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三)
作品:《春寒五陵原》 大毛竹最好的部位做了弓片儿,弓弦是李木匠免费提供的一根牛皮鞭稍。剩下的毛竹料全归了笑嘻嘻的李木匠。
而那在火堆中啪啪作响的竹箭,则是马碎牛用拣来的废弃扫帚做成的。自从有了弓后,马碎牛就开始着手自己“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每天都要去打麦场看看,或是去饲养室转转。一边帮着大人干活,一边收集废弃的扫帚。他拆散它们,剔掉牙签般粗细的毛枝,把剩下的竹子截成二尺长的小段。这一切做完后,还要挑出那些不太直的,在上面浇些水,然后用火烤,烘烤完后还得用石头压上定型。耐心等待几天,笔直的箭杆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工序了。
到了准备硬鸡毛的时候了。
当箭杆加工定型时,马碎牛就毫不犹豫去了大队长家。大人们下田了,村里十分静谧。透过敞开的院门,马碎牛看到了“狼剩饭”极为珍爱的大花公鸡正带领着它的妻妾在院内觅食。他满意地笑了。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诱饵,从门里到门外设下了一个简单的陷阱,稍事等待就不费吹灰之力擒获了这只全村最大的公鸡------
中午吃饭时惊愕万分的“狼剩饭”呆若木鸡地看着他的宠物——躲在门后羞于见人的大花公鸡。昔日尾巴和翅膀上美丽的硬毛一根也见不到了!它委顿地卧着,委屈地看着“狼剩饭”------
马碎牛用切菜刀从箭杆的大头儿劈开后夹进鸡毛,有时还要把鸡毛用剪刀整修一下,然后捆扎结实。做完这一切,最后一道工序才是削箭头。家里的切菜刀并不锋利,常常卷刃。马碎牛就每天磨刀霍霍,吓得马垛两口子终日心神不宁。切菜刀磨快了,但也带来了难以避免的伤害——几乎每一次削箭头都伤了手。春夏秋冬,他陆续做了一年的竹箭。在这期间,他也瞒着外人每天在自家院子里练习射箭。直到有一天,当他胸有成竹地拿着自制的武器和小伙伴们一起上了北塬,牛刀小试之后,这才真正体会到了艰辛努力之后的乐趣。这付全村独一无二的弓箭和他超越常人的技能迅速确立了他在同令人中的领袖地位------
那一段时间马碎牛是多么开心啊。
武器是他的最爱。做事简单的马垛一把火把一切都葬送了!但他谁也不恨。留在马碎牛心中的伤痛凝聚成了挥之不去的武器殇。
“埋剑”之后,虽然有好长一段时间他都不习惯赤手空拳出门,也有好多次梦见自己用自制的大弓射下了秋雁以至于在梦中都笑出了眼泪。但醒来后的失望却让他咬牙切齿。虽然他也曾望着他大的背影做过鬼脸,但这次折戢沉沙的教训也让他完成了一个懵懂男孩向青少年的心理过度。
牛公子的损失更加惨烈:它被吴道长骟成了牛太监。那只好蛋也未能幸免,连同被马碎牛洞穿的坏蛋一块儿被骟了去。虽遭“去势”大难,但它恢复的很快,一个月后却换来了个温和、能干的美名,只是每日的待遇发生了变化——它很难吃到特殊供应的以“硬料”命名的粮食了。工作性质也彻底颠覆:昔日养尊处优的风光不再,它下田了!沦为了普通耕牛——它再也不是各村母牛眷顾的对象了。
事态平息后马碎牛也曾悄悄观察过牛公子的变化,发现它性格温和了许多,不但对所有的母牛都失去了兴趣,而且根本就不认得自己了。
可继又回到了饲养室。又开始唱起了“斩单童”中的那单调的两句戏词,丝毫也看不出当初对牛公子的痴情尚义。只不过他每隔几天都要到马碎牛家来问一声马垛:“队长,咱的牛公子啥时候回来?”
伤牛事件严重影响了赵俊良实施的“抓特务”计划。马碎牛几乎完全忘记了赵俊良策划的抓捕细节。直到十多天后,他们才重新说起了这件事------
昨晚下了小雨。空气依然湿漉漉的,悬浮在空中的水气象雾。
吃过早饭后,赵俊良就翻箱倒柜。奶奶觉得奇怪,问他:“俊良,你找什么呢?”
“找手电筒。”
“在我床头呢。”
“奶奶,咱家还有富余的电池吗?”
“有两节备用的,你爷放在他的工具箱里了。你等一下,我给你拿。” 奶奶颤巍巍地打开了爷爷的工具箱,从里边拿出来两节电池递给了赵俊良。她问:“你要这么多电池是去啥地方呀?”
