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作品:《再证红楼》 !!!!因为这次不是用琴曲来贺寿了,而只是展现自己的琴艺而已,黛玉也没有客气,行了一礼以后,就神色淡漠的坐了下来,先把面前的琴给打量了一番。
北静太妃取出来的琴,果然是一把好琴,从样式来看,是一把保存得相当完好的唐琴,而且,还是其中之最的“雷公琴”。据说“春雷”在宫中收藏,这琴虽然不是春雷,却也是雷公琴中的珍品了。
这把琴,倒是给了本来没有多少想法的黛玉一丝灵感。
想了一下,略微嘲讽的一笑,略略试了一试琴的音色以后,指尖流泻出来的,便已经是陡然间变得慷慨激昂的音调了。
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如现眼前,瞬间便把四周尚存的窃窃私语之声盖过,也把那些心不在焉的人,给同时吓了一跳。同感心神被摄,不由自主的就被引导了琴声中描述的情境中去。
这首曲子,其实是一首在坐的众人都耳熟能详的曲子。毕竟流传极广,名声极响,纵使是黛玉做出了变化,将曲子以琴曲弹出,在短短的一段音节过后,就已经被众人认了出来。
《十面埋伏》。
之前可没人能够想到,林黛玉会在这样的场合弹起这首曲子。
就算是在偏厅中的燕霜夜,也惊讶的站了起来,面露惊诧之色。
在他看来,这首曲子是绝对不适合闺中女子弹奏的。事实上,就不适合这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弹奏。
这是一首太过激烈的曲子,虽说一般人弹出来,若是技巧娴熟,也能让人觉得惊心动魄,但是其中的铁马兵戈、沙场征伐,想要完美的表现出其中的情境,他一向认为,非得真正的经过了战场才可以。
古往今来,有几个乐林高手,会真正经历战场?
便是他自己,如果数月之前弹这首曲子,都无法真正弹出其中的精髓来吧?但现在,随着这首曲子,他却仿佛重新经历了之前数月间的生活,在北疆的血洒疆场的日子。现在这样的日子,也还是在北方延续。
在他沉思之间,乐曲已经行进到了全曲的□——九里山大战。
这位林姑娘手下的《十面埋伏》既然是以琴曲的方式弹出,自然与琵琶曲有所不同。但是,全曲的基调,却依然是对项羽的挽歌。
这是这个天才的军事家,拙劣的政治家平生的最后一场大战,在走投无路之时,和自己的兵士将领一起,“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最后一战。弹奏者充分表达着她对这个古代人杰“不肯过江东”气概的赞赏,曲调激昂而悲壮,对于面对的十面埋伏,透出了一股睥睨乃至于不屑的态度。
但是,项羽最终还是败亡而走了。
举目四顾,当初追随他破釜沉舟攻下百二秦关的子弟兵已经所剩无几。英雄末路,最终只能拔剑自刎,却是自始自终,没有一丝犹豫彷徨。
仿佛看到鲜血抛洒的那一刻,乐声也是嘎然而止。
燕霜夜品味半晌,也明白了这位林姑娘弹出这首曲子的含义,不由得微微一笑,重新坐了下来。现在,他算是明白她的为人态度了,只是难免有些疑惑而已。
——她经历过真正的战争。
他肯定这一点,却无从得知,是何时?何地?
黛玉面色自若的从琴桌边站起,如果按照她记得的那个故事,她弹这首曲子,可算是不祥之兆了。
不过她素来懒得信这个,所以十分平静。
尽管北静太妃本来的意思,或者是让她对燕霜夜的那些话用琴曲表明自己的心意,但她这首曲子,却可以说是针对的这满厅的贵妇了。而且,她自认,如果自己真的把那番话当做情话去回应,那才是愚蠢呢。十面埋伏,这对那个燕霜夜来说,应该也是最好的回应吧?
