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设置背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第95节

作品:《策行三国

    ……
    孙策召集众将议事,商量如何迎战徐荣。
    穰城不能落入徐荣手中,决战势在必行,躲不掉,只能迎难而上。
    但决战并非易事。
    与邓展、文聘会合之后,孙策总兵力不到两万,战斗力最强的是郭暾所领的四千亲卫营,其次是黄忠、邓展和董聿三部共一万人,再加上秦牧统领的亲卫骑千余,再其次就是文聘所领的袁术旧部四千人。除了极亲卫营的一部分人之外,绝大多数人不久前还是南阳世家豪强的部曲,甚至不是正规部队。
    军械再好,技术优势再强,最后也需要落实到人。临阵交战,越是精巧的军械,对操作者的要求越高。如果手忙脚乱,技术优势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弄巧成拙。
    可是徐荣拥有步骑两万多人,西凉兵素以精锐著称,身经百战。更要命的是徐荣至少有五六千骑兵,穰城附近地势平坦,最适合骑兵奔驰,万一被徐荣抓住机会,仅是这五六千骑兵就能击垮两万步卒。考虑到这些骑兵,孙策也只能选择速战速决,否则他的粮道必然会被骑兵断绝。
    如此一来,摆在孙策面前的就有两个难题:南阳士卒能否挡住西凉步卒的攻击?如何防备西凉骑兵?
    黄忠、邓展主动请战,要求担任前锋。他们两部成列比较早,训练时间更长,又经历过几次战事,有一定的战斗经验,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更有把握挡住西凉步卒的进攻,稳住阵脚。
    话音未落,董聿不服气了。我的部下虽然成列相对较晚,但我也是经历过大战的人,不敢和黄校尉比,比你邓校尉可早多了。我跟着将军作战的时候,你刚刚被俘呢。
    提起旧事,邓展有些不好意思,文聘更尴尬。他当时的对手就是董聿,严格来说,他也是董聿的手下败将。可是孙策对他很重视,现在他领四千人,董聿却只有两千人,怨不得董聿有意见。
    “我打头阵吧。”文聘说道,声音不大,但是很稳定。“我虽然不如诸君善战,可是我的部下以南阳人为主,只要想办法激励起士气,将士用命,应该能顶住西凉兵的进攻,挫挫他们的锐气。”
    孙策心有所动。文聘说得对,南阳人可能算不上精兵,但南阳人有个好处,他们是守护自己的家园,比西凉人更愿意拼命。这一点应该好好利用。俗话说得好,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人一旦被逼到了绝路上,往往能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战斗力。南阳人软弱又怎么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西凉兵屠城已经激起了众怒,为了复仇,南阳人完全有可能不要命。
    反正败了也是死,不如决一死战。
    刹那间,孙策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摆摆手,示意众将不要急着争论,他先提两点原则:一,要充分调动南阳人的战斗意志,激发他们的潜力;二,这次要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留后路,全军上下要抱定与西凉人决一死战的信心,不胜则死。不要想着还有下次,这次要是输了,南阳就是徐荣和西凉兵的,谁都不会有明天。
    所以,我们不是要分胜负,我们是要决生死。
    此言一出,众人惊愕不已,面面相觑。但他们很快明白了孙策的良苦用心,立刻调整思路,重新布阵。大家各抒已见,提出一个又一个方案,虽然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为了争任务嚷着要出去打一架,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气氛却非常热烈。就连一向不对付的娄圭和赵俨都和睦多了,提出一个又一个鼓舞士气的方案。
    在激烈的争吵中,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作战方案渐渐成型。
    ……
    朝阳东升,两军对垒,双方将士在战鼓的指挥下依次进入战场。
    到了这时候,一切阴谋诡计都没用了,剩下的就是实力的较量。
