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
作品:《抗日之我为战神》 “有了这种部队,我们的作战经验很多就不用到战场上去用战士的生命和鲜血去换。摸着石头过河,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形成一个长期的,有效的训练系统和手段,才是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
“而建设这样的一个关系到我军后续发展的综合性训练基地,没有一个经过实战考验,经验丰富的指挥员是不行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调刘长顺这个经过战火考验,并有过合成作战经验人去一分区担任司令员的主要原因。除了生产建设兵团之外,首要任务就是组建这个综合训练基地。”
说到这里,杨震看着面前的被自己这个在他们看起来可能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弄的目瞪口呆的几个人,没有在意的继续道:“尽管我不想承认,但有一点我们却是不得不承认,日军的基层军官的作战素质,尤其战场指挥能力,还是我军相差甚远的。”
“我们只有学习他们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更加有效的消灭他们。这也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一手手段。”
“说实在的,我还曾经想使用日军战俘中,正规的日军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作为我们各级教导队,尤其军事指挥员教导队和为我们培养我们现在奇缺的参谋教导队作为基础教员使用。”
“尽管我不想承认,但现实却告诉我们,日军经过其陆军士官学校严格而正规培养出来的基层军官,其无论是指挥能力还是基本的技战术水平的确远远的高于我们这些教导队一类速成班培养出来的干部。”
“我们各级教导队合格的教员奇缺的情况之下,放着这些人不用,实在有些可惜。如果能从被俘的日军军官中选拔一些愿意为我们效力的人员充当各级教导队的教员,与全部由日军原班人马组成的这个假想敌部队作为磨刀石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在短时间之内使我军的素质在短时间之内有一个大的提升。”
“只是有些担心这些人耍滑头,出工不出力,有意的歪曲教学内容,甚至会鼓动我们各级学员叛变,才没有实施。不过,这些人尽管不能直接作为教官使用,但是编制一些基础教材还是可以的。”
杨震做出这个决定并非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个想法早在此次战役之前就已经有了。而让他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是部队面临各级教导队军事教员奇缺,大多数只能靠临时抽调的各级军事主官抱佛脚的现状。
这也是杨震为什么只能集中抓营团级干部教导队和参谋人员教导队。而将其他各级干部的培训放到各自部队进行。因为他实在没有精力,在各级军政主官都不能长期脱离部队的情况之下,兼顾太多。
虽然这些从部队抽调出临时抱佛脚的教官们,实践经验也算得上丰富,但理论基础却是极为匮乏。很多人甚至就是看地图这种军事指挥员最基本的功课,也是在老黑顶子秘营时才学会的。
在基层干部的培训之中,大多只会拿着杨震编出来的教材照本宣科,最多再加上自身的实践,也就是各自的土经验。这样教出来的学员,很多都是按照自己教员的经验在带兵,形不成一个统一的风格。但在现实逼迫之下,也只能先暂时维持。
相对于水平参差不齐,但依赖自身经验也好,照本宣科也好,但总算还能勉强对付的干部教导队来说。本身就是挑选参军的伪满国高学生组成参谋教导队,虽然因为起点相对较高,而水平虽然要好的多,但在教员方面更是严重的匮乏。
在培养部队目前最缺乏的作战参谋的参谋教导队中,刚一开始教官、教材编成几乎都郭邴勋一个人在干。后来培养出部分人才后,情况才略微好转,虽然依旧面临教员匮乏的局面,但多少可以有人帮上忙了。
那些先期培养那些数量并不多的参谋,一方面要应付部队中繁重,因为人手不足而几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工作。一方面还要千方百计的抽出时间换班去参谋教导队充当教员,为新入队的师弟授课。
这样两头兼顾,使得本身就人数有限的各级参谋,更加是分身乏术。在部队开始大规模扩编的情况之下,本身就严重缺乏的各级参谋人才,现在已经成为摆在杨震面前首选的难题。