但是,她泰然自若,别人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便是对音乐不通,军事也不通的那些少女贵妇,也觉得自己被带进了一个十分恐怖的地方,看到、听到了许多令人恐惧的场面、声音,一个个都不免脸色发白身体发软,一时间竟没有任何声音传出。
直到黛玉对北静太妃再行一礼,她的行动打破了满室的沉寂,这才有些人回过神来,但还是不免有些神思恍惚,看黛玉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戒惧之色,纵使她神色平常,甚至看来还颇为娇弱。
黛玉瞧见,便是北静太妃,似乎也有些神思不属,不过,她也好,南安太妃也好,还有她的外祖母也好,虽然都有些神思不属,却似乎并不是被惊吓的样子,倒是都颇有几分追忆之色。
过了好半晌,太妃才站起身来,特意走到黛玉身边,拉着她上下看了好半晌,对贾母道,“你的好女儿,又生了个好女儿啊!”又对南安太妃、贾母一起叹道,“听得此曲,却使我想到我们年少之时,才太祖御前,见的那秦王破阵乐,此等慷慨之声,沙场征伐之曲,数十年来,真是久已未闻了。”
南安太妃和贾母同时点头。
南安太妃似乎和贾母虽然神情上不显,但似乎是称不上多么和睦友好的——否则之前南安太妃也不会说那些话了。但听得北静太妃这么一说,彼此之间,眼神却似乎是柔缓了许多。
北静太妃又对黛玉缓声笑道,“我知道你受了委屈,那姓燕的,确实是太唐突了,竟说出那等话来。但我说句实话,你别生气,若我也晚生个几十年,只怕听了你的琴声,也要说出同样的话来呢……想来也不是有意唐突你的,更不是你的过错。断没有人会因此看轻了你。你年纪这样小,这样的悲声却还是要少做才是,免得伤了心神。”
一边说,一边竟拉了黛玉在自己的身边坐下,此后也时不时和她说些南方之事。
显然,她却是听懂了黛玉《十面埋伏》中的许多含义,虽说理解稍有一些偏差,却还是因此大觉喜欢,因此开口替她解围,乃至于替她警告了一番那些贵妇人。
坐下之后,北静太妃又向甘夫人指着几个姑娘笑道,“除了华儿算是你教出来的,林姑娘琴绣双绝,想来你是没有异议的。薛姑娘的诗,贾三姑娘的字,也是极为出众的,你还敢再小觑天下之人不成?身世什么的,过于注重这个的话,可不是果然漏才了?”
甘夫人只是笑笑,不好说话。
宝钗和探春,按照她们表现出来的才能和灵透的心思,确实是可以加入到她的女学中来的,甚至还是数一数二的。倒是黛玉,她的绣艺和琴艺,都显得过于出类拔萃了。
略想了一想,甘夫人也就配合着北静太妃,把话题重新转移到了之前的评比上面来,又和北静太妃一起,将比较优秀的诗作画作,都给评论了一点,指出了其中的优缺点,不乏激励勉励之词,总算是把气氛给挽回了过来。
此后的寿宴,无非是一些常见之事,便无需赘述了。
总体来说,除了黛玉之外,大家对这次的寿宴还是颇为满意的。宝钗和探春虽得了女中状元之名,但因为是她二人合作,旁人说起时,虽说得承认二人才艺,却也可用“她们是二人”这样的理由来排解。
虽说这样的法子不是没有坏处,但好处也是足够了。
而宝琴看了热闹,她的诗也不错,年纪又小,也是很得称赞,这对她来说也就足够了。
黛玉呢?
可以想见,这一天之后,她的名声必然会响彻京城,但是同时会跟着她的名声响彻京城的,肯定还有一个风流才子对她表示钦慕的消息,这对于卫朝的少女来说,可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即使是,那才子只是在江边听见过一次她弹琴。
所以她自然是高兴不起来。
倒是贾母和王夫人,却因为这件事情感到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满意。
贾母确认了黛玉对燕霜夜只感到气愤,并没有私情,却因这个消息不会有什么人来上门求亲,这自然是够好的结果了。
而王夫人呢?虽说黛玉才名满京城,从此会极受瞩目这一点她高兴不起来,但是名声受到了恰到好处的影响,这对她来说也就足够了,何况,宝钗和探春,她们原本身份不够的,从此却也会受到上流社会的瞩目了。
回到了贾府之后,果然,下一次的女学比试,甘夫人也没有拘泥,特地为宝钗姐妹和探春送来了扎子请去,尽管探春最后还是回绝了——她在园子中的事情很多,而自认无暇抽身。
黛玉也很快就发现,她虽然没有失去贾母的宠信,但有些下人看她的眼光,却也果然多了一些东西。
她依然会在园子里面一个人行走,但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小心碰上一个婆子仆妇,虽不敢多说,但也少不得,要劝她带上几个仆妇在身边了。
黛玉虽然是耳中听着,却也没放在心上——王夫人若真的敢弄出园中进了男丁的丑闻来,那可就真是愚不可及了。她不可能当真这么干的。只是,这些仆妇要这么说她,而她院子里面的几个婆子对于这一方面却似乎有些阳奉阴违,这两者……难免有刺激她之嫌。
既然如此,她倒是干脆把心放开了,懒得理会,即使是紫鹃想要跟着她,她想要一个人走走的时候,也会干脆的拒绝。
在回来的数日之间,她更加在意的,反而是进行了挑衅的燕霜夜下一步的举动。不过,在她看来,如果真的会有下一步的举动的话,大约也会是在北静太妃再次接她去北静王府做客的时候——北静太妃在她离开之前的邀请,大概算是她在北府唯一的收获了吧。好歹不用常年困在贾府里面了,以后多半也能出去走走。
可惜的是,正如她完全没有想到,往北静王府赴宴会惹出这么多的事情来一般,她也完全没有想到,那其实不只是一次挑衅。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或者会因此有很大的改变,却没有想到,这“巨变”会来得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