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

作品:《资料存放处

    第一节突厥的兴起与分裂
    一、突厥起源及其与铁勒的渊源关系
    突厥一名,广义包括所有属于铁勒和突厥的操突厥语诸部,狭义仅指突厥族和突厥汗国。
    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一词作为部落的名称,大概始于公元5世纪中叶。当时,后来成为突厥王族的阿史那氏,居住在金山(今新疆北部一带阿尔泰山)的南面。金山的形状好像“兜鍪”(mou,武士的头盔),这个部落称兜鍪为“突厥”,于是就把突厥一词作为自己部落的名称。后来突厥部落发展壮大成为民族,并且建立了庞大的国家,“突厥”也就成为这个民族和汗国的名称了。
    关于“突厥”这个词的含义还有另外的说法,据成书于11世纪70年代的《突厥语大辞典》说,则为“最旺盛时期”。5世纪中叶“突厥”作为部落名称开始出现时是否根据这个含义而定名,现在已难以考订了。
    突厥族的先世可以追溯到纪元以前的丁零。《晋书·北狄传》称丁零为“赤勒”,同书《慕容儁载记》作“敕勒”和“涉勒”。《魏书·高车传》作“勑(chi,同敕)勒”,并云:“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勑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隋书·北狄传》作“铁勒”。丁零、狄历、敕勒和铁勒等,都是同一突厥语名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汉文译名。
    732年(开元二十年),突厥苾伽可汗在建立于蒙古草原鄂尔浑河畔的《阙特勤碑》突厥文铭文中说:“九姓回纥者,吾之同族也”。在回纥兴起以前,九姓回纥原为九姓铁勒。苾伽可汗确认九姓回纥是突厥的同族,即实际上承认突厥原为铁勒之一支,突厥源出于铁勒。
    在《周书·突厥传》开头部分记载着两个关于突厥起源的传说。其中一个是铁勒几个部落同出一源的传说,其大意是:在一个以狼为图腾的古代部落中,有一个名叫伊质泥师都的人,能呼风唤雨,其妻一胎生四男。一子“变为白鸿”,可推测这是以白雁为图腾的部落之祖。另一子“国于阿辅水(今西伯利亚之阿巴坎河)、剑水(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之间,号为契骨”。契骨即汉魏时期的坚昆,现在柯尔克孜族的祖先。又一子“国于处折水”,没有说明部落名称。长子钠都六被原来的部落推举为首领,“号为突厥”。呐都六有十个妻子,她们所生的儿子都“以母族为姓”。讷都六死后,他的小妻所生之子阿史那继任首领。这一传说表明,突厥与铁勒中的契骨等部有共同的祖先。
    另一个是关于突厥王族阿史那氏起源的传说:古代有一以狼为图腾的部落,被邻国所破。一位丈夫被杀的妇女逃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以北的山中。这里四面都是山,中间是茂盛的草原。这女子生下十个男孩。他们长大以后娶妻生子,各有姓氏,其中一支就是后来的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子孙繁衍,渐渐达到数百家。经过几代人,才走出山来,臣服于柔然。这一传说指出,突厥阿史那氏的祖先出生在高昌北面的东部天山山脉博格多山中。据《魏书》记载,当时此山以北即为铁勒分布地区。
    公元5世纪中叶,我国北方的柔然进入西域高昌一带,阿史那氏的部落从高昌北山移居金山南麓,成为柔然的“铁工”,并开始以突厥为名。大概他们是在高昌附近时学会了冶炼技术。因为当时天山一带的炼铁业已具一定规模。早在东晋时期(公元317—420),《释氏西域记》就说:屈茨(今新疆库车)北面200里的天山中,晚上有火光,白天则冒烟,人们开采这山中的岩炭(煤),冶炼此山的铁,经常供应西域三十六国使用。
    二、突厥的立国
    突厥在金山之阳受柔然控制和役使多年。至公元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其从弟穷奇率部10余万落(户),脱离柔然,从漠北西迁至高昌西北,自立为王。高车即铁勒,突厥与副伏罗部本为同族,居地又相邻近,想必有所联系,甚至可能得到该部的帮助。在这以后30多年间,柔然曾一再西征高车副伏罗部,双方互有胜负,实力都大为削弱。柔然不得不逐渐放松对突厥的控制。公元508年(北魏永平元年),柔然佗汗可汗伏图西征高车,被副伏罗部王弥俄突杀于蒲类海(今新疆东部巴里坤湖)北。直至520年(北魏正光元年),柔然可汗阿那瑰归降北魏王朝,突厥终于摆脱柔然的束缚,从此迅速壮大起来,并且大步向东发展。
    公元542年(西魏大统八年)以前,突厥已东至河套以北的蒙古高原。每年冬季黄河冰冻以后,突厥即涉冰过河进行掠夺。这年,西魏调派骠骑大将军宇文测镇守绥州(治所在今陕西绥德县)。宇文测在要道上堆积柴草数百处。农历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寇,宇文测命各处点火。突厥以为西魏大军前来,慌忙撤退,自相践踏,丢下了大量牲畜和辎重。从此以后,突厥不敢再到绥州抢劫。当时突厥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这次事件使突厥之名第一次见于汉文史籍的记载。
    这时,突厥的首领名叫阿史那土门,他是讷都六的后代,大叶护(官名)吐务的长子。由于部落已经比较兴盛,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扩大商品交换,于是开始到西魏的边塞上购买丝织品和粗丝棉,并表示愿意与中原通商往来。公元545年(大统十一年),西魏丞相宇文泰派遣酒泉的胡人安诺槃陁出使突厥。突厥人非常高兴,互相庆贺说:大国的使臣前来,预示我国即将兴旺发达。第二年,土门遣使向西魏贡献方物。
    其时,铁勒将进攻柔然,土门出其不意率部邀击铁勒,收服铁勒5万余落(户),突厥的力量因此大为增强。
    土门自恃强盛,向柔然求婚。当时已在漠北复兴的柔然可汗阿那瑰,派使者辱骂土门说:你是我的“锻奴”,怎敢提出这样的要求?土门听了非常生气,杀死柔然的来使,转向西魏求婚。公元551年(大统十七年)夏六月,西魏将长乐公主嫁给土门为妻。早在这年春三月,西魏文帝去世时,土门已遣使吊唁,并献马200匹为奠仪。当时,突厥和西魏王朝的关系很亲密。
    公元552年(西魏废帝元年)正月,阿史那土门发大军破柔然于怀荒北。柔然头兵可汗阿那瑰兵败自杀。其太子庵罗辰是东魏兰陵郡长公主夫婿,并与北齐皇室有姻亲关系,因而率众投奔北齐。柔然残余部众另立阿那瑰侄铁伐为主。突厥进据原先由柔然分布的蒙古高原绝大部分地区。
    突厥既继柔然成为漠北的主人,其首领阿史那土门即自称伊利可汗,建立起突厥汗国。伊利可汗在《阙特勤碑》突厥文铭文中称布民可汗。但是,这位突厥汗国的创立者在位仅一年。公元553年(西魏废帝二年)春二月,伊利可汗逝世。其子科罗继位,号乙息记可汗。
    乙息记可汗击破柔然别部所立可汗邓叔子军于沃野(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北乌梁素海之北)北木赖山。
    553年三月,突厥乙息记可汗遣使臣献马5万匹给西魏。推测西魏也回赐大量丝织品等物给突厥。这时突厥对于西魏不仅关系密切,甚至有所依仗。柔然及其残部则先后依靠东魏和北齐。
    乙息记可汗在位时间很短,即于553年逝世。他临终前不让其子摄图继位,而立其弟俟斤为突厥之主。俟斤名燕都,号木杆可汗(553—572年在位)。
    三、突厥的兴起
    突厥木杆可汗性情刚暴,勇而多智,东征西讨,广为开拓疆域,奠定了突厥汗国辽阔的版图。
    公元555年,木杆可汗出兵进攻柔然残部邓叔子,彻底灭亡了柔然。在这以后,突厥又向北面扩展,合并了分布于叶尼塞河上游的契骨。
    突厥既灭柔然,统一漠北,又东进至辽河上游西岸,逼契丹东移,契丹有万余家逃往高丽寄居。据《北史》记载,其时在公元553年(北齐天保四年)以后的某一年。
    556年(西魏恭帝三年)秋九月,木杆可汗和西魏凉州刺史史宁联军西击吐谷浑。木杆可汗进攻吐谷浑可汗夸吕所在的贺真城,城破,俘获夸吕妻子及大量珍宝。史宁攻破吐谷浑旧都树敦城(位于今青海共和县东南),俘虏了吐谷浑的征南王。两军至青海湖畔会合。木杆可汗因这一战役由史宁决策而大获全胜,十分佩服他的智谋和勇敢,将自己所乘的良马、100名奴婢、500匹马和1万只羊赠送给史宁。
    突厥最后大举向西方进发,囊括中亚,这一任务是由土门可汗之弟室点密(公元?一576)完成的。其先,高车副伏罗部分布于今新疆北起吐鲁番西北,南至焉耆一带,其西南为嚈哒的势力范围。据《北史》记载,东魏兴和(539—542)年间,当时以比适为首领的副伏罗部又被柔然攻破。10年以后,突厥灭柔然,这一地区和当地的高车(铁勒)诸部落,归突厥统辖,于是突厥的西南面邻近嚈哒。
    嚈哒王室与柔然有姻亲关系,柔然弥偶可社句可汗波罗门的三个姐妹嫁给嚈哒王为妻。自北魏太安。
    (455—459)以后,嚈哒曾多次向北魏、西魏通使献方物,最后一次是在558年(明帝二年)向北周遣使“朝献”。
    嚈哒的西面是波斯。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霍斯罗夫(或译库萨和)一世(531—579年在位),为报其祖佩罗兹(459—484年在位)被嚈哒所杀之仇,娶室点密之女为妻,与新兴的突厥汗国结盟,双方联合起来东西夹击嚈哒。
    公元561年或562年,室点密曾与嚈哒大战。在563至567年之间,突厥终于在波斯配合之下,灭嚈哒国。于是突厥进占中亚河中地区,以阿姆河与波斯分界。后来,突厥又乘波斯萨珊王朝衰落之机,南渡阿姆河,占领吐火罗斯坦,而尽据嚈哒旧壤。