要知道,原来野战军才三个旅的编制,加上三个军分区,已经让参谋人选捉襟见肘了。除了配给各旅的人选之外,作为军区司令员的杨震以及军区参谋长的郭邴勋,身边的所有参谋加在一起还不到十个人。
而就这个十个人承担了整个军区的战术、测绘、训练、队列、情报集成,甚至通讯、保密等所有的参谋业务。平时倒还好说,还能勉强的应付。但是一旦战时忙的几乎是团团转,经常出现顾得了脑袋顾不了脚。
很多战术上的问题,甚至最基础的战术问题,杨震与郭邴勋都要亲自去抓。不仅浪费了很多本身战时就很宝贵的时间,还牵扯了两个人极大的精力。而一到战时,参谋教导队的学员们在充当教官的师兄们实在抽不出空来的情况之下,只能被放了鸽子,按照教程自学。
原本就已经捉襟见肘的参谋人选,眼下部队的规模整整翻了两番,合格的参谋人员是更加奇缺。应急抽调部分连排军官,不仅影响到了基层部队的战斗力,而且这些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人员很多的时候根本就无法胜任。真正成了后世说的瞎参谋了。
尽管杨震不想承认,但在战场一番较量下来,杨震也不得不承认,日军高级军官虽然很多的时候以蛮干著称,但其经过正规而严格培训出来的基层军官的确能力出色。基本功异常扎实不说,主动意识也极强。
日军军官除了应招的部分高中生外,很大一部分人经过了三年地方幼年军校、两年中央幼年军校以及陆军士官学校两年总计长达十余年虽然有些僵化,不适合战时大规模扩军,但严格甚至近似乎残酷体制培养出来的日军基层军官的确可以在称得上一流。
如果说二战中的德国参谋军官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参谋军官的话,那么经历了十余年专业培养的日军基层军官可谓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基层军官。最关键的是,这些基层军官并不像日军高层那样刻板、僵硬。技战术水平,绝对是世界上第一流的。
正是有了这个认识,杨震才会想从日军战俘之中挑选部分可以为自己效力。至少可以充当各级技战术教员。只是出于形势上以及安全上的考虑,才让他不得不有所顾忌。
而成立假想敌部队这样在后世几乎所有军事强国中普遍的做法,也是他早就有的想法。组织部队在战斗之余进行逼真而又严格的诸兵种合成训练,并利用俘虏的日军战俘充当磨刀石,以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提高部队的技战术水平。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找出部队训练上的短板,为部队的训练、作战、编成和装备的调整提供第一手资料。
这个他构思中的大型综合训练基地,就是他仿造后世美国陆军欧文堡训练基地以及解放军的白城训练基地组建的。之所以选择在富锦,是因为那里地形相对复杂,基本具备了北满地区的主要地形。而且有日军修建的富锦要塞可以作为攻坚训练基地。
这个富锦要塞虽然刚刚动工兴建不久,就因为战事的原因丢掉。但基础设施却已经修建完毕,各种工事已经大致成性。正是可以作为部队攻坚训练,以及制定攻坚战术一个现成的训练场地。
相对于对杨震这个思路有些不理解的李延平和高禹民来说,几个人中唯一有过留学经验的郭邴勋虽然也被杨震的想法震撼了,但他只是略一思索便明白了杨震这个想法的真实意图。
想明白因果后,郭邴勋对于杨震这个使用日军战俘组建一支采用日军原装装备以及战术的对抗性的部队,用来充当部队训练中的磨刀石的想法第一时间便表示了支持。甚至对于杨震想要使用日军战俘充当各级教导队的基础教员一事,他也表示了支持。
在郭邴勋看来,杨震的这种思路虽然显得有些超前,但却很适合部队扩编在即的情况。在部队扩编完毕后,以团一级为基础建制轮番的拿这个日军大队练手,可以使新兵尽早的接触到战场。新编制的部队也可以尽早的进入状态,极为有利于部队的尽快成长。
第333章 解了燃眉之急
杨震在谈完对刘长顺的使用思路后,又趁热打铁的索性将自己关于训练方面改进想法,以及今后一段时间之内的整体战略构思,毫无隐瞒的一次性的全部讲了出来。反正早晚都是要说出来的,早说总归比晚说好一些。至少要让别人有一个心理准备。
而相对于杨震的侃侃而谈对,于他的这些自己听都没有听说过,甚至在别人看来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思维明显有些跟不上趟的李延平和高禹民只能相对无言的苦笑。
相对于生产建设兵团这个寓军于民,很好理解的半军事化组织来说,对于这个大型综合性训练基地,还有什么假想敌部队,让李延平却是有些摸不到头脑。
部队现在已经与日军多次大规模的交手,对于其战术已经可以说是很熟悉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在以日军战俘组建一个什么假想敌部队,还有用吗?而且就算有用,但这些纯日军部队怎么管理?在配发装备的时候,发不发弹药?
