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节
作品:《枭臣》 第19章 盐银保粮
(今天红票应该能破百万了,预先庆祝一下)
二月初二,张希泯再次来到津海,这次却是携上谕而来。
上谕特准次相张协、盐铁使张晏、户部左侍郎黄锦年、鲁国公梁习等人联名上奏,在内河漕道疏通之前,暂时以两淮盐税所得之银来确保从淮口、江口经山东通往津海的粮道疏畅,运粮脚费由津海都漕运司、山东总督府、户部、盐铁司诸衙门汇合核计成本后奏请准以随时价浮动——时人称为“盐银保粮”之奏。
至此,林缚假托守孝而潜来津海的目的便算完成了一半。
风寒海清,波涛前仆后继的扑向涯石,碎浪如雪,高宗庭与林缚并肩往码头这边走来,孙尚望随行陪同,觉得这边水汽足,要比岛上湿寒一些。
“你打算何时返回崇州去?”高宗庭在岸头上站住,问道。
“不是明天就是后天,”林缚说道,抬头看了看天,“自此一别,又不知何时才能再与高兄相聚……”
“世事无常,谁晓得呢,”高宗庭微微一叹,又说道,“盐银保粮事成,细想想,实对社稷有大利——以后还会有相见的机会。”
“……”林缚笑了笑,问道,“要是全为私念,高兄日后便不见我?”
高宗庭没有回答林缚这个玩笑性质的问话,他指着扑击岸石的海浪,说道:“海浪若有心知,知道扑到岸石上会粉身碎骨,会不会就此退缩?”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林缚见高宗庭侧目望来,知道自己几乎就不与同僚诗文相和,突然吟一句诗也难怪高宗庭会觉得突兀,笑道,“我喜浏览杂书,也记不得这句诗是谁人所写,以石灰为喻,立意奇佳,便一直记着,听高兄突然生出这样的感慨,便觉得这句诗还算衬景。
高宗庭也无暇去体会林缚是拿这句诗来自喻,还是单纯心生感慨以诗句相和,作揖与林缚相别,坐船离开津卫岛。
有盐银作保,打消粮商、海商的顾虑,确保东南各郡米粮源源不断的从淮口、江口运往津海,使京畿及北军不受缺粮之扰——在当前局势下,“盐银保粮”可以说是良策善政。
若非如此,张协、黄锦年、梁习、张晏等人也无法说服皇上同意“盐银保粮”之事,言官也少有反弹,但在张协等人看来,林缚纯粹是趁机发难、勒索朝廷——至少聚集在林缚周围、以集云社为首的海商势力这次都如愿得偿的大幅提高船运脚费,还能得拿两淮盐税作抵押。
************
“高先生最后几句话倒有些不善啊!”孙尚望看着送高宗庭上岸的船渐行渐远,琢磨着他刚才的话,犹有感慨的说道。
林缚淡淡一笑,说道:“李兵部在这次事上,最终还是支持了我,大概也仅仅是认为我比梁习父子更靠谱、津海粮道绝不容有失罢了……我扬帆回崇州而去,余下的压力,却要李兵部来挑,也难怪高宗庭忍不住出言试探。”
孙尚望细想这数日来风平浪静之下的激烈暗流,也真叫人背生一身冷汗。
这数日来,对张协等人来说,林缚潜来津海所带给他们最大的危机不是别的,而是这边有可能拿粮道胁迫李卓一起出兵演一出清君侧。
偏偏高宗庭两度代表李卓往来津海,表面上是协调,实际上却明显偏袒这边,加剧了张协等人的疑心,才使盐银保粮一事这么快有了结果。
盐银保粮一事算是成了,也的确是他们这边得了大利,但是张协对李卓的怨恨跟疑心却会更强烈,会使李卓的处境更为艰难,也难怪高宗庭在离开时要说这一番话。
看着高宗庭渐行渐远的身影,林缚微微一叹,心想李卓、高宗庭不惜为朝廷鞠躬尽猝、死而后己,却不知道张协之流会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也不知道金銮殿里的那位会不会将对汤浩信所用的手段,施加到李卓的身上。
**********
这会儿,林续文坐船过来,与高宗庭所坐之船交错而过,还在海上停了片刻,与高宗庭话别。
林缚便在码头上,等林续文过来。
