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作品:《再证红楼》 !!!!在深闺之中,照例这样的事情是听不见确切消息的。
黛玉同样对这个传闻模模糊糊。会知道这件事情,还是因为这次大败和贾家有些联系呢。王子腾在外做官,这次据说也是负责筹集粮草之人,这次兵败是有些责任的,当然,军队并非因为粮草不济而败,而是指挥不当,所以这罪责倒也不大,只是怕连累到。
但这个模模糊糊的传闻,就已经让她有了一定的怀疑。
在她的印象中,原本应该处于这个年代的明朝,虽然和日本的海寇经常爆发冲突,但似乎都是小冲突,没有和日本这个国家开战过。
虽说因为之前出现了一个穿越者,这个穿越者又受到了后世的某些影响,两广之地因为发展海运比起原先这个年代的时候要发达了很多,但也正因为如此,很是有些兵力的,虽不如江淮地区有重兵把守,似乎也不应该轻易被流寇攻入。
如果真是由政府控制的流寇,又怎么会轻易暴露身份呢?
这样简单一想,似乎事情就有了诸多的不合理之处。
但她到底不是一个政客什么的,虽然知道有不合理的地方,却也没有深思。
因为这和她没有太大的关系。
硬要说关系的话,只有一点,那就是她隐约听说,所谓的事件平息之时表面上的。
南安郡王是当时领军的将领,此刻南方省依然有流寇肆虐,皇帝不欲扩大事态,引得北方骚动,所以压下了这事情,给了南安郡王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让他迅速平定这次事件。
这让黛玉敏锐的想到了她记得的那个故事里面,对探春的判词。后来的研究者似乎普遍认同一点,那就是,探春远嫁到了无法回来省亲的地方。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女孩子外嫁因而一辈子无法回到家乡,并不是什么太奇怪的情况。至少完全无法称得上是悲剧。任何一件事情,当它是社会的常态的时候,你可以说这常态是悲剧,但单独拿出一件来大说特说,就不是很有意义了。
若要说是悲剧,肯定有些别的什么原因。
异国他乡,他乡不是悲剧,但“异国”就是了。
而且,这次远嫁很有可能是由南安太妃促成——至少这是一个挺常见的观点。南安太妃在贾母的八十大寿上,曾见了几个女孩子,其中只有探春是适合远嫁的……
黛玉处于一种不知道这个世界是真是幻的迷茫中。
太后的病危——只有她死了,才能起到和那个故事里面太妃死去一样的效果;这次南安郡王的战败也是。那南安郡王如果为求安泰,而私下去和亲安抚敌国皇室以求退兵的话……这似乎也能起到,将探春推向既定命运的效果。
而且,王家如今是四大家族在官场上最大的依靠。
王子腾若败,四大家族距离灭亡之日,只怕也就不远了。
王子腾……也牵连进了这次的事件中。
这很奇怪。
那个故事不过局限于贾史王薛四个小小的家族,但如今给人的感觉,却是这整个世界,都在为了推动这里面的某些命运而发展……至少是发展出了某些事件来。
这是为什么?她无法将这些乱糟糟的头绪整理清楚。
但她知道两点。
其一,虽然这世界也许会为了推动那个故事的“命运”而出现些事情,但这些事都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当出现某个外力因素的时候,就会变化。比如说,她的力量挽救了太后,虽说太后差不多也该到头了,但是,至少不能追究贾琏国孝私娶了。
其二,她活在这个世界,感知着这个世界,所以只能将之当做真实,不管事实上这是真还是幻。她总得生存下去。
当然,即使是那么想,混乱的感觉也不会轻易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黛玉仍然过着她平静到有些一成不变的生活,直到迎来了贾母的八十大寿。
这次贾府为贾母的八十大寿可谓下了大力气。贾母的寿诞是八月初三,但贾家却准备把寿宴开上几天。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荣宁两处齐开筵宴,宁国府中单请官客,荣国府中单请堂客,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并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作退居。
这本来也不算稀奇,无非是儿女表示孝心,家族炫耀富贵的一种方式,但放在如今的贾府身上,但凡是知道贾府那些毛病的,都能将贾家的意思猜到一二。
七月二十八日。
这一日贾府宴请的是皇亲驸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
因为贾母的诞辰,作为贾母最宠爱的孙子,宝玉去跪“保安延寿经”了。贾母径自领着邢王二夫人,并凤姐李纨和其他几个族中的媳妇在荣庆堂待客,却让园中众姑娘们在她的院子里面待着,另叫了府中的那十二个小戏子——已不是前几年那些了,有死的,也有后补的,单另给她们开了个小戏台。
因着彼此都是熟悉的人,所以倒也热闹。
小戏子们唱得还算认真,姑娘们却是吃的吃,说的说,玩的玩,除了宝钗,并没人认真看戏。
黛玉也坐在宝钗的身边,神情懒怠的拿着一个小酒壶自斟自饮,她倒是没有认真看戏,但也没有加入到姐妹们的玩闹中去,过了些时候,惜春也走过来了,坐下,只是一言不发。
又过了些时候,湘云拉着探春来坐下了,笑道,“你们都不玩,那还有什么意思呢?罢了,大家一起看戏吧。”
宝钗笑了笑,才要说话,但转眼又咽下了,“宝琴呢?”
