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冒雨抢险
作品:《陌路漫漫》 冒雨抢险
一阵急促的铜锣声,使这些惊魂未定的人们,更是撕心裂肺!谁还能顾得上,搭建自己的窝棚,含悲忍泪地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扛着锄头和铁铲直奔河堤。
河堤大湾处,已是火把星河,人山人海了。巡堤的人员,发现了堤脚的草丛中,有一股清泉往上直涌。住在圩区的人都知道,这是溃堤的前兆。
村长阅历很深,胸有成竹,临危不乱。一面选派十二名,水性较好的年轻人组成四组,轮番在堤外水中排查水漏;一面派两个人,紧盯首堤内那股涌泉的变化;一面派二三十个青壮年,到村头的地主童万财家去拆屋。将檩条、椽子搬来防洪,剩下的老老少少,在离堤不远的沙墩上,挑沙上堤装袋,以备抢险。
那时防洪防汛还没有草袋,都是政府无偿调拨来的布袋。布袋上红花似火,绿叶如翠,漂亮至极。听说是县里,用苏联大花布做成的。
时值中苏友好,苏联把大量积压的大花布,倾销到我国,政府号召工人、市民、干部、学生都穿苏联大花布。装满河沙的大花布袋,堆在堤上,远远看去就像一道花墙。
河堤上的大柳树傍,搭了一个草棚,里面烧着一堆火,那是让下水探漏子的人,来暖身子的。
大约有半个多时辰,第二组三个人,喝了几口猛酒,脱光了衣服,把一条土布大手巾,往腰上一围,像现在姑娘们穿的,超短裙一样。他们咚咚咚的跳下水,把浑身冻得发紫的第一组人,换了上来,马上就把他们一一搀扶到火棚里去取暖。
第三组正下河时,堤内有人大声喊叫:“出混水了!出混水了!”水中的人知道,己踩到了漏子了,就站在那里,文丝不动。岸上人把一卷旧被絮,交给三组下水的人,把棉絮潜到水底去,慢慢展开铺在漏子上。其他的人火速把沙袋运到水里,一排一排的压在被絮上。
拆屋的回来了,一人扛着一根木料,像春节舞龙灯一样,一个接着一个把木料运到河堤上。人们选好笔直无节的木料,把小头砍尖做木桩,用两根木料夹住木桩上头,大约离桩头三尺多的地方,用绳子捆牢扎固后,把木桩移到漏子下边,一排排的排好。打桩的人分组站在各自的桩前,手里拿着大木榔头,两脚站在那夹木桩的两根料上,高高举起榔头,“嘿哟”“依呀”的喊着号子打桩。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险,险情也基本排除了,这时大家才松了口气。人们一颗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大家喜形于色,称赞村长智足谋多,运筹帷幄,终于使大家化险为夷。风,虽然停了,但雨还下个没完。时大时小、时紧时松己经下了三夜三天了,还没有要晴的迹像。
河水不但只涨不退,下游的江水又倒灌上来了。这几天,村长坐镇堤上,一面派人日夜分班巡堤,一面派人到县里,调集防洪防汛物资;一面亲自到各段检查督促。
河堤险段,日夜有人执班看守,不敢有丝毫懈怠!河堤那棵大柳树上,挂了一面大铜锣,出现紧急情况,鸣锣就是险情讯号。
这些天,天不亮,民工们像蚂蚁一样奔忙,冒雨挑沙,加高加固自己的河堤。大家明明都知道,天不晴,溃堤不过是迟早的事。他们只能抱着侥幸的心里,期望对岸早些溃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