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卫鞅,还是走了

作品:《秦歌一曲

    北信君把手放在了自己的头上,一种历史的沉重压在了他的头上,万万想不到他把卫鞅带到了齐国竟然还会出这样的事情,不是离谱,而是不一般的离谱!北信君很奇怪自己竟然没有立时把卫鞅斩于自己剑下的想法。他当然不能杀百里老人了,那主要是没有必要,再一个他对墨家的倚重太重要了。北信君要大大的利用墨家,这一点上不容置疑,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杀百里老人,等于得罪了玄奇,更重要的是,这个百里子竟然还算得上是鬼谷门,北信君可是深深知道这个鬼谷门的可怕,人才就是他最强大的武器,各种人才一出世,你有什么算计他们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那才真叫一个离谱。
    就听百里老人呵呵笑道:“秦国出了求贤令,你不知道吗?”卫鞅不疑有它道:“身在深山,消息闭塞,卫鞅确实是不知。”玄奇对北信君道:“卫鞅不是你的朋友吗?你为什么没对他说这件事?”北信君笑道:“本君要来齐国,这是正好和卫鞅一起来,却是本君疏忽了!”
    玄奇道:“你就是故意的,你是不是想要卫鞅到你的东骑去帮你?”北信君说不出话来!连卫鞅也踌躇着,不知道要怎么说话才好。百里老人呵呵笑道:“卫鞅啊,这是秦公发出的求贤令,已经有几个月了,有没有兴趣瞧上一瞧?”卫鞅再无多想,道:“正要见识!”
    玄奇得意的向北信君抛个白眼,拿出一封竹简,在众人面前晃了一下子,然后打开。北信君一推手,笑道:“小兄弟雅言纯真,就由你来念吧……”
    玄奇展开竹简,清了清本就无一丝杂音的嗓子,然后道:“求贤令国人列国贤士宾客: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河西失地,函关易守,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国人宾客贤士群臣,有能出长策奇计强秦兴秦者,吾且尊官,领国政,持权柄,与寡人共治秦国。”
    “好——”一声赞叹,只见一个青布的儒生出现,这人上了楼就听到了玄奇的说话,因为玄奇说的是雅言,他就忍不住听了,听到最后,再也忍不住,赞叹出声来。卫鞅等人回头,却见隔壁的男子站起来道:“弟弟!”那说话的儒生道:“哥哥!”说着,兄弟两还见礼!
    然后对卫鞅百里等道:“云阳赵亢,在下也是秦人,老人家也是么?”百里子笑道:“正是!”赵亢对卫鞅道:“这位士子,我入齐有三年,却未见过足下,是刚刚来齐国的么?”卫鞅道:“在下卫人!从前来过,后来回国了!”他回的是魏国,却不是卫国,只是此中细节,自然也不必一一明说。赵亢笑道:“足下若有心入秦,来日同殿为臣,亦未可知!”说着自己向着自己的位子去了。方一坐下,赵良就道:“弟弟,你决意回国?”
    赵亢道:“哥哥,秦国穷弱,正是要我辈出力,扭转粗野的风气,此不是你我穷首入学的目的吗?”那景监笑道:“说的好,秦国是老秦人的国家,自然要老秦人来建设,现在秦国穷弱,就是因为武夫多,而良臣文治之士少,此也是秦公出求贤令的原因。”
    赵良摇摇头,道:“此言非也,秦国一向喜武好战,岂是我文学之士可入,弟弟,你要入秦,也当想想你学的是什么,我也想大秦好,但是大秦却未必会用你我之学,到时悔之晚矣,还不如继续治学,也好得以清静心。赵亢不悦道:“哥哥,孔圣说过,学而优,当仕,你我为秦人,就仕,当然是要仕秦,岂有弃祖国而就它国哉?再说秦公发出求贤令,求贤治世之心,亘古未有,我等岂可冷了秦公的这片心意?”赵良叹道:“弟弟,哥哥是为了你好,你我都是文人,喜好文事,秦国喜武以久,血气争强从未有变,岂是你一人之力可以扭转的?好弟弟,我只怕你到时遭无妄之灾,就悔之晚矣。”
    赵亢扬身而起,他注视自己的哥哥,一直以来,就才学来说,哥哥一直是在他之上的,他本不以为秦国的求贤令有多真实,也没有想过响应求贤令回到秦国,但没有想到的是,秦国竟然专门的派出来人了,要请他们这些本出于秦国的士子回到秦国,本来,他们这些人在齐国经受了文风的熏陶,对秦国那种只知道打仗的作风很是反感,但感觉到了秦公的诚心,赵亢的心动了,他本来以为哥哥也会和自己一样,毕竟学而优则仕,这本就是孔子提出的主张,也是他们这些从事儒学人的向往,若然没有这一句话,儒学者必不会有现在的人数。之所以那么多的人从事儒学,说到底其实还不是想要当官!说治学,真正把心思放在治学上的有几个?都是求仕不成再转而治学的,现在大好的当官机会就在眼前,岂有错过的道理?
    “赵亢此心回国,决无更改,哥哥不回秦,弟弟管不着,可是我回秦国,是回定了的!”说完这句话,赵亢向景监行了一礼,然后道:“两位放心,我必然会游说齐国士子入秦,稍有成,必是我赵亢回国之日!”景监道:“秦国必不会负君等!”赵亢感动的点点头,却是对着哥哥一拂袖子,不屑的而出。
    眼见赵亢匆匆的来了,又匆匆的下楼,北信君笑道:“真是有趣,来了就走!有性格!”
    玄奇道:“不要打扰卫鞅!”这时,一直沉浸在求贤令中的卫鞅回过了神来,他的眼中灼灼发光,喝道:“好一卷求贤令!”百里老人笑道:“好在何处?”卫鞅用他那特有的抑扬顿挫的音节道:“此,诚五百年,一卷雄文也!”边上人道:“说的好!”却是那个黑皮的秦国公主荧玉,她现在化