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
作品:《资料存放处》 第一节沙陀的起源、内迁及与唐朝的关系
一、沙陀的起源与内迁
沙陀原名处月,为西突厥别部。处月分布在金娑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格多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因此号称沙陀突厥,简称沙陀。沙陀亦作“沙陁”。
唐代文献将沙陀原来的名称处月,译写成“朱邪”,作为沙陀统治者氏族的姓氏。
633年(唐贞观七年),处月部首领曾随西突厥贵族阿史那弥射至长安朝见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处月隶属于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642年(贞观十六年)乙毗咄陆可汗攻唐伊州(今新疆哈密市),又遣处月、处密(亦作“蜜”)二部围天山军(治所在今新疆托克逊县东北)。唐安西都护郭孝恪击退西突厥军,并攻克处月俟斤(官号)所居住的城。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四月,西突厥叶护阿史那贺鲁降唐,处月朱邪阙俟斤阿厥也内属于唐。
651年(唐永徽二年)贺鲁反,沙陀的朱邪孤注响应之。但是射脾俟斤沙陀那速反对他们,唐高宗即以贺鲁原来的官职授予沙陀那速。652年(唐永徽三年)春正月,弓月道行军总管梁建方、契苾何力等生擒朱邪孤注。翌年,唐朝撤销瑶池都督府,在原先处月分布的地区设置金满、沙陀二州。657年(唐显庆二年),唐安抚大使阿史那弥射至伊丽水(今新疆及其迤西伊犁河),当时已西走的处月部向他归降。阿史那贺鲁叛乱平定以后,处月部属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管辖。
662年(唐龙朔二年),处月首领沙陀金山跟随左武卫将军薛仁贵败铁勒于天山。沙陀金山因功被授予墨离军讨击使之职。
702年(唐长安二年),沙陀金山升任金满州都督,封张掖郡公。他死后,其子辅国嗣。712年(唐先天元年)处月部因避吐蕃,迁居北庭(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辅国率其部属至长安朝见唐玄宗李隆基。
714年(唐开元二年),辅国复任金满州都督。唐玄宗封其母鼠尼施氏(西突厥五咄陆氏族之一)为鄯国夫人。后来辅国进封永寿郡王,死后,子骨咄支嗣。
742年(唐天宝元年),唐朝任命骨咄支兼任回纥副都护。安史之乱起,骨咄支参加平叛有功,唐肃宗李亨授予他特进、骁卫上将军。他死后,子尽忠嗣。尽忠升任金吾卫大将军,封酒泉县公。8世纪中叶以后,吐蕃占据河西走廊等地,沙陀与唐朝的联系受阻而中断。
唐贞元(785—804)中,沙陀部七千帐归吐蕃。吐蕃迁沙陀部至甘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张掖县)。后来回鹘取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县),吐蕃首领怀疑尽忠暗中与回鹘勾结,准备迁沙陀至黄河以北地区。沙陀部人为此非常害怕。尽忠与其子朱邪执宜商量,执宜说:“我世为唐臣,不幸陷污,今若走萧关(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自归,不愈于绝种乎?。”808年(唐元和三年),沙陀部3万人东迁。吐蕃军追击,沙陀部且战且走,沿洮水(今甘肃省黄河支流洮河)至石门关(位于今宁夏固原县西北),战斗数百次,部众大半战死,尽忠阵亡。最后,负伤的朱邪执宜率领余众近万人,带着3000匹马,逃到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唐朝安排沙陀部在盐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定边县)居住,并为之设置阴山府,任命朱邪执宜为阴山府兵马使。沙陀部的老弱陆续至盐州会合。尽忠弟葛勒阿波也率残部700人投奔灵盐节度使范希朝。唐朝任命葛勒阿波为阴山府都督。这是沙陀内迁之始。
二、沙陀与唐朝关系
朱邪执宜至长安朝见唐宪宗李纯。宪宗赐给他“金币袍马万计,授特进、金吾卫将军”。
809年(唐元和四年),范希朝调任河东节度使。唐朝命沙陀跟随范希朝迁往河东。范希朝挑选该部骁勇的骑士1200名,组成“沙陀军”。其余的沙陀部众被安排在定襄川居住。从此,朱邪执宜以神武川(今山西省山阴县东北一带)的黄花堆(今山西省山阴县东北黄花梁)为根据地。沙陀部改称阴山北沙陀。
810年(唐元和五年),唐宪宗命河东范希朝等四军讨伐镇州王承宗,朱邪执宜率沙陀军700为前锋。王承宗军数万人埋伏在木刀沟(今河北省行唐县南至安平县东北之承滋河),沙陀军至,箭如雨下,执宜率军横冲敌阵,后军继进,大败镇州军。朱雅执宜因功升任蔚州(治今河北省蔚县)刺史。
813年(元和八年),唐朝命朱邪执宜屯天德军(时治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右旗西南“西受降城”),以防回鹘南下。
814年(元和九年),唐朝伐吴元济,调执宜隶属李光颜军。平元济后,朱邪执宜因功进升检校刑部尚书。