    至此,突厥汗国的版图“东自辽海(今辽河上游)以西,西至西海(今里海)万里”,“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西南包括中亚阿姆河以南的吐火罗斯坦,形成了一个领土广袤的庞大汗国。
    突厥汗国的中心设在漠北。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可汗恒处于都斤山,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这个突厥建牙的汗庭所在地区,又作郁督军山、乌德健山等,即今蒙古杭爱山脉。突厥牙帐位于此山东北麓鄂尔浑河上游西岸,今哈尔和林(喀喇和林)西北。
    突厥可汗之妻的称号为可贺敦。突厥的官员最初分为十等,后来大小共分二十八等。高级官员实行世袭制,“父兄死则子弟承袭”。其中叶护的地位最高,由可汗的子弟担任,西突厥中常有此官号,任此职者往往成为可汗的继承人。可汗的子弟一般称为特勤。“别部领兵者皆谓之设”。“设”是掌握兵权的大官。其次的大官有屈律啜、阿波、颉利发、吐屯、俟斤等。其中吐屯为突厥可汗派驻属国的代表,负监督之职。
    突厥是游牧民族。畜牧业是突厥社会的经济基础。“突厥兴亡,唯以羊马为准”。突厥木杆可汗灭柔然以后,拥有“控弦数十万”。突厥的控弦之士都是骑兵,可见当时突厥所有的马匹总数在数十万以上,羊的数目当比马更多。公元588年(开皇八年),突厥各部落首领向隋朝“遣使贡马万匹,羊二万只,驼、牛各五百头”。这样大量的牲畜“贡品”,也反映出突厥诸部拥有众多的畜群。
    四、突厥的分裂
    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突厥游牧经济,存在着严重的分散性、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很容易导致国家的内讧和分裂,使版图辽阔的突厥汗国难以长期维持统一的局面。
    突厥分裂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室点密西征。室点密或作瑟帝米,是大叶护吐务的次子,伊利可汗土门之弟。据《阙特勤碑》突厥文铭文东面第一行记载:“……我祖先布民可汗(伊利可汗)和室点密可汗。他们即位后,创建了突厥人民的国家和法制”他被说成是突厥汗国两大创建者之一。突厥立国(552)以后,伊利可汗及其子乙息记可汗在两年之内先后去世。室点密开始西征的时间,当在木杆可汗在位期间(553—572),突厥完全统一漠北以后,公元561或562年室点密与嚈哒大战之前。
    据《旧唐书》记载,当初室点密“统领十大首领,有兵十万众,往平西域诸胡国,自为可汗,号十姓部落,世统其众”。室点密征服西域诸胡国后,其子孙世袭领有其地。但他在世时突厥汗国仍保持名义上的统一,据《隋书》与《旧唐书》记载,突厥在沙钵略可汗(581—587年在位)时,分为东西两国。《新唐书·突厥传》则说:“瑟帝米(室点密)之子曰达头可汗,亦曰步迦可汗,始与东突厥分乌孙故地有之。”达头可汗公元576—603年在位。
    公元572年,木杆可汗在位20年而卒。其弟伦钵可汗继位。10年后(581)伦钵病死。其子侄争位。最后,乙息记可汗之子摄图得立为沙钵略可汗,居于都斤山可汗牙帐。伦钵可汗子庵罗称第二可汗,迁居独洛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附近土拉河)。木杆可汗子大逻便为阿波可汗,所部在于都斤山西北。最西面的是达头可汗玷厥,位于今伊犁河流域一带的“乌孙故地”。最东面的是摄图之弟处罗侯,起先的官号是突利设,后称突利可汗,辽河以西的奚、霫、契丹等族在他的势力范围之内。当时“……摄图、玷厥、阿波、突利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俱号可汗,分居四面,内怀猜忌,外示和同”。对于突厥这种五可汗并立的局面,隋文帝杨坚也说:“且彼渠帅,其数凡五,昆季争长,父叔相猜,外示弥缝,内乖心腹。”这时突厥内部实际上已经分裂。
    公元582年(开皇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因新建立的隋朝“待之甚薄”而产生怨恨。其妻原北周千金公主为了报隋夺周朝社稷和杀父之仇,也不断煽动他反对隋朝。于是沙钵略在这年十二月发兵40万入寇,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今甘肃、陕西一带的诸郡“六畜咸尽”。第二年夏四月,隋军分八路出塞。卫王杨爽等在白道(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为从河套东北通往阴山以北的要道)大破沙钵略军。沙钵略本人弃所服金甲,潜入草原中逃遁。
    隋文帝采纳长孙晟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谋略,同西面的达头可汗连和,并说服阿波可汗遣使朝隋。沙钵略可汗本来就忌惮阿波骁勇强悍,当他听说阿波依附隋朝以后,立即袭击阿波的牙帐,杀死阿波可汗的母亲。当阿波从高越原(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东部和甘肃省民勤县西部一带)作战前线回来时已家破人亡,只得投奔达头可汗。达头听说后大怒,即派阿波东征。阿波率领十万骑兵,几次打败沙钵略可汗,收复了自己的领地,兵力更加强大。此外,突厥西面的贪汗可汗(大概驻守在贪汗山,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格多山脉一带)一向同阿波可汗友好,沙钵略可汗为此夺了他的部众,并撤销其职位。贪汗可汗也投奔达头可汗。还有沙钵略的堂弟地勤察,因与沙钵略有严重的矛盾,在这时率领部落归附阿波可汗。于是,以达头可汗为首的四支力量联合起来,公开反对沙钵略可汗,形成了独立的西突厥。从此,突厥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据《资治通鉴》记载,这事发生在陈朝至德元年(583)夏五月。
    第二节东突厥
    一、东突厥的辖区与属部
    突厥汗国分裂以后,东突厥大体上以金山(今阿尔泰山脉)为界,与西突厥划分汗国原来的疆域。但是,随着两国势力的消长,所辖范围也时有伸缩。
    在东突厥汗国内,突厥分布在南部,铁勒诸部则在北方。据《隋书·铁勒传》记载:独洛河(今蒙古国上拉河)北有仆骨、同罗、韦统(即回纥)、拔也古、覆罗等铁勒的大部落,其首领都有“俟斤”称号;另外还有蒙陈、吐如纥、斯结、浑、斛薛等铁勒“诸姓”部落。契骨位于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在汗国的西北部。东突厥的势力范围大体上“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至东突厥汗国后期,所辖地区和属部的范围仍和原先相差不多。颉利可汗在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继位以后,即任命次弟为延陀设,主管延陀(薛延陀)部,步利设主管霫部(在突厥的东南方),统特勤主管胡部(来自中亚的西域胡人),斛特勤主管斛薛部(在今蒙古国色楞格河东),突利可汗主管契丹、靺鞨、奚等部(都在突厥的东面)。其中,薛延陀和斛薛是铁勒的部落,在突厥族分布地区的北面。突利可汗是颉利可汗之侄,驻守汗国东部,“管奚、霫等数十部”。直到东突厥汗国末年,许多铁勒部落起来反抗,东方的奚、霫等族纷纷归属唐朝,东突厥的属部日益减少,辖区也就不断缩小了。
    二、东突厥与隋唐关系
    突厥汗国分裂以后,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内经本民族五可汗分立的严重削弱,外受被隋军击破以后的巨大军事压力,“又多灾疫,死者极众”,迫于形势,于是他让妻子原北周千金公主字文氏给隋文帝上书,请求改姓杨,认她为女儿。隋朝趁此机会派遣徐平和出使东突厥,改封千金公主为隋朝大义公主。公元584年(隋开皇四年)秋九月十日,沙钵略可汗致书隋文帝说:“皇帝,妇父,乃是翁比。此为女夫,乃是儿例。”他自认是隋文帝的女婿,同隋皇室攀上了亲戚。隋朝又派右仆射虞庆则前往,说服沙钵略向隋称臣。
    公元585年(开皇五年)秋七月。沙钵略可汗被西突厥达头可汗所困,又东畏契丹,因此向隋告急,请求将所辖部落迁至漠南,寄居白道川(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阴山南谷口北)。隋文帝接受了这一请求,派晋王杨广出兵救援沙钵略,并供给衣食,赐予车服、鼓吹。沙钵略依靠隋朝的支援,击败西突厥的阿波可汗。隋军又从阿拔国救出沙钵略的妻子儿女。沙钵略非常感激,与隋立约,以碛为界,并上表给隋文帝说:愿“永为藩附”,此后“岁时贡献不绝”。
    587年(开皇七年)春二月,沙钵略可汗病死。隋文帝为他停朝三日,并派太常吊祭,赠奠仪5000段。
    沙钵略因为儿子雍虞闾懦弱,遗命立弟叶护处罗侯,是为叶护可汗,隋朝册封他为莫何可汗。处罗侯即五可汗分立时东面的突利可汗。他以隋朝所赐旗鼓西征阿波可汗,敌军以为他有隋兵相助,纷纷降附,因而得以生擒阿波。叶护可汗向隋朝请示如何处理阿波。隋文帝采纳长孙晟和左仆射高熲的建议,保全阿波的性命。588年(开皇八年)冬十二月,叶护可汗西征时中流箭身亡。
    东突厥国人拥立雍虞闾为主,称都蓝可汗。起初,都蓝每年都遣使向隋朝贡献。后来,都蓝可汗上表隋文帝请求通婚。车骑将军长孙晟认为都蓝可汗“反复无信”,如果得娶公主,他凭借隋朝的威望,可以号令、征发其他各部。等到他强大以后起来反叛隋朝时,就难以制服他了。而驻守突厥北方的处罗侯之子突利可汗染干,父子两代同隋朝友好,他也请求通婚。不如允婚染干,他“兵少力弱,易可抚驯”,招他率部南迁,对付都蓝可汗,可以作为隋朝的一支边防力量。这是长孙晟一贯的“离强而合弱”策略。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597年(开皇十七年),以宗室女为安义公主,嫁给突利可汗,并且赏赐优厚。长孙晟又劝突利可汗率部南迁,居度斤旧镇。都蓝因此大怒,不再朝贡,并多次侵扰隋朝边境。
