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补铁锅

作品:《甲申天变

    霍山县,原属六安州辖下,后划归到庐州。
    虽然这个小县城还是一如既往,没有丝毫的改变,可名义上算是高了一个级别,从县城升级为市级县(是按照现在的理解方式说的,那时候铁定没有市级县这个说法,哈哈)。
    终大明一朝,庐州就属中央直辖,尤其是在靖难之后,距离最近的陪都南京根本就管不到眼皮子底下的庐州。无论是官吏置制还是税负银钱,庐州都是直接和京师对口的。
    按现在的说法,庐州就是大明朝的直辖市,舒城作为直辖市下辖的县城,自觉比普通的小县小城要高贵那么一点。
    军事上归属中都留守司,可大名鼎鼎的中都留守司主要的势力范围是在大明的龙兴之地凤阳,在庐州的势力仅仅是一卫一所而已。
    庐州的大明官军应该有五千人马左右,当然这是纸面上的数字,至于现如今还有几个能战之兵谁也说不清楚。(整个中都留守司的总兵力应该有四万五,但是应该有是一码事,实际上有没有又是一码事――作者按)
    前些年纷扰大半个天下的农民军把老朱家的祖坟都刨了,也没有见几个能打能杀的大明官军。到了今天,中都留守司算是彻彻底底的完蛋了。取代中都留守司的就是黄得功的人马。
    自从福王称帝以来,马士英督凤阳庐州,算是黄得功黄部的顶头上司。
    可黄得功和南京新立的小朝廷不和就是个瞎子也能看出来,市井传言黄大将军经常破口大骂马士英马大督师,就是弘光帝的诏书也敢当着宣旨宫人的面撕扯的粉碎。
    黄得功和弘光朝有什么恩怨,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利益纠葛,平头百姓也说不大清楚,就明白一个道理:现如今这世道,弘光朝的政令也就在南京城之内还算好使,真要想把统兵的大将怎么怎么样,是门儿都没有。
    别说黄得功,江北四镇又有哪一个是把南京朝廷放在眼里的?
    江南有大明官军百万,可谁都知道这一百多万是怎么回事儿。
    江北四镇就不必说了,他们根本就不大理会小朝廷。现在的黄得功正和徐州的高杰闹意见,双方兵马调动频繁,要不是史可法史阁部往来奔走,早就火并了。
    虽然现在高黄两部还没有内讧,看那架势也差不多了。
    湖北的左良玉左部手上有八十万大军,算是绝对的实力派吧。可是左良玉几次表示小朝廷不是大明正统,看那意思说不准哪天就领着他那八十万大兵过来攻打。
    有人说左良玉是要借着这个由头夺权,还有人说是左良玉害怕闯军想要离开湖北,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说法多了去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老百姓也无从得知。
    大伙都明白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大明朝的这半壁江山呐,肯定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就算闯贼和建州奴不过来,他们自己个儿都能打起来。
    还有桂王、鲁王,潞王……这些个龙子凤孙都眼馋福王,都想做皇帝,都等着看热闹呢,说不准这热闹里头就有他们的一份儿。
    住在城里头的老孙头原本是凤阳人,后来凤阳闹闯贼,这才领着老婆孩子到了舒城。因为是外来户没有地产,只能做些零散的小生意养家糊口。
    在舒城的这些日子里,老孙头钉过马蹄掌,熬过驴皮胶,前些日子有操弄了一套家什,走街串巷的补铁锅。
    “补锅――补铁――锅――”伴随着招财板儿的节奏,老孙头吆喝着走过一条条小巷。
    日头都已经有两竹竿子高了,一个拎着破锅出来的人也没有见到。
    说来也怪了,串游了十好几条巷子,基本就没有瞅见几个人,偶尔有个人影也是行色匆匆。
    “鬼世道,他们的锅都该坏掉。”老孙头嘟囔着走上官街,准备找个便宜的摊子吃俩饼子,却发现官街上人潮汹涌,从一条条小巷中汇集出来的人流正朝南门疾奔。
    这么壮观的场面让老孙头连吃饭的心思都淡下去许多,赶紧拽住一个询问:“大伙儿这是要干啥去?南门有啥好看的热闹?”
    “太子,是去看太子。”
    “什么太子?”
    “崇祯爷的太子呗,太子驾临舒城,这可是百年不遇的大事儿……”
    自闯贼破京师崇祯皇帝煤山殉国以后,关于太子的流言是一个接着一个,有人说太子被李闯软禁起来之后又落入满洲人手中,还有人说太子已经葬身乱军之中,更有些无聊的家伙说太子已经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种种传言不一而足,可无论是哪种流言飞语,都是言之凿凿说的有鼻子有眼儿。说太子葬身乱军者甚至能够描绘出太子临死时被射中了多少飞矢;而持出家论调的家伙则更离谱,甚至说在某某山的某某庙亲眼见过已经剃度的太子……
    崇祯皇帝在位的这些年,除了以雷霆手段铲除魏忠贤之外,还真没有多少值得老百姓们称道的,大火儿在私下里也没少说这个皇帝的不是之处。真到了崇祯殉国之后,大伙儿才念起这位倒霉万岁的好处来。
    要是崇祯爷在位,哪怕是太子还在,哪里还轮得上福王做皇帝?福王根本就是个除了吃喝玩乐之外屁事不干的家伙
    管不住手下的武将,任由那些文官扯皮捣蛋,这些都是朝廷里的大事,老百姓们最多是在嘴上骂几句解解气,这也就罢了。偏偏这个肥的象猪一样的弘光帝穷奢极欲,根本就没有打算理会老百姓的死活。
    弘光帝爱吃鲈鱼,而且是爱吃三两以下的小鲈鱼,最重要还必须是鲜鱼……可他娘的鲈鱼是要到十一月才有的,逼着老百姓下河去淘鱼都逼出好几条人命来了。
    弘光帝爱住豪华宫殿,也不管不顾的就要人们贡献奇石巨木……
    弘光帝爱美色,这才坐上龙椅几天就已经下了两道广征民间秀女的旨意,下到地方上的天使们只要见到稍微有点姿色的姑娘,立刻在姑娘脑门上贴个黄花,这就算是弘光帝的女人了。
    为了避免家里的女儿被选进宫中,有女儿的人家都在急急忙忙的嫁姑娘。可是弘光陛下偏偏爱好广泛,不光好女色更有娈童之癖,这一下家里有俊俏儿子的人家可就遭罪了……
    一到这个时候,人们就想起崇祯爷的好处来。就算这位已经吊死在煤山上的万岁有再多的不是之处,总比弘光帝要好的多吧,起码崇祯爷不会挨门挨户的硬抢老百姓的儿女。
    崇祯爷的死是不能挽回了,可只要有太子在,也轮不到福王这么瞎折腾呐。
    大明朝仅剩下的这半壁江山,指定被南京这小朝廷玩的一点也剩不下。
    人们已经对大明朝失望了。
    偏偏这个时候久未露面、传说中已经死于乱军或者出家为僧的太子出现了。
    这让很多人在漆黑的现实之中看到一丝光亮。
    “崇祯万岁的太子?太子驾临舒城了?我就说嘛,崇祯爷不该是断子绝孙的下场。苍天有眼呐,我也得去看看。”听说崇祯爷的太子来了,肩膀上的家什仿佛也轻了许多,老孙头挑着担子跑的飞快,抢着去南门看大明太子。
    南门处,拥挤着的百姓堵的如墙似壁。
    一面上绣日月图案的血红旗帜正猎猎招展,旗下是一队队杀气腾腾的虎贲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