    安众这个县还在,但县城却早没有了,只剩下一座残城。涅水绕城东而过,冲刷河道,半边城墙倒塌。城里还有一些旧屋,有人住,还垦了地,不过现在是冬季,没有庄稼,大战在即,主人也举家逃亡,连个鬼影都没有。原本的夯土城墙经过一百多年的风吹雨打,大部分坍塌,成了几个大土堆。
    孙策登上一个土堆,将这里作为中军指挥台。将旗之外,他竖起了另一面纯白的大旗,大旗上只有两个字:复仇!字用鲜血写成,已经干涸,红中带着黑,凝结着深深的仇恨。每一个看向这面大旗的士卒都咬牙切齿,眼神凶狠如狼。
    赵俨、娄圭战前费了很大心思,组织南乡、顺阳的幸存者控诉西凉兵屠城的暴行,并成功的将之变成整个南阳人的耻辱,将这一战变成但凡是人都应该向这些禽兽复仇的正义之战,这面大旗就是其中一环,时刻提醒所有的将士坚守阵地,痛击西凉兵,为死难者复仇。
    徐荣背水立阵,大出所有人的意料,对于任何一个稍有军事常识的人来说,这都是用兵大忌。但孙策却很快就明白了徐荣的苦衷,应该是关南带去的那方手帕生效了。徐荣和他一样,只能背水一战。
    手帕上有什么?除了那个标明他身份的朱雀标志,什么也没有。关南不是擅长说谎的人,他玩不来复杂的反间计,但西凉将领和徐荣之间的猜疑无法弥补,而徐荣放弃武关道,攻占穰城的行为又太过反常,两者结合,他想解释清楚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人逼急了会赌咒发誓。徐荣被逼急了,也只有先把自己立于必死之地,向死而生。只有如此,他才能消除西凉将士的疑心,孤注一掷,做生死之战。
    人心隔肚皮,越猜越可疑。孙策就是要让他们猜,他们心里的猜疑有多大,可能性就有多大。他之所以忍宛城豪强一直忍到现在,就是不希望在外敌未除之前发生冲突。虽然他们未必把他当南阳之主,可是就驱逐徐荣,避免被西凉兵屠戮这一点而言,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算有什么分歧,在危险消除之前都不会演变成剧烈的冲突。
    所以现在徐荣要拼命,而他却很滋润,后援充足。可他并不打算就这么放过徐荣。谋划了这么久的离间计,怎么能就这么浪费了。不管徐荣和西凉诸将之间是不是有猜疑,不管他们之间的猜疑有多大,本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原则,他又为徐荣准备了一点惊喜。
    但麻烦也不小。孙策眯着眼睛,仔细打量着对方渐渐成型的战阵。隔得太远,他看不清各个位置的将领是谁,但他分得清步卒和骑兵,眼前看到的西凉骑兵寥寥可数,最多不超过两千骑。按照几次战斗得出的经验,徐荣至少藏起了两千骑甚至更多。
    这些骑兵在哪里?徐荣准备用他们来干什么?
    孙策心生警惕,叫来秦牧,让他把所有的骑兵都派出去警戒,尽可能找出西凉骑兵的位置。几次缴获,加上秦牧原有的战马,亲卫骑现在已经近千人,和西凉骑兵对战还不够,做斥候却绰绰有余。穿上精甲,配上三石弩,就算是遇到规模相近的西凉兵斥候,他们也有一战之力。
    秦牧领命而去。
    第254章 换俘
    樊稠坐在马背上,看着对面阵地上一辆辆大车,心中隐隐不安。
    他隐约记得,张辽在为自己擅自撤退解释时曾经提到,孙策军中有一种威力强大的弩车,不仅射程远,而且射速比一般的弩快,三番连射,比一般的弩要快上一半。近距离能洞穿木盾,甚至能射穿身体。他就是看到这种弩车威力太大,为避免重大伤亡,才决定先撤退的,没想到演变成了溃败。
    樊稠不敢怠慢,立刻向中军汇报,请求徐荣派人来确定。如果属实,他需要加强士卒的防护,否则伤亡肯定会比较惨重。时间不长,段煨亲自赶来了,到阵前远眺了片刻,神情有些犹豫。樊稠赶到他身边,催促道:“段忠明,是还是不是,你给句准话啊。”
    段煨心里打鼓。他其实并没有亲眼看到那些弩车,看到那些弩车的士卒大部分都死了。
    “子淳,我看着有点像,但是又不完全一样。那些支楞在外面的是长矛吗?”
    樊稠眯起眼睛,运足了目力,还是看不清楚,双方接战之前,相隔两百多步,眼力再好也不清。段煨又道:“这些南方人胆子就是小,还没打就摆出防守的架势。子淳,你不用急,待会儿派人上去试探一下就知道了。”
    樊稠沉下脸。“派人试探一下就知道了?将士的性命就这么不值钱,由着你用来试?”
    段煨撇了撇嘴。“樊子淳,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你要是这么心软,回家奶娃子去算了,打什么仗啊。”他看看四周,又压低了声音。“你看到张辽了吗?”