    599年(开皇十九年)春,隋朝派遣六名总管分道出塞讨伐都蓝可汗。都蓝与西突厥达头可汗联盟,合兵掩袭突利可汗,双方大战于长城下。突利战败,兄弟子侄被杀,部落溃散。突利可汗等五人骑马南逃,由长孙晟陪同,朝见隋文帝。于是隋左仆射高熲、右仆射杨素分东西两路出击突厥。杨素不用过去对付突厥骑兵冲锋的阵法——以兵车载鹿角(用削尖的带枝树木制成的防御工事)为外围的防御性方阵,改立骑兵阵。达头可汗听说后非常高兴,认为车阵本来是隋军擅长的战法,在骑兵方面却是突厥优于隋朝,现在杨素弃其所长,用其所短,正是天赐突厥取胜良机。他马上率领10多万骑兵前来迎战。隋军却不等达头的军队布好阵,立即派出精锐的骑兵进行突击,继之以大军掩杀。西突厥军措手不及,达头可汗身受重伤败逃。
    599年农历十月甲午日,隋朝封突厥突利可汗染干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这一封号的含义是“意智健”。当时已有1万多名突厥人归附启民可汗。隋文帝命长孙晟率领5万人,在朔州(治今山西省朔县)筑大利城给启民等居住。因安义公主已死,隋皇室又将宗女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为妻。归降启民的突厥人越来越多。但是,都蓝可汗不断侵扰启民,使他不得安宁。为此,隋朝让启民可汗率部南渡黄河,在夏州(治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和胜州(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之间放牧畜群。并在河套地区黄河南面400里处,自东至西挖掘一道长堑(壕沟),两头与黄河连接,以河与堑作为防御工事,保护启民的部落。
    599年农历十二月乙未日,都蓝可汗被部下杀死。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力图兼并东突厥汗国。东突厥形势混乱。隋朝命启民可汗派部下分几路招抚东突厥各部,来归降的人很多。
    600年(开皇二十年)四月,达头可汗侵犯隋边境。隋朝派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和杨素西出灵武(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陶乐县南)道,汉王杨谅和史万岁东出马邑(治今山西省朔县)道。西路军用长孙晟之计,在河水上游投毒,突厥军以为天降“恶水”,受惊撤退。东路军史万岁至大斤山(今内蒙古自治区黄河东北大青山),遇达头可汗军。达头听说来将是当年(583年)在高越原(今年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东部和甘肃省民勤县西部一带)驰斩突厥勇士的“敦煌戍卒”(被流放的上大将军)史万岁,惧敌而退,被史万岁追击数百里,损失惨重。达头又派其侄进攻启民可汗,隋朝派兵帮助启民防守,突厥军撤退。启民可汗染干上表感谢隋文帝说:突厥诸姓部落,“或南入长城,或住白道,人民羊马,遍满山谷。染干譬如枯木重起枝叶,枯骨重生皮肉,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也”。隋朝为启民添筑金河(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境)、定襄(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郊)二城,601年(隋仁寿元年)农历五月,突厥9万人降隋。
    602年(仁寿二年)春,突厥阿勿思力俟斤等南渡黄河,掠夺启民可汗部下男女6干人,牲畜20多万头。隋云州道行军元帅杨素率诸军追击,大破阿勿思力俟斤军,夺回全部被俘人口及被掠畜群,交还启民可汗。当时有许多突厥人投降。长孙晟又建议启民可汗派遣若干使者,分道前往北方招抚铁勒诸部等。
    603年(仁寿三年),铁勒的思结、伏利具、浑、斛萨、阿拔、仆骨等10多部,背叛达头可汗,归附启民可汗。奚、霫等5部也内迁。东突厥大乱,达头部众溃散。达头可汗西奔吐谷浑,从此在历史上消失。启民可汗把达头的部众收归自己统率。长孙晟送启民可汗北迁碛口(今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西)使他更便于管理整个东突厥汗国。
    启民可汗每年向隋朝贡。
    607年(大业三年)春正月元旦,启民至隋都朝觐炀帝。炀帝为了夸耀隋朝的富裕和欢乐景象,事先召集原先周、齐、梁、陈4国的乐家子弟,排练了许多音乐、歌舞、杂技和魔术等节目。为了给众多的演员缝制服装,甚至用完了东西两京的彩色绸缎。启民可汗见到隋朝丰富多采的文化以后,请求解开发辫,穿戴汉族的冠带衣服。隋炀帝没有同意他的要求,而是赐给他大量丝织品。
    是年四月,隋炀帝北巡。六月,启民可汗和义成公主等,至榆林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城)行宫朝觐。启民上表说:“先帝(隋文帝)怜臣且死,养而生之,以臣为大可汗,还抚突厥之民”。感激之余,他又提出:“愿率部落变改衣服,一如华夏”。炀帝仍不同意。七月,隋朝赠给启民“路车乘马,鼓吹幡旗”。他可以“赞拜不名,位在诸侯王上”。隋朝重臣,曾当朝执政将近20年的高熲认为炀帝对启民的礼遇过厚。光禄大夫贺若粥私下议论:炀帝为接见启民而建造的可坐数千人的大帐,以及宴席、乐舞等过于奢侈。隋炀帝知道以后,即以此作为他们“谤仙朝政”的罪状,加上其它诽谤罪,下诏处死。当时,启民可汗依靠隋朝的保护和支持,得以生存下来,并进而统治东突厥汗国,他对隋朝是非常感恩戴德的。另一方面,隋炀帝也很信任和厚待启民可汗。但是炀帝为了夸耀自己而大肆挥霍民脂民膏,甚至以“诽谤罪”诛杀功臣来压制不同意见,则充分暴露了他的反动统治面貌和腐朽生活方式,并逐步走向亡国之路。
    607年八月,隋炀帝从榆林出发,经云中,溯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境)而上,亲临启民可汗的牙帐,皇后进义成公主帐。炀帝赐给启民和公主每人一个金瓮,以及许多衣服被褥锦彩等。
    609年(大业五年)十一月,启民可汗病死。隋炀帝为此“废朝三日”,以示哀悼。立其子咄吉世(又作咄吉),为始毕可汗。
    几年以后,始毕可汗的力量逐渐强大。隋朝右光禄大夫裴矩建议削弱他的势力,办法是将宗室女嫁给始毕之弟叱吉设,并封他为南面可汗。但是,叱吉不敢接受。始毕可汗知道这件事以后,对隋朝很不满。裴矩又认为突厥人本来很单纯,容易离间他们,只是由于突厥汗国中有许多狡猾的西域胡人给他们出谋划策,所以不好对付。特别是其中的史蜀胡悉最为诡计多端,备受始毕可汗信任,必须除掉此人。经隋炀帝同意后,裴矩派人将史蜀胡悉诱骗到马邑“互市”,加以杀害。始毕可汗得知事实真相以后,不再向隋遣使朝贡。
    615年(大业十一年)八月,隋炀帝巡狩北塞。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南下,准备袭击炀帝。义成公主事先派人暗中通知隋朝。炀帝避入雁门郡城(今山西省代县)。齐王杨暕率后军守崞县(治今山西省原平县北崞阳镇)。突厥大军攻克雁门郡41座城池中的39座,仅雁门、崞两城未被攻破。隋军拆民房的材料增修防御工事。雁门城中15万军民只剩下20天的口粮。突厥人的箭射到了隋炀帝御驾之前,昏庸的炀帝吓得眼睛都哭肿了。
    在危急的情况下,隋朝采取了几项应急措施:其一,当时隋军将士苦于一再远征高丽,军心不安,于是隋炀帝下诏书明确表示停止辽东之役,以安军心;其二,许诺给立功者以重赏,并慰劳守城将士,因此全军日夜抗战。虽然死伤了许多人,但是终于保住了城池,争取到了等待救援部队前来的时间;其三,把皇帝的诏书缚在木块上,投入汾水,流出包围圈,“募兵赴援”。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士兵,扩大军队,并命各地驻军立即前来救驾,当时才16岁的李世民(后来的唐太宗)也应募参军。他向屯卫将军云定兴建议: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必须白天“旌旗数十里不绝,夜则钲鼓相应”,以疑兵迷惑敌人,使他们误认为隋朝有大批军队前来救援。九月份,隋东都和许多郡的救兵纷纷汇聚忻口(今山西省忻县北忻口镇)。隋大军云集,这是迫使始毕可汗撤军的主要原因。其四,秘密遣使向义成公主求救。公主派人告诉始毕可汗说“北边有急”。始毕既见隋朝大批援军已经前来,又闻自己后方出了问题,于是解围北撤。这时隋炀帝才得以南归东都洛阳。
    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以后,一些地方割据势力乘机崛起。当时,隋朝因内乱、分裂而严重削弱,而突厥则因内部统一而转向强大。东起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降附于它。突厥控弦之士多达百余万。中原的许多汉人也因避乱而迁入突厥分布地区。因此,北方的割据者们,为争取外援而纷纷同突厥联系,甚至俯首称臣。如617年(隋义宁元年),突厥始毕可汗立割据雁门的刘武周为定杨可汗(一作天子)。始毕赠割据朔方的梁师都狼头纛,封为大度毗伽可汗,后又称之为解事天子。梁师都引突厥居河南之地,攻破盐川郡(治今陕西省定边县)。占榆林的郭子和北附突厥,始毕可汗封之为平杨天子,固辞不受,改为屋利设。其余如薛举、窦建德、李轨、高开道、王世充等人也先后称臣于突厥。
