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上帝为什么不出现(中)

作品:《生命之谜(探索者物语)

    第四章上帝为什么不出现
    从古至今,各种宗教、神学、哲学、科学在谈及上帝的时候,总会谈及以下一些重点问题:上帝是否存在?若然上帝存在,为什么不出现,究竟在什么时候出现?
    当进一步谈及“上帝究竟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时,通常会透过以下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1、科学角度
    从古希腊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数学等当时的科学理论去论述上帝是否存在。牛顿时期,人们也尝试用天体的物理运作规律来证明或否定上帝的存在。直至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出现后,各种科学理论百花齐放,这时候人类逐渐相信自己已经掌握许多解释世界的科学知识,同时认为这些科学知识与各种宗教所解释的世界产生矛盾,因此也逐渐否认这个世界并不存在上帝。
    2、伦理角度
    人类是思想丰富的动物,因此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及世界观。在人类众多人生价值观及世界观中,最基本的观念是善与恶的认识。人类对世界正义及邪恶的认识直接指导每个人权衡何为正确、何为错误,自己究竟应该做哪些事而不应该做哪些事。
    众所周知,人类所认知的“上帝”概念中,“上帝”代表了绝对的正义,但恰好在许多人类的世界观,这个世界是一个十分邪恶的世界,所以各种通过“伦理角度”争论上帝不存在的思想理论层出不穷。
    3、感性认识
    这个世界善于通过科学角度或伦理角度分析“上帝是否存在”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感性认识才是最多人分析“上帝是否存在”的最直接依据。感性认识的焦点往往是万能的上帝既然存在,为什么不给人类无穷无尽的快乐,却要给人类制造种种痛苦。
    很明显,哪怕通过科学证明上帝存在,甚至一个万能的上帝出现在地球上并施行各种超自然的法力,但却没有解答人类从感性角度、伦理角度否定上帝存在的争论,那么许多人类亦不会认为上帝真的存在。因为这些人知道,通过科学证明上帝存在,则这种科学本身并不一定正确(事实如是),哪怕一个万能的上帝出现在地球上并施行各种超自然法力,这个人亦不一定是上帝,他可能是在某些本领上比人类更强的生物罢了,甚至这些本领比人类强的生物是否比人类高级,这还取决于这种生物在地球上所做的事,如果他们仅仅法力无边,但却智慧低下、道德败坏甚至鲁蛮愚蠢,那人类就可能会评价这些生物为低级生物或怪物了。
    如果这些会施法术的生物,的确在处处征服了人类的崇拜,人类可能会认为他们是神明,但只要神明不能解答解答人类从感性角度、伦理角度对上帝是否存在的争论,那在人类的心目中,这些神明至多也扮演了高级神明的角色,人类绝不会认为他们肯定是上帝。
    对以上问题的探讨揭示出一个十分有趣的观点:能否成功解答人类从伦理角度、感性角度对“上帝是否存在”问题的争议,其重要程度并不比亚于通过科学角度证实上帝必定存在。
    然而有一个问题更比上述的问题复杂。哪怕我们成功解答了“上帝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要面对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既然上帝存在,为什么不出现?”
    我们都知道,上帝一天不出现,信奉眼见为实的人类是不能完全相信上帝是存在,因为我们虽然成功解答了“上帝是否存在”的难题,但这毕竟是解答,据我们所知,所有解答,无论科学与否,都有可能是错误的,又或者绝大部分是正确,仅有一小部分是错误的,而这一小部分错误却导致人类产生了“上帝的确存在”这个错误结论。
    我相信以上问题的探讨异常复杂,甚至凭借人类现在及将来的所有能力,亦未必能正确解答。在此,我仅对涉及“伦理角度”、“感性角度”(科学角度的分析已在第三章里讲述)中关于“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我同时相信在探讨上述这些问题时,已经不再只是我的个人努力而已。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都不尽相同,对问题的回答亦不尽相同,因此读者本身就有必要认真思索“正义”、“幸福”、“邪恶”、“痛楚”的本质所在,否则我再作更多的论述也是无谓。
    毫无疑问,对于“正义”、“幸福”、“邪恶”、“痛楚”的本质探讨,并不类同于物理学、数学理论等科学理论的探讨。上帝必定不容许凭一个人就能完全成功解答以上这些需要人类反省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上帝对人类的态度,可能从未曾如此地认真。
    一、经典价值观与其它价值观
    在进一步分析如上问题时,我会尽量采用人类的“经典价值观”分析,而不采用其它“价值观”分析,因为我相信只有通过“经典价值观”成功解答以上的难题,将会给予人类更有信服力及更透彻的答案。
    经典价值观:人类基于传统科学理论、伦理学、哲学、日常生活态度所建立的人生价值观。
    宗教价值观:基于宗教信仰为基础建立的人生价值观。这里所指“宗教价值观”可与“经典价值观”相互融合。
    新现代价值观:用“第7只羔羊宇宙学”为基础建立的新人生价值观。这里所指“宗教价值观”亦可与“经典价值观”、“宗教价值观”相互融合。
