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作品:《再证红楼》 !!!!要说这省亲,原也是许多家都是如此的。有繁盛的隆重的,也有简朴的。但贾府此时自然是顾不了别人了,领了恩旨,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
倒是黛玉,她一个小姐,帮忙称不上,时时刻刻看着身边的人惶惶乱乱的,不免在暗地里也有些胡思乱想——这样的场景,让人看来,倒有几分末世景象呢。
在繁华中看到末世之景,也许是只有已经知晓一切的人,作为旁观者才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吧,至少贾府众人,各个都是喜笑颜开的。
不是因为过年,只是因为这眼前的荣华富贵。
正月初八,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礼仪的繁琐之处,直让黛玉这样已经习惯了礼仪的大小姐都摇头叹息不已,一听见那些繁琐的东西就觉得头痛,不免深深的同情起贾元春来。
日日生活在那样的规矩束缚下,真的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啊!
正月十四,这段时间睡眠已经相当好的黛玉也不免失眠了一个晚上,实在是连贾母这里都有人忙来乱去的,昼夜不停,搅得她也无法好好的睡了。要知道,她最讨厌这种喧闹的情况了啊!
十五日,自贾母这样有封诰者,一大早,就开始按品服大妆了起来,黛玉在贾母旁边看着,愈发觉得沉重繁琐。
园内各处,帐舞龙蟠,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等候。
黛玉也被带到了园中,天色将晚,也不过是粗粗沿着道路看了一番,却也能看到四处花灯闪烁,香烟缭绕、灯光相映,四处有细乐声喧,仅仅一瞥,便不免感叹,这实在是说不出的富贵风流。
随即,她们便被带到了一处偏厅中休息。连宝钗和宝玉三春等也在这里。
然而……却不见贾环贾兰。
黛玉素来知道,王夫人认为李纨克死了贾珠所以不待见她,甚至连贾兰也忽视了,一心放在了宝玉身上,就更不要说贾环了。
因此,同是贾政的儿女,甚至连让他们来做接见的准备也没有,倒是她和宝钗两个外人,被要求了要来。
这个事实,让黛玉不免又一次叹息。
而且往四周一看,不过是个小小的偏厅,装饰却也极为奢华,摆设的古玩陈件,更是件件精美,一看便知价值不菲。做得如此富丽堂皇,只为了一次省亲,也难怪元春要说奢华过费了。
元春是怎么来的,在这晚间又怎样游了园,在这偏厅中,他们自然是一概不知。只是在那里坐了一会儿,却又被带了出来,送到了贾母院子里面的一间耳房内等着。
宝玉在那里坐立不安,他和元春姐弟情深难得一见,会这么着也是正常就是了。
宝钗倒是默默的坐着,一向素净的她今天也打扮得颇为堂皇,愈发显得端庄艳丽了,且衬出了一股高贵的气度。黛玉能够看出,她现在也并不平静。
至于迎春三姐妹,自然也都是好好的打扮过了。迎春惜春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探春却是难掩那份钦羡之情。
黛玉端详了他们一番后,因昨夜没有睡好,便不免有些困倦,坐在一边,支着下颚,脑袋便不免有些一点一点地了,思绪一度中断。
幸而,惜春走前推了推她,说,“我们要去了。你也醒醒,等下必然是要见你们的。”
黛玉这才醒过来,拿起帕子揉了揉眼角,点了点头,再次端坐。不多时,贾母的贴身大丫头鸳鸯走了进来。她此刻却不能跟着贾母进去贾母的正房——元春正在那里——便只在外面侍候,此时她通知了一声,果然很快她们就被召见了,连着薛姨妈一起。
贾元春,在贾府走向败落的时候,给了贾府最后的荣华的女子。
在重新装扮了一番,黛玉几乎已经认不出来了的贾母正房,她端坐在上面,面貌端丽,衣着装饰都极为华贵,眼圈却有些红红的,只是脸上还端着高贵端正的神情,她免去了她们的国礼,随即又问了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黛玉有些心不在焉,却也看到了身边宝钗也再难掩的羡慕,只觉得十分不解。
不过,宝钗确实是比她说话得体多了,言语中的奉承之意并不明显,却听得人很舒服。
只是……
一会儿,她的舅舅贾政到了帘外问安,连面对面的说话都不能不说,还反而要向女儿行国礼。又不能说父母离别之情,只说些国事,让元春“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说自己要“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
这哪里还像是父女!