    樊稠瞪了他一眼。“我要是看到张辽了,还要请你来?”
    段煨也不见气。“那你就没想想张辽去哪儿了?”
    樊稠很不耐烦。诸将之中,段煨疑心最重,而且出了事,他第一反应就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肩上。上次郦城战败,他就是把责任推到张辽身上。樊稠对此很不以为然。就算张辽和孙策是旧识,那张辽才多少人,段煨自己又有多少人,打了败仗,他这个主将不应该先找找自己原因吗?
    樊稠没有吭声,段煨碰了一鼻子灰,有些没趣,拨转马头就想走,又停住了。他回头看着樊稠。“子淳,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你别嫌我啰嗦啊……”
    “我就是嫌你啰嗦。”樊稠没好气的喝斥道:“王方手下就有四千人,徐将军身边只有百十亲卫,他能有什么心思?我在前军,你在左军,王方、李蒙在河对面,只在他有一点轻举妄动,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灭了他,你还担心什么?好好守住你的阵地,别再打逃跑的心思才是正理。”
    段煨气得鼻孔冒烟,一踢战马,带着亲卫走了。樊稠冲着段煨的背影唾了口唾沫,骂了一句:“真是替段太尉丢人,都是段家的种,怎么生出这么一个窝囊废,胆子小,心眼儿倒多,哪一点像我们西凉人,倒和关东鼠子一个德性。”
    他身边的亲卫轰笑起来,充满了对段煨的不屑。
    樊稠掐着腰,来回转了两圈,叫来假校尉周彬。“让先上阵的兄弟披上两重铁甲,我看得不得劲,要小心些,别白白坏了兄弟们的性命。”
    周彬应了一声,转身去了。西凉军中铁甲数量有限,做不到人人有份,更别说身穿重甲了。樊稠爱惜将士,这也是他能得将士死力的根本原因。也正因为如此,他和段煨很不对付。
    樊稠背着手,来回转了两圈,不时的抬头看一眼远去,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可是最让他不安的却不是阵前那些古怪的弩车,而是段煨刚才说的话。
    张辽去哪儿了?
    张辽和孙策有没有勾结?谁也说不准。并州人德行不好,有背主的习惯,吕布如此,王允也是如此,张辽也不例外。他们能背叛以前的主公,就能背叛董太师,这让凉州众将对他们非常警惕。
    如果说张辽和孙策是旧识,现在孙策占据了南阳,在军中混得不顺心的张辽想去投奔故友,樊稠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樊稠不反对张辽去投孙策,人往高处走嘛,这很自然。可是大战之际,张辽突然失踪,这不能不让他警惕。
    樊稠很想去中军问问徐荣,可是几次抬腿,又收了回来。
    算了,等会儿再去吧,先试试孙策的成色。樊稠自我安慰道。
    就在樊稠纠结的时候,对面走出一个人,举着小旗,慢慢地走了过来。樊稠很诧异,不知道孙策这是搞什么鬼。他示意部下戒备,密切注意对面的行动,不要中了圈套。不过对面一直很安静,没有任何异常。那人走到面前,看了一眼,直接冲着樊稠走了过来,报上姓名,自称张博。
    “我是奉孙将军之命,来交换俘虏的。”
    樊稠一头雾水。这还没打呢,交换什么俘虏。不过,等张博报出一串名字,他就明白了。这些俘虏大部分是段煨的部下,郦城之战时被俘的,还有一部分是王方的部下,他们一直被孙策关着当苦力,现在孙策有各城百姓支持,不缺苦力了,打算将他们放回来,换一个人回去。
    关南。
    樊稠没多想。他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虽然不是他的部下,但段煨、王方应该都不会反对。他本想让人带着使者去见徐荣,可是鬼使神差地,他决定亲自去。他有一种感觉,段煨肯定有话说。
    来到中军,听完张博转达的意思,徐荣让人把段煨请了来。不出樊稠所料,段煨并没有为自己的部下可以生还而兴奋,他盯着张博看了半天。
    “你们打算用多少人换关南?”