    未知高级价值观:一种未知的高级人生价值观,可与“经典价值观”、“宗教价值观”及“新现代价值观”相融合,亦可与三者全部否定,但这种价值观必定是较高级的人生价值观,是一种未知的价值观,亦是人类不断摸索的人生价值观。上帝的人生价值观极有可能就是最高级的“未知高级价值观”。
    二、“经典价值观”的一些补充
    按照第三章关于“精神实体”的论证,得知无论“第7只羔羊宇宙学模型”是否正确,“精神实体”是科学存在的。由于“精神实体理论”并不涉及任何宗教信仰的问题,因此关于“精神实体理论”所衍生的世界观应该归属于“经典价值观”的范畴,所以我们须进一步分析“精神实体理论”去补充经典价值观的一些不足之处。
    1、精神实体的特性分析
    归纳总结人类及动物的精神实体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精神实体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n所有生物都有精神实体,各种生物的精神实体只有高低层次之分,不可能有完全无精神实体存在的生物。
    n在这里先假设世界上只有人类有精神实体,这样可以令们更简单地专心研究人类的精神实体。
    n生物的精神实体由组成其生命体的物质产生的,因此组成其身体的物质发生变化与发展,自然决定了精神实体的变化发展方向。
    n人死亡后组成身体的物质迅速瓦解,精神实体亦随之迅速瓦解。这就意味着一旦人死亡,精神实体亦随之死亡,但由于组成身体的物质元素仍存在世界上,因此组成精神实体的元素仍然存在这个世界上。
    n一般而言,我们将整个身体视为一个人的完整的身体,同时,我们亦将每个人的所有思想视为一个完整的精神实体。
    n我们的身体可以细分成各种精细结构,精神实体亦可以细分成各种感觉。
    n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了物质组织结构的特性,这就代表精神实体也同时受到进化论的制约。我们通常说,只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基因才可以保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是一个随机过程。同时也只有利于使人类得到“快乐”及“痛苦”的精神实体才能得以保存在这个世界上,这也是一个随机的过程(为什么有利于产生“快乐”及“痛苦”的精神实体才能生存,将在稍后分析)。
    n基因理论表明,最易使人类生存的基因能保证人类长寿,同理,使人产生最大“幸福”与“痛楚”感觉的精神实体才能保证自己长寿。
    n动物身躯内的物质是构成精神实体的基础,物质生存,精神实体亦生存。但身躯内的物质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精神实体亦即我们的思想也同时亦受到外界其它思想的影响而变化,这些精神实体的变化反之又影响了身躯内物质的变化。
    n由于身躯内的物质基础决定了精神实体的种类,但许多身躯内的物质结构排列形式、联系特征等都可遗传,所以许多精神实体也可以从上一代遗传至下一代。例如人思想的一些本性,各种复杂的原始情感感受与原始的身躯感受。
    在下面的分析中,为令到读者更容易理解上述精神实体的特性分析,我们引入一些更易理解的词来表述精神实体。
    广义灵魂:泛指历史上所有认为人除物质躯体外还有一个独立于人体、不随躯体灭亡而灭亡,甚至可以暂时或永久脱离物质躯体的精神实体。
    广议灵魂论很难通过经典理论进行论证,通过“第七羔羊宇宙学模型”就能推证宇宙可以存在生物体外的灵魂,但暂未能推导出每个人死后个体灵魂能否脱离身躯而独立存在。因此下文将较少提及广义灵魂的分析。
    狭义灵魂:泛指“精神实体理论”中的人类大脑思想。狭义灵魂是由身躯内的物质的融合形式、物质的而赋予生命的,狭义灵魂不能脱离物质躯体而存在。一般情况下,人类的狭义灵魂=人类的精神实体=人类大脑的思想=人类所有感觉总和。
    2、人类“幸福”与“痛苦”的本质
    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思想就是狭义灵魂,因此我们深入分析人类思想的本质有助于我们了解狭义灵魂的一些特性。
    中国后期墨家思想中的享乐主义解释与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的“功利哲学”相似。他们都认为,指使人行为的二种最上权威是快乐与痛苦。只此二威权能指出人应该做什么,决定人将做什么。
    的确,人类思维的最终目的是追寻幸福、回避痛苦,以下简称“追寻幸福、回避痛苦思想原则”,所有人类、动物的思想都须遵守这原则,详细证明如下。
    n人类快乐、痛苦本质的归类
    我详细列举了数百种人类关于对幸福、痛苦的看法,只要人类能说出感觉幸福与痛苦的事情,都一一列举出来,以便分析。
    例如人类觉得幸福的事情或事物有:杀人幸福、做上帝幸福、做好事幸福、睡觉幸福、读书幸福、不劳而获幸福、毁灭世界幸福、同性恋幸福、乱伦幸福、专一幸福、受虐待幸福、爱保护幸福、返老还童幸福、拥有电脑幸福、拥有书籍幸福、拥有权力幸福、拥有长生不老药幸福……类似所列举出来的幸福事情或事物有数百近千种。
    同时人类觉得痛苦的事情或事物有:被伤害痛苦、不能成为上帝痛苦、衰老痛苦、不能杀人痛苦、吵架痛苦、恐怖感觉令人痛苦、亲人离逝令人痛苦、噪音令人痛苦……类似所列举出来令人觉得痛楚的事情或事物也有数百种近千种。
    读者可自行尝试列举,列举后只要加以总结,就会发现十分有趣的规律。
    大部分人所喜欢事情与事物(亦即感觉幸福的事情或事物)可归为三类:
    第一类:各种各样的思想情感感受或身躯感受。幸福无非是因为身躯感受或思想情感得到满足而引发的。例如性器官感受、躯干感受(例如按摩引发的幸福感受)、好奇情感的满足感(例如凑热闹引发的幸福感受)、独立情感的满足感等幸福感受。
    第二类:各种各样的事物,例如电脑、手机等等。但寻根问底,人并不喜欢这些事物本身,而是因为这些事物能滿足人类所喜欢的思想情感或身躯感受。换言之,人类并不是喜欢这些事物,而是人类“不得不”喜欢这些事物,人类真正喜欢的事物还是自己所钟爱的身躯感受及情感感受的满足。
    第三类:各种各样的行为,例如打工、读书、杀人等。但寻根问底,人并不喜欢这些动作本身,而是因为这些动作能让人类得到喜欢的事物,或者动作本身能滿足各种各样的人类所喜爱的思想情感及身躯感受。换言之,人类并不真正喜欢这些行为,而是人类“不得不”喜欢这些行为,人类真正喜欢的事物还是自己所钟爱的身躯感受及情感感受的满足。
    另外,大部分人所讨厌事情与事物(亦即认为带给人类痛楚的事情或事物)亦可相应归为三类:
    第一类:各种各样的思想情感或身躯感受。痛楚无非是因为喜爱的身躯感受或思想情感得不满足而引发的。例如人手被针刺,其实是因为人所喜爱的身躯感受是“安逸的身躯感受”,但被针刺后,得到的身躯感受并非是人所喜好的身躯感受,因此我们觉得它们痛楚。
    第二类:各种各样的事物,例如闪电等等。但寻根问底,人并不讨厌事物本身,而是因为这些事物带来人类讨厌的思想情感或身躯感受,换言之,人类并不是讨厌这些事物,而是人类“不得不”讨厌这些事物,人类真正讨厌的事物只是带给自己痛楚的身躯感受及所喜爱的情感得不到满足。
    第三类:各种各样的行为,例如温习、跑步等。但寻根问底,人并不讨厌这些行为本身,而是因为这些行为招致人类得到讨厌的事物,或者行为本身导致人类产生讨厌的思想情感及痛楚的身躯感受。这就意味着,人类并不真正讨厌这些行为,而是人类“不得不”讨厌这些行为,人类真正讨厌的事物只是带给自己痛楚的身躯感受及所喜爱的情感得不到满足。
    从以上归类可推导出人类的思想感受虽遵守一条简单的原理:
    幸福与痛楚相互共存原理:只要有令人类感觉到幸福的身躯感受或思想情感,则必有令人类感觉痛楚的身躯感受或思想情感。
    这是一条相当重要的原理,因为它表明只要人类有幸福的知觉,就必有痛楚的知觉。在什么情况下人才会感觉绝对的幸福,答案是只有人类所喜爱的身躯感受或思想情感永远得到满足时,人才能感觉到绝对的幸福。换言之,理论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心想事成,也就没有人可以得到绝对的幸福。
    以上理论同时证明了,所有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思想都须遵守“追寻幸福、回避痛苦思想原则”。这意味着人类思维的最终目的是追寻幸福、回避痛苦。
    相信有些读者还未十分明白,因此有必要抓住人类喜欢的第一类事物——人类所喜爱的身躯感受与情感感受,再深入地加以分析。
    n身躯感受与情感感受的详细分类
    我们知道,人类最基本的快乐是所喜爱的身躯感受得到满足。人类喜爱的身躯感受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五官感受。欣赏音乐、欣赏油画、尝吃好味的食物等等事物都令人类所喜爱的五官感受得到满足。
    第二类:器官感受(尤其是性器官感受)。相信这种感受无需我再作更多分析。
    第三类:躯干感受。躯干感受是指人的四肢、身体除所有器官(包括五官感受)外的其它身体部分的感受。一般而言,我们惧怕劳累、在夏天喜爱开空调,又喜爱身体爱被人抚摸等等都令我们满足了所喜爱的身躯感受。
    我们只要再细心分析这些人类的基本幸福感受,则能了解到幸福感受演变与进化的秘密。
    我们知道,一些简单生物的身体结构远不及人类丰富,例如蚯蚓等等。我们只需探讨一个本质问题也就能知道幸福进化的秘密,这个问题是为何蚯蚓没有眼睛,而人类却有眼睛,甚至人的眼睛是大自然众多生物中最高级的一种眼睛?
    我们知道,根据进化论,总有一些生物最早发生了基因突变,从而使生物体得到了眼睛,并且一开始时眼睛总是很低等的,眼睛的作用只是为了找寻食物或逃避敌人的追捕。我简称这种生物为“拥有第一眼睛但眼睛最低等生物”。
    同时我们知道,任何最低等的生物,也必定是因为追求某种幸福而生存的。换言之,“拥有第一眼睛但眼睛最低等生物”之所以不被大自然淘汰,并不是因为它多了一对能看到事物的眼睛,而是因为新长出来的眼睛令这种原本没有眼睛的低等生物更易追求及得到它渴望得到的幸福,又或者可以令它回避不渴望得到痛楚,正因如此这种新长有眼睛的生物才幸存下来,并不断壮大。
    这原理就像人类突然多了一对翅膀,而翅膀本身带给人的幸福其实就是让人得到了更多想要的幸福感受罢了。例如您原本十分渴望想到达大海的对岸看一看,翅膀的作用无疑能令您更易得到这种快乐;例如您不喜欢被人捕捉,翅膀的作用可另您飞起来,使您回避被捕捉的痛苦,只有在这些情况下人类才会觉得翅膀有用,否则哪怕大自然不淘汰人类新长出来的翅膀,人类本身也会将翅膀用刀砍下来。
    以上分析暗示了人类的眼睛比原始生物高等复杂的原因。因为基因突变进化而成的高级眼睛可以令人类更易得到幸福与回避痛苦,与此同时,大自然中更易得到幸福与回避痛苦的生物必定是本能强大的生物,而本领强大的生物更容易生存,所以基因突变进化产生的眼睛才不被大自然所淘汰。
    假设您是简单的生物,您喜欢性爱,但您却没有眼睛,因此您必须花费许多时间去寻找配偶。幸运的是,由于基因突变令您突然多了一对简单的眼睛,那么新长成的眼睛已不仅仅是您用于找寻食物的工具,届时您会突然发觉眼睛能令您更容易地找到了配偶。大自然总是更容易保留生殖能力强的生物,所以您这种基因突变的生物种类将繁衍壮大。
    我称这种思想进化理论称为“狭义灵魂进化论”,用这种理论解释人类为什么比简单生物拥有更多、更复杂的器官与组织,将会十分有用。