“奶奶,你就别问了,我答应过碎牛替他保密的。以后有合适的机会我再告诉您。”
奶奶叹了口气,说:“唉,你也长大了,也有事瞒着奶奶了。先是你爸爸、接着是你叔叔,长大后有事不告诉我;现在又是你。你们都长大了,我也老的不中用了。去吧,不管去那儿,都要注意安全。”
“我知道。”
窑外传来了脚步声。赵俊良急忙迎了出去。
怀庆走在最前头,他一手提着一把马刀,另一手握着一杆长矛。枪头和马刀都磨的明晃晃地白。怀庆后边是明明。他扛着两把小撅头,再往后就是秃子和狗娃。两人抬着一个铁皮桶,里边装着满满一桶生石灰。走在最后的是空着两手浑身带劲的马碎牛。看到赵俊良后,马碎牛挥了挥手,示意“走”。赵俊良带齐工具随着五虎将上了塬。
奶奶跟出来看,五虎将携带的武器使她吃惊。她有些不安地目送着他们上塬,直到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这才叹息着转过身去。
塬上的雾气已经散去了,空气清新凉爽、沁人肺腑。东边的太阳刚升到一杆子高,在它的西边,一道巨大的彩虹横亘在南北天际。七彩斑斓,耀眼地亮。彩虹南边的脚伸进了渭河,像弓腰饮水的巨龙;北边的脚却伸到三道塬的后边,让人无法猜测它神秘的落脚点。天空一片绚丽,张显着精妙绝伦和瞬息万变的苍穹。大地碧绿如海,三三两两的彩蝶起落其间。
赵俊良“呵”地一声惊叹停住了脚步。他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他从未见过如此大的彩虹,他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彩虹。以前住在城里时,他也曾数次在雨后见过彩虹,但那些彩虹和眼前的这道比起来,就显得苍白渺小的很——真像人说的是小巫见大巫了。记得有一次他站在彩虹前观看。叔叔看见了,走过来和他一块看,并且告诉他,彩虹是分成两种的。如果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是由上往下排,那就是彩虹,也叫正虹;如果是由下往上排列,那是霓,也叫副虹。彩虹的颜色要重一些,霓的颜色就淡的多了。通常彩虹和霓是同时出现的。叔叔还告诉他,“虹”这个字,在和其他的字合用时读“红”音,但要是单独写出来就不发“红”音了,而要读“酱。”
六个衣衫褴褛却自命不凡的男孩沐浴在彩虹下,一个个看上去也是五彩缤纷地明亮。一行人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这身披彩妆的黄土高原上,骄傲的像守卫南天门的天兵天将。
怀庆说:“天晴了、爷红了。”
秃子说:“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出来飘白雨、北虹出来卖儿女。”
明明稀奇地赞叹:“这么大的虹一年也见不下两次。”
赵俊良说:“要能御风而行、身置其上该有多好啊!”
狗娃也抬头看了一眼,嘴里嘟哝着:“一个虹麽,有啥意思。”表情无动于衷。
马碎牛催促道:“虹有啥看的!要看往西看,看咱的冢疙瘩。”
赵俊良发现,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把那个“虹”字读“酱”。
缤纷的霞光里走过来两个人,双方走了个对面,那是吴道长和长生。吴道长带着一身湿气,精神抖擞地背着筐,里面放着些刚采到的草药。他目光锐利地把马碎牛他们带的东西过了一眼,笑嘻嘻地说:“碎牛,好一支雄赳赳、气昂昂的队伍!要再唱上歌,就跟当年解放军一样威风——就是不知道你们这是去打仗呢还是去打窑呀?”
马碎牛抢白说:“你啥时候见过解放军打窑?你啥时候见过碎娃打仗?”
“啊,那我知道了。你们去吧。记住我的话:见大而进、遇小则退。”吴道长也不解释,说完就走了。
马碎牛回头看他一眼,嘴里咕哝着:“狗日一天神神道道的,好象天底下的事他啥都知道。成天到处做好人,可惜那一双鹞子眼把他给卖了,咋看都像个暗藏的国民党特务。”
明明说:“吴道长说话前大拇指头在其它四个指头上乱点呢。”
秃子说:“他有鸡爪疯!一天到晚左手那五个指头都抽风一样地动来动去。”
赵俊良毫不惊奇,他猜想吴道长一定精通“梅花易术”,所谓“五个指头乱点”,只不过是在按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再加上外应来推算他遇到的每一件事情的吉凶变化。赵俊良现在无暇顾及吴道长是不是好人的问题了,他也没有时间给五虎将解释什么是“梅花易术”。眼前最大、也是最紧迫的事情就是探洞,而探洞时的安全问题始终在他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掠过。吴道长的出现打断了他的思路,他不得不从昨天晚上商议探洞的会议重新想起。
晚饭后六个人聚在了原上的“露天会议室”。
马碎牛首先宣布:“马跑泉五虎上将和军师都到齐了,现在召开英雄大会,主要是讨论一下关于地洞探险的事。”他模仿大队长讲话的痕迹太明显了,虽然用词杂乱不当,但他郑重的语气却使每一个人都不得不肃然倾听。
“这事太危险!也许去了就回不来了。谁要是不去,现在就说,然后发个誓绝不走漏消息,就可以回去了。”话虽如此,但他扫视大家的目光却威严冷峻、凌厉地像锥子,吓的秃子把刚到口边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
“好。既然大家都不是胆小鬼也算没白结拜一场。现在我宣布:这件事通过了。下面讨论第二个问题,就是探洞都需要带些啥东西?大家说,放心大胆地说,畅所欲言地说,说对说错没关系;俊良,你给咱作个记录,把社员的意见全面反映上来。谁先说?”