不发弹药,那还叫实战演练吗?可发弹药,这安全性怎么办?一个全副武装的日军大队,又在自己根据地内部,这换了谁都会担心的。而且,这个所谓的实战训练,难道还需要真的真枪实弹?会不会给部队带来重大的伤亡?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至于合成战术训练,在各自部队的驻地进行不是更好?何必的来回折腾部队,这万一部队调回来参加训练,前边出现问题怎么办?还有大量的部队聚集到一处,万一遇到日军空袭怎么办?
相对于这个训练基地,李延平对杨震的那个生产建设兵团到还是很理解。这个所谓的生产建设兵团,在郭邴勋看来倒是很像苏俄内战时期搞的那套战时共产主义,全民皆兵的方法。对于杨震要组建的这个什么大型综合训练基地,以及组建什么假想敌部队,李延平认为多少有些多此一举。
看着一头雾水的李延平,杨震笑了笑道:“政委,组建合成训练基地的这种事情,虽然好处我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我可以和你保证,有了这个训练基地,只要严格的按照我们的规章制度执行,我相信在短时间之内可以大规模的提高我军的训练水平。这一点,等基地建设完毕后,你自然就会看到了。”
听到杨震的这个话,李延平摆了摆手苦笑道:“好了,老杨比你可别再和我解释了。我虽然被你的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给绕晕了,但有一点我是明白了。这个一分区至少在你预想的军区未来整体格局之中,将会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你才将刘长顺调任一分区司令员是不是?”
“行了,我同意了。不过有一点,刘长顺这个小子好认死理。等找他谈话的时候,我可不去。至少你那个训练基地的用途我搞明白之前,这个谈话还是你去吧。别到时候因为一知半解说不通,反倒把我气坏了。好了,咱们还是进行下一个议题吧。”
见到李延平总算同意了自己的意见,杨震笑了笑便服从的道:“事情基本上已经是研究的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就剩下的这几个军分区司令员的人选还没有决定了。”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二分区司令员崔石泉同志将会被调至正在组建中的朝鲜独立师工作。而新成立的四分区的军政主官,还没有配置。政委,关于这两个分区你有什么建议?我想先听听你的建议。”
李延平听到杨震反问自己,瞪了瞪眼睛道:“我说老杨,你这可就不地道了。杜开山与陶净非两个人已经决定降职处理,调离野战军到军分区任职。那还有什么可研究的?让他们到新成立的四分区任司令员、政委不就完了吗?至于二分区,我看可以让副司令先暂时代理。”
杨震却是摇了摇头道:“政委,这个新成立的四分区可不是简单的军分区。它的整个指挥机构是为将来组建新的第三纵队组建的。你记得我说过的那三个旅的影子部队吗?我就是为了这个第三纵队准备的。”
“而且这个四分区在组建完毕之后,要在主力部队后撤进行重组时,担负从饶河到桦川与依兰交界处的整个防务。待新编各旅完成全训后,还要指挥完重组部队到一线进行轮战,并执行对密山、虎林日军的战略侦察任务。”
“表面上看,不过是一个军分区的建制。实际上这个四分区是承担纵队一级的任务。所以这个司令员的责任很重。对于任命杜开山为军分区司令员,我没有什么意见。但是让陶净非担任政委,这不行。”
“这次杜开山调他去军分区是对他一个警告,让他知道我们的容忍性是有限的。而且也是让他清醒一下,别总是胆大包天做事不顾后果。他身上有冒险精神,这很好。但是用起来却是从来不看总体的形势变化。这个毛病必须改掉,否则有一天会毁了他。”
“至于陶净非,除了对杜开山有些过于迁就之外,本身也不是一个安生的主。非但没有起到他作为政委该起到的作用,反倒是很多时候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两个在一起,非但起不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反倒是有股子狼狈为奸的味道。”