    “狭义灵魂进化论”同时表明,任何简单的幸福都可以变得越来越高级。例如“拥有第一眼睛但眼睛最低等生物”的眼睛感受与人类的眼睛感受是同一类器官的感受,另外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与“狭义灵魂进化论”容许生物的眼睛越来越高等,这就意味着您所有的器官感受可以越来越高等,但它们都属于同一性质的器官感受。
    我称这种原理为“同性质幸福进化原理”。很明显,人身体上任何一种器官感受都须遵守这条原理。
    我们知道,具有较简单生活方式的简单神经系统无需丰富的视景,例如,青蛙不会得益于能够辨认蒙娜丽莎的细节。在蛙的世界里,青蛙最想辨认有无天敌或猎物,它的视网膜因此变得仅对天敌或它能捕食的猎物(如前后飞动的蝇)投射的阴影敏感,目标的细节是无关紧要的,蛙眼对此并不留下印象。而在蛙的眼前出现一个细线系住的,略似掠过的苍蝇的摆动软木时,它不仅弹出舌头来捕住苍蝇,还舔嘴唇,做出所有猎食及品尝的动作。
    以上这个例子说明同一种物质(光线)在不同生物内的感觉都不一样,但他们都是同一性质的幸福。人的眼睛与青蛙的眼睛相比只是获取了同一性质幸福的更多快乐。
    用这条原理解释人的性爱幸福与原始低等的性爱幸福之间的区别时,将会十分有效。我们知道,人追寻的性爱幸福与一只猫追寻的性爱幸福本质一是一致的,但为什么我们绝不认为人的性爱幸福雷同于猫的性爱幸福呢?因为人类的性爱幸福亦必须遵守“同性质幸福进化原理”,所以与猫相比,人类的性爱幸福变得更加高等与复杂。
    相信细心的读者已经知道,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复杂的情感。
    寻根问底,人拥有如此复杂的情绪与情感无非是令自身更易得到喜爱的身躯感受罢了。有些情感虽然表面不能被太自然创造,例如理性情感,但正如大家所了解,大自然表面上并不会进化出与普通物质世界(质子、中子、普通分子)截然不同的复杂眼睛,但毕竟成功进化,因此人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情感亦不足为奇。
    其实心理学家弗罗依德的一些理论与这上述的这个理论相近。例如弗罗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无不蒙上性欲的色彩,在性欲后面藏着一种名为“利比多”的潜能,它驱使人追求快乐原则,释放本能。他把利比多看作是性欲的原始动力,无论是生的本能还是死的本能,它们的能量或势力都来自利比多。其能量极大,暗中推动着人类的一切行为,决定着人一生的主要活动。小至个人发展、心理失常、创造活动等,大到社会习俗、宗教制度及人类各种行为等,都受到利比多潜能的支配与推动。当然弗罗依德稍稍夸大了性欲对人行为的决定意义,但足以表明人复杂情绪与简单的身躯感受之间的紧密关系。
    人所喜爱的情感主要可分为二十多种同性质的情感,人若可以满足一种情感的需要就会获得一种性质的幸福,若在满足了一种情感需要的同时,更加满足其它情感的需要或所喜爱的身躯感受,这时人类就会获取更高级与复杂的幸福快感。
    人类所喜爱的基础情感分类
    情感分类
    导致人类不得不喜爱的事情或事物举例(以下举例因人而异,好与坏的喜好都归为一类)
    不被大自然淘汰的原因分析、更容易获取幸福快感及回避痛苦的原因分析(以下仅作重点列举)
    理性情感
    冷静分析事情、心平气和等等
    大自然赐与许多生物眼睛,使其分辨事物,懂得分辩事物意味着这些生物拥有了理性智慧。分辨事物能力强的人无疑必定更易获取幸福。
    奉献情感
    损赠、乐于助人等等
    基因理论表明,生物需对后代、伴侣作奉献,这种生物才不被大自淘汰。此外,生物在无意中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同伴被帮助之后可与它一起寻找更多的食物,这也会滋养了人类喜爱奉献情感。
    爱愫情感
    追求爱情等等
    盲目执着地追求伴侣,的确更易满足性器官的幸福及得到其它回报,盲目执着地照顾后代,这种生物才不被大自然所淘汰。另外对子女的爱亦可以换取后代对自己的照料,令自己更长寿。
    孝顺情感
    孝顺父母等等
    原始的孝顺总是伴随着对父母盲目的爱,因为父母是给您食物、幸福的人,您反抗则更难获取父母的照料。这有点像您的宠物对您的情感(既是孝顺又是爱)。
    仁慈情感
    对亲戚、朋友的友好、对大自然的友好等等
    因为对同伴的仁慈,才能令自己不伤害同类,令整个群体形成有团结力的捕猎群体,因此可以更容易抵抗敌人及得到性爱之类的身躯感受,又可以更容易地捕捉食物。
    好奇情感
    对世间任何好事与坏事的好奇、对异性好奇、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等等
    好奇无疑能令生物更易找到食物、同伴以及躲避敌人的场所
    侥幸心理
    做坏事的侥幸心理、嗜博心理等等
    许多生物在找食物以及争取配偶时都打算与竞争对手拼博,但事实往往是无须拼博也能得到渴望得到的事物,因为对方可能临时畏缩。另外生物所假想的竞争对手可能只是一块石头所引起的错觉,这时候有侥幸心理的生物总能尝到甜头。
    杀戮情感
    杀人、宰杀动物、打斗、吵架等等
    杀戮情感无疑令到生物更易得到想要的事物。
    狡诈情感
    欺骗感情、欺骗信任等等
    狡诈的生物更容易生存。
    贪婪情感
    对世间所有喜爱事物的贪婪等等
    贪婪是争取幸福的源动力。
    自私情感
    对世间所有喜爱事物的自私等等
    如果生物没有追寻幸福的自私情感,永远也不能获取更多幸福。
    冷酷情感
    对自己所讨厌事物的冷酷,不惜一切手段获取幸福等等