    李渊起兵时,从刘文静之议,卑辞厚礼,亲自写信与突厥始毕可汗联系。突厥先遣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与李渊互市。李渊买了半数,又代其部下赊了另一半。后来突厥又派兵500人驱马2千匹来助。解决了李军缺乏战马的困难,并助张其声势。当时在楼烦(治今山西省静乐县)的西突厥特勤阿史那大柰(史大奈),本是隋朝金紫光禄大夫,也主动率部投奔李渊,成为唐朝开国功臣,后来任右武卫大将军。
    619年(唐武德二年),始毕可汗率部渡过黄河,至夏州(治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和梁师都会合。他另以五百骑支援刘武周进入句注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准备进攻太原。这时,始毕因病死亡,突厥撤军。唐高祖在长乐门为始毕可汗发哀,命群臣至突厥使臣的馆舍吊唁,并遣使者送段物三万作为给丧家的礼物。
    始毕可汗之子什钵苾年幼,未能嗣位。其弟俟利弗设立,是为处罗可汗。处罗复以隋义成公主为妻。
    620年(武德三年)二月,处罗可汗从窦建德处迎接隋炀帝妻萧皇后及齐王之子杨政道至突厥牙帐所在地,立政道为隋王。然后又将隋末入突厥的汉人拨归杨政道,使行隋朝正朔,设置百官,居于定襄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有众1万人。这年冬,处罗可汗将取并州(治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使杨政道移居该处。占卜不吉,群臣劝阻,处罗说:“我先人失国,赖隋以存,今忘之,不祥。卜不吉,神讵无知乎?我自决之。”适逢天“雨血”三日,国中群犬夜吠,寻之不见,处罗可汗疑神疑鬼而得病。义成公主给他服“五石”(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进行药物治疗。没有几天,处罗即发毒疮而死。突厥遣使至唐告丧,唐高祖为之罢朝一日。
    义成公主因其子奥射设丑弱,不立;使处罗可汗弟咄苾嗣位,是为颉利可汗。颉利是启民可汗第三子。他又以义成公主为妻。
    三、东突厥的衰亡。唐设燕然、云中两都护府
    颉利可汗承袭父兄余荫,兵马强盛。在原隋义成公主与其堂弟杨善经以及王世充使者王文素等人怂恿之下,颉利欲奉杨政道以伐唐,恢复隋朝,为此经常入寇中原。唐高祖李渊因内地尚未安宁,故赠予突厥大量财物,先稳住北边,以便腾出手来经略天下,但未能满足颉利贪得无厌的欲望。
    自621年(武德四年)起,颉利可汗连年用兵,侵扰今山西、河北、陕西、甘肃等省之地,与唐朝互有胜负,时战时和。624年(武德七年)唐高祖恢复十二军建置,一面加强防御,一面扩军备战。
    626年(武德九年)七月,颉利可汗亲自率领10余万骑进寇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北武功镇),唐京师长安戒严。左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今陕西省泾阳县),击败突厥军。八月癸亥日,唐高祖传位于李世民。是为唐太宗。二十天后(癸未日)颉利可汗进至渭水便桥北,距长安仅20余公里。唐太宗与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等六人,骑马驰至渭水上,与颉利隔河而谈,责他背约入侵。突厥将领大惊。接着唐朝诸军会集,旌甲蔽野。颉利见唐军容甚盛,请和。乙酉日,唐太宗斩白马,与颉利可汗盟于便桥之上,突厥撤军退走。
    事后,唐太宗答左仆射萧瑀问时说:所以不与突厥交战,是因为自己刚继帝位,国家未安,百姓未富。送财物给颉利,将促使他更加骄惰,从而逐渐走向败亡。此即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者也。
    原先突厥民风淳厚,政令质略。及至颉利可汗重用汉人赵德言,此人作威作福,变更旧俗,政令烦苛,国人开始不满。颉利又信任中亚来的胡人,而疏远本族人。胡人贪婪,反复无常。颉利连年用兵入寇唐朝边境,属民不堪其苦。又屡遭大雪,牲畜多死,人民冻馁。颉利因收入减少,加重盘剥属部。这种种原因引起内外离心,许多属部背叛,突厥的兵力也严重削弱。
    627年(贞观元年),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部叛离突厥。颉利派东面的突利可汗(始毕可汗子什钵苾)往讨,败绩逃回。颉利可汗将突利囚禁了十多天,并鞭打他。突利因而怨恨颉利可汗。
    628年夏,突利可汗因颉利屡向该部征兵,突利不给,于是向唐太宗上表请求入朝。颉利发兵攻突利。突利早先曾与李世民结为盟兄弟,至此向唐求救。唐朝派将军周范至太原经略之。稍后突厥东面的属部契丹也归附唐朝。
    这一年,突厥北边的许多属部都归薛延陀,共同推举其俟斤夷男为可汗。唐太宗派游击将军乔师望至薛延陀部,册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并赐给旗鼓。夷男遣使入贡于唐,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部皆隶属薛延陀。于是薛延陀称雄漠北,而突厥则更趋衰落。颉利可汗开始向唐朝称臣,请尚公主。
    唐朝因颉利可汗既向唐请和,却又支持梁师都反唐,发兵征讨颉利。由兵部尚书李靖出定襄道,李世勣出通漠道,柴绍出金河道,李道宗出大同道,卫孝节出恒安道,薛万彻出畅武道,凡六总管,共10余万人,统归李靖节度。这年十二月,突厥突利可汗、郁射设、荫奈特勤等率所部投唐。
    630年(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骁骑三千,夜袭定襄,破突厥军。颉利可汗大惊,迁牙帐于碛口。李靖派遣间谍离间颉利的心腹。颉利亲信康苏密以隋萧皇后和炀帝孙杨政道降唐。李世勣出云中,大破突厥军于白道(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颉利逃往铁山。二月,李靖与李世勣会师白道,选精骑1万追袭。唐军离突厥牙帐7里,颉利才发觉,乘千里马先逃,其众溃散。唐朝拓地自阴山北至大漠。
    颉利可汗逃至沙钵罗设苏尼失处,唐大同道行军总管李道宗逼苏尼失擒送颉利。颉利率数骑夜遁,匿于荒谷,苏尼失将他抓回。唐军至沙钵罗营地俘获颉利。苏尼失降唐,东突厥汗国亡。颉利至长安,唐太宗释放了他,还其全部家属,给以丰厚供养。后来授予右卫大将军职衔,赐给美好的住宅和田地。
    634年(贞观八年)颉利死,封赠归义王,葬于灞水(今陕西省渭河支流灞河)之东。
    颉利被俘时,降唐的突厥群众多达10余万人。唐太宗采用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将这部分突厥人安置在东起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西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之间。在原先突利可汗统治地区设置顺州、祐州、化州、长州四个都督府。分颉利可汗所属为六个州,左部设定襄都督府,右部置云中都督府。这年五月,任命突利为顺州都督。顺州,侨治营州(治所龙城县,在今辽宁朝阳市)五柳戍。投唐的突厥酋长,都被授予将军或中郎将之职,五品以上官员多达百余人,几乎占朝中同级官员总数的一半。突厥人迁居京城长安的将近1万户。
    646年(贞观二十年),漠北薛延陀多弥可汗无道,被回纥等部攻杀。回纥等十一个铁勒部落“百余万户”内属。十二月,其首领皆至长安朝觐。第二年正月,以回纥部为瀚海都督府,仆骨部为金微都督府,多滥葛部为燕然都督府,拔野古部为幽陵都督府,同罗部为龟林都督府,思结部为卢山都督府;浑为皋兰州,斛薛为高阙州,奚结为鸡鹿州,阿跌为鸡田州,契苾为榆溪州,思结别部为蹛林州,白霫为寘颜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或刺史。铁勒众酋长奏称“臣等即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指唐朝皇帝)所……请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一道,谓之参天可汗道,置68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唐太宗同意了这一要求。四月,唐置燕然都护府,统辖上述瀚海等6个都督府、皋兰等7州。任命原扬州都督府司马李素立为燕然都护。李素立以恩信安抚铁勒人。当各部赠送牛马给他时,他只接受一杯酒,其余全部退还。燕然都护府的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后旗西南。
    650年(永徽元年),唐平金山(今阿尔泰山)东北的突厥车鼻可汗阿史那斛勃。至此,原先东突厥之地全部纳入唐朝版图。唐置瀚海都护府,领金微、新黎等7都督府及仙萼、贺兰等8州。仍以各部酋长为都督或刺史。
    663年(龙朔三年)二月,移燕然都护至回纥分布地区,改名瀚海都护(治所在今蒙古国哈拉和林附近),统辖漠北各部督府、州。迁原先的瀚海都护于云中古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改称云中都护,统辖漠南突厥各都督府、州。云中原是隋义成公主居住的地方,颉利失败以后,李靖迁突厥残部数百帐于此,以阿史德为其首领。后来当地人口逐渐增加,阿史德朝觐唐高宗,要求按突厥的习俗,立唐朝的一位亲王为他们的可汗。高宗认为,“今之可汗,古之单于也”。于是在664年(麟德元年)正月甲子日,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以皇第八子殷王李旭轮(即后来的唐睿宗皇帝李旦)遥领单于大都护之职。