“杜开山这个人优点很明显,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就是性子太野,上来一阵子就有如脱缰的野马一样。必须得给他配置一个能管得住他的政委,而不是一个事事都纵容他的政委。否则,早晚有一天,他会闯出滔天大祸来。”
“陶净非必须调离,绝对不能在让他们两个人搭班子。将他们分开,这也是为了他们两个人好。陶净非不是爱打仗吗?那就让他改任军事干部,调任二分区任司令员,至于四分区的政委,另选他人。”
听罢杨震的想法,李延平点点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这样原来的二分区政委,原二路军总部政务处长黄玉清同志曾任四军军政治部代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吉东省委委员、二路军政务处长。斗争经验丰富,原则性强。我看将他调任四分区政委还是比较合适的。”
“在黄玉清调走后,我看二分区的政委可以调原三旅政治部主任关明山接任。关明山是关内调来的老红军。在长征期间曾经担任多年的团政治处主任,对政工工作很内行。我看调他接任二分区政治委员还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
对于黄玉清,自从老黑顶子秘营结识后,杨震还是比较熟悉的。外表看起来虽然很随和,但是实际上是一个外宽内严的人。调他去四分区任政委,的确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选。至于二分区政委,杨震也没有什么异议。
最终确定了除了三分区政委之外的所有人选后,感觉已经差不多的杨震揉了揉显得微微有些发涩的眼睛道:“政委,各级干部的人选既然已经定下来了,明天就开始执行吧。明儿上午我们两个抽出空来,找各级干部谈话后,就让他们抓紧时间上任。”
“不过我还要和老郭一起研究一下训练基地的事情,时间有限。这样除了刘长顺和杜开山两个人之外,其余的人还是以你为主。至于关内新调来的这批干部分配的问题,还是以你和老高去研究。另外,后勤部政委的人选你和老高还是要抓紧时间定下来。尽量从关内调来的干部中选拔。”
“另外两个纵队,以及各旅的政治部主任以及部队的其他各级政工干部,你们也要抓紧时间拿出一个名单来。如果的确有才干的,可以考虑破格提拔。战争期间,顾虑就不要那么多了。你和老高看着差不多,就定下来。时间不等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浪费。”
说到这里,杨震略微迟疑了一下后道:“至于三分区政委的事情,等晚饭后,我们两个在单独研究一下。三分区现在与四分区一样,在军区之中的位置很重要,这个政委的人选不能总空着。”
李延平听罢,微微的点了点头后,却是提起了另外几件被杨震前些天失态耽误的事情道:“司令员,中央此次调拨过来的干部之中有已经在新疆盛世才所部航空队完成学习的二十五名飞行人员,以及十四名地勤人员。”
“我们在佳木斯不是缴获了一批飞机零部件和部分航空燃油,以及两架完整的运输机和教练机吗?你看是不是以这个基础成立我们自己的航空队。”
“你之前一直想要打通与中央的直线联系,甚至不惜出大价钱向江北购买飞机,并要求江北为我们培养空勤人员。现在中央派来了一批在新疆学习航空的人员,我们手头又有现成的飞机,虽然数量少了点,但总归还是聊胜于无。”
说罢,李延平从兜里掏出一张写满了名单的纸,交给杨震后道:“这是我特地从带队的人员手中要过来的名单。好家伙,这些人履历可真够丰富的,都是经过河西走廊生死考验的老红军,不少都是团营级别的干部。”
听罢李延平说起中央调拨过来的干部,杨震拍了拍脑袋有些懊悔的道:“这些天光顾着琢磨部队扩编的问题了,把这件事情给忘了。我们这正瞌睡那,中央那边就给送来了枕头。这太好了。”