    如果生物冷酷,在许多环境下都能获取更多幸福。
    奋进情感
    充满获取喜爱事物的冲劲等等
    奋进情感使人拼博,拼博的后果一般都能使生物获取喜爱的事物。
    懒惰情感
    无心工作等等
    懒惰可能减小了获取很多幸福的可能性,但至少获取了舒适的身躯感受。
    坚持情感
    坚持正义、坚持邪恶等等
    假如生物喜爱坚持,那么这种生物将会尝到许多甜头。有时海鸟只需耐心等多一秒,看管幼蛋的海龟可能就会游走,那么海鸟就可以毫不费劲地饱餐一顿。
    攀比情感
    喜爱炫耀等等
    生物喜爱炫耀,将会有配偶渴望与这种生物交配,因为这种生物能够炫耀代表它拥有许多生存的资本。
    忠诚情感
    对配偶、对同伴、对雇主、对魔鬼、对上帝的忠诚等等
    长期忠诚于一些事物,自然能长期获取相应的幸福,不忠诚可能会得到更多幸福,但同时有可能一无所有
    独立情感
    自己煮饭、独自找寻食物等等
    独立可以讲是原始生物最好的优点,能够独立是大多数情况下找寻食物的唯一方法。
    团结情感
    齐心协力、结伴同行等等
    任何生物都会尝到一个齐心协力的团体对找寻食物与对抗敌人的贡献作用。
    支配性情感
    揽权独行、喜爱指手划脚、发号司令等等
    如果生物可以自由支配食物、配偶,那么将更容易得到幸福。
    对抗性情感
    勇敢、反叛等等
    生物懂得对抗某些东西才能获取幸福。
    忍耐情感
    忍耐力强等等
    在某些情形下,忍耐能令生物得到幸福。例如生物忍耐愤怒,决定不与敌人博斗,当生物一旦成功逃跑,至少可得到舒适的身躯感受而无需承受痛楚的风险。
    幻想情感
    发白日梦、幻想随心所欲等等
    幻想有朝一天能得到期待已久的幸福,这种幻想成功的感觉成为生物努力拼搏的一种动力。
    学习情感
    发奋读书、学习恐怖袭击技巧等等
    意外的模仿使生物尝到幸福,就不得不学会模仿,例如生物如果学懂老虎嚎叫就足以吓退许多进功者。
    懦弱情感
    害怕打仗、害怕动物等等
    对敌人的懦弱在很多时候都能避开与敌人的正面交锋,因此可以回避许多不必要的痛楚。
    崇拜情感
    崇拜偶像、崇拜圣人等等
    通常一个人能够直接为另外一个提供某种幸福,那么这个人将成为被崇拜者。另外崇拜者在崇拜的过程中将得到幻想情感、学习情感等情感的满足。
    ……
    ……
    ……
    以上所列举的人类幸福情感仅是较普遍的幸福情感,同时,在特定情况下,所有幸福情感都可以转化为令人讨厌的痛苦情感,与之相反,所有痛苦情感亦可以转化成人类所喜爱的幸福情感,并且所有情感都可以渐渐消失。
    例如,您原本十分害怕狼狗,只要见到狼狗就害怕逃跑。在一次生死危急的关头,您被逼“奋进”与狼狗博斗,最终您战胜了狼狗并且没有任何受伤。这时候您会发觉原来狼狗并不十分可怕,其实在这过程中,您已无意中偷吃了“奋进情感”的禁果,您尝到“奋进情感”带给您的甜头。然而巧合的是,您连续十次碰见狼狗,而您逐渐更加勇敢地与它博斗,幸运的是十次博斗的最终结果都是您全胜而归。
    如果上述假设的确发生了,那么您将变得十分喜爱“奋进情感”的满足感,与之相反“懦弱情感”则受到您的讨厌。(因为懦弱无法令您获取幸福及躲避疼楚)十分不幸的是,后来您再次遇见狼狗二十次,但在这二十次的博斗中您都打输了,并且遍体鳞伤,因此您会渐渐变得十分讨厌“奋进情感”,同时变得十分喜欢“懦弱情感”。假如在您以后的生命里,所有奋进情感都令您得不到幸福,您的“奋进情感”将逐渐成为讨厌情感,如果在日后的生活中,所有奋进情感的激发都无法令您得到幸福,那么您的奋进情感可谓完全消失了。
    当然完全消失的可能性十分之低,在某些情况下,当您再次遇到一头狼狗,您预计到任何情感的激发都表明不能回避痛苦时,您的“奋进情感”将被迫强烈激发,孤注一掷回避痛苦(因为这情感曾经令您获取幸福,因此可能很小一部分仍存在于您的意识/潜意识当中,但您可能未能查觉您这种情感)。
    我简称以上这种原理为“幸福快感、痛楚快感不确定性原理”。所有人的情感与身躯感受都遵守这种原理,但身躯感受的确定性比较强,例如舒适感受是绝大部分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喜爱的感受,但古代的一些人在读书时不图舒适而“悬梁刺股”,这时的舒适感受会被短暂的抑制与讨厌。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这种舒适感受已阻碍了这个人获取其它快感或回避其它痛苦。还有一些情况例如看恐怖电影时,令人讨厌的恐惧情感会短暂地成为人所喜爱的幸福情感。
    总之,人所喜爱的身躯感受与情感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可统称为人的幸福感受,人所喜爱的身躯感受与情感得不到满足时的感受统称为人的痛楚感受。
    任何人所喜受的身躯感受与情感在得到满足的过程都能令人获取相应的幸福快感。如果单一性质的身躯感受与情感在满足的过程中同时令这个人满足了其它所喜欢的身躯感受与情感,那以这个人就得到了更高级、更复杂的幸福快感。反之,任何单一性质的身躯感受与情感不能获得满足,就产生了与这种性质身躯感受与情感相对应的痛楚感受。如果单一性质的身躯感受与情感不能获得满足,同时其它方面个人所喜爱的身躯感受与情感的满足,则产生了更复杂、更强烈的痛楚感受。
    幸福快感:成功感受、虚荣感受、踏实感受、坚定感受、爽快感受、安宁感受、舒适感受等等
    痛苦感受:挫折感受、恐惧感受、不安感受等等
    任何幸福感受都能找到性质相反的痛苦感受,任何痛苦感受都由于人类所喜受的幸福感受得不到满足是产生的。例如成功感与挫折感,饱与饥饿等等。如果幸福感受被满足的程度大,那么痛苦感受就相应减小,反之亦然。