    669年(总章二年)八月,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大都护府。
    699年(圣历二年),李旦又被任命为兼检校安北大都护。
    单于大都护府和安北大都护府下属的各都督府、州为“羁縻府州”,这是唐朝设置的地方行政单位,其辖区包括在唐帝国的版图之内。
    第三节西突厥
    一、西突厥的辖区与属部
    据《旧唐书·突厥传》记载,西突厥的疆域“东至突厥国(东突厥),西至雷翥海(今里海,一说今咸海),南至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北至瀚海”。这是泛指其鼎盛时期的版图。
    西突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突厥十姓部落。这本是当初从蒙古高原随室点密西征的十大首领所率10万部众。十部首领各持西突厥可汗所赐的一箭,因此十部又称“十箭”。十箭分左、右两厢。左厢为五咄陆部,各部首领的官号为啜,其一为处木昆律啜,二为胡禄居(屋)阙啜,三为摄舍提暾啜,四为突骑施贺逻施啜,五为鼠尼施处半啜,这五个咄陆部落分布在碎叶(今中亚托克玛克附近)以东地区;右厢为五弩失毕部,各部首领的官号为俟斤,其一为阿悉结阙俟斤(该部最为强大),二为哥舒阙俟斤,三为拔塞干暾沙钵俟斤,四为阿悉结泥孰俟斤,五为哥舒处半俟斤,这五个弩失毕部落分布在碎叶河以西地区。至7世纪中叶,十胜部落已发展至“胜兵”(具备作战能力者)数十万人。
    除突厥本部外,游牧的葛逻禄、处月、处密等部族和若干铁勒部落,定居的龟兹等城郭之国,位于今中亚境内锡尔河、阿姆河一带的许多小国,以及吐火罗等地,也都归附西突厥。位于今阿富汗喀布尔北的迦毕试国,喀布尔南的漕矩吒国(谢,王治今加兹尼),曾是西突厥南方的属国。
    二、西突厥与隋唐关系
    587年(隋开皇七年),突厥阿波可汗大逻便被叶护可汗处罗侯生擒。西突厥立达头可汗一后裔为泥利可汗继其位。泥利妻向氏为“中国”人,生子达曼。泥利死后,达曼继位为泥撅处罗可汗。向氏再嫁泥利可汗弟婆实特勤。
    600年(隋朝开皇末年),婆实和向氏至隋京朝觐,因突厥内乱,留在京师鸿胪寺居住。达头可汗败亡以后,处罗可汗成为西突厥最高统治者。处罗治国无道,臣民多叛。605年(隋大业元年),他发兵袭击铁勒诸部,搜括他们的财物,又猜疑薛延陀部生变,杀其酋长数百人。因此铁勒各部都起来反对处罗,多次打败他。隋朝黄门侍郎裴矩闻处罗可汗国乱,并思念其母向氏,建议朝廷招抚他。608年(大业四年),隋炀帝派遣司朝谒者崔君肃至西突厥慰谕。处罗受诏,遣使贡汗血马。
    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西巡,召处罗可汗会于大斗拔谷(今甘肃省民乐县东南扁都口),处罗托故不至。炀帝大怒,用裴矩计,诱使西突厥西面的射匮可汗(达头可汗孙)发兵袭击处罗可汗。处罗大败,逃至高昌境内。炀帝遣向氏前往说服其子入朝。这年十二月,处罗至隋京朝觐。第二年正月,炀帝分处罗可汗内附部众为三部分:其弟阙度设率领老弱万余人,至会宁(治所在今甘肃省永登东南)居住;特勤阿史那大奈领余众居楼烦(治所在今山西省静乐县);封处罗为曷萨那可汗,领五百骑常从皇帝巡幸。处罗曾从征高丽。
    614年(大业十年)正月,隋皇室嫁信义公主与处罗结为夫妇,并赐锦彩袍千件、彩色丝绸万匹。后随炀帝至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后,处罗从化及至河北。
    618年(唐武德元年)十二月处罗归长安,唐高祖降榻欢迎,与他同坐,封之为归义郡王。后被东突厥始毕可汗派人杀死。
    泥撅处罗可汗归隋以后,西突厥立其叔射匮可汗为主。射匮可汗开拓疆域,东至金山(今阿尔泰山),西至海(今咸海),玉门关以西诸国都附属于他。其王庭设于龟兹北三弥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北依契克巴什河一带之山)。射匮可汗与东突厥可汗为敌。他约死于619年(唐武德二年)或稍前。其弟统叶护可汗继位。
    统叶护可汗智勇双全,擅长指挥作战,率控弦之士数十万人,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称霸西域。迁王庭于石国北千泉(今中亚塔什干北库马雷克至灭尔基一带)。他授予西域诸国之王“颉利发”称号,给每国派吐屯一人进行监督,征收贡赋。
    619年秋七月,统叶护可汗向唐朝遣使入贡。第二年又贡条支巨卵。唐高祖与统叶护密切联系,准备联合进攻东突厥。颜利可汗闻讯非常害怕,赶紧与统叶护和好。
    625年夏,统叶护可汗遣使向唐皇室请婚。唐高祖听从裴矩“远交而近攻”的建议,派侄高平王李道立至西突厥表示允婚。
    627年(贞观元年)统叶护派真珠统俟斤向唐太宗献万钉宝钿金带和马五千匹,以迎娶公主。但因东突厥颉利可汗连年入寇唐朝边境,唐与西突厥往来的道路梗阻,颉利又威胁统叶护不让与唐和亲,这桩婚姻未能结成。
    西突厥强盛以后,统叶护很自负,作威作福,欺凌百姓,引起部众怨恨,葛逻禄部大都叛离了他。
    628年(贞观二年)他被伯父杀死。他的伯父自立为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
    莫贺咄原先仅为一小可汗,他自称大可汗后国人不服。弩失毕部共同推举泥孰莫贺设为可汗。泥孰不肯就位,迎立统叶护可汗子咥力特勤,是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肆叶护和莫贺咄互相攻击,战斗不止。他们各向唐皇室求婚。唐太宗答道:“汝国扰乱,君臣未定,战争不息,何得言婚”,并命他们各守辖境,停止彼此征伐。由于西突厥内乱,原先役属的西域诸国和铁勒各部纷纷叛离。
    由于肆叶护是前可汗之子,所以西突厥部众大都拥护他。西面的都陆可汗以及莫贺咄部的酋长多数归附肆叶护。
    630年(贞观四年),莫贺咄兵败,逃往金山,被泥孰杀死。诸部共推肆叶护为西突厥大可汗。肆叶护北征铁勒,被薛延陀打败。他为人多疑狠毒,杀功臣乙利小可汗,并诛灭其宗族,引起部下人人自危。他又阴谋杀害泥孰,泥孰逃往焉耆。
    632年(贞观六年)秋,肆叶护遭设卑达干与弩失毕部攻击,逃往康居,不久死亡。西突厥迎立泥孰,是为咄陆可汗。
    泥孰在武德(618—626)年间,曾至长安。当时李世民为了同各民族人士友好,曾与泥孰结为盟兄弟。泥孰被推举为西突厥可汗后,即派遣使臣至唐朝表示内附。第二年(贞观七年),唐朝的代表鸿胪少卿刘善因抵达西突厥,册封泥孰为奚利邲咄陆可汗。634年(贞观八年),泥孰病死。其弟同娥设继位,是为沙钵罗咥利失可汗。
    635年(贞观九年),咥利失可汗献马五百匹于唐,上表请婚。唐朝厚加抚慰,但未同意他缔结婚姻的要求。咥利失丧失民心,西突厥曾发生内乱。
    638年(贞观十二年),欲谷设被立为乙毗咄陆可汗,与咥利失大战,未分胜负。于是,以伊列河(今伊犁河)为界,双方分地而治。
    639年(贞观十三年),咥利失之臣俟利发吐屯勾结欲谷设作乱,咥利失逃往拔汗那(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在那里死亡。弩失毕部立其弟之子薄布恃勤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
    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建牙于睢合水北,称南庭。其辖境东以伊列河为界。龟兹、都善、且末、吐火罗、焉耆、石国、史国、何国、穆国、康国等皆受其节度。他屡次向唐遣使朝贡。641年(贞观十五年)秋七月,唐太宗命左领军将军张大师往授玺书,册立他为可汗,并赐给鼓纛。
    当时乙毗咄陆可汗欲谷设建牙镞曷山西,称北庭,其辖境西以伊列河为界。厥越失、拔悉弥、驳马、结骨、触木昆等部附属于他。乙毗咄陆可汗与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互相攻战。乙毗咄陆也遣使朝唐。唐太宗劝谕他们停兵休战,彼此和睦相处。乙毗咄陆可汗兵力渐强,西域诸国纷纷归附。不久,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被乙毗咄陆杀死。
    乙毗咄陆可汗兼并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部众,西破吐火罗。他自恃强大,扣留唐朝使者,进攻伊州(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642年(贞观十六年)九月,唐安西都护郭孝恪连续击败乙毗咄陆军。西突厥属部处密降唐。乙毗咄陆攻破米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南),夺取了大量人口与财富,不分给部下。部将泥熟啜擅取俘虏与卤获物,被乙毗咄陆处死,因此引起部众怨恨。泥熟啜的部属在胡禄屋领导下袭击乙毗咄陆可汗。乙毗咄陆部众离散,他退守白水胡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锡腊姆)。五弩失毕及乙毗咄陆所部屋利啜等派代表至长安,请唐朝废黜乙毗咄陆,另立西突厥可汗。唐太宗遣使册立前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之子为乙毗射匮可汗。乙毗射匮将原被乙毗咄陆扣留的唐朝使者全部礼送回长安。乙毗咄陆派人招引他原来的部落。部落中的人都说:即使我们一千个人都战死,只剩下一个人,也决不会跟从你。乙毗咄陆看到自己众叛亲离,大势已去,于是逃往吐火罗。