说罢,杨震站起身来拉着李延平的手,有些兴奋的招呼身边的郭邴勋与高禹民道:“走,我们去看看他们去。这些可都是宝贵的人才,咱们可不能慢待了。”
看着杨震自张婷牺牲后,少见的露出兴奋的表情,李延平指了指他,苦笑的摇了摇头道:“他们现在没有在这里,去佳木斯看飞机去了。他们一到就先查看了萝北和富锦日军两处机场,以及各种设施,然后就去了佳木斯。”
“佳木斯距离日军控制区太近,他们不放心。急着去那里,一是想看看还能不能收集部分航空器材。另外一个就是想要将那几架飞机飞到萝北隐蔽,怕这四架宝贝被日军空袭给炸毁了。”
“临走的时候,我从刚刚返回的侦察营中抽调了一个排给他们担任警卫。另外还让张镇华给他们调拨了二十辆卡车,两部五十瓦的大功率电台。并将总部仅有的两名测绘参谋中抽调一个配合他们行动。还给他们每个人都配发了一支苏制手枪作为自卫武器。”
“你这些天不是在前线忙着指挥作战,回来后又一直像是闭关似的,脑袋里除了琢磨部队扩编的事情之外,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
“这批人员抵达后,柴世荣曾经和你提过,希望你能见见他们。可你不是情绪反常的像是梦游一般魂不守舍,就是在那里琢磨东西。柴世荣几次请示你,都没有得到答复,只能来找我。”
“没有办法,你小子那些天什么都听不进去,我只能和老郭合计着先处理一下,总不能将人都晾在那里不管吧。我和老郭已经交待下去了,尽其所能的去给他们最好的待遇。对于他们的要求,只要我们有条件的,一定要给予满足。”
闻言,杨震习惯性的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呵呵,那几天不是正在琢磨部队扩编的方案吗?脑袋里面几乎都被这件事给占满了,其他的什么事情都引不起兴趣来。不过,政委你可真是我的好政委啊。处理的这么好,也算帮我弥补了我无意中的轻慢。”
说到这里,杨震有些感慨的道:“过去我们与中央联系只能通过江北,这一来一去路上因为要经过的路途过于遥远,东西达数千公里,极为耽搁时间不说。来回还要经过新疆、甘肃等国民政府的控制区,也不安全。”
“贵重的东西不敢运,人员的交流还要受到江北政策的影响,受阻严重。这下子有了这批人,在加上缴获的那两架运输机,只要解决了航线的问题,就算是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了。”
第334章 李延平眼中的杨震
看着知道因为自己这些天的反常,耽误了不少事情而有些尴尬的杨震,李延平只能摇头苦笑,还能怎么办?
总不能将这个家伙打一顿泄恨吧?先不说得维护这个本就年轻的有些吓人司令员的权威,更何况就是想打也得能打过他才行。别说自己这个只懂得粗把式的人,就是李明瑞这个军区第一高手。与这位司令员交手,倾尽全力也就打一个半斤八两。自己可没有李明瑞那个本事。
说起想狠狠的揍杨震一顿,以宽慰一下自己这些天既要忙着处置因为这位司令员当了彻底的甩手掌柜,至少大半本应该他处理的战后事宜,全部压在自己身上,弄的几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就算偶尔能偷得略微轻闲一些的时间,还要为杨震的异常时常担忧,而有些心力交瘁的心灵一事的李延平,心中突然想起一件自己,甚至中央代表团都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怎么想也找到答案的事情。
自从与杨震搭班子已经将近一年,虽然从来都没有说出来,但李延平心中就一直就对这个给了自己太多惊奇的比自己小十多岁,才二十出头的搭档极为好奇。
从中央传来的这位司令员履历来看,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出身的干部。就算不像过去的那些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蓝的书生一样无用。但要说比自己这个长工出身的人身体素质还要好,恐怕不会有人相信。