    因此,我们知道人类拥有如此复杂的思想,可以讲有很多目的,但最终目的亦仅仅是追寻幸福、回避痛苦,亦即较早前提到的“追寻幸福、回避痛苦思想原则”。
    “追寻幸福、回避痛苦思想原则”的一些特性说明:
    人做每一件事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一种或多种性质的幸福快感。
    例如假如您梦想成为足球运动员,那么分析您拥有如此梦想的原因,必然是因为你知道足球运动能给予您各种坚定情感、对抗性情感、独立情感、团结情感、攀比情感、支配性情感等情感的满足。当然梦想本身已经满足了幻想情感。又或者您可能并不热爱足球运动,但您知道您的异性喜欢足球运动员,因此您为了寻求性器官感受的满足,因此才梦想成为足球运动员。此外,足球运动员可以拥有巨大的财富,所以很多人才渴望成为足球运动员,但金钱本身也仅仅足球运动员更易获取各种各样幸福感受的工具罢了。
    举另一个例子,您是一个不贪慕任何金钱的人。您认为唯一能令您幸福的事情就是“大公无私与无私奉献”,其实“大公无私与无私奉献”已经满足了您的奉献情感、团结情感、崇拜情感、幻想情感(幻想成为圣人或偶像,或者崇拜自己都是很多人大公无私的源动力)的需要。
    历史是这样评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总是穿着褴褛的旧衣服,光着脚到处走。他的不顾寒暑、不顾饥渴的能力使得人人惊讶。阿尔西拜阿底斯在《筵话篇》里曾描叙苏格拉底服兵役的情形说:我们的供应被切断了,所以就不得不饿腹行军,这时候苏格拉底的坚持力真是了不起,——在战争其中常常会发生的这类情势之下,他不仅比我,而且比一切人都更卓越:没有一个人可以和他相比。……他忍耐寒冷的毅力也是惊人的。曾有一次严霜,——因为那一带的冬天着实冷得可怕,——所有别的人不是躲在屋里,就是穿着多得可怕的衣服,紧紧把自己裹起来,把脚包上毛毡;这时只有苏格拉底赤着脚站在冰上,穿着平时的衣服,但他比别的穿了鞋的兵士走得更好。他们都对苏格拉底侧目而视,因为他仿佛是在鄙夷他们呢。
    有一天早晨苏格拉底在想着一件他不能解决的事;他又不愿意放下这件事,所以他不断地从清早想到中午,——他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在想着;到了中午人们就注意其他人来了,来来往往的人传说着苏格拉底从天一亮就站在这里想事情。最后,晚饭以后天黑下来,有几个伊奥尼亚人出于好奇(这件事的发生不是在冬天而是在夏天),就搬来他们铺盖,睡在露天里,为的是要守着苏格拉底,看他究竟会不会站一整夜。他就站在这里一直站到第二天早晨;天亮起来,他向太阳做了祈祷,才走开了。
    他在天上的灵魂与地上的肉体二者的对立中,他做到了灵魂对于肉体的完全驾驭。
    其实分析苏格拉底的心理情感,就会知道在苏格拉底思想中,理智情感、幻想情感、崇拜情感、忍耐情感等情感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对于他来说,舒适的身躯感受带给他的幸福远远不及其它所最喜爱的幸福情感。例如他可能会认为做出平凡的举动带给他的羞耻感比其它痛楚的身躯感受更强烈些,因此苏格拉底才做出了令普通人费解的举动。
    人之所以感觉自己的内心复杂,是因为人的思想受“幸福快感、痛楚快感不确定性原理”影响,每一种情感都此起彼伏,每一种情感的激发都不能令您百分百地得到更高级的幸福快感,甚至在很多时候都会带来痛楚。另外各种幸福情感都决定了您要去做各种不同的行为,但许多行为都发生矛盾冲突的,因此人类才感觉自己内心复杂。
    例如,您有一个同伴并已经外出寻找食物。您一个人留在家中,但您很快就感觉十分饥饿,那么究竟您应否外出寻找食物呢?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您的独立情感、奋进情感、器官感受决定了您应该外出找食物,获取找到食物的幸福并获取情感本身及其它感受的满足,但您的侥幸情感、懒惰情感、舒适身躯感受(这里有一个矛盾,剧烈的运动失去了四肢舒适身躯感受,但不运动,却满足不了胃器官的幸福感受)却决定了您不应该外出找食物。
    大自然的进化论表明,您外出找食物可能会找不到食物,可能会更饿,甚至死亡,亦可能会找到食物,不用挨饿。但您不外出找食物,同伴可能永远不回来,您亦会因为挨饿而最终死亡,当然同伴有可能及时回来,给您食物帮助您解决饥饿之苦。
    这意味着您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情感的需要,同时所有情感决定您做任何事都未必一定能获取您渴望得到的幸福快感,这正是人内心挣扎的最基本原因所在。
    人的思想是计算获取幸福快感、回避痛楚感受的复杂程序。
    在19世纪在美国开始兴起“实用主义”的哲学流派。多数实用主义哲学家都持有这样的基本观点:人类知识的基础在于人类进化和人类价值/兴趣的偶合性中而不是理性中。
    事实上,这种流派的哲学理论的基础也是以下论点的基矗
    大家都清楚知道,人的思想最重要的功能是理智作用,理智能让我们不断学习,指导我们选择做正确的事情而回避做错误的事情。对于个人而言,正确的事情无非是指那些令个人获取最大幸福的事情。由于获取幸福快感与得到痛楚快感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大自然所有生物从有生命开始已经懂得计算得失幸福的概率。当然我们知道蚯蚓也懂得选择适合生长的泥土,亦懂得选择方位爬行,明显蚯蚓都是有理智的。人类相对于蚯蚓而言,理智的程度更高,但是两者的性质都是一致的,“理智”本身亦须遵守“同性质幸福进化原理”。
