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三

作品:《篡唐

    裴淑英已年过四旬!
    但十载潜修,让她看上去依旧年轻。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一袭白衣,反倒更让她透出一丝清冷俏美……至少在李言庆看来,裴淑英似乎和十年前,没什么变化。对裴淑英,李言庆的心里很复杂。他有三妻一妾!
    朵朵和他青梅竹马,无垢更多的是一种宠爱,而裴翠云,则走出于一种尊重。若说最让他难忘的,恐怕就是眼前这个道装女冠。毕竟从年龄上来说,裴淑英和他的实际年龄,似乎是最为契合。十年前,裴淑英被迫在浮山修行。
    十年后,裴世矩已无法形成阻碍,可当李言庆见到裴淑英的时候,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浮山观中,共有七八个女冠。除了明月之外,其他人都非常规矩的回到各自的房间。
    因为她们看到站在道观外的苏定方……堂堂舒州总管,也只能在道观外面守护,那道观里的男子,更非等闲人可比。大富大贵未必算得上贴切,肯定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明月奉上茶水后,便悄悄退出禅房。她也看得出,这禅房里的青年男子,和她的师父,似乎有些纠糌方,大雪。李靖冒着大雪视察完了军务之后,返回灵州都督府。突厥人又开始有些不安分了……
    每到这个时节,突厥人就会活动频繁,屡屡犯境寇边,袭扰掠夺边境。对此,李靖自然早就做出安排。只是这边境线太长,虽有长城防线做依托,终究是有些被动。突厥人袭扰频繁,李靖即便是掌控十万大军,但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
    每每想及此,李靖就会感到非常恐屈。
    本来,在武德七年初,李靖已做好了出兵漠北,和颏利可汗决战的计划。当时的灵武大都督李玄霸,对李靖的这个计划也非常赞成。就在万事俱备,等待朝廷批准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杨文干之乱,一下子令李靖的所有计划随之落空……特别是随后李玄霸被召回长安,李靖旋即在李世民和李玄霸的推荐下,成为灵武大都督,戍卫灵州,抵御突厥。官,升-7!但李靖并不觉得怎么开心……原因嘛,非常简单。随着李玄霸被召回长安,李靖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都付之东
    也许走出于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李渊敕令李靖坚守灵州,不得捕自与突厥人开战。用李测的话说:今天下方定,百姓厌战,不宜轻启战端。
    突厥兵力强盛,当徐徐图之。若冒然与之交锋,势必会令关中再次激荡,实当慎之,慎之……对李渊的这道敕令,李靖可以理解!
    毕竟太子之争牵扯到了国本,理应谨慎对待。孙武曾说:兵者,国之大事!李测在朝堂内部尚未平靖的状况下冒然和突厥开战,当然会觉得心里没底儿。可李靖又不甘心,为了这次突厥之战的计划,他可说是呕心沥血,费尽心思。数载努力,就这样报废了?但即便心中不满,李靖也只能接旨。
    如果没有朝廷的支持,单凭灵武的兵马,自然无法和突厥相争。
    不过心里面,对李世民这种行为,多多少少生出一丝愤慨……同时,李靖心里又有些羡慕。看人家杜如晦在辽东,做的好大事情。
    震慑契丹,威逼鞔靼……甚至还夺取了辽东三馈,将大军直接齄扎于高句丽境内,虎视眈眈。杜如晦手中可没有十万大军!然而他却做出了令李靖羡慕妒忌很的功业。
    灵武都督府的确是受到朝廷的照顾,要粮有粮,要人有人……但相应的,也受到诸多节制。杜如晦在辽东做的有声有色,李言庆在岭南更是风生水起。
    哪怕当初李靖是为了淡化李言庆在中原的影响力,而献平南十一策。但实际上,李靖的诸多算计似乎并未伎李言庆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强盛起来。平定岭南,夺取彩云之南,令东南诸国纷纷臣服。
    如果算较起来的话,李言庆在岭南蛮荒之地,过的甚至比他李靖在灵武还要有激有味……一个是无拘无束,开拓疆土。一个是满心算计,只备那太子之争。不经意间,李靖的心里便产生出了一些莫名想法。
    只是他能隐藏自己的心思,同时对李言庆虽然钦佩,但一想到他的身份,那点小心思,随之幻灭。李言庆能力虽强,却终究不是皇子!这样的人,就算本事再大,将来也一定会不得好死。
    毕竟,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允许臣子的强势。哪怕这个臣子,是宗室,是自己的子侄。这一点从李渊要召李言庆回长安,就可以看出端倪。
    一方面,李渊是要下定决心,扶立太子李建成;而另一方面,未尝没有顾忌李言庆坐大,把他召回长安看管起来。毕竟在长安,李言庆就算有天大本事,也难以翻腾出浪花吧……卸下衣甲后,李靖便坐在书房里,准备处理公务。
    就在这时,有牙兵在门外禀报:“大都督,府外有一人,说是大都督兄长,前来拜会!”