“这边事便算暂时了了,我明天就回崇州去,”林缚说道,“盐银保粮虽说行了,但是提高的船运脚费要逐批兑现,需要时间。我在崇州实在缺银子,尚望在这边积了七万石米粮,想托大哥在河间府放售……”
秋粮收割后,京畿粮价有所回落,但也在三百钱一斗的高位上,燕南粮价只略低一些,接下来就是青黄不接的时节,粮价只会持续上涨。
正如张协以及户部官员暗中操纵京畿粮市渔利一样,林续宏去年春末带着林记货栈大批人马过来,有林续文的支持,成为河间府最大的粮商实是轻而易举之事。
“好,我让续宏过来,点二十万两银子给你带走……”林续文也不含糊,直接以市价将林缚在津海屯下的七万石粮吃下来。
“多谢大哥了。”林缚诚挚的行礼道。
林缚此行装船带来津海的,没有别的,都是太湖粳米,共有两万余石;涡水河两岸种稻丰收,留下必要的口粮,其余一并拿出来,共凑出七万石米来。林缚原打算能拿十五万两银子回崇州去就满足,没想到林续文答应给二十万两银。
“亲兄弟、明算账,林族分作两支,你在崇州站稳脚才是根本,”林续文说道,“我也不想天下大乱,但是天下真大乱了,津海站不住脚,我也只能回东阳去……”
林续点点头,似乎听懂了,也似乎没听懂。
孙尚望在旁边倒听出林续文话里的意思。
如今东阳林家以林庭立为首,林续文在津海站不住脚,退回东阳去,林家是以林续文为首,还是以林庭立为首,就是一件头疼事。
不过想想林氏一族出了林缚、林续文、林庭立三人,也当真了不得。盐银保粮一事,能迫使张协这等的权相及诸多权宦低头,也是林氏作为天下大族的势力体现。
汤浩信死后,汤顾及林氏一系倒可以名符其实的称为东阳党了,东阳党虽然还是以顾悟尘为凤首,但这个凤首又相对单薄了些。
林续文笑了笑,没有再说别的,林家当前的主流还是要一致对外的,不能失了这个根本。
************
林缚来津海时,以五艘津海级船、五艘集云级船组成总运力达两万五千石的船队装载两万石太湖粳米而来。
返回崇州去,船队更为庞大,除了随林缚前来津海的十艘大船外,孙、周等近二十家海商将五百石以上的双桅海船都编入船队一起南行,总运力达到八万石。
在开辟津海粮道之前,渤海湾内部,沿山东北部海岸、河间府东部海岸行走的海船里少有大型海船。
受贸易量有限又多为短途的限制,也受海运危途的限制,海商更愿意多置办小船来分散风险,而不愿意将全部身家押在一艘大船上。
在开辟津海粮道之后,渤海湾内的长程海运需求激增,林缚又将登莱及沧津地区的海商聚集起来,形成风险分摊的机制,每艘船以百中抽六的比例提取钱款,以补偿那些在海难中遭受损失的海商以及给遇难船员发放抚恤——渤海湾里五百石以上的坚固海船总运力由之前的一万余石在半年多时间里迅速激增到近六万石。
要在梁氏父子控制山东后,继续影响甚至牵牢控制住津海粮道,林缚必须马上打开黑水洋航道,组织一支拥有足够运力的远海船队。
盐银保粮一事,真正重要并且更实际的意义,就是将整个因津海粮道而形成海商势力更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成为江东左军能与之联合纵横东海的坚实根基。
林缚凭栏而望,碧波无垠。
周广南、孙丰毅站在林缚身后,看着渐行渐远的故土,一时间也是感慨万千。
除部分人留下来处置田宅以及协助孙尚望打理北地事务外,周、孙两家这次可以算是举族迁往崇州。
这次随周、孙两家一起决定举族南迁崇州的,还有其他十七家海商,他们将与集云社以及林记货栈一起组建黑水洋船社。
孙、周等人不仅将手里头性能最优良的双桅大海船都编入黑水洋船社,还共筹出三十万两现银来。
西沙岛船场,林缚前前后后投入十万两银子,差不多是他的极限,短时间里没有力气再去扩张。孙、周这些海商宗族这大半年来从津海粮道里赚了不少银子,他们早就看到海运之利远大过种田,也都愿意将银子投入船场扩大崇州的造船规模。
崇州有自己的船场,造成更坚固、性能更适于远海航行的海船,才是发展远海贸易的根本。再说投资船场也是有利可图之事,何乐而不为?