    张博说道:“我家将军说了,关南是析县长,又是个读书人,值二十人,名单你们可以自己选。”
    “二十人太少了,至少五十。”
    樊稠心中有气,刚要说话,段煨给他使了个眼色。樊稠不解,却还是忍住了。
    张博笑笑,拱拱手,转身就走。等他快要走出中军范围,段煨才扬声叫道:“三十,不能再少了。”
    张博回头看着徐荣。徐荣看着段煨。段煨躬身施礼。“将军,我觉得可以换。”
    徐荣点点头,提起笔,铺开一片削好的木板,写下几个字。“那就换吧,你通知李蒙,让他把人送来。就不要带到我这儿来了,你酌情处理即可。”
    “喏。”段煨躬身施礼,带着张博走了。
    樊稠看看徐荣,又看看段煨,不知道他们在打什么哑谜。
    第255章 战前准备
    徐荣闭目养神,樊稠几次想问他张辽的事,话到嘴边,还是放弃了。他出了中军阵地,正准备回自己的前阵去,有人低声叫他。他转头一看,段煨站在一面将旗下,正向他招手。
    樊稠皱皱眉,本不想睬理段煨,想想还是过去了。段煨看着他,唇边花白的胡须颤了颤,眼中闪过一抹轻蔑,却很快掩饰好了。“子淳,特地跑到中军来,是不是不放心?”
    樊稠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默认了段煨的猜测,他的确不放心。
    “行了,你说得也有道理,徐将军身边只有百十人,有王方看着,动不了什么手脚。我们还是集中精力打赢这一仗,灭了孙策再说。这仗要是败了,我们可就死无葬身之地啦。徐将军狠啊,连屠两个县,把我们逼到绝路上了,不得不跟着他一条道走到黑。”
    樊稠心中微凛,忍不住顶了段煨一句。“你不担心张辽了?”
    “我已经派人通知李蒙了,他会留意张辽。区区千余骑,张辽不敢怎么样。充其量,徐荣是让他置身事外,万一我们败了,张辽的手是干净的,还可以去投他的故友。袍子割了又怎么样,还可以再缝起来嘛。”段煨沉默了片刻,苦笑站摇摇头,一声轻叹。“徐荣老谋深算,我们都上他当了。”
    樊稠没有再说什么。在他们这些人中,段煨算是最谨慎的人,既然他放心了,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虽然他真搞不懂段煨在搞什么鬼。他拱拱手,大步向前阵走去,步履轻快。
    段煨斜睨着樊稠的背影,无声而笑,向不远处的王方打了个手势,回自己的战阵去了。孙策派人来换俘,显然是想从关南口中得到什么,但关南一直被关在李蒙的大营里,没有和徐荣独处的机会。就算徐荣和孙策之间有什么约定,现在也没什么意义了。
    相反,俘虏换回来,他不仅多三十个部下,还能打听到一点消息。
    孙策阴险啊,明明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却不得不换。老谋深算如徐荣也只能尽力撇清自己,不能拒绝。这一仗如果不能赢,剩下的日子就曲指可数了。有屠城的劣迹在前,就算孙策愿意放他们一马,南阳人都不能饶了他们。
    退路绝矣,唯有努力向前,杀出一条血路。
    段煨回到自己的阵地,和张博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张博很客气,但基本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过来大概半个时辰,李方押着关南来了。被关了几天,关南瘦得皮包骨头,身上全是污垢,但他衣冠整齐,连头发都一丝不苟。
    确认关南无恙,张博返回本阵,时间不长,他带着三十名西凉俘虏来到阵前,换回关南,各回本阵。
    站在孙策面前,关南躬身施礼,身如折磬,标准的儒家礼。
    “关君受苦了。回去洗漱一番,吃点东西,好好休息吧。”
    关南站着没动。“将军,我……能问一个问题吗?”
    孙策点点头。
    “将军不想问问徐荣看到我时的反应吗?”
    孙策指指对面的战阵。“看到这个,我已经猜到了结果,过程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那……手帕上究竟有什么?”
    “手帕就是手帕,还能有什么?”孙策笑得很神秘。关南太迂腐,迂腐得甚至有些可爱,他不愿意和关南讲这些阴谋诡计。“回去休息吧,有什么话,等战事结束再说。”
    关南无奈,揣着一肚子的疑惑回到后阵去了。一路上,他经过几个阵地,发现将士们虽然都在忙碌,有的搬运物资,有的调试弓弦,有的活动身体,却没有什么紧张的气氛,秩序井然,神情轻松,就像是进行一次阅兵,而不是与以凶残著称的西凉兵厮杀。关南心生疑惑,不由得紧张起来。孙策治军如此松懈,能打赢徐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