821年(唐长庆元年),执宜入朝,留宿卫,任金吾卫将军。大和(827—835)中,唐朝委执宜治云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朔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县东北马邑)塞下11处废府,以防御北边,号称代北行营,由他担任行营招抚使,兼阴山府都督。
朱邪执宜死,子赤心嗣。
839年(唐开成四年),回鹘宰相掘罗勿送给赤心良马300匹,约他一起进攻回鹘彰信可汗。可汗兵败自杀。
843年(唐会昌三年),唐朝伐潞州刘稹,命赤心率领代北行营3000名骑兵为前军。赤心率军破石会关(在今山西省太谷县南昌源河上游东岸),又助忠武节度使王宰攻克天井关(在今山西省晋城县南太行山上)。河东都将杨弃与刘稹约为兄弟,亦反。次年春二月,赤心与监军使吕义忠等生擒杨弁。潞州平定后,朱邪赤心因功升任朔州刺史,仍兼代北军使。
847年(唐大中元年)五月,吐蕃论恐热趁唐武宗李炎去世之际,进攻河西。河东节度使王宰率领代北诸军反击。沙陀朱邪赤心担任前锋,从麟州(治所在今陕西省神木县北)渡黄河,在盐州打败恐热。吐著军撤退。在这一战役中,朱邪赤心勇冠三军,所向披靡。敌军畏之,说“吾见赤马将军火生头上”。战后,赤心调任蔚州刺史,兼云州守捉使。
868年(唐咸通九年),戍桂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徐州籍士兵起义,推粮料判官庞勋为首,转辗回徐州。唐懿宗李漼派大将康承训为徐州行营都招讨使,进军徐州。康承训以朱邪赤心为太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落军使,随之一同出征。镇压戍兵起义后,朱邪赤心因军功升任大同军节度使。唐朝赐予国姓“李”,名“国昌”,并赐京城亲仁里官邪一所。不久,李国昌先后调任鄜延节度使、振武节度使,晋升检校司徒。
878年(唐乾符五年),李国昌子沙陀副兵马使李克用杀大同(治所在云州,即今山西省大同市)防御使,自称留后。唐朝几次征讨李国昌。李氏父子战败,率宗族逃入达靼族分布区。李克用骁勇善战,军中称之为“李鸦儿”。他一目失明,显贵以后,又号“独眼龙”。他能在百步以外射中针或马鞭,达靼人很佩服他。
880年(唐广明元年)冬十二月,黄巢率起义军进入长安。
881年(唐中和元年),沙陀都督李友金向代北监军陈景思建议起用李国昌父子。唐朝赦免李国昌,任命李克用为代州刺史,兼忻、代兵马留后,率本部军兵出征黄巢。李克用又募达靼诸部万人从军。次年十二月,李克用升任雁门节度使,率军4万人至河中(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883年(唐中和三年)夏四月,李克用攻入长安。五月,李克用加官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陇西郡公,时年方28岁,在替唐朝收复京师长安之战中,“功第一,兵势最强,诸将皆畏之”。从此,李克用由镇压黄巢起义发迹,依仗其军事实力,成为唐末政治舞台上风云人物之一。
李国昌是时被任命为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
李克用继续参加唐朝镇压黄巢起义的军事行动。
884年(唐中和四年)夏五月,李克用追起义军至山东冤句(治所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北),粮尽而回。他途经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时,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朱温)忌李克用功高且桀迈难制,在城内上源驿宴请李克用,将他灌醉后发兵围攻驿馆。李克用被亲兵拼命救出,部下300多人被杀。从此李克用和朱全忠结下深仇大恨。
李克用回太原后,大规模招募和训练军队,并向唐帝八次上表控告朱全忠,要求出兵报仇。当时唐朝已经衰落,无力干预藩镇之间的纷争。唐僖宗只能派遣亲信的宦官进行调解,并于是年八月间晋封李克用为检校太傅、陇西郡玉。
在这以后,李克用开始逐鹿中原,主要是同朱全忠争霸。885年(唐光启元年),控制唐僖宗李儇的宦官田令孜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发生冲突,派邠宁节度使(治所在今陕西省彬县)朱玫、凤翔节度使(治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李昌符等进攻王重荣。王重荣向李克用求救。是年十二月,王、李联军打败朱玫等。李克用进逼京城。田令孜奉唐僖宗逃往凤翔,接着又迫傅宗西去宝鸡,再迁兴元(治所在今陕西省汉中市东)。
887年(唐光启三年)二月,李克用之父代北节度使李国昌卒。
888年(唐文德元年)三月,唐昭宗即位。李克用被晋升为检校太师兼侍中。890年(唐大顺元年)四月,朱全忠上表给唐昭宗李晔,要求与河北三镇一起,出兵剿除李克用。五月,唐帝采纳宰相张濬的建议,剥夺李克用的官爵与国姓的属籍,以张濬为河东行营都招讨制置宣慰使,朱全忠为南面招讨使,并调集其它藩镇军队,进攻李克用。张濬军战败。李克用上书唐昭宗表白自己蒙受不公正待遇。翌年正月,唐帝恢复李克用所有官爵,二月又加官为守中书令。