沉默。沉默。事情太大了,每个人都不得不认真对待。事实上大家连马碎牛说的第一个问题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时就被他宣布为“通过”了,这第二个问题的仓促提出就给每个人造成难以喘息的压力。
“咋都不说话?”马碎牛见大家沉默不语接着扮演大队长的身份:“咱还是老办法,一队先说,”忽然想到自己就是一队的,马上说:“我先说。带上一把马刀,俊良,你再带上个手电筒就齐了。你们看还缺啥?”
赵俊良心想:“你都说‘齐了’,还问别人看缺啥,这不是前后矛盾麽?”虽然对马碎牛的专横有些不以为然,但想到最终大家还是要去探险的,安全问题依然是头等大事。既然自己是军师,就要为“五虎上将”的人身安全着想。他微笑着说:“说说我的意见。各人有各人的难处,探险的事不能勉强。谁要是家里有事不能去,或是有啥顾虑,随时都可以退出。我看也不用发啥誓了。不管是愿意去的还是不愿意去的都出个主意,也不辜负‘结拜弟兄’这个称呼。我先表个态:我肯定去。不为别人,只为我自己的好奇心。我也和碎牛一样,一天弄不清这地洞里有啥东西就一天睡不好觉。要说带的东西,我看应该有四类:一是安全用具,也就是武器。要确保咱们活着进去还要活着出来;二是照明用具,没有照明用具撞到狐狸身上都不知道。”
秃子更正说:“狐狸的眼睛像灯泡,越黑才越亮,就不可能撞上!”
马碎牛说:“秃子,少打岔!听俊良说。”
“好麽,”秃子一万个不服气地应道。
赵俊良接着说:“还有就是食物。最少准备一天的食物,万一当天回不来,就得有第二天吃的东西;剩下的就是探险用的一些必备工具了。刚才碎牛说了几样要带的东西。我再补充几样:火柴。这是咱探险时决不能少的。”
马碎牛说:“火柴?火柴咱没有。火镰、火石倒是能弄下。”
“那就带上火镰、火石。”赵俊良接着说:“还有石灰。这是有备无患的重要材料。要想从原路回来,就一定要带上足够的石灰标出路线。再有就是带上几件挖土的工具。万一需要挖土时就不会用手刨——”
“就是。洞口塌了,指望手是不行的。”
马碎牛一声断喝:“闭上你的臭嘴!”
赵俊良看了一眼委顿的秃子,接着说:“至于要带哪些武器,你们说吧,因为我家除过切菜刀,没有任何武器。”
“你咋想的这么周到的?”秃子缓过神来了,不由地赞叹说。
“我看过一本外国,叫‘汤姆索亚历险记’。内容也是写几个孩子探险的故事。巧的是,那也是个地洞,不过不是这样的土洞,而是石洞。那个一心想在探险中挖到财宝的男孩最后就是因为没有火种也丢失了路标才差点饿死在山洞里的。他最后能逃出来纯粹是靠运气——靠作者马克吐温赋予他的神奇的运气。而我们不能靠运气,我们的探险不是中的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历险、冒险,不事先想周到是不行的。即使我们走到了洞口,如果觉得需要再带上别的工具,那也要转头返回。”
“俊良说的对。咱就按他的意思准备。看谁家都有啥东西,往一块凑——馍就不用说了,每人带够一天吃的,进洞以前把馍集中到一起。”
秃子说:“我不操心别的,只怕里边真有个啥特别大的动物,把咱几个人用大舌头一卷当了点心。我看还是多带些武器。碎牛,可惜你的弓箭不在了,要不然------”
“少提弓箭!”
狗娃说:“我家有杆枪。听我爷说,是我老老老老爷当年去新疆打‘哥儿蛋’时留下的,我大把它藏到窑里头,还拿个油布裹着。我明天把它偷出来带上。”
怀庆说:“大队部院子里堆着一大堆生石灰,是盖水泵房时剩下的;我去装上一桶。”
“狼剩饭指望那石灰给大队部刷墙呢,他能让咱用?”明明质疑。
“还由了他了!怀庆,你想办法,咱只要一桶。”马碎牛说。
“最好是装上一桶生石灰粉,不要成块的。”赵俊良急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