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兵马未动,准备进行时!

作品:《大唐之最强驸马

    “延族啊,这个望远镜,虽然成功了,不过也只是刚刚开始而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程处弼把玩着手中的望远镜,神态凝然,眼眸方正,清晰地吐字说道。
    “比如把单孔变成双孔、如何在不影响把望远镜的质量变轻、比如把目镜、物镜从望远镜中独立出来,还要做到区分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比如如何提高在暗光条件下的分辨效果......”
    虽然他不是望远镜发烧友,对于望远镜也知之甚少,但是一些最基本的普及知识,还是能够拥有清楚的认知。
    用于夜视作战的夜视望远镜,他不敢想,因为这是个没有电的时代;用于观测天象的天文望远镜,他也不敢想,因为唐朝在这个方面的科技,远远不够。
    许敬宗拱手称道:“下官明白,下官等下就去安排!”
    他一点都不担心这些改变不了,因为古代最有钱的是国家,古代最厉害的那一群工匠也被国家网络起来了,只要给他充分的时间,他就可以日新月异。
    “对了,马蹄跌的生产怎么样了?这可是本将最早设计出来的,就连最早的样品都是给你们准备好的。”
    程处弼颔了颔首,踱步在厅中,思量一会,又继续问道。
    “回禀大人,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二十万具马蹄铁的库存!”
    许敬宗不用多想,一下子就回答了上来。
    程处弼摇头摆手:“不够,远远不够!”
    二十万马蹄铁除去磨损之外,至少可以装备十五万的战马,这么多怎么可能还不够!
    “不够?这么多,还不够!”
    程处弼的话,让许敬宗神色一惊,垂下眼眉细细思量,继而神色更惊,向着程处弼细声地询问道。
    “大人莫不是......”
    二十万马蹄铁对于和平时期,确实很多了,但是如今锦衣卫的对外谍战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如果李二陛下要发动对于薛延陀、甚至是对于整个北方草原的战争,这就有些相形见拙了。
    “下官失言,还请大人恕罪!”
    许敬宗幡然想起当日在玄武门校场上,李二陛下说的那番话,猛然醒悟,向着程处弼欠身赔礼。
    “嗯,马蹄铁的数量至少一定要达到四十万具上去!”
    程处弼的俊面上勾起一抹寒冷的气势,目光熠熠,声音陡然而发。
    “喏!”
    一旦明白其中的症结,许敬宗也毫不犹豫地向着程处弼应答。
    “虽然如此,其他部门的生产也不可怠慢,尤其是陌刀还有一到三石的大黄弩,这些你们都要加紧速度!”
    在许敬宗应声之后,才思捷敏的程处弼又向着许敬宗,口语连珠般,提议道。
    “下官一定牢记!”
    随着程处弼谈话的深入,许敬宗的心里越来越清明了。
    陌刀,这是冷兵器时期的唐朝,最牛逼的两栖单兵作战装备!
    据《唐六典》记载:“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下用铁钻。马步水路咸可用。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斩挡者皆为齑粉……”
    最重要的是,它有一个牛逼的名字,斩马刀!
    骑兵克星!
    弩,怒也,有执怒也!
    早在商周时期,弩就已经出现在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弩就运用到了战场之上,我国是最早将弩装备到正规军队的国家。
    独霸天下的秦军,就有弩骑兵的建制,而且制式装备有两种,远距离以骑弩进行攻击,近距离以青铜剑。由此,秦骑兵占据绝对的压倒性优势。
    大黄弩,是汉代制弩的一个统称,大黄弩并不一定是床弩,大黄弩分一到十石的强度,其中十石弩最强又被称为黄肩弩,大黄力弩。
    程处弼说的一石到三石的大黄弩,自然是可用于骑兵作战的轻便型弓弩。
    程处弼又再一次老生常谈地提醒了一句:“还有,对于那些工匠的家人安排,对于他们家世的政治审核......”
    祸从细小、防微杜渐,这是他反反复复思量、提点的问题!
    “大人放心,这个下官早就安排下去了!那些个工匠的父母妻儿能接入宫中的,我们都已经接入府衙中将他们妥善的安置了,妇女我们已经组织了她们进行纺织......”
    许敬宗整理了下思绪,然后款款而谈,向着程处弼进行汇报。
    “做得很好,延族,你都安排得很是妥当!”
    听完许敬宗的汇报,程处弼嘉许地颔首点头,不愧是未来的宰相,果然做得滴水不漏!
    “不过在这里,我再补充一点,从这个月开始,军械司内所有的工匠的月俸翻倍并且根据工匠的绩效进行奖励制度!”
    “多谢大人,这样我相信工匠们干起活来会更有劲!”
    许敬宗露出喜悦的笑意,向着程处弼欠身谢礼:
    “不过,大人这月俸,是工部统一规定制度好的,我们这样会不会太......”
    要想马儿跑,必须让马儿多吃草!
    现在是非常时期,随时可能爆发战争,他必须做好时刻的准备!
    而且,他相信,李二陛下也会理解!
    “没事,这件事情我会亲自去向陛下做解释!”
    想到此间,程处弼两眉横齐,眼眸圆睁,眸光明亮而坚毅,顿了顿声,又瞥向许敬宗闻道。
    “对了,还有那个修赵州桥的李春找到了吗?”
    李春?
    “大人,这个李春,下官翻阅过前朝的官吏典籍,也特意问过一些前朝工匠中的老人,这个人在前朝在离乱的时候失去了音讯......”
    许敬宗思索了一会,流利地说道。
    “不过,下官已经派人去他的家乡了,相信不久,就会有回音!”
    程处弼毫不遮掩锋芒,手拳紧握,声音铿锵。
    “找,给我找,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就是埋地三尺,也要给我挖出来!”&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