895年(唐乾宁二年)秋七月,邠宁节度使王行瑜之弟与凤翔节度使节李茂贞义子为争夺唐昭宗至其兄或义父镇守之处,互相攻击,京城大乱。唐昭宗逃入长安南山,遣内侍下诏书召李克用讨伐王行瑜。季克用进军渭桥,迎唐昭宗回京。十一月,王行瑜败逃,被部下杀死。十二月,唐昭宗封李克用为晋王。
897年(唐乾宁四年)秋八月,李克用因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抗拒命令,并囚禁其使者,欲杀害所派驻的戍将,亲自领兵进攻刘仁恭。九月,李克用至蔚州东安塞军。幽州骑兵前来进攻。李克用军出击,天大雾,在木瓜涧中幽州军埋伏,伤亡大半。李克用败回太原。
898年八月,唐昭宗自华州(今陕西省华县)回长安,改元光化,遣使调解李克用和朱全忠怨仇。朱全忠因兵力强大,仍战斗不止。901年(唐天复元年)二月,朱全忠军攻入河中。河中节度使王珂是李克用女婿,李克用因进军道路被对方封闭,无法救援,女婿、女儿被俘。三月,朱全忠令其将氏叔琮等攻入河东。李克用曾被困于晋阳。氏叔琮因军中大疫才退兵。从此,李克用由于双方兵力悬殊,不再与朱全忠争高低。
904年(天复四年)八月,朱全忠弑唐昭宗,立辉王李祝为昭宣帝(哀帝)。907年(唐天祐四年)四月,唐昭宣帝被迫禅位于朱全忠,唐亡。朱全忠建立梁朝(史称后梁)。是年,割据四川的王建劝李克用“各王一方”。李克用回信说:“仆经事两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系宗枝”,“誓于此生,靡敢失节”。表达了对唐朝的忠心,谢绝王建的建议。908年(后梁开平二年)正月,李克用病卒,享年五十有三。
第二节沙陀族建立的四个政权
一、后唐(公元923—936)
五代十国时期的唐朝,由沙陀族统治者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因为沙陀朱邪氏原先由唐朝赐国姓“李”,并归入李氏郑王支系的属籍,所以李存勖以故唐宗室自居,所建立的新政权仍以“唐”为国号,史称后唐。
后唐以东都洛阳为首都,以长安为西都。由于后唐的疆域包括其前身晋国、兼并的河北三镇等地和所灭的后梁领土,版图差不多比后梁大一倍。其辖境最大时大致包括今山西、河南、山东三省,陕西、河北两省的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湖北、安徽、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
后唐历庄宗、明宗、闵帝、末帝四朝,前后仅14年。
李克用死后,李存勖继晋王位,为独立的割据政权晋国之主。晋仍用唐朝年号“天祐”,存勖时年二十四,由其叔父振武节度使李克宁掌握兵权。李克宁受其妻和李存颢(李克用的养子)挑唆,企图“兄亡弟立”继李克用为晋王。先擅杀大将李存质,并伺机再谋杀李存勖。李存勖接到告密后,杀李克宁。从此,他自己掌握全部军政大权。
李存勖“乃下令国中,禁盗贼,恤孤寡,征隐逸,止贪暴,峻堤防,宽狱讼”,因而得到人民的拥护。他又严格训练军队,规定骑兵不见敌人不得乘马,队伍排好以后不得乱走,行军期限确定后不得误期等等,违者必斩。因此晋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政治和军事措施为其“王霸之业”奠定了基础。
910年(后梁开平四年)冬十一月,梁太祖朱温(朱全忠)企图兼并镇、定二州,赵王王镕求救于晋。李存勖派周德威率军屯赵州(治所在今河北省赵县),以援镇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正定县)王镕。十二月,梁太祖派王景仁为北面招讨使,率精兵7万伐王镕。王景仁设营于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翌年正月,李存勖亲率晋军与梁军大战于柏乡附近。梁军大败。晋军杀敌2万人,夺马3000匹,擒梁将285人。这一仗,梁的精兵龙骧、神威、神捷诸军几乎全部丧失,实力受到严重打击。晋军则以少胜多,在梁、晋抗衡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王镕所统的镇州、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县)在910年已恢复使用唐朝天祐年号和成德军名称,至此进一步和晋结成反梁联盟。
912年(后梁乾化二年)六月,梁太祖朱温子朱友珪弑父篡位。翌年二月,朱友珪弟友贞攻之,友珪死。朱友贞即位,是为梁末帝。后梁连经内乱,势力削弱。是年冬十一月,李存勖攻占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灭燕。翌年正月,镇州赵王王镕、定州北平玉王处直推举李存勖为尚书令,实际上尊之为盟主。915年(后梁乾化五年)三月,后梁魏博节度使(治所在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贺德伦因兵变,向晋“奉币乞盟”,请代平乱。六月,李存勖进入魏州,兼领魏博节度使之职。翌年二月,李存勖率军在魏州附近重创梁大将刘鄩军,梁军步兵7万人几乎全部死亡。这次大决战以后,后梁的军事实力急剧下降。晋军乘胜在半年之内连取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汲县)、磁州(治所在今河北省磁县)、洺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邢州(治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相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南)、沧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贝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西)等地。从此,河朔之地尽归晋有。李存勖兵临黄河,对后梁构成莫大威胁。