    可以将人类的思想比喻为一套计算机程序,但是,人类的思想是一套懂得自我改写程序语言的计算机程序。其实这是由于外界环境所影响的,因为人从诞生一刻开始,已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您现在正受到这本书的影响,亦受到周围环境例如光线、声音、气味的影响,这意味着您的思想在不断调整着,当然调整的最终目的是计算远离痛苦与获取幸福快感的机率大校
    这个会自我调整的过程可比喻为懂得自我修改程序语言的高级计算机程序,大脑可比作计算机,思想可比作复杂的程序。那么究竟人类的物质躯体重要还是思想重要呢?其实人类正如计算机一样,究竟是制成计算机的硅元素、铁元素等物质重要,还是计算机的程序语言重要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没有了铁、硅等元素,不可能制成计算机,但没有复杂的程序,亦不能制成计算机,然而复杂的程序又必须有铁、硅元素等物质为基础才能存在。两者的关系可比喻为“狭义灵魂”与“身躯物质”的关系,人是计算机程序的编程人员,大自然则是人类思想的编程人员。
    n快乐与痛苦是所有生命体狭义灵魂进化的源动力,亦是生命体进化的源动力。
    我们知道,若然生命体只懂得幸福而不懂得痛苦,那么这种生命体不可能生存。例如,有一种生物,他只知道追求幸福,却不知道痛苦为何物,那么意味着他被其它生物吃掉也不痛苦、冲进火海里也不痛苦、不找寻食物也不痛苦、自残生体也不痛苦、不呼吸空气也不痛苦、不找寻配偶也不痛苦,那么这种生物必定不能生存。
    最懂得生存的生物必定了解痛苦的感受,又懂得回避痛苦,那么生存的本领才会强大。众所周知,如果你想某人拼命赚钱,最好的方法是让他尝一尝有钱的乐趣,然后再让他尝尝身无分文的痛苦,那么这人才有赚钱的源动力。又或者这个人只知道拥有1000万美元的乐趣,却不懂得身无分文的痛苦,那么这个人赚钱的源动力也十分有限。这个世界上存在许多视金钱如粪土的人(其实这些人很多都了解富裕的乐趣),其实如果金钱与寿命是正比挂钩的话(只有金钱才能购买食物等等假设环境下),那么富裕的人总是长寿一些。
    快乐与痛楚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这是无庸置疑的。我们今天所用的家庭电器、所开的轿车、所坐的飞机、研究物理学目的,无非是因为我们想减轻痛苦感受,减轻了痛苦感受就等于获取了快乐,所以我们才会积极发明电器、研究科学理论。假设6000年前的人类只懂得快乐,相信现在的人类仍然只会捕鱼为生,谈不上有动力去发明任何科学技术。
    总结来讲,您得到了令你幸福的事物,却不懂得失去这件事物的痛苦,您必定不会珍惜这件事物。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在我们眼中,他们有着十分幸福的生活,但他们却不珍惜生命,为一些我们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而自毁生命的原因正是如此。正如孔子所言“不知生,焉知死”,其中一个意思是说,人类不知道死亡的痛苦,是不会珍惜生命的,同时,人类不知道生命的痛苦,亦不会理解死亡带给人生的意义。
    若然您是神灵,让人类进步的最好方法是让人类偷吃幸福的禁果,并让人类饱尝痛苦,人类必定会发奋图强,不负您作为神灵对人类的期望。
    不同性质的快乐与痛苦都可以在偶然机会下无中诞生,之后可以在世界上长期存在,亦可以突然死亡。
    一般而言,获取一种新的快乐都是无意中获取的,例如一只长期在黑暗中生活的鱼突然游到光线较亮的地方,就可以获取新的快乐。或者说您家中的宠物狗原本是自己寻找食物,但后来你收养了它,并不断提供食物,您的狗将会十分喜爱您,这时候,对于狗来说,一种新性质的快乐诞生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新性质的快乐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满足旧性质快乐,例如您的宠物狗既喜欢您,又喜欢您给它的食物,新旧性质的快乐才能长期并存。
    这种论调与基因学的论调相同,基因学表明所有生命体的进化、基因突变都是偶然发生的,任何生命体都不知道您下一个基因突变对您造成的影响,这正如人类不知道未来自己可以获取什么的幸福快感,试问在计算机未发明前,究竟有谁知道使用现代计算机上网的乐趣呢?
    另外,所有新诞生的快乐与痛楚都可以原来的快乐与痛楚冲突,例如两者不能同时满足,或者只准人类得到其中一种快乐与痛楚而必须牺牲另外一种快乐与痛楚的情况下,新旧性质的快乐或痛楚必定需要互相调和,甚至其中一种会死亡。这种冲突过程正是“理智情感”的诞生过程。例如您发明了某种纸牌游戏,你和朋友都获得了其中的乐趣,您们因此沉迷于纸牌游戏当中。然而您们后来因为学习毕业而投身于忙碌的工作中,这时候您们为了获取其它的快乐,必须放弃玩纸牌的快乐。最后您们甚至可能完全忘记了这种游戏。这时候,新性质的快乐与痛楚都死亡了。
    这就是我们狭义灵魂的世界,与物质世界一样残酷,公平与不公平、生存与死亡每分每秒都在我们的身躯内发生着。
    我们知道,如果你不能动弹,另外一个人拿着极高温度的发热棒靠近您,炽热将会慢慢令您致死。我们的狭义灵魂的世界亦是如此残酷,当你与一个思想与您不同的人交谈,如果您的知识薄弱,您会很容易被他人所影响,这时候您的思想将会发生重大转变。这就意味着您的部分狭义灵魂已经死亡,同时亦有新的狭义灵魂诞生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这个原因。
    我们知道,2岁时您的躯体与思想是属于您的,20岁时您的躯体与思想还是属于您的。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2岁时的你是否已经死了。您亦可以反问自己,究竟20岁的您与2岁时的究竟有什么差异?