    兄长?
    李靖不由得一怔,连忙起身“快快有请!”
    不过心里面却有些奇怪:大哥不是归附郑王千岁去岭南了吗?怎么会突然来到这里?
    隐隐约约,李靖猜出了李端的来意。
    但另一方面,他又感到疑惑:大哥想要劝说我归附郑王吗?
    可当年他就没能说服我,如今又准备如何劝说我呢?难道说,郑王此次回长安,别有用意?李靖越想,越觉得这里面有文章。就在他沉思的时候,牙兵领着一个老者,来到书房门外。李靖抬头看去,那老者正是他的大哥,李端!“哥哥,你怎么来了?”
    李靖忙挺李端迎进了书房,示意牙兵退下之后,亲自为李端奉上一杯茶水。李端一袭青衫,风尘仆仆。
    他饮了一口茶水后,上上下下打量李靖,许久开口道:“药师,我这次来的目的,想必你也猜到一些……呵呵,我也就不再赘言。从小到大,你一直都比我聪明,舅舅也好,其他人也罢,都说你日后成就,必然是难以估量。你有你自己的主见,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不打算劝说你什么,而是想要和你打一个赌,不知道你敢不敢应下?”与当年相比,李靖清楚的觉察到,李端在言语中多了份难言的自只是,打赌吗?李靖眉头一蹙,凝视李端半晌后,沉声问道;“兄长,你准备打什“我问你,你对朝中局势,如何看待?”“局势?”
    李靖犹豫了一下,轻声道:“陛下显然已下定决心,扶立太子……朝-中局势,想必会随之平缓吧。”“也就是说,太子会得势吗?”“这个……应该吧!”
    李靖犹豫片刻,点了点头。随后,他疑惑的看着李端“难道兄长以为,会有变数?”“变数嘛……呵呵,我和你打这第一个聘,太子定难得势!”“你的意思是说……”
    李靖愕然,旋即浇灵灵打了个寒蝉“难道兄长以为,秦王还有机会?”“依我看,秦王恐怕同样没有机会。”“恕小弟愚鲁,太子不得势,秦王不得势,难道说郑王吗?”
    李靖不由得笑了,看着李端问道。
    “最迟年底,必见分晓。”
    李端沉稳说道:“在此之前,我会留在灵州。如果我说的对,到时候就请兄弟你应我一桩事。如果我输了的话,任你吩咐,我绝不反悔。“现在已近十一月,呵呵,兄长愿意留在灵州,我高兴还来不及
    舅禁生前曾说过,不要我们卷入这皇家之中的事情。不过我还是愿意和兄长打这个赌,看这年底是否会见出分晓。李端微微一笑,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茶水。那份沉冷的气度,让李靖心里更产生出几台峭-奇……
    他实在是想不出来,郑王李言庆这喉咙里藏得究竟是什么药。同时他也好奇,李言庆,又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呢?当晚,李靖在府中设家宴,为李端接风洗尘。
    算算时间,兄弟二人自大业中,就很少在一起喝酒。当初李靖决意归附李世民的时候,曾和李端通过几次书信,但每一次,兄弟两人都会因政见不同,而产生分歧。此后,李端归附了李言庆,并随李言庆一起去了岭南。
    兄弟二人再也没有见过,甚至没有运过书信。如今再次相逢,自然心里极为高兴,痛饮开怀。李靖喝得有点多了,熏熏麸瞠■下。不过,就在他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一阵急促的叩门声,将池惊“何故扰人清梦?”李靖不免有些不快,披衣而起,走出卧房。
    门外,牙兵则手持一封书信,双手呈到李靖面前“回大都督,长妥有书信传来,有急事呈报大都督。”李靖一怔,连忙接过书信,取出来就着屋中的烛光看去。
    片刻后,他脸色不由得变得有些阴沉起来,摆手示意牙兵退下,旋即转身,来到李端的房门外。“大哥,长安传来消息!”李瑞也已经睡下了,不过被李靖叫醒后,并没有表露出什么不满
    李靖看着李端,一字一顿道:“平阳公主于前日病故,大哥既然途径长安,想来已然知晓?”李端轻揉面颊,对李靖道:“药师,用郑王的话,好戏才刚开始。
    在此之前,你只需按兵不动即可……从现在开始,你我都必须置身事外,且冷眼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