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是为后唐庄宗,改元同光。当“时唐国所有凡十三节度、五十州”。
是年十月,李存勖亲率大军南渡黄河,进攻后梁。一路势如破竹。第三日即破梁中都,擒后梁大将王彦章以下将吏200多人。第八日晨,后唐大将李嗣源进抵后梁都城,开封府尹开城门迎降。当天唐庄宗进入开封,梁文武百官在马前谒见。梁末帝被其部将所杀。后梁亡。十二月,后唐迁都洛阳。
925年(后唐同光三年)九月,唐庄宗派皇子李继岌及郭崇韬伐前蜀。十一月,蜀主王衍降,前蜀亡。后唐“得(蜀)节度十,州六十四,县二百四十九”。
后唐庄宗李存勖平梁以后,骄奢淫逸,政治趋向腐败。他自幼擅长音乐,宠幸伶人,有时自己也粉墨登场演戏。伶人称之为“李天下”。诸伶出入宫廷,侮弄群臣,接受贿赂,卖官鬻爵,蠹政害人。李存勖并派伶人景进为耳目,探听外界消息。景进趁机进谗,干预政事,将相大臣莫不畏之……
迁都洛阳以后,后唐庄宗又重用宦官。他本来已有内侍500人在左右。924年(同光二年)正月,又下令将前朝内官、诸道监军,以及属于私家的内侍,不论贵贱,一律收进宫阙,使宦官总数增加到近1000人。给予宦官优厚待遇,使之成为心腹。本来自从903年(唐天复三年)诛杀宦官以后,宫中诸司使都以文士充任,至此又改用宦官,使其得以干预政事。又恢复诸道监军制度,不论节度使出征或留驻京城,军府中的要事都由监军决定。这些由宦官担任的监军,凌驾主帅之上,仗势争权,引起诸藩镇愤怒。
庄宗为了满足其穷奢极侈的欲望,任用孔谦为租庸使,大肆搜括民财。孔谦“峻法以剥下,厚敛以奉上,民产虽竭,军食尚亏。加之以兵革,因之以饥馑,不三四年,以致颠陨,其义无他,盖赋役重而寰区失望故也”。由于剥削过重,因此广大人民和士兵难以生活,普遍怨恨庄宗。
926年(同光四年),戍守瓦桥关(今河北省雄县)的魏博镇兵期满回原籍。当他们途经贝州时,庄宗下诏令其即在当地屯驻。二月六日,这些驻军兵变,拥裨将赵在礼为首,回魏州。庄宗派蕃汉总管李嗣源率军征讨赵在礼。三月,李嗣源至邺都(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城下,所率军队兵变,迫其为帝。当李嗣源犹豫之际,其婿石敬瑭亦劝之。突骑指挥使康义诚说:“主上(指李存勖)无道,军民怨怒,公(指李嗣源)从众则生,守节则死。”李嗣源从之,进军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唐诸军纷纷倒向李嗣源。
四月,后唐庄宗亲军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反。后唐庄宗中流矢身亡,称帝仅三年。
李嗣源进入洛阳,先称监国,后即皇帝位,是为后唐明宗。改元天成。他也是沙陀人,本名邈佶烈。当十三岁时即善骑射,隶李克用帐下。后被李克用收为养子,取名李嗣源。
李嗣源大力改革后唐庄宗的弊政,当尚称“监国”时,即列举“租庸使孔谦奸佞侵刻穷困军民之罪”,斩之;并废除孔谦所立一切苛敛之法,又撤销诸道监军使。由于后唐庄宗因重用宦官而亡国,因此命令各地节度使杀死所有监军的宦官。他大量裁减宫内人员。唐僖宗时六宫有万人,后唐庄宗一次即夺魏军诸营妇女一千多人入宫。后唐明宗登基后规定:“后宫内职(宫女)量留一百人,内官三十人(庄宗时近千人),教坊(乐队等)一百人,鹰坊二十人,御厨五十人,其余任从所适。诸司使务有名无实者并停”。又规定节度使、防御使一年之中只在四大节日适当向皇帝进一些贡品,以表示情意;刺史虽逢四节也不进贡;州府不得科敛百姓;诸州杂税应规定合理的征收项目,不得为难商旅。
后唐明宗关心农民疾苦。过去夏、秋两季田赋,每斗加征一升损耗,他决定停收这项附加税。
931年(长兴三年)六月,他“命诸道均民田税”。九月,下令放五坊养的猎鹰回归山林,以后任何人都不得进贡鹰隼。他停止狩猎,为的是怕打猎时追兽入田,损坏庄稼。又下“诏开铁禁,许百姓自铸农器、什器之属,于秋夏田亩(税)上,每亩输农器钱一文五分”。
后唐明宗在位七年余,政局基本上稳定,“年谷屡丰,兵革罕用,较于五代,粗为小康”。人民生活有所好转。但是他当时已67岁,年老多病。933年(长兴四年)十一月,病重。其子秦王李从荣为夺继承权,领兵攻皇宫端门,兵败被杀。明宗闻从荣死,受惊昏厥,病情加重,六天后卒。
这年十二月,李嗣源子宋王李从厚即位,是为后唐愍(闵)帝。翌年正月改元应顺。闵帝听从臣下的谋划,企图削弱势力强大的藩镇李从珂和石敬瑭。为此,他于二月间调整六处节度使和留守。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不服从调任“权北京留守”的命令,起兵反叛。三月,闵帝派去镇压的军卒倒戈,投向李从珂。李从珂率军东进,一路所经之处大都归顺于他。闵帝逃往卫州,后被李从珂派人前往缢杀之。闵帝仅在位4个多月而亡。