    普遍人会回答,2岁时的我并没有死,其中一小部分思想仍是我的,但这是否意味着您的生命中已寄居了新的狭义灵魂,您的思想已经不再属于2岁时的您,但您却懵然不知呢?或者说您2岁时的思想在20岁时只保留了一小部分,这是否又意味着您的灵魂已死去了大部分,亦即大部分的您死亡了而您却懵然不知呢?又或者说,您因为大脑受伤,已永久失去2岁时的思想与记忆。但我与您交谈,你必定会认为您仍然存在,这又是否意味着您曾经完全死亡过,而您却完全不知呢?
    这时一个有趣的问题,我稍后将从科学的唯物论再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追求获取或回避“基础性质幸福与痛苦”而诞生的所有新“等位性质幸福与痛苦”之间彼此互相竞争,这表明这些新性质幸福与痛楚需遵守“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规律。
    “基础性质的幸福与痛苦”是指生命体经过数千万年及至数亿年以来,基本上不可动摇的幸福与痛苦。例如人类因吃饭而感受到幸福、因温暖而感受到幸福、狮子因猎杀羚羊而感受到的幸福等等。
    “基础性质幸福与痛苦”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而生物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所有生物都必须找到食物和遮风避雨的地方,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并且传宗接代,所以所有生物的灵魂必定有着根深蒂固的相似之处。
    “新诞生等位性质幸福与痛苦”是指目的相同(获取同一基础性幸福),进化年限比较短或者刚出现的同一性质幸福与痛楚。例如不同民族的语言、理性思维方式等等。
    例如语言,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语言只会自由发展。但是必定只有表达清晰、发音容易的语言才能更易为人找寻幸福,因此就“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大部分的语言都死亡了。
    这概念相似于基因学的“等位基因”概念。我们知道,天生下来不同生物的脚就有所不同,有长的脚,有短的脚。但是无论脚长或脚短,都是由基因控制的,这种控制“同一性质生物体结构(例如脚)”的基因可通俗理解为“等位基因”(这解释并非等位基因的基因学术解释)。
    我们知道,腿长腿短对于不同生命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于鹤来说当然是长腿好,但对于老鼠来说,长腿当然不好。基因学通俗地解释为,因为基因为争取生存,直接同它们的等位基因竞争,因为在基因库中,它们等位基因是争夺它们在后代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对手。换言之基因也会在基因库中牺牲其等位基因(竞争对手)而增加自己的生存机会。
    其实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的社会,就会发现有趣的现象。例如我们都热爱投身某些工作而生存,而工作的最基本目的是获取温饱感受,但是社会上工作的性质五花八门,当然每样工作都会令您得到种类繁多的工作成就感,但是它们最基本的目的只是获取温饱感,正因如此,历史上的工作种类都千变万化,但到最后能生存下来的工作,当然是最易令人吃饱饭的工作类别容易生存下来。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读者可以自行思考一下。
    一般情况下,性质越简单的快乐与痛苦寿命越长,而性质越复杂的快乐与痛苦寿命会越短。随着生物的进化,不被大自然淘汰的复杂的快乐与痛苦的寿命将会缓慢增加。
    例如,每一个人的理智情感可以算作最复杂的快乐与痛苦,您在社会上必定很难找到与您一模一样的理智情感。当您死亡时,您的理智情感亦不能完全遗传至下一代。因此您这种性质的理智情感寿命十分之短。相比而言,简单性质的快乐如温饱快乐,其寿命将会很长。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类进化了几十代之后,如果您的理智情感的确有利于人类生存,那么几十代之后的人类理智情感虽然与您的理智情感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总是向着您这个方向增加的。所以说,不被自然淘汰的复杂快乐与痛苦的寿命将会缓慢增加。
    这理论也与基因理论巧合。基因学认为,任何一个个体的基因组合的生存时间可能是很短暂,但基因本身却能生存很久。它们的道路交叉再交叉,在延续不断世代中一个基因可以被视为一个单位。
    同样,大家分析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您会发现以夫妻组合成“家庭”这种系统的寿命总比“国家”这种系统长寿及与稳定,但是随着历史发展,许多国家最终也会渐趋稳定的。我们知道夫妻的组合比国家的组合早很多,在古代,国家总是离离合合的,时有时无,并且不断有新的国家产生与灭亡,但是发展至今,国家产生与灭亡的速度总是慢了下来,并且国家也变得越来越稳定,我们也变得越来越需要国家了,无疑国家不被大自然淘汰的最根本原因是国家为我们创造了许多的幸福。
    我们知道,由于物种不及基因稳定,基因学总是建议不把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单位看作是物种,或者是种群,甚至是个体,最好把它看作是遗传物质的某种小单位。若然将社会团体的大小当作生命体来研究,就会发现每一个人就像是最小的遗传物质,然后是夫妻、朋友、工作单位…国家,同时它们遵守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所有原理,例如基因突变概念(任何社会巨大的变化其实都是由一些核心人物例如少数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造就的),自然选择,物尽废退(一个原本存在的团体如果不能产生积极效应,亦必定会慢慢瓦解)等原理都适用于解释这个世界。
    难道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与达尔文进化论、狭义灵魂进化论的理论基础相似,但含义更广泛以及更有科学根据的社会进化论…宇宙进化论吗?这些问题还是留给有缘的人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在此则不作更多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