再无父女之情,只有君臣之义。
看元春强忍的悲伤就知道了,皇宫哪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这天下间的父母,都要教导自己的女儿那里才是最尊贵的地方,让人汲汲钻营呢?宝钗……她固然有自己的意愿在内,却也未尝不是这样的教育的受害者。
这不是什么恩典,却是人世间最令人悲伤的场景之一。骨肉情义,硬生生地被剥夺了。
身处于这样的繁华景象中,黛玉只觉得有些恍惚,便连后来宝玉的晋见也没有太在意。
还是后来元春给各处赐名,才让她惊醒了过来。
元春的手迹被念了一遍,又被抄了出来,在众人的手中传了一遍。
“顾恩思义”匾额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此一匾一联书于正殿。
“大观园”园之名
“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
“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
“蘅芷清芳”赐名曰“蘅芜苑”。
“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
……
还有许多的地方,都赐了名。
另外,还先提了一首绝句:
衔山抱水建来精,
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
芳园应锡大观名。
元春坦诚的说自己“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确实如此。之前的对联全是富贵堂皇的套章口气,这首诗的用词遣句皆属平常,立意也十分平凡。元春又让众姐妹和宝玉各自题诗。宝玉之前为大观园题句看来让元春十分高兴,竟然要他一人独做四首,为她最为喜欢四处景致题诗。
于是,几个姐妹和宝玉就都退到了旁边的耳房中。
黛玉拿到的是“世外仙源”的匾额。
原本的黛玉,有着才子的孤傲,在诗词的方面是不肯让人的,在这方面极有争胜之心。现在的黛玉却没这些心思。不过想了想,还是把黛玉原本的那首默记了出来。因为是默记的缘故,她还干脆一边写,一边自己在心底评。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嗯,开头就不错。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林黛玉的诗,都是有这个特点的,遣词用句特别的风流别致,十分的有灵气。有一种“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灵巧。不过,既然是应制诗,还是要有颂圣的句子的,所以,用最后一句结住……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完成。
黛玉提笔一看,却发现其他人,除了宝玉之外,就连最不擅长于此的李纨都写完了。众人一并交了上去,元春让宫女一首首的念了下来。黛玉便也在心底品评了一番,发现果然和记忆中的相同。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
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景,
游来宁不畅神思?
迎春的诗十分和她的性格呢,谦恭退让的性格一览无余。她想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安静生活的地方吧?
万象争辉匾额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
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
果然万物有光辉。
探春的诗也不算出彩,不过好歹在她们姐妹中还是拔尖的。在一众的大家小姐中,也是很不错的了。只是,未免纯应制了,竟没有显出几分她的性格来。
文采风流匾额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
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
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
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
未许凡人到此来。
这首也是纯应制了,中间两联都有硬凑起来的感觉,很有些生硬。
接下来,是宝钗的。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
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
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着宸游夕,
孝化应隆遍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
自惭何敢再为辞?
原本,黛玉就是知道的。但是现在,看着默默站在一边的宝钗,发现果然,身处此情此景,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宝钗在那里端庄的站着,沉默而大方。却能从她的诗中,看到她对权贵的追求。
明明是那么好的文才,辞、典的运用都是浑然天成,精彩出众。然而……
一首七律,字字奉承,句句颂圣。
尤其是……“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谁能看不出,元春的诗才只是平平呢?但这一句话……明显口不对心的奉承……
不知为何,黛玉觉得,宝钗真的是,相当的悲哀的一个人。掩藏真性情,只为了“上青云”。其他的姐妹,纵使日后寿命不如她,尊贵不如她,却至少都比她活得,自在许多。
评完了这边的诗,宝玉那边一人独做四首,却还是没有完成。众姐妹退了下来,黛玉因为之前的事一直关注着宝钗,但宝钗却是泰然自若的,她见其他姐妹都在说话,便走到了宝玉的身边,指点了他一番,话语中还是带着让宝玉去考取功名的意思。不过,她也委实是学识渊博就是了。
一句“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在这个晚上,目睹了省亲中元春的地位威严,看到了别院的富贵风流之后,宝钗的羡慕之意,已经再难掩饰了。至于元春的忍耐悲苦,此时又有几人放在心上?
这时,鸳鸯再次走了过来,让黛玉也帮帮宝玉。看宝玉那满头大汗的样子,又看着时间已经够久了,黛玉想想,也没有拒绝,替宝玉拿下了那首“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写下了这三句,虽然黛玉能够看见写下这首诗的原本的那个黛玉的才情才思,那精妙的对句,却也无心多加赞赏了。只是,照例写下最后的一句颂圣句的时候,她却不免一愣。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看来颂圣的句子,她却分明感到了其他的意思。
虽然尚未亲眼见到,但是她也能想到。
在一个花团锦簇的大观园中,出现了个农家景象的庄园,前不着山,后不着店,不管是养殖,还是农耕,都是做做样子……想想自己来京时沿路见到的田园,那种自然纯朴的风光,再想想大观园的富贵繁华,便能感觉到,这稻香村在这个院子里,其实是多么的不协调啊。
这固然是读书人一种山水田园期盼的寄托,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又是虚伪虚假至极的存在。
黛玉的这句结语,是反讽呢。
讽刺这繁华到了极致的大观园。
原来……原本的那个黛玉,在见到了这个用了自己的银子建造起来的大观园后,在看到了这次奢侈繁华到了极点的省亲之后,是有和她一样的想法的。而且,她远比她犀利直率,居然就在诗中这样表现了出来——尽管这样巧妙的心思,别人本来就不容易看懂。
黛玉第一次如此真切的感觉到,尽管因为生长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她们有着些微的区别,但风清和原本的那个黛玉,果然,是一体的。从思想,到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