934年四月,李从珂即皇帝位,是为后唐末帝(一作废帝)。改元清泰。李从珂本姓王,因生于后唐光启元年(885)正月二十三日,即以“二十三”为名。镇州平山(今河北省平山县)人。母亲魏氏年轻守寡,被路过平山的骑将李嗣源掠夺为妻。王二十三于十岁时找到生母。李嗣源收养为子,取名李从珂。李从珂骁勇善战,屡建殊勋,深得李嗣源信任。李嗣源临死前还说:我和李从珂冒箭、石定天下,他几次解救我脱离危险,我将把军权交给他。
李从珂在凤翔起兵时动员军士说:进入洛阳后,每人赏百缗钱。当时每缗为一千文钱。登基后命有司千方百计搜括民财,仅得六万缗。大怒,将所有过期不交钱的人尽投之于狱,日夜拷打逼款,狱中人满为患,因而自杀的人络绎不绝。市民群聚在一起骂军士说:你们为君主奋力作战,立功也不容易。但是却使我们俟打,出钱作为赏金。你们还扬扬得意,不觉得良心有愧吗?后唐未帝取出全部库存财物,加上诸道贡献的钱财,甚至太后、太妃也捐出器服簪珥,一共才凑齐二十万缗。他只得分给从凤翔开始就追随他的将官每人两匹马、一匹骆驼和七十缗钱,军士各二十缗钱,后来在京归顺的军人各十缗钱。他言而无信,引起军人普遍不满。
李从珂和石敬瑭都是能征惯战的勇将,是后唐明宗的左右臂,但双方一向互不相让。李从珂即帝位时石敬瑭不得已入朝祝贺。李从珂的亲信大都向他建议:将石敬瑭留在京都。石敬瑭的岳母曹太后和妻子魏国公主几次向李从珂要求放他回任。李从珂见石敬瑭当时已病重,即令其仍旧出任河东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镇)。
其时,契丹多次侵扰后唐北部边境。北面行营总管石敬瑭拥重兵守边。
935年(后唐清泰二年)六月,石敬瑭领大军驻忻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忻县),朝廷遣使赐军士夏衣,军士呼万岁,石敬瑭斩为首欢呼者。后唐末帝得知此事后,更加怀疑石敬瑭。七月,末帝任命武宁节度使张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领兵屯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以削减石敬瑭的权力。
936年(清泰三年)三月,石敬瑭以资助军费为借口,将他存放在洛阳等地的财物全部运回晋阳(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作发动叛变的准备。五月,后唐末帝调石敬瑭任郓州节度使(即天平节度使,治所在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石敬瑭拒命而反。末帝派张敬达领兵讨伐之,围晋阳。七月,石敬瑭“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向契丹求援,“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当时手下的大将刘知远曾劝道:称臣就可以了,当儿子未免太过份;多给财物就足以诱使契丹出兵,不必割地,以免将来形成大患。但是石敬瑭不听。九月十五日,契丹主耶律德光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外大败后唐末帝的军队。后唐步兵死亡近万人。
闰十一月,石敬瑭与契丹主领兵南下。契丹将高谟翰任前锋,率后唐降卒先行。至上党(治所在今山西省长治市),契丹主留驻,命其将太相温率领5000骑兵护送石敬瑭前往河阳桥(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南黄河上)。石敬瑭至河阳(治所在今河南省孟县南)。末帝见大势已去,与曹太后、刘皇后、皇子雍王李重美,及马军都指挥使宋审虔等,带着传国玉玺,登玄武楼集体自焚。末帝时年五十有一,在位仅二年余。后唐亡。
二、后晋(936—947)
五代之一的晋朝由沙陀人石敬瑭建立,史称后晋。他的先辈随朱邪执宜归唐,移居阴山府。父臬捩鸡善射,从晋王李克用征战有功,官至洺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刺史。石敬瑭原隶李嗣源麾下,为李氏婿。其妻即永宁公主,后称魏国公主、晋国长公主。石敬瑭助李嗣源夺得帝位后,被任命为保义军节度使(治所在河南省陕县),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
后晋疆域,除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外,大致与后唐相同。建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历2帝,共11年。
936年十一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作册书,命(石)敬瑭为大晋皇帝,自解衣冠授之”。于是,石敬瑭筑坛于契丹主牙帐所在的柳林(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南),身穿契丹服饰,即皇帝位,是为后晋高祖。他当即将幽(今北京市)、蓟(今河北省蓟县)、瀛(今河北省河间县)、莫(今河北省任丘县)、涿(今河北省涿县)、檀(今北京市密云县)、顺(今北京市顺义县)、新(今河北省涿鹿县)、妫(今河北省怀来县)、儒(今北京市延庆县)、武(今河北省宣化县)、云(今山西省大同市)、应(今山西省应县)、寰(今山西省朔县东马邑)、朔(今山西省朔县)、蔚(今河北省蔚县)等16州割让给契丹,并每年送与契丹帛30万匹。石敬瑭改是年为天福元年。