    646年(贞观二十年)六月,乙毗射匮可汗遣使朝贡,请婚。
    649年(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逝世以后,唐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叛变,乙毗射匮所部被贺鲁并吞。
    三、西突厥的衰亡。唐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
    西突厥汗国由于内部分裂,不断内讧,而逐渐走向衰亡。西突厥末主阿史那贺鲁为室点密可汗五世孙,曳步利设射匮特勤劫越之子。起先,乙毗咄陆可汗任命他为叶护,驻扎在多逻斯川(今额尔齐斯河),统辖处密、处月、姑苏(或作哥舒)、歌罗禄、弩失毕等部。当乙毗咄陆可汗逃往吐火罗后,乙毗射匮可汗派兵驱逐贺鲁,其部落大多离散。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四月,贺鲁率领余部数千帐(户)内属于唐。唐太宗安排他们住在庭州(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莫贺城(今吉木萨尔西北三台),授予他左骁卫将军之职。贺鲁听说唐军将讨伐龟兹,于是率随从数十人至长安朝觐,要求担任大军的向导。唐太宗任命他为昆丘道行军总管,在嘉寿殿设宴款待,给予很多赏赐,并且将自己穿的衣服送给他。唐朝大将阿史那社尔平龟兹以后,648年冬十二月,唐朝晋封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给他唐朝的鼓纛,派他去招抚尚未服从的其它西突厥部落。第二年春二月,唐朝在安西部护府下设置瑶池都督府,任命阿史那贺鲁为都督。这年夏六月唐高宗继位后,贺鲁又被晋升为左骁卫大将军。
    阿史那贺鲁招集离散的西突厥部落后势力逐渐强大。他听说唐太宗已经逝世,即阴谋夺取西州(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南高昌古城)和庭州。唐高宗闻讯,派遣通事舍人乔宝明抚慰贺鲁。651年(永徽二年)春,担任唐朝右骁卫中郎将的贺鲁之子咥运竟劝说其父率部反唐西走,击破乙毗射匮可汗,兼并其部众。贺鲁设牙帐干双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温泉县境内)及千泉,自称沙钵罗可汗。咄陆五啜、弩失毕五俟斤、处月、处密及西域诸国都归附于他。贺鲁以咥运为莫贺咄叶护。
    是年秋七月,贺鲁入寇庭州,攻陷金岭城及蒲类县,杀掠数千人。唐高宗任命左武卫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发诸府兵三万人和回纥骑兵五万,西征。652年(永徽三年)春正月,梁建方等大破贺鲁所部处月而还。653年(永徽四年),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死,其子颉苾达度设称真珠叶护。他与贺鲁发生矛盾,联合五弩失毕,击败贺鲁。655年(永徽六年)夏五月,唐朝任命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这一年,颉苾达度设曾几次请求唐朝发兵征讨贺鲁。唐朝派丰州都督元礼臣前去册封颉苾达度设为可汗,至碎叶城被贺鲁派兵阻拦,未能抵达。
    656年(显庆元年)冬,程知节军至鹰娑川,前军总管苏定方击败西突厥骑兵四万人。唐军至怛笃城后班师。
    657年(唐显庆二年)春。唐朝派出两路人马向西突厥进发。一路由左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率领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首领婆闰等,为主力部队。另一路由早先归附唐太宗那步真为流沙道安抚大使,招集其旧部。
    是年冬十二月,苏定方军抵达金山(今阿尔泰山)西,击败五咄陆之一处木昆部,该部俟斤归降。在这以前,五弩失毕之一泥孰部不服从贺鲁的统治,被贺鲁攻破,其首领的家属被俘。这时,唐军从贺鲁的一部分败兵中找到泥孰部首领的妻子。右领军郎将薛仁贵建议:应该将这些家属归还泥孰部,并且赠予财物加以抚慰,使他们明白“贺鲁为贼而大唐为之父母”。这样的话,他们必将不遗余力地反对贺鲁。唐军按此实行。泥孰部接到获救的家属后非常感激,要求跟随唐军一起进攻贺鲁。
    苏定方率军至曳咥河(今喀喇额尔齐斯河)西,贺鲁举西突厥十万骑兵来拒。苏定方以唐及回纥万余骑兵迎敌。贺鲁见唐军少,进兵包围,定方命步兵据守南面的高地,持长矛向外;自己领骑兵列阵于北坡。贺鲁的骑兵三次冲击唐步兵,未能动摇唐军阵脚。苏定方趁势纵骑兵反攻,贺鲁大败。第二天唐军继续追击,五弩失毕全部投唐。五咄陆得知贺鲁兵败,奔南道归附唐安抚大使阿史那步真。
    苏定方命令萧嗣业和回纥婆闰追击贺鲁。当时天下大雪,众将要求雪停以后进兵。苏定方认为正可趁天雪之机,攻敌不备。于是唐军冒雪昼夜兼程前进。至金牙山,纵兵破贺鲁牙帐,俘敌数万人。贺鲁渡伊丽水西逃。苏定方追至碎叶水,尽夺贺鲁部众。贺鲁及子咥运逃至石国(今塔什干)苏咄城,城主伊涅达干将他们逮捕,送往石国。石国王将贺昏父子交给唐将萧嗣业和阿史那元爽。至此,西突厥国亡。
    苏定方安排西突厥各部落分别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开通道路,设立驿站,掩埋死者骸骨,慰问民间疾苦,划分牧场,恢复畜牧业生产。并将贺鲁所掠夺的人口,以及牲畜等财物发还各部。从此,西突厥十姓部落在久经内哄和战乱以后,开始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贺鲁被擒以后对萧嗣业说:过去太宗皇帝待我很好,我却背叛了他,我愿在太宗昭陵受死,以谢罪于先帝。唐高宗听说以后,产生了怜悯之心,特赦贺鲁,免其一死。后来贺鲁病死,唐朝将他葬在颉利可汗墓旁。
    657年(唐显庆二年)唐平贺鲁以后,在五咄陆部设置昆陵都护府,以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兼骠骑大将军,昆陵都护。在五咄陆的处木昆部落置匐延都督府,胡禄屋阙部落置盐泊都督府,摄舍提墩部落置双河都督府,鼠尼施处半部落置鹰娑都督府,突骑施索葛莫贺部落置嗢鹿州都督府,突骑施阿利施部落置洁山都督府。658年(显庆三年),又在葛逻禄三部置三府:谋落部落置阴山州都督府,踏实部落置玄池州都督府,炽俟部落置大漠州都督府。后来又从大漠州中划分出一部分另置金附州都督府。
    在五弩失毕部置濛池都护府,以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兼骠骑大将军,濛池都护。当时濛池和昆陵两都护府都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702年(长安二年),增设北庭大都护府,统辖昆陵、濛池两个都护府。据《新唐书》记载,除上述昆陵都护府下属十个都督府外,北庭大都护府还管辖轮台州等十三个都督府。北庭大都护府的治所在庭州金满县,其遗址为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
    唐朝在西域,除北庭大都护府外,在北庭的南面还设有安西大都护府(又称都护府)。640年(贞观十四年),唐朝平高昌的汉族麴氏政权后,置安西都护府,治所设在西州(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故城)。
    658年(显庆三年),移治龟兹(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南至于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都隶属安西。
    661年(龙朔元年)西域吐火罗款塞来附。唐朝任命“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这十六个新设立的都督府,也隶属安西大部护府。这些地方早先属于西突厥的势力范围,此时转归唐朝。
    第四节后突厥
    一、突厥复兴
    自公元630年(贞观四年)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亡国以后,在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期内,唐朝统治下的东突厥各部基本上稳定。但由于朝廷常征调他们东征西讨,渐渐引起突厥群众不满,特别是一些民族上层人物滋生了复国思想。
    679年(调露元年)冬十月,单于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奉职率所辖二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突厥酋长响应他们,部众共达数十万人。第二年(永隆元年)春三月,唐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大破突厥军于黑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擒酋长奉职。泥熟匐可汗为其部下所杀。突厥叛军余众退守狼山(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西北)。
    温傅部又从夏州(治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迎颉利可汗族侄伏念,北渡黄河,立为可汗。
