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梅城中学
作品:《陌路漫漫》 梅城中学座落在,离县城二十五里外的山坳间,三面环山,一面向水。就象一个人,坐在太师椅上,威风八面。
学校初建,条件简陋,大门前是用一排竹子,左右交叉,斜插成一条高大的围墙。围墙外是条公路,公路前是一条大河,河边是一片大沙滩。除了发大山洪以外,平时很难淹没。细细软软的沙,在阳光下放射出宝石般的光芒。
学校大门在竹墙北端,进门左手就是传达室。正面是个小操场,小操场后面是幢小洋楼,上下各三大间。楼上做了图书舘,楼下做了体操室。洋楼门前,是一个用花岗岩大条石,砌成的一丈多高的大平台,两边各有一条台階直上,据说是当年红军的点将台。小操场右边是一片梯田,已经整平为大田径运动场和篮球场。
校内古树参天,绿荫满地。草本木本,四季花香。山鸡鸣曲,云雀高歌。金蝉也不甘寂寞,此起彼伏地弹起无弦琴。幢幢不同風格建筑,像别墅一样幽雅別致,红墙黛瓦,雕木花窗,古色古香。解放前这里是红军县政府驻地,是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绝妙佳境!
校门外边有一条临河的半边街,街上有一所乡政府和**家店铺,一家餐饮店丶一家诊所丶一家供销社和一个合作商店。山后,有一条山道通往另一座山,山上有个古寺。寺内的老和尚,看上去很有学问,书案上还时常放着「弘化」等佛家杂志。
政府号召人民破除迷信,因此寺内就断了香火。那些金光闪闪而高大的塑像,仍不失他当年的威严,目光如炬地凝望着前方,享受它塑身以来所未有的清静!
寺中有一座砖塔,古朴凝重。听说是晋魏南北朝修建的,那可真是几千年的古迹啊。塔身有些倾邪,老和尚禁人登临。
山脚有一条登山路,是用花岗岩砌成的石级。寺外都是参天大树,像许多华盖簇拥在四周,如同仙境。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半山腰左边石梁上,有一个凹槽,传言一天能出半升米。右边石壁下有个小孔,一天能淌一两香油,仅供当家的老和尚生活。美丽的神话,奇秀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学校还在兴建之中,生员严重不足,上年只有一个名额不足二十人的初二班,今年全省统一招生,从木成县分来了十五个新生,才凑成两班初一。
童志是个没见过世面的新生,初到学校,满眼都是新奇。这十五个新生,除一人不知是什么原因,未到学校报到外,还有一女十三男。童志和五个男生,一名女生分在乙班,虽是一县的学生,可是谁也不认识谁。上课铃响了,第一节课是文学。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巍巍地走上讲台。他那一张没有棱角而又平又匾的脸上,布满了久经沧桑的皱纹。满嘴牙齿落光了,上下唇深深地凹进去,说话不关风。两扇嘴唇不断地抖动着,两只大大的眼睛倒是炯炯有神。一副高倍近视眼镜,把两个眼珠凸出到可怕的地步,就像从三星堆出土的长眼铜像。
新课本未到,他叫学生复习高小六年级的课程,美其名曰:「温故而知新」,说完眼珠在眼镜中左右滚动了一下。
童志立即举起右手,眼睛紧盯着老师。老师一只手掌朝天,轻轻的向上抬了抬。童志慢慢站起身来:“老师,我对这个「温故而知新」搞不懂。是不是「温故」就「知新」?如果是,那我们还学新的功课干什么?话虽孔子说之言,我认为有些欠妥。”
同学们带着惊奇的眼光注视着童志。他们心里在想,这个木成县学生好大的胆子,新学年第一节课就敢顶撞老师,是不是一个弱智!
老师低下头,让一双怒目之光,好从眼镜框上面射出,更楚楚审视这个斗胆的童志。良久他说:“你说的话我听不懂,你慢慢地说再一遍。”不知是真听不懂,还是给自已留下思索的余地。
梅城学生轰堂大笑:“叽哩哇啦象洋鬼子,口齿不清还提问,逞什么能!”
童志强忍着滿腔怒火,威严的环顾着这些轻佻的目光,然后逐字逐句的重复了一遍。老师用心听完后说:“你对问题的理解很片面,温习学过的东西,巩固已学的知识,使之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只有温故,才能打牢基础,我们不但要天天学新课,而且隔三差五地温习故课。子曰:学,而时习之,就是这个道理。”老师又把手掌向下按了按:“坐下!”
老师的解答童志并未完全领会,但他不敢再问下去。一怕人家误认老师用词不妥,二怕人家误认为自己钻牛角尖子,这对老师、同学和自己都不好,只得作罢。
童志方言严重,课堂上,老师讲课他听不懂课。老师提问时,他回答老师又听不懂。课后也无法和同学们沟通, 从而封闭了自已,不但给童志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压力,也使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寂寞。
童志性格倔强。面对尴尬处境,迅速调整心态,更加专心学习。他只能在课文中反复钻研,细心揣摩来弥补语言的障碍。
初一的学科不像高小那么简单,除了语文丶算术丶历史外,新增了物理丶化学丶地理丶动物丶汉语拼音丶语法丶美术丶音乐丶体育等课程。
探奇猎异是每个学生的天性,面对这些学科,童志就像一只饿蚕,见到许多新鲜桑叶一样,贪婪地吞食着,人渐渐的埋进各科作业之中。
他第一次感到时间的宝贵!几周下来,好奇感不翼而飞,由力不从心到产生厌倦。他不得不放弃全面开花的策略,决定有选择性进行侧重。这时他把文学当作重中之重来学,每天除了把正课学好,还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在图书室一些文学作品。把格言丶成语丶佳句和歇后语等都摘录在笔记本上。时间长了,收集的越来越多,为了方便,他又开始整理编辑。把它分门别类,如山水篇、风月篇、花鸟篇、人物篇、处事篇等好几本。那时没有什么「成语字典」,否则就用不着那样麻烦了。
有了这本自制的宝典,他春风得意,欣喜若狂!毎每在写作文时,都要用来卖弄风骚。为了显示自己才华出众,不惜生拉硬凑或叠床架屋。到头来弄巧成掘,事与愿违!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把许多艳红亮绿纯黄等色彩,胡乱地涂到画布上一样,老师看了直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