937年(后晋天福二年)夏四月,石敬瑭至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改汴州牙城名为大宁宫,作为行宫。七月,召留在洛阳的百官全部迁汴州。次年冬十月,契丹册封石敬瑭为“英武明义皇帝”。后晋以汴州首都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
石敬瑭事契丹甚谨,不仅奉表称臣,称契丹主为父皇帝,岁输金帛30万,还“吉凶庆吊,岁时赠遗,玩好珍异,相继于道”。又经常给契丹太后述律氏、元帅太子、伟玉、南北二王,以及韩延徽、赵延寿等大臣分送礼物。契丹君臣稍不满意。就派人来责骂,石敬瑭常为此向他们道歉。后晋的使者到契丹去,大都受蔑视甚至挨骂。使者回晋国后说起这些事,朝野都感到耻辱。只有石敬瑭敬奉契丹毫无倦意,所以他从来没有同契丹发生过纠纷和冲突。后来契丹主不让他称“臣”,只要他在表文上自称“儿皇帝”,像自己家里人一样就行……可是石敬瑭(892—942)的年龄,比契丹主耶德光(902—947)还大十岁。
石敬瑭及其臣僚搜括民财自肥,并大量向契丹贡献,加上水旱灾害,以致百姓普遍一贫如洗,负债累累,民不堪命。
940年(后晋天福五年)春正月,他不得不下诏:“应天福三年终,公私债欠,一切除放。”翌年三月,又下诏:“天福四年终已(以)前,百姓所欠夏秋租税,一切除放。”。
942年(天福七年)五月,石敬瑭病重不能登殿视朝,六月卒。宰相冯道和马步都虞侯景延广认为石敬瑭子重睿尚在童年,国家多难,应该立年长之君。石敬瑭其它五子都已早死,于是立齐王李重贵为帝,是为后晋出帝(少帝)。944年七月改元开运。
后晋出帝本是石敬瑭兄石敬儒之子。石敬儒早死,石敬瑭以石重贵为子。石重贵少年忠厚,善骑射,曾任河东节度使、东京留守等官。
出帝向契丹报晋高祖之丧时,称孙而不称臣。契丹主大怒,派遣使臣责问:怎么不先向我禀告,即自行继承帝位?宰臣景延广答复时出言不逊。契丹卢龙节度使(治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赵延寿企图取代晋朝而称帝,趁机多次煽动契丹进攻后晋,契丹主表示同意。
943年(天福八年)十二月、944年(开运元年)正月之际,后晋平卢节度使(治所在今山东省益都县)杨光远密告契丹说:后晋境内发生严重饥荒,非常困难,趁此机会进攻可以一举成功。契丹主调集山后(今河北省太行山、都军山、燕山迤北临近地区)及卢龙军共5万人,由赵延寿率领为前锋,进攻后晋。契丹军迅速深入。944年二月,后晋马军都指挥使李守贞等,败契丹于马家口(今山东省郓城县北),契丹骑兵数千人溺死于黄河中,被俘被斩者亦达数千人。三月,耶律德光亲率大军10余万人列于澶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南)城北,与后晋出帝对阵。两军苦战至傍晚,双方死伤不计其数。日暮,契丹军撤退。
是年十二月,契丹军又大举进攻后晋,遭晋军顽强抗击,契丹军北撤。翌年三月,契丹8万多名骑兵又南下。在阳城(位于今河北省安国县境)附近白团卫村,后晋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重威的大军被契丹军层层包围,粮、水均尽。又逢东北风大作,屋破树折,契丹军顺风放火突击。后晋军士卒愤怒,大呼不能等死,要求立即反攻。马步都监李守贞率药元福、符彦卿、皇甫遇等将逆风冒死出击。契丹军大败北撤。退往幽州。
这两次契丹军南下,后晋处于劣势,全靠沙陀、汉两族将士用命拼死抵抗,才转败为胜。由于契丹军连年出征,后晋疲于奔命,边民生命涂炭,契丹人民及其畜群损失也很多,国人厌战。甚至述律太后也有和解之意,对其子耶律德光说:即使你得了后晋的土地,也不习惯在那里居住;万一有什么闪失,你后悔就来不及了。
946年(开运三年)十月,后晋派杜重威和李守贞领兵北上,接应诈降的契丹瀛州刺史刘延祚和赵延寿。十一月,后晋军至瀛州,只见一座空城,连忙南撤。杜重威等一路上焚烧民房,抢夺妇女,至滹沱河(在今河北省西部),与契丹军夹河对峙。十二月,契丹军包围晋军,内外断绝,军粮将尽。贪财怕死的杜重威妄想也当“儿皇帝”,率诸将降于契丹。契丹军顺利南下。降将张彦泽率领2000名骑兵首先攻入开封。出帝自焚未果,降契丹,后晋亡。
三、后汉(947—950)
五代中的后汉朝,由沙陀人刘知远建立。史称后汉。定都于汴。其疆域,除秦州(治所在今甘肃省秦安县西北)、凤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凤县东北)、阶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都县东南)、成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成县)转归后蜀所有外,其余大致与后晋相同。历2帝,共4年。
刘知远原为后唐明宗时偏将,曾在战场上救过石敬瑭。石敬瑭即帝位后,任命刘知远为侍卫亲军都虞侯,领保义军节度使(治所在今河南省陕县)。941年(后晋天福六年),任河东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945年(后晋开运二年),后晋出帝封他为北平王。