    681年(开耀元年),伏念与温傅连兵进攻原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庆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庆阳县)。这年秋季,伏念在唐军兵临帐前的形势逼迫下,逮捕温傅,向裴行俭投降。裴行俭答应保伏念不死,但回京后裴炎妒忌裴行俭功大,唆使唐高宗杀死伏念。裴行俭慨叹朝廷杀死降者,以后不会再有人投降,从此称病,闭门不出。唐高宗对降者不予宽容,反加杀害,为突厥上层人物的再次叛唐,埋下祸根。
    682年(永淳元年),颉利可汗族人阿史那骨咄陆又叛。他的祖父本是唐朝单于都护府云中都督舍利元英属部的酋长,世袭吐屯之职。伏念死后,他率17人出走,逐渐聚众至700人,并占领黑沙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北)。他通过招集伏念亡散残部的办法,使部众增至5000人,并抄掠九姓铁勒大批羊马,从而势力逐渐强盛,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他任命其弟默啜为杀(即设,官名),咄悉匐为叶护。从此开始了后突厥时期。
    其时,单于都护府检校降户部落(官名)阿史德元珍因犯法被长史王本立囚禁。当骨咄禄入侵时,元珍请求由他去劝谕突厥诸部撤退,以赎自己的罪过。当他到达敌营后即向对方投降。骨咄禄任命他为阿波达干,统率全部兵马。于是骨咄禄、元珍寇并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及单于都护府(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北境,杀岚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岚县北岚城)刺史王德茂。后被唐将薛仁贵击溃。
    683年(弘道元年)春二月,后突厥先后寇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县)、妫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鹿西南);三月,围单于都护府,杀司马张行师;夏五月寇蔚州(治所在今山西省灵丘县),杀刺史李思俭;684年(光宅元年)秋七月寇朔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县)。由于后突厥频繁入侵,这年九月唐朝任命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以防御突厥侵扰。但同年冬十二月,程务挺因代被囚待斩的内史裴炎申辩,违反武则天的旨意,竟蒙冤被杀。后突厥统治者得此消息后,因大敌已亡,特设宴欢庆,但又为程务挺立祠,每次出兵前都前往祭祷。
    685年(垂拱元年)春夏间,后突厥寇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第二年春二月寇昌平(治所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被唐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击退;同年八月又攻朔州,黑齿常之等在黄花堆(今山西省山阴县黄花梁)大破其军;冬十月,右监门卫中郎将爨宝璧贪功冒进,孤军深入碛北追击后突厥,全军覆没。武则天大怒,称骨咄禄为“不卒禄”。
    骨咄禄自立为可汗后,东征西讨,频繁出击。据突厥文《阙特勤碑》记载,他先后进攻过唐朝北部、九姓铁勒、三十姓鞑靼、契丹、奚等,共出征47次,其中亲自参加战斗20次,奠定了后突厥汗国的基业。693年(长寿二年)冬十一月,骨咄禄病卒。其子年幼。其弟默啜自立为可汗。
    二、后突厥的发展
    默啜成为后突厥可汗之初,曾于693年(长寿二年)腊月进攻灵州,杀掠当地官吏和人民。在这以后,他为了巩固其篡夺的汗位,改变策略,讨好中原王朝以取得支持。
    695年(天册万岁元年)冬十月,默啜遣使请降。这时早已称为周朝皇帝的武则天非常高兴,册授他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第二年夏五月,营州(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等反叛。是年九月,默啜请求当武则天的儿子,并为他的女儿向皇室求婚,又要求归还河西的突厥降户,声称他愿意率领部众“为国讨契丹”。武则天晋封他为迁善可汗。冬十月,契丹李尽忠死,孙万荣继领其众。默啜乘机突袭松漠都督府(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南),俘虏了李、孙二人的家属,契丹部众溃败。武则天进一步册立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697年(万岁通天二年)春三月,默啜向唐朝求丰、胜、灵、夏、朔、代六州突厥降户及单于都护府之地,以及谷种、缯帛、农器、铁等物。武则天听了廷臣不同意见的争论以后,最后还是将六州降户数千帐(户)送交默啜,并给他谷种4万斛、杂彩5万段、农具3千件、铁4万斤。后突厥得到这一大批人力和物资以后,国力大为增强。
    是年夏,契丹孙万荣将老弱妇女以及器仗资财留在新筑的城中,自己领精兵进攻幽州。默啜得知此消息后,发兵夺取契丹新城,俘虏了全部人口,掠夺了所有物资。当时孙万荣正与唐军对峙,契丹兵将闻家属被突厥抢走,军心大乱。唐将杨玄基与奚族的军队趁机前后夹击,孙万荣兵败被家奴杀死。其残余部众和奚、霫两族降于后突厥。
    698年(圣历元年)夏六月,武则天命内侄孙淮阳王武延秀前往后突厥,准备娶默啜女为妃。八月,武延秀到达后突厥南廷(都城)黑沙城。默啜却说:“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儿邪!此岂天子之子乎!”他不但不允婚,反而将武延秀拘留,并扬言要用武力帮助李氏恢复唐朝。接着,他发兵袭击静难军(治所在今陕西省彬县)、平狄军(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县东北马邑)、清夷军(治所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又进攻妫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檀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陷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县)、赵州(治所在今河北省赵县)。武则天起先任命其内侄武重规等领兵45万反击默啜,但毫无成效。这时武则天看到人民仍心向李唐皇室,不得已立其子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又任命李显为河北道元帅,讨伐突厥。在这以前唐朝招募兵士一个多月没有招满1千人,当人们得知太子李显担任元帅后,不久就招满了5万人。但实际上领兵出征的是副元帅狄仁杰。默啜得知唐朝大军将出发,即将从赵州、定州掠夺的男女八九万人全部杀死,从五回道(在今河北省易县西)撤退,一路上掠夺、残杀百姓,抢劫财富、牲畜,不计其数。武则天手下的一些大将,虽拥有重兵却不敢逼近默啜。只有狄仁杰领兵10万追击,但未能追上。
    默啜回到漠北后拥兵40万,占地万里,西北诸民族都归附于他。因此,他很轻视中原王朝。
    699年(圣历二年),默啜任命其弟咄悉匐为左厢察,骨咄禄之子默矩为右厢察,各领兵2万多人;又任命自己的儿子匐俱为小可汗,地位在左、右两察之上,统辖处木昆等十姓部落,领兵4万多人,称拓西可汗。
    默啜恃强一再侵扰中原北边。
    700年(久视元年)冬十二月,掠夺陇右诸监马1万多匹。702年(长安二年)春,夺走盐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定边县)、夏州(治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羊马10万,三月破石岭关(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关城),围并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秋七月侵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九月攻忻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忻县),一路杀掠。
    在这以后,默啜采取时和时战的策略,唐与突厥双方关系时好时坏。
    703年(长安三年)夏六月,默啜派其臣莫贺达干向武则天提出,嫁其女给皇太子之子为妻。接着又派大臣移力贪汗入朝,献马千匹及方物,以谢许婚之意。武则天在宿羽亭设盛宴款待来使,并赐予重赏。704年(长安四年)秋八月,由于双方已建立“和亲”关系,默啜放还被扣留了6年的淮阳王武延秀。唐中宗李显即位第二年,即706年(神龙二年)冬十二月,默啜又进攻灵州鸣沙县(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西南丰安县故城)。唐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战败,死6000多人。后突厥继进原州(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县)、会州(治所在今甘肃省靖远县)等地,夺走陇右牧马万余匹。唐中宗取消与后突厥联姻的计划,悬赏“能斩获默啜者封国王,授诸卫大将军”。默啜杀唐行人(使者)假鸿胪臧思言。
    三、后突厥的衰亡
