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4)

作品:《秘藏1937

    继续~~~~~~~~~~~~~~~~~~~~~~
    全文字-www.
    方隐锋心旌一跳,道:“玺?难道是……玉玺!”
    全文字-www.
    茹淡月道:“这不就是一个印章吗?有什么稀奇的?”
    全文字-www.
    方隐锋道:“玺和印当然不一样。印信如同签名,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的才叫印。”
    全文字-www.
    茹淡月道:“洪秀全也曾称帝,这是他的玺?”
    全文字-www.
    方仰善道:“洪秀全的帝玺在天京城破之日便被湘军夺走,这枚珍藏的玉玺,从字迹上看,恐怕就是传说中的秦始皇‘传国玉玺’!”
    全文字-www.
    茹淡月吃了一惊,道:“秦始皇?那么久远……”
    全文字-www.
    方隐锋点头道:“当年秦王嬴政统征灭七国、一统天下后,为了便于传达旨意,应有一方无比威严的印章,遂命丞相李斯亲撰印文,交给天下第一雕玉高手孙寿精心刻制。玉印雕好后,秦始皇十分喜爱,冠其名为‘国玺’,并且规定这个‘玺’字不准尊卑通用,只限帝王所有。从此,这块玉石成为不朽圣物,被人看成皇权正脉的凭证。自秦以后的岁月中,无数英雄豪杰和做着皇帝梦的各色人物,为了得到这方‘国玺’,不惜兵戎相见,血腥夺杀,不知多少人死在对它的贪婪之下。”
    全文字-www.
    方仰善接口说:“秦始皇刻制玉玺的经过,汉代以前的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玉玺的名称最早见于《汉书-元后传》,其时称为‘汉传国玺’。班固曾解释说:‘汉高祖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奉上始皇玺。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可是子婴献出的这方传国玉玺究竟是什么模样,班固没有说明,倒是唐人徐令言的《玉玺记》中有描述:‘玉玺者,传国玺也,秦始皇取蓝田玉刻而为之,其书李斯所制,回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四寸,钮五龙盘。’”
    全文字-www.
    茹淡月见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言,记忆力惊人,满心钦佩。
    全文字-www.
    方仰善接着道:“古籍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六玺的用途各不相同,由符节令丞掌管。然而,传国玉玺不在这六玺之内,因为这个玉玺是用来代表正统皇位的,谁想成为天下共尊的‘真命天子’,就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只有这样,他的皇位才算合法,否则只是自封的孤家寡人。”
    全文字-www.
    茹淡月道:“从秦朝到现在两千多年历史,朝代轮换,君主更迭,这方传国玉玺又是如何传递的呢?”
    全文字-www.
    方仰善道:“问得好。封建皇帝不可能由一家独揽,传国玉玺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隐时现。隐锋,你来给茹小姐说说传国玉玺的故事。”
    全文字-www.
    方隐锋笑道:“大伯,在您老面前说史,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全文字-www.
    方仰善道:“你说,你说,我考考你的记性,当年读过的书是不是都忘了?漏掉什么,我给你补上。”
    全文字-www.
    方隐锋想了想,道:“既然大伯点了我的名字,我也只好卖弄卖弄了。据《玉玺谱》和《秦玺始末》记载,秦始皇自从有了这方玉玺后,视同自己的命根子,须臾不离身畔。当他做皇帝的第三年,南巡至洞庭湘山,忽然间风浪大作,龙舟将倾,此时秦始皇为了保住性命,无奈下持玺祭神,将玉玺抛入湖中。后来一位不知姓名的渔夫捞出了这件宝贝。八年后,一位秦朝官吏路过宁秦邑平舒道,有人献上玉玺,道:‘为吾遗滈池君。’秦始皇大喜过望,传国玉玺失而复得。”
    全文字-www.
    方仰善道:“这是一段传说,并非正史记载。你继续说下去。”
    全文字-www.
    方隐锋道:“后来刘邦率军攻克秦都,秦王子婴以绳系颈,跪在咸阳轵道旁边,献上只传了十五年的玉玺符节。刘邦在洛阳称帝后,对玉玺珍爱有加,并正式更名为汉传国玺,放在深宫小心看守,平平安安过了二百多年。西汉末年,王莽当权,小皇帝年仅两岁,传国玉玺由王莽的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王莽命弟弟王舜向孝元太后索取,孝元太后心向着汉室,被逼不过,一怒之下将此镇国之宝掷于地上,当即被摔坏玺纽一角。王莽并不计较,将其拣来用黄金镶补,虽说金玉齐贵,但这一举世无匹的至宝,还是留下了令人扼腕的缺痕。”
    全文字-www.