947年后晋亡以后,契丹主纵兵到处抢劫,谓之“打谷草”。又以奖励“平晋”之30万契丹兵为名,搜括原后晋国境内府库及民间财富,以致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义。
是年二月,刘知远在太原即皇帝位,是为后汉高祖。改这一年为天福十二年。相州、代州、晋州、陕州、潞州等地纷纷归附后汉。
刘知远准备搜括民财,用以犒赏将士。其妻李氏劝说:初创大业,还没有带给百姓任何好处,反而掠夺他们赖以生存的资财,这决不符合新皇帝救民的宗旨。不如把宫中所有的财物都拿出来劳军,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人们决不会因此而有怨言。刘知远采纳其言,赢得了军民的拥护。
这时,中原东部的起义军凤起云涌,收复了宋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毫州(今安徽省毫县)、密州(治所在今山东省诸城县)。宋州在开封东,相距不远。契丹主闻讯大惊。三月,耶律德光以天气转暖,难以久留为借口,北归,任命其舅兄萧翰为宣武军节度使,留守汴州。四月,耶律德光途中病死于栾城(治所在今河北省栾城县西)北。五月,萧翰也北归。汴州空虚。六月,刘知远至汴州,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947年(天福十二年)九月,刘知远出兵北征。十月,攻邺都,十一月杜重威降。十二月,刘知远回开封。948年,改元乾祐。正月,刘知远病故,在位不满一年。
刘知远传位于第二子刘承祐,是为隐帝。
948年三月,护国节度使李守贞在河中(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自称秦王。他联合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占据长安的赵恩绾,发动“三镇叛乱”。隐帝发兵征讨,诸将不肯进攻,久而无功。八月,任命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督诸军作战。郭威筑连城围李守贞。949年(乾祐二年)七月,郭威部将郭从义杀赵恩缩。郭威攻入河中外城。李守贞见大势已去,自焚死。
“三镇叛乱”平定以后,后汉隐帝更骄纵,重用奸臣和宦官,诛杀重臣。
950年(乾祐三年)十一月,隐帝杀枢密史杨邠、侍卫都指挥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并诛其九族。又下密诏要杀枢密使郭威等。澶州节度使李洪义将密诏送交郭威。郭威从邺都率军南下开封。隐帝被杀,年仅二十。
郭威议立刘知远之侄徐州节度使刘贇为嗣君,郭威请太后临朝。是时辽(契丹)军南侵洺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十二月,郭威领大军北征,至澶州。将士以黄旗披于郭威身上,呼万岁,拥戴为天子。即日回军南下开封。太后命郭威监国。第二年正月,郭威即帝位,国号周(史称后周)。后汉亡。
四、北汉(951—979)
五代时期十国之一的汉国,由沙陀人刘崇建立,史称北汉。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官居河东节度使兼中书令。951年(后周广顺元年)正月,周太祖即皇帝位,后汉亡。又杀刘崇之子刘贇。刘崇于是月即帝位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古城),以晋阳为都城,仍用后汉乾祐年号。北汉时有并(治所在今山西省晋阳县)、汾(今山西省汾阳县)、忻(今山西省忻县)、代(今山西省代县)、岚(今山西省岚县)、宪(今山西省静乐县西南娄烦)、隆(今山西省祁县东南)、蔚(今河北省蔚县)、沁(今山西省沁源县)、辽(今山西省左权县)、麟(今陕西省神木县北)、石(今山西省离石县)十二州。其地绝大部分在今山西省北部,只有两州分别在邻近的今河北省和陕西省。北汉依附于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后被北宋所灭。历4主,共29年。
北汉立国后,国小财乏,宰相月俸从后梁时的200缗(千文),减为100缗,节度使仅30缗,其余官员只略有津贴,大多数官吏贪污公款、勒索百姓,国内很少廉洁奉公的官员。
刘崇登帝位后即与辽朝联系,准备效法后晋,向辽求援。
951年四月,刘崇遣使前往辽朝,自称“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请求册立。六月,辽朝派燕王述轧等,册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刘崇改名刘旻。
刘崇称帝不久,即向外扩张。当年二月,次子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刘承钧先后攻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市)、隰州(今山西省隰县),都没有成功。九月,辽穆宗耶律璟即位,刘崇遣使前往祝贺,又称辽穆宗为叔,并请发兵一起攻晋州。十月,辽朝派彰国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省应县)萧禹厥率领奚、契丹军兵5万人,同刘崇率领的2万名士兵一起,攻晋州。十一月,周太祖派王峻为行营都部署,领兵救晋州。十二月,刘崇久攻晋州不下,大雪,军乏食,辽兵思北归,听说王峻大军将至,连夜烧营撤退。后周骑兵追击至霍邑(今山西省霍县),北汉军伤亡惨重。
