,臧辰却没有放弃,仍然力荐鲁公借鼎换粮食,颜面只是一时的事情,民心和百/姓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若是失去了民心,百/姓都饿死了,又有谁会给鲁国卖命,给鲁国打仗,保卫鲁国呢?
最后鲁公还是被说动了,但是不怎么高兴,就让臧辰带着鼎去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