    “也许是命运弄人,这方被摔坏的玉玺在王莽手里也只攥了十五年光阴。宫室内乱,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传国玉玺被禁军将领公宾所得。公宾持玺至南阳,献给了自立为帝的淮阳王刘玄。两年之后,赤眉军起义,杀死刘玄拥立刘盆子,传国玉玺随即落入刘盆子之手。他也只玩赏了很短时间,便兵败宜阳,再也不敢将传国玉玺据为己有,乖乖送给了光武帝刘秀。从此,传国玉玺在洛阳皇宫内先后经历了十一个皇帝,过了一百七十多年的安定生活。直至东汉末年,十常侍乱政,汉少帝刘辩被张让等人劫持到小平津,匆忙中将宝贝遗失了。不久之后,董卓专断朝政,曹操、袁绍等十八路诸侯起兵讨卓。豫州刺史孙坚率先攻入洛阳,在整修汉陵清扫宗庙时,意外发现失踪的传国玉玺。他萌生异志,以为可以面南称孤,遂交夫人吴氏小心看管。不料孙坚无缘享受,很快就阵亡于岘山。袁术借吴氏扶梓归里之机,将她扣押并夺走玉玺,谁知袁术不久也死于寿春。其妻护棺回汝阳,汝南太守徐璆仿效袁术的做法,不失时机地抢回了传国玉玺,接着不辞辛苦地跑到许昌,将它献给了汉献帝。而此时的曹操正挟天子以令诸侯,传国玉玺实际上落到了曹操的手里。”
    全文字-www.
    方仰善道:“看来你三国这段书读得不错,没有什么纰漏。”
    全文字-www.
    方隐锋喝了口茶,接着道:“曹氏建魏以后,为了标明自己的王朝是天命神授,又在这方玉玺的肩部增刻‘大魏受汉传国玉玺’七个隶书。仅仅过了四十多年,晋武帝司马炎夺政,成了传国玉玺的新主人。晋怀帝永嘉五年六月,前赵刘聪的大将王弥、刘曜率兵攻入洛阳,将传国玉玺抢到了平阳。十八年后,后赵石勒灭掉了前赵,他仿效曹丕的做法,在玉玺另一侧又刻上了‘天命石氏’四个字。可是老天并不保佑他,大将军冉闵杀掉了后赵的石鉴,将传国玉玺偷偷据为己有。两年后前燕国君慕容懏又灭掉了冉闵,宣称冉妻交出了传国玉玺,并特意改年号为‘元玺’。事实上慕容懏连传国玉玺的影子都没见到,原来他在攻打冉闵的老巢邺城时,曾乞求东晋军队援助,濮阳太守戴施要挟他交出了传国玉玺,并立刻派出精锐铁骑,将它带到了建康,献给了晋穆帝司马聃。以后,传国玉玺在东晋六个皇帝手里渡过了七十多年的光景。”
    全文字-www.
    “东晋灭亡后,传国玉玺几易其主,为南朝的萧梁所得。太清二年侯景作乱,从梁武帝萧衍手里夺走了传国玉玺。不久之后,梁都督王僧辩打败了侯景,玉玺落入侯景亲信赵思贤的手里。赵思贤匆匆献给了刺史郭元建,郭氏自忖难成气候,便长途跋涉将其转献于北齐文宣帝高洋。当传至齐幼帝时,他无力看护住这一至宝,遂为北周所得。仅仅过了四年,又被隋文帝杨坚握在手里。再过三十七年,天下大乱,义军蜂起,李渊父子起而荡平群雄。直到唐太宗登基,仍没见到这方传国玉玺,不免对此拳拳在念。贞观四年,流落于突厥的传国玉玺姗姗归唐,李氏王朝置之左右,精心呵护,先后传承二十三帝,在长安皇宫安居了二百七十多年。”
    全文字-www.
    听到这里,茹淡月轻轻吁了口气,道:“发生了这么多事,才刚刚到了唐朝。”
    全文字-www.
    方隐锋道:“历史长河,弹指百年。这方玉玺虽然没有生命,却是历代王朝兴衰的见证。”顿了顿,又道:“唐末时期,朱全忠篡夺了唐朝的权柄,自然不会忘记霸占传国玉玺。但也只有十几年时间,又被后唐皇帝抢回。清泰三年,石敬塘引契丹大军攻至洛阳,唐末帝李从珂看江山不保,惊恐中登上玄武楼*身亡。‘儿皇帝’石敬塘等人遍寻玉玺不得,从此这一至宝又一次不知所踪。”说完这段话,他长出一口气,道:“从秦王朝到唐末,千年历史,传国玉玺在一个个当权帝王手中辗转,无人不想紧紧把它抓在手中,却也无人能把它永远留住。”
    全文字-www.
    方仰善叹道:“是啊!为此起了多少干戈,流了多少鲜血!小小一方玉玺,记载了无数沧桑,见证了无数兴衰。”回手指了指满屋的书籍,道:“隐锋读书很仔细,记性也不错,不过还是没有说完整。自唐末之后,关于传国玉玺仍有不少记载。虽然失去玉玺是件天大的撼事,但是皇帝的宝座却不会因此空闲。五代十国时期的诸多‘真命天子’以及宋王朝的赵匡胤等人,照样有滋有味地当着他们的皇帝。不过,各个君主还是盼望有一天玉玺能再现天下,不惜重赏搜求此宝。果然苍天不负孤家寡人,宋哲宗三年,咸阳一个农民段义在刨地时得到一方‘背螭钮五盘’的玉印,看上去‘色绿如蓝,温润而泽’,经蔡京、李公麟等十三人反复鉴定,确认此印是‘非汉以后所能做’的‘真秦制传国玺’。但是,此物为何失于洛阳而重现于咸阳,蔡京等人没有一人能说得清楚。宋哲宗不加追问,自管兴致勃勃地拿来便用。可惜好景不长,这方玉玺只用了三十年,徽、钦二帝做了金国的俘虏,玉玺也被同时掠走,不知去往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