“宝姐姐放心,琴妹妹拉着李家姐妹出去了。本来就是许久不见,自然有许多话说。”
黛玉看了湘云一眼,笑了笑,没说话。
要说这宝琴,在这里过的比起她记忆中的那个故事可要差多了。随着宝钗露出退意,贾母逐渐对宝钗露出了善意,甚至隐约透露出,可以为她寻找夫家的意思。而对宝琴,自然也就不需要保持之前的那种宠爱了。
而且,宝钗没有彻底拉拢她,她也不如那个故事里那般,和薛家好的亲如一家。
宝琴在这园子里面,就没有了十分要好的人,也没有那么如鱼得水了。
但从某种程度来说,她是过得更好也说不准。凭借自己的才貌,她迅速在京城中的女学寻找到了位置。虽然随着贾家的败落,她越来越不如前,但她的未婚夫家乃是翰林,所以总算是还有那么一席之地,这使得她飞快的成长起来,变得越来越圆滑,越来越……像是前几年,在贾母的压迫下也在飞快成长的宝钗。
宝钗对此似乎也是看在眼里的,但是也没什么表示。
事实上,当她决定要退出这场宝二奶奶之争以后,她的很多态度,就和以前变了个样儿。
“这么热闹的日子,也没有接二姐姐回来。”惜春忽然说。
“应该是要初一办家宴的时候才会回来吧。初一的时候,不是大老爷那里开家宴么?”黛玉顺口就回了她一句。这话一出口,才发现探春的表情变得挺怪。
“三妹妹怎么了?”这一问,同样是顺口问的。
探春想了想,还是笑道,“之前二姐姐派人来传话说,要初二办家宴的时候再回呢。之前老太太也说了先把人接回来,但她似乎有了身孕,所以不愿意回。”
黛玉大为惊奇,“这是喜事啊,怎么之前竟一个字儿也没听见?”
湘云惜春也表示奇怪。
探春笑而不答,只是奇怪的看了黛玉一眼,便连宝钗,都看着她摇了摇头,那意思竟有些谴责的味道——你怎么还没反应过来?
黛玉见了他们的眼神,才明白了。
迎春有了身孕,确实可以先不回来,但是,怎么着,贾赦办家宴的时候不回来都是说不大过去的。那可是她的生父!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迎春和她的父亲之间出了点问题。
看探春和宝钗的态度,还有责怪她,在宝钗退出以后,她居然放松了警惕的意思。
黛玉对此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本来,迎春居然能和自己的父亲闹矛盾,直接说在父亲办席的时候不回来,在这么几天之前就说好……这件事就足够让她惊奇的了。在她看不见的地方,迎春似乎真的在飞快的蜕变啊……
从一个木讷的少女,到一个“合格”的掌家奶奶,那种蜕变。
姐妹们正在说话间,凤姐进来了,她先打量了一圈,笑道,“妹妹们倒是清闲!林姑娘史姑娘薛大姑娘,还有三妹妹,都起来和我走吧!薛二姑娘呢?”
湘云于是又说了一次,只是有些莫名。
凤姐忙对平儿道,“快去把薛二姑娘找来。”一边又对几个姐妹说道,“先是南安太妃说起,又有几个诰命附和,说要看看你们,这不,老太太便让我过来了。当初在北静王府,几位姑娘就让人记住了,人们都记到现在呢。偏老太太又不怎么让你们出去。这次得了空,是非要见见不可了。”
黛玉蹙眉,再次有那种似真似幻的感觉袭来。
到了荣庆堂,见了那些诰命,果然是南安太妃对她们最感兴趣,就好像从来没见过似的,拉着她们一个个的细看,又一个个的夸了,还给了不少礼物。
本来这也称不上太过不寻常,可是联系到南安郡王最近的麻烦,就显得南安太妃的这份从容镇定不寻常了。
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黛玉记得的那个故事中,某个段落将要发生。
虽说在那个故事里面,直到年底,原作者的稿子遗失的地方,探春也没有远嫁出去。但黛玉始终觉得两者之间是有些关系的。
直到贾母寿宴过后,她才知道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或者是因为再次有外力插入的关系?
南安太妃确实是有私下和亲敌国皇室的意思,但她看中的人选,很不可思议的,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