除十万两现银作为黑水洋船社的运营本金外,其他二十万两现银都将直接注入船场作股金。
此外,林缚还从林续文那里获得二十万两银的卖米钱,此次北行,算是暂时缓解了崇州的银钱紧缺危机。
等孙、周等族正式开始处置在北边的田宅业产,还将有更大量的银钱流入崇州。
除船场外,崇州及西沙岛的工场、作坊业,都将能从中获得大量的发展资本,甚至可以有本钱组织农社去大规模的开垦鹤城草场。
当然了,除了银子之外,林缚念念不忘的还有那些工匠。
第20章 二月崇州
船队二月初四从津海启程,十七日抵达鹤城,中间绕去儋罗岛停了两天。
中原局势越发的混乱,商道堵绝,不仅仅江东郡的棉绸、蔗糖、、粳米、瓷器、茶叶等大宗商品滞销,江东所需要的木材、铁矿砂、石炭等原材料,甚至也可能给绝了来源。
除津海粮道外,林缚还将直接开辟崇州与济州之间的航线。
林缚打算以儋罗济州港为中转站,将江东郡的大宗商品往九州、本州、高丽等地倾销,也考虑从九州、本州、高丽等地输入木材、铁矿砂、石炭等原材料。
孙、周等十九家海商携家带口及依附南迁者多达三千余人,网罗工匠及家属南迁者也有两千余人。
除孙周等族除近支较为富裕外,远支受照顾不多,穷困者颇多。
虽说儋罗远在异乡,加上工匠,倒也有三十余户、一百八十余口愿意留在济州开垦这片从儋罗人手里得来的荒地。
为了消防儋罗人的戒心,林缚没有直接在济州港设巡检司,将军民政务都交给葛长根负责,从儋罗岛运了百余匹优良仔马便跨海返回崇州。
***********
黑水洋航线的运力,除了与船舶装载总量有关之外,港口的装卸能力也是制约因数。
黑水洋船社目前远海总运力就达到八万石,计有五百石双桅以上的大中型海船九十六艘。
这么多船仅仅是利用观音滩及崇城港(含南崖码头)的泊位靠岸来装卸米粮,即使不缺力工,即使昼夜不休,不出意外,装卸一次也要七八天的时间——这还没有考虑水营战船及其他商用民船或渡船停泊占用码头泊位的情况。
港口的扩建需要时间,林缚这时候自然要将鹤城、江门两地的港口资源也用上,甚至还要在九华建内河码头。
江淮之间的沿海地区,由于潮水顶托的作用,使得近海处沙淤水浅,不利大船靠岸停泊。但,由于潮汐运动规律,使得浅海淤沙间也存在少量的深水航道,大型海船可以直接靠岸停泊,成为江淮之间少有的天然海港。
早在千年前,当地人就从近海淤沙间发现鹤城水道,出海渔船在此聚散,鹤城渔港的形成时间要远远早于鹤城草场,也要比运盐河挖掘早数百年。
待运盐河清淤事结束,鹤城通过运盐河与西山河水道与崇城相接,比绕走江门要近百十里,将成为除崇城外的另一个重要港口要塞。
除了新崇城、西沙岛之外,南迁者将有相当一部分人分散到鹤城、江门、九华等塞安置。
林缚与孙丰毅、周广南以及安置在鹤城的两百余户的南迁者在鹤城港登岸,其他人则随船队继续南下,绕过鹤城东南的沙角,从江门进入扬子江。
林缚归程未定,崇州这边也无法提前安排迎接事,除王成服来,只有在附近组织运盐河清淤事的林梦得、李书义、孙敬堂、葛司虞等人闻讯赶来鹤城相见。
***********
相比北地的酷寒,二月中旬的崇州已经不那么寒冷。
林缚穿着青衫夹袄,站在海塘上,为孙丰毅、周广南等人介绍鹤城众人及风物。
“相比战前,在鹤城塞的外围筑了一道夯土城墙,如今已成纵四百余步、横六百余步、内藏船坞、外滨海港的大城,单纯以占地规模及内外城来说,鹤城比新崇城要大得多,”林缚笑道,“王成服是鹤城司巡检,这边的情况,还是由他给大家介绍……”
宋小波才是鹤城的真正主官,王成服的鹤城司巡检还是林缚私设,他倒是很规矩的过来相迎,又很老实的先告辞离去。
王成服给林缚及诸公作揖行礼,说道:“鹤城规制虽大,但远远称不上雄城、坚固。崇州夏秋多豪雨,土质又松软,城墙仅是夯土版筑,坚固不足,易崩坍,还需要外砌青砖包覆。此外鹤城滨海,易受大风海潮之灾,接下来还要对海塘进行加固,还要在海塘内外种植大片的杂林,以防海防风护地护堤——等真正的新鹤城建成,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及持续投入。”
“除了保护鹤城不受风潮之灾外,海塘及防海林带可以继续往南延伸,那些寸草不生、易受海潮灌漫的滩涂地就有条件改造成良田,”林缚对周广南、孙丰毅等人说道,“我不赞同你们在崇州圈买田地,但是你们要将银子投进来建海塘,将这大片的滩涂改造成桑棉田,我是举双手支持的……”
鹤城除草场外,倒有近半土地是沿海滩涂、沼泽,真要花大力气开垦起来,在草场之外再得百万亩地轻而易举。
开垦西沙岛,一半年的时间,开垦桑麻棉稻麦等良田近十六万亩。但是林缚前后投入超过二十万两银,仅米粮一项运上岛就有二十四万石之巨,还要加上近三万人持续一年半的辛苦劳作,才有这样的成果。
中原、山东大战,流民大量南涌,劳力不缺,但是林缚这时候要将手里的资源集中起来去建设江东左军及靖海水营,手里没有在鹤城东大规模建海塘、开垦荒滩的资本。
林缚不希望孙、周等南迁宗族与崇州当地人争地,但是推他们来鹤城建海塘、开垦荒滩,有百利,也不会引发南迁宗族与当地势力之间的矛盾。
林梦得笑道:“孙、周两位兄长当真先要去西沙岛看看,与天斗,才叫其乐无穷。两年一座江滨荒岛,硬是给我们开出十六七万的良田来,叫许多再次经过西沙岛的人都瞠目结舌……世人皆说大人之谋算在战场,却不知战场之外才是见真功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