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上)

作品:《异说三国

    前线战事如火如荼,一路不断有残败兵马陆续退回江夏方向。我遥望远处冲天火焰,心中略觉惭愧,毕竟是数万将士性命。唉,刘备若是诚心待我,又何至于今日之败?我转头看着身后伫立的桓易,忽然问道:“我是否过分了些?”
    桓易也注视前方,默然道:“先生征战多年,还看不惯这等场面么?今日之败,先生已经向陛下进谏多次,均不得采纳。岂能怪先生?”是啊,我只能以劝谏多次,聊以自慰,不过是否真心如此,我与桓易都心知肚明。此刻刘备正在与陆逊大军苦战,而我却只将兵马驻扎在江夏城东三十里外,若刘备知道此事又该作何感想?
    古时战争没有飞机,大炮,所用最厉害的武器不过水火无情二物。我李兰何幸,回到三国居然亲自见证了两次最重要的火攻战役,赤壁之战我还是坐壁上观,如今的刘备东征,却亲自参与,或者说从某一方面造就此役。只是地点不是在夷陵,后来的历史学家会怎样命名这场战役呢?
    一阵急促马蹄声打断我的胡思乱想,马上骑士飞驰上土山,上前与桓易耳语几句。桓易急忙赶到我身旁,低声道:“陛下已经派来第三次求援了。”我漫不经心地问道:“人呢?”
    “已经处理掉了。”桓易犹豫道:“看来前面情况十分危急,先生若再不出兵,只怕陛下坚持不住。”刘备倘若真的战死疆场,对我也极为不利,不过刘备身边忠勇之士,不乏其人,岂会如此轻易尚命?
    我微微摇头,问道:“可有问知陛下现在何处?”
    桓易道:“约在四十里外,正向江夏败退。”
    “派出探马,陛下御驾在十里之内,便来回报。”救援刘备可以,但是却不能在损失我现有的兵马,林杨带回来的只有万余部众,而且都是忠心于我,我岂能用他们的性命去换刘备的御林心腹?
    桓易领命下去安排,我又使人在左右山林之中,多插旌旗,以为疑兵。虽然未必能瞒得了陆逊,但缓得了一刻是一刻。时间缓缓而过,派出的探马终于回转,言明刘备在众将保护之下,已经退到离我驻扎之地只有十里之遥。我急忙翻身上马,与桓易二人带兵杀出,勤王保驾。
    军马行不多久,就见前方旌旗散乱,人马嘈杂,有大队兵马迎面而来。我心知是刘备败军,却故作不知,上前大声喝问道:“前面是哪位将军部下?”
    对方兵马见是自家援军,无不欢呼雀跃,一将越众而出,高声喊道:“李先生,陛下在此,快来护驾。”我急忙与桓易打马上前,只见对面败军散开一条大道,关氏兄弟护着刘备骑马出来。我急忙滚鞍下马,跪俯在一旁,道:“微臣救驾来迟,万望陛下恕罪。”
    刘备此刻哪还有精神来治罪?慌忙道:“爱卿平身,后面吴军追赶甚急,且先退回江夏再说。”向我身后打望一番,又问道:“何以是先生统军?黄公衡何在?”
    我起身道:“陛下数度使人求援,黄权拥兵自重,不发救兵,微臣心念陛下安危,故而斩杀黄权,夺取兵符,前来接应陛下。”
    刘备闻言,脸色陡然一变,怒道:“黄权身负重任,却远不及爱卿忠义,杀之是也。”
    现在刘备已经把我看成是救命稻草,就算心中有些疑问,也不敢贸然开罪。我心中暗自窃喜,朗声道:“请陛下先行,微臣断后。”
    刘备感激地看了我一眼,又说了两句体面话,便在关氏兄弟拥簇之下,急急望江夏城而去。我冷眼看着刘备枯瘦的背影,此人已经是六十二岁高龄,而且自法正事件而来,身体一直不好,如何能承受这般打击?刘备大去之期不远,而我也就当之无愧的成为与孔明一起遗命托孤的重臣,嘿嘿……
    “恭喜先生。”一声细小的道贺之声,打断我的无限遐想。我转眼看去,却是严鹏不知何时行至我身边,意味深长对我一笑,又打马跟着刘备而去。桓易在我身后不远,也听到严鹏之言,不由脸色大变,低声对我道:“先生,此人已看穿先生所谋之事?”我点了点头,不过想来他并无恶意,否则早向刘备禀告,将我除之而后快了。
    东吴追兵转眼而至,为首大将潘璋,耀武扬威上前。桓易向我抱拳一礼,便带兵冲杀上前,潘璋一路追亡逐北而来,不曾作有准备,被桓易这支生力军冲杀一阵,顿时溃败而走。我见吴军退却,也急忙下令收兵,由桓易带人断后,引兵回转江夏。
    我与桓易退入城中不久,便见远处吴兵源源不断地赶至,在城外扎下营寨,把江夏城四面围得水泄不通。此刻刘备已经在太守府中暂时安顿下来,关平等将都与我在城上巡视,情势危机,见面交谈的时间都没有。诸将见吴军众多,且军中隐有“孙”字大旗,知是孙权带柴桑兵马亲自,都不由暗自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