    707年(景龙元年)冬十月,唐朝任命左屯卫大将军张仁愿(亶)为朔方道大总管,击败来犯的后突厥军。过去,朔方军与突厥以黄河为界。张仁愿趁默啜西征突骑施之机,乘虚而入,夺取漠南,在黄河北筑三座受降城。中受降城在令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东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南。三城首尾相应,截断了后突厥南侵之路。又在牛头朝那山(今内蒙古固阳县东)北设置烽候1800所。从此,后突厥不能越山南下放牧,朔方不再遭其寇掠。唐朝因此减少镇兵数万人。
    711年(景云二年)春正月,默啜遣使请和,唐睿宗李旦同意。三月,唐以宋王成器之女为金山公主,许嫁默啜。冬十月,唐御史中丞和逢尧出使后突厥,劝说默啜穿戴唐朝服饰。于是默啜“襆头,衣紫衫,南向再拜,称臣”;并派遣其子杨我支持勤及该国宰相等随和逢尧朝觐唐睿宗。唐帝授予杨我支右骁卫员外大将军官衔。712年(先天元年)夏六月,唐左羽林大将军孙佺等在袭击奚与契丹时,被奚族大首领李大酺俘虏。李将他们送交默啜。默啜杀之。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废除与默啜的婚约。
    默啜既无法南侵,改向西域扩张。714年(开元二年)春二月,他派遣其子同俄特勤和妹夫火拔颉利发石阿失毕等进攻北庭都护府,被都护郭虔瓘打败。同俄被擒杀。后突厥曾表示愿意付出军中全部衣资器仗赎取同俄,及知其已被杀,三军痛哭而撤退。闰二月,火拔颉利发石阿失毕因失去同俄特勤,不敢回去,与其妻投唐,被封为燕山郡王,授左卫员外大将军。
    默啜势力日衰,欲依靠唐朝的威望,以号令北方其它各民族。
    714年夏四月,他又向唐皇室遣使求婚,并自称“乾和永清太驸马”。
    默啜年老以后,更加昏庸暴虐,属部纷纷离散。
    714年秋九月,葛逻禄等部首领至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县)降唐。十月,原西突厥十姓部落胡禄屋等部至北庭都护府归降。降唐的十姓部落前后共1万多帐(户)。
    715年(开元三年)春二月,默啜之婿“高丽莫离支高文简,与跌都督思太,吐谷浑大酋慕容道奴,郁射施大酋鹘屈颉斤、苾悉颉力,高丽大酋高拱毅”等率领1万余帐,脱离后突厥,至唐朝边境归附,被安置在黄河南面原先降唐突厥居住过的地区。高文简被封为辽西郡王,其余首领封郡公。
    同年秋,默啜进攻九姓铁勒。九姓首领思结都督磨散等降唐。
    716年(开元四年)夏六月,默啜北征九姓铁勒拔曳固(拔野古)部,在独乐水(今蒙古国土拉河)大破该部。默啜恃胜轻归,毫无防备,途遇拔曳固溃散的战士颉质略突然从柳林中跃出,将他杀死。当时唐朝大武军子将郝灵荃出使在突厥,颉质略便和他一起将默啜的首级送至唐都城。九姓铁勒中的拔曳固、回纥、同罗、霫、仆固五部一起归附唐朝,被安置在大武军(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县东北马邑)北。
    默啜的儿子小可汗继位,但被前可汗骨咄禄之子阙特勤杀死。默啜的诸子和亲信全部被杀。阙特勤拥立其兄左贤王默棘连为后突厥君主,是为毗伽可汗。毗伽任命阙特勤为左贤王,掌管全部兵马。
    毗伽可汗初立时,许多属部已经离散,留下的也不稳定,形势很困难。他任用其岳父暾欲谷为谋主。暾欲谷是后突厥旧臣,虽已七十多岁,但老谋深算,本民族人很信服他。他对毗伽可汗起了很好的辅佐作用。河曲的突厥降户跌思泰、阿悉烂等听到毗伽可汗即位的消息,纷纷返回后突厥。毗伽既得思泰等来归,力量壮大,准备南侵唐朝。暾欲谷认为:“唐主英武,民和年丰,未有间隙,不可动也。我众新集,力尚疲羸,且当息养数年,始可观变而举。”毗伽又想筑城,并立佛寺道观。暾欲谷告诉他:突厥人口只及唐朝人口的百分之一,所以能与唐为敌,正在于游牧生活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又从事射猎,人人习武,力量强的时候进兵抄掠,弱则窜伏山林,唐朝的军队虽然多,也奈何我们不得。如果筑城居住,一旦失利,必遭围歼。释、道两教劝导人们仁慈柔弱,不是用武争胜之道,不可推崇。暾欲谷准确地分析客观形势,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制定自己的战略战术,深得毗伽可汗赞许。
    720年(开元八年),唐朔方大总管王晙奏请从西面调动拔悉密部,东面调动奚、契丹两族兵,于秋季同至稽落水掩袭毗伽可汗牙帐。毗伽闻讯大惧。暾欲谷认为不必害怕:拔悉密在西域北庭(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与突厥东面的奚、契丹相隔非常遥远,双方无法配合。由于唐朝将领之间的内部不和,王晙自己也不敢出兵。等拔悉密孤军深入时,可以很容易地打败他们。后来事情的发展不出暾欲谷所料,拔悉密军被他追至北庭击溃。冬十一月,暾欲谷回军经赤亭(今新疆鄯善县东北七克腾),掠夺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县)的羊群和马群,并击败唐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的军队。毗伽可汗因此声威大振。
    第二年(721年)春二月,毗伽可汗遣使求和,“请父事天子”。又连年遣使向唐贡献方物,求婚。
    725年(开元十三年)夏四月,毗伽派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向唐朝进贡。颉利发扈从唐玄宗东巡封禅泰山。冬十二月,颉利发辞归,唐玄宗厚加赏赐,但终究没有允许与后突厥联姻。
    在这以后,毗伽可汗每年都派大臣至唐朝觐。
    727年(开元十五年)秋,吐蕃写信给毗伽,约他一起侵扰唐边境,毗伽不但予以拒绝,并且将吐蕃的来信送交唐朝。唐玄宗很赞许毗伽的诚意,在紫宸殿设宴款待送信来的后突厥大臣梅录啜。又允许在朔方军西受降城设立互市,每年以缣帛数十万匹与后突厥交换军马,以壮大骑兵队伍,并改良马种。从此中原的马匹更加强壮。
    731年(开元十九年)春三月,后突厥左贤王阙特勤死。唐朝派金吾将军张去逸等送唐玄宗玺诏前往吊奠。并为他立祠庙,刻石为像。唐朝派去6名绘画高手,在庙的四壁精心绘制阙特勤临阵作战的壁画。这在突厥国中是从未有过的绘画艺术作品。最有历史价值的是,732年(开元二十年)立的《故阙特勤之碑》,其汉文碑铭由唐玄宗“御制御书”。碑上还刻有古突厥文字的铭文。这大理石碑分为大小2块,至今仍矗立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硕柴达木地方,是研究突厥史的重要材料。
    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后突厥大臣梅录啜下毒谋杀毗伽可汗。毗伽在毒药发作但尚未身死时,发兵杀死梅录啜及其族党。毗伽死后,唐玄宗派宗正卿李佺前往吊奠,并为立庙和碑,命史官起居舍人李融撰写碑文。此大理石碑立于735年,也刻有汉文与古突厥文两种铭文,和《故阙特勤之碑》树立在同一地方。
    毗伽可汗死后,国人立其子为伊然可汗。伊然可汗曾由唐朝册封。但不久他就病死。其弟继立为苾伽骨咄禄可汗,唐朝派遣右金吾卫将军李质册封他为登利可汗。登利年幼,其母婆匐参予政事,国人不服。登利的堂叔分掌兵马,在东者称左杀,在西者称右杀。
    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登利忌左右两杀权势过大,与母亲合谋,诱右杀至可汗牙帐,将他杀死,夺其军队。左杀判阙特勤害怕被杀,先发制人,攻杀登利可汗,立毗伽可汗之子为可汗。新可汗很快被骨咄叶护杀死,另立其弟为可汗。接着骨咄叶护又杀掉这可汗,自立为可汗。后突厥内乱频繁。唐玄宗命左羽林将军孙老奴招抚回纥、葛逻禄、拔悉密等九姓铁勒部落。
    742年(天宝元年)秋八月,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联合攻杀骨咄叶护,推举拔悉密酋长为颉跌伊施可汗,回纥和葛逻禄的首领分别担任左、右叶护。后突厥另立判阙特勤之子为乌苏米施可汗,并以其子葛腊哆为西杀。唐玄宗遣使劝说乌苏米施可汗内附,他不听劝告。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列重兵于碛口,进行威胁。乌苏米施害怕,口头上表示愿降,但实际上进行拖延,并不前来。王忠嗣动员拔悉密、回纥、葛逻禄进攻后突厥。乌苏米施逃走。王忠嗣出兵,取突厥右厢。后突厥西叶护阿布思、西杀葛腊哆、默啜之孙勃德支、伊然可汗小妻余塞匐、毗伽可汗女大洛公主、登利可汗女余烛公主等率领部众千余帐,先后降唐。九月,唐玄宗登花萼楼欢宴来归的后突厥诸首领,并分发给他们很多赏赐。
    744年(天室三载)秋八月,拔悉密攻杀乌苏米施可汗。后突厥残部立其弟鹘陇匐白眉特勤继位,是为白眉可汗。后突厥大乱。唐玄宗命朔方节度使王忠嗣乘其乱出击,破后突厥左厢阿波达干等11部。回纥和葛逻禄一起攻杀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南下占领突厥故地,745年(天宝四载)正月,骨力裴罗击杀后突厥白眉可汗,送其首级至唐京。后突厥毗伽可汗妻骨咄禄婆匐可敦率众归唐。唐玄宗封她为宾国夫人,每年供给她“粉直”20万。
    至此,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后突厥,在唐朝和九姓铁勒回纥等部的联合攻击下,国亡。从此以后,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继之而起的是回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