北汉土地贫瘠,人民贫穷。百姓既要供应朝廷和军队的需要,又被迫向辽朝输送财物,因此负担过多的赋税和沉重的劳役。由于民不聊生,许多人逃入后周境内。
952年(广顺二年)二月,刘崇派兵3000余人进攻后周的府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府谷县),被当地的防御使折德扆打败。折德扆乘胜夺取北汉的岢岚军(治所在今山西省奇岚县)。
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病卒。其养子、内侄柴荣继位。刘崇闻周太祖去世,向辽朝借兵,准备大举进攻后周。二月,辽朝派政事令杨衮率领“铁马”骑兵1万多人和奚族等部族军五六万人,助北汉,刘崇自己率军3万人,和辽兵一起进军潞州(治所在今山西省长治市)。三月,周世宗柴荣领兵前往迎战。刘崇的中军列阵于巴公原(在今山西省晋城县东北),见周军少于自己的军队,十分轻敌。北汉军进攻,后周的右军溃散。后周将赵匡胤(后来的宋太祖)等拼死抗击,北汉军大败。辽军杨衮因与刘崇发生矛盾,又见后周军势盛,只顾保全自己,匆匆撤军。傍晚刘崇收兵,尚有万人,又遭周后军乘胜追击,伤亡殆尽。刘崇披褐衣戴笠帽,率领残存的百余骑由雕窠岭(在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日夜奔驰,逃回晋阳。四月至六月,后周数十万大军包围北汉晋阳城,因辽朝派出数万名骑兵来援,连败后周军,周世宗撤军南归。
刘崇自从在高平大败,又被围于晋阳,优愤成疾,从此将国家交其子刘承钩治理。954年十一月,刘崇病卒,享年六十。北汉遣使告哀于辽,辽派骠骑大将军刘承训册命刘承钧为帝,是为北汉孝和帝。他继位后改名刘钧;“勤于为政,爱民礼士,境内初安”。他给辽帝上表时自称男(儿子);辽帝的诏书称之为“儿皇帝”。
刘钧于957年改元天会。
959年(周显德六年)冬,他和辽朝协同进攻后周。翌年正月,周恭帝命赵匡胤北征,军至陈桥驿发生兵变,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拥立为帝,后周亡,宋朝始建。从这年夏天起,北汉的军队屡败于宋。
刘崇在世时,凡事必禀告辽朝。刘钧改年号、出兵支援昭义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省长治市)李筠、杀内枢密使段常,都没有向辽朝请示,因此辽朝待之日益淡薄。
北汉地域狭小,物产匮乏,而每年又必须输送大量物资和钱财给辽朝,因此国家财政十分困难。为此刘钧任命五台山僧继颙为鸿胪卿。继颙本是已故燕王刘守光之子,为人多智慧,善理财。他每年将五台山佛寺从契丹取得的马数百匹,献给刘钧,又在柏谷山(在今山西省长治市北)开矿炼银,使北汉有足够的财源。继颙后来官至太师、中令书。
宋太祖赵匡胤曾经通过边界上的情报人员转告刘钧说:以前你家和周朝是世仇,现在我们之间并无仇恨,何必使这一带的人民遭难呢?你若有志于中原,应该下太行山来决一胜负。刘钧答云:河东的土地甲兵不及宋朝十分之一,我守在这里,只是为了使汉国的祖先能常受祭祀。赵匡胤同情刘钩所说,并转告他,我给你开一条生路。从此以后,直到刘钧死,宋朝再没有出兵进攻北汉。刘钩终因势力衰弱,国家窘迫,优虑致疾,于968年(宋乾德六年)七月死。在位13年,享年四十三。养子继恩即位。
刘继恩本姓薛,是刘崇的外孙。其父薛钊死后,母亲改嫁何姓。刘崇因刘钧无子,命收薛继恩为养子。继恩告哀于辽朝后登帝位。九月,被供奉官侯霸荣刺死,年仅三十四,在位仅60天。人们都怀疑,行刺刘继恩的主谋是参议中书事的顾命大臣郭无为。郭无为立刘继恩弟继元为北汉国主。
刘继元本姓何,是继恩的异父同母弟。父母死后,也由刘钧收为义子。继元为人残忍,将其叔父除一个装傻者以外全部杀光,又杀其养母刘钩妻郭氏。刘继元亦依附辽朝。
969年(宋开宝二年)春,赵匡胤亲征北汉。闰五月,宋军引汾水灌晋阳城。北汉宰相郭无为主张投降宋朝,被刘继元所杀。宋军驻扎在草地中,因连遭暑雨,军士多病,宋太祖无奈,撤军。
976年(宋开宝九年)八月,宋太祖又发兵征北汉。九、十月间连败北汉军。因太祖去世,太宗赵匡义即位,召宋军撤回。
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进攻北汉。宋军数十万围晋阳城,自春至夏,矢石如雨,昼夜不停,城中大惧。五月,刘继元降宋,宋太宗授之为特进、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北汉亡。刘继元于991年(宋淳化二年)死,被追封为彭城郡王。
自808年(唐元和三年)沙陀族内迁盐州,历经唐、五代至宋灭北汉为止,前后共171年。他们以山西北部为基地,驰骋中原,先为强藩,后建三朝一国。与此同时,沙陀人长期生活在广大汉族人民中间,人口又较少(内迁时仅近万人),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相互影响,终于逐渐融合于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