可现实偏偏就是这位书生出身的司令员,不仅身体素质极佳,更玩的一手好枪。无论什么枪到他手里,没有几分钟就成拆卸组装完毕。一支拆卸开的手枪,就算他之前没有用过。但只要他看上一眼,蒙着眼睛,三两分钟就能组装完毕。经过他手的枪甚至都不用校枪,拿起来就可以打。
这个功底在吉东军区很多就算玩了一辈子枪的人,都没有这两下子。除了精通各种轻武器之外,他自己还能设计。军区部队装备的两种结构简单、性能极佳的手提机关枪就是他一手设计的。侦察营更是从那个什么自动步枪到通用机枪,全部都是他亲手设计的。
而最让人看不透的是,他不仅枪玩的好,这擒拿格斗的本事也是一流的。李明瑞曾经私下与李延平说过,司令员的功夫虽然不是什么正规的套路。但那手明显是经过特殊训练过的擒拿格斗本事,却是一般的武术套路都比不上。
如果说他自己修炼的功夫是为了强身健体,乃至必要时候自卫的话,那么司令员那身功夫就像是专门为了杀人而创立的。这种功夫虽然没有什么招式,但是风格极为诡异。全身各部位,包括手、脚、腿、膝盖都可以用来攻击对方。
这种功夫讲究的是简洁干练,一击而中。而且这种功夫黑的很,那里致命专门向那里下手。别说一般的人,就是自己与司令员徒手相搏,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占到便宜。因为这种功夫太不讲究了。他挨你一下也许没有什么大事,你挨他一下弄不好就要丧命。
玩的一手好枪法,一身奇怪的功夫。再加上种种几乎是天马行空般的思维和创造力,还有那些他一手创造,却极为适合自己部队的战术。以及很多时候料敌在先的举动,让李延平越来越有些摸不清楚杨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仅李延平,包括总指挥与郭邴勋在内,与杨震长期接触的人都有一种感觉。他这个人身上好像存在两种不同的性格。平日里有些大大咧咧,但到了战场上却是显得极为心思缜密。
性格平时有些急躁,但是真正遇到大事,尤其是到了战场之上冷静的吓人。平日里脾气多少有些暴躁,看不顺眼的时候,张嘴就骂,骂人骂的就算脸皮再厚的人都受不了。但对自己的部下是真心的爱护。
在战场之上,无论形势多么危急,宁肯丢掉宝贵的武器装备,从来不丢弃一个伤员,甚至一具牺牲战士的遗体。无论是谁,只要你真心的打鬼子,就拿你当兄弟一样看待。无论你是出身伪满军,还是劳工,从来都没有歧视过谁。
当初出击苇河,在阿城、五常交界的山区中伏,在绝对优势的日伪军即将完成合围的危急情况之下,宁愿自己亲自带队掩护,也让伤员先撤走。听说当初他们从哈尔滨冲出来后,在五道岭子铁矿补充物资后撤退时候,也是他亲自带着十几个人断后,掩护大队人马平安脱险的。
他这两种极端的性格,让全军上下是又恨又爱。恨的是他的脾气上来的时候说话真的很让人接受不了。爱的是他爱兵如子,拿每一个人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无论形式再恶劣,也从不抛弃每一个人。
更爱的是在他的指挥之下,部队越战越强,越大越精彩,胜仗是一个接着一个。从当初被日军压迫在深山老林之中,饥寒交迫,到现在打下了整整一个三江省的地盘。有了稳固的根据地,与以前的日子相比,建制是天上一个,地上一个。
自与杨震搭档以来,李延平始终有种感觉,杨震这个人你接触时间越长,对他越了解,你就越会发现他身上的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杨震在日军细菌战基地中的表现,经过部队中那些与他一起冲出来的老兵描述,在李延平看来几乎已经近似乎神话。可李延平知道,那是活生生的事实。如果说别人可能会有些夸大其词,但从一向严谨的郭邴勋嘴里面说出来,李延平却是坚定不移的相信。
诸多笼罩在杨震身上的疑云中,让李延平最看不透的是杨震被俘的原因。杨震的身手他知道,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却是最让他大惑不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