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灾在外,运在身,书生欲积德
作品:《道果》 “老爷,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大爷,我女儿自小身子好,把她卖给您做丫鬟,您看成不?”
“好心的老爷,赏口水喝吧……”
河北道为古幽州所在,被开发了足有千载,曾是朝廷粮仓之一,但这两年天灾不断,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多数旱死,有限的一点储备,都被地主握在手中,轻易不肯开仓。
而朝廷立下的常平仓、惠民仓,则在几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朝廷派人彻查都找不到头绪,如此一来,光景哪里能好了?
再加上地处边疆,时有草原人寇关劫掠,天灾人祸一相逢,便成了人间惨事。
这路上的黄土地处处龟裂,看不到水源,却能看到皮包骨头的人沿途乞讨,不少人都晒得皮肤黝黑,气若游丝,兀自拖着沉重的身躯。
向远处看去,能在枯死的树干下,看到有人躺着,无声无息,有蝇虫聚集,生死不知。
更有因为营养不足,而小心跟在长辈身边的“大头娃娃”,当真让人看着就要生出恻隐之心。
邱言所乘坐的马车,就在这种环境中前行,接连不断的有人过来挡车,有的是为求食,有的则是要将自家的儿子、女儿卖了,当然,也有不少人成群过来,想要劫掠。
对于这些人,孟家都有安排,不过邱言却有自己的打算,那孟家派来的人,名为孟威,乃是家生子,年不到三十,但很得孟家看重,人也机灵,注意到邱言的打算之后,就主动将事情的决定权,交给了邱言。
其实,对于这些,孟家都有了准备,世家大族,幕僚、智囊不少,一旦决定和哪个人结交,就会有一群人去收集情报、分析喜好,提前就列出应对之法。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若有人献殷勤,被献的那个人不是自己,难免会觉得献殷勤之人太过趋炎附势,让人鄙视,可如果被献的人是自己的话,反会觉得那人懂事、有眼色、有眼光,那是怎么看怎么顺眼,连带着其人背后的家族,也会生出好感。
这种法门,流传许久,百试不爽,孟家当然也驾轻就熟,所以在幕僚推测出邱言的性格倾向后,早就在过来接人的马车和护卫车队中备上了物资,在邱言做出安排之后,立刻就有人出面分发给难民。
但如此一来,周围的灾民见了,立时闻风而来,一拥而上,有种要发生踩踏的迹象。
不过,对此邱言早有预料,也都安排了孟家的护卫提前做好了准备,可以及时的维持秩序,倒也算是安稳——邱言在交接兵权时,做的格外干脆,连一个护卫都没有留下,孑然一身的入关,身边除了邱安之外,就只有灵秀仙子相随,后来考虑到一些事情,连灵秀仙子也暂时隐没。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聚集过来的人越来越多,马车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到了最后,甚至寸步难行了。
车上,孟威却是见怪不怪,还在与邱言说着三晋之地的风土人情,但等到马车一晃,这才微微色变,召人过来问清楚了原因,知道又有饥民过来想要抢夺,但这次的人数太多,护卫人手已经不够,所以没能拦住,但现在已经平息下去了。
只是,经过这一番混乱,那周围有越来越多的人怀起异心,蠢蠢欲动。
这种灾难最是展露人性,是善良还是丑陋,是待死,还是冒死一拼,又或者用旁人的命来救自己,都在一念之间。
而这些人的情绪变化,也随着淡淡波动,传入邱言心中。
“修撰大人,还是见好就收吧,”听完汇报,孟威来到邱言跟前,出言建议,“灾民饥民着实可怜,咱们能帮自然要帮,可毕竟不是朝廷,这种年景,好心拿出粮食,一个不小心,反而有可能闹成大乱,好心办坏事。”
邱言闻言,点点头道:“你说的不错,那就适当减少吧,尽量发放,但也不能不顾自身安危。”邱言并未坚持,他本就料到有可能出现这种局面,可有些事,总不能因为惧怕后果,就不去做了,只是不能拿孟家的人命,来为自己铺路。
况且,远宁兵灾,灾民入城时,邱言也曾施粥,自然清楚变故的可能,知道孟威的话并非危言耸听,孟家的人能做到这一步,足以证明诚意。
有了邱言的这话,孟威也就放心了,立时出去安排,指挥的井井有条,虽然饥民难免会有反复,却没有造成什么大乱。
未过多久,马车驶入中途县城,这城中与外面的景象不同,虽也能看出灾情,但相对来说更有秩序,城中街道边上,也能看到搭棚施粥的人。
马车来到一座客栈前停下,众人下车。他们将在这里度过一晚,明日继续赶路。
入住的过程没有什么好说的,晚饭时候,孟威向邱言求教了一番,看得出来,这位孟家的家生子,还是很好学的,而且颇有见识。
这点,邱言白天就有所发现,看出这个人看事情能看到点子上,处理事情也堪称果决,更难得的是对调配人手也很擅长,是个难得人才。
任何世家对这样的人,都会求才若渴,这样的人也是维持一个庞大世家所不可缺少的,从侧面来看,能培养出这种人才的孟家,也不简单。
谈话持续到晚饭结束,跟着孟威颇为不舍的告辞,说是不敢打扰邱言休息。
送走孟威,回到房中的邱言拿出书本,默读起来,他的两部典籍原本,在交接兵权时,就随负责传召的内侍,同往京城去了。
那京城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期待一观典籍真面目,甚至有不少大儒、宗师,不辞辛劳的从各地赶去,隐约是场盛会,但他这位作者却没必要非要出现。
没过多久,包裹中的人参宝宝等物便又闹了起来,但丝毫影响不到邱言,他看了一会之后,抬手虚抓,汇聚身上的寄托念头顿时显形。
这些是白天,他下令分出物资和粮食后,牵引而来的民愿,与远宁施粥相比,更为浓郁、醇厚。
不过,邱言摇了摇头,将愿念一搓,化作一团气运,屈指一弹,气运分散,回归寄托愿念的一名名饥民身上,壮大他们的气运,这样可以提升活命几率。
邱言而今虽然神通不小,修为也算高手了,可并不能一举扭转人道变化,想拯救全部灾民,不是靠他一人之力可以做到的,必须要有龙庭出面才行,话说回来,如果他真的凭一己之力,用神通解决了灾祸,或许才是祸事的开端。
不过,这不妨碍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给予帮助。
做完这些,邱言深吸一口气,在心中重组人道变迁,那窗外却传来一阵嘈杂人声给吵到了。
几息之后,就有孟威过来敲门,将事情原委说了一遍。
原来是位远游学子归来,看到城中之人安睡,而外面的饥民却忍冻挨饿,在城中慷慨陈词,引发许多人的共鸣,造成了混乱局面。
“此人号召商贾、士绅将家中余财捐出,解民水火,这客栈中的住户,也被他派人通知了,让咱们也把东西全都捐出去,积个阴德……”孟威说话的时候,颇有些不以为然的味道。
“原来如此,”邱言点点头,问道,“既然是游学归来,想来其家也在这里,是否已经做出表率,破家救人了。”
孟威闻言冷笑:“问题就在这里,这人的祖籍虽然在此,也有宅子归于河北,可其父乃是一方封疆,家业、产业、田业的大头都在外地,就算是捐出宅子又有何用?再说,饥民缺的是粮食,给他们宅子,官府也不会轻易将他们放入城中,更何况,这人在家中也说不上话,那宅子的事也不是他能做主的。”
孟家自有消息来源,那起头之人的背景已然被孟威摸清,如数家珍。
说着说着,他忽然问道:“对了,小人这次上来,是想要请教修撰,要怎么应付此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将多余的口粮都予他,但要留足护卫所需。”邱言这般吩咐,他毕竟不是孟家之主,自然不能说出过分之语,其实孟威已有打算,之所以过来询问,是要体现尊重。
“那就好办了……”孟威笑着离去。
不过,事情的发展并未如他所料般顺利,虽然他们不想找麻烦,但麻烦却主动上门了——
第二天一早,邱言就在客栈大堂中,见到了那位发起人。
此人倒也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他出身于本地一户书香人家,名为孔三卫,其父为岭南道观察使。
“早听过邱兄名头,早就有心一会了,今日相见,也算不错。”这位孔三公子一开口,说出来的话,却让孟威等人略有不满。
要知道,如今的邱言不是当初那般默默无闻了,就算边军将领见了他,也要称呼一声“修撰”,士绅更要尊称“先生”。
可这位不过举人功名的孔三卫,无论是从礼节还是称呼上,都隐隐有种并驾齐驱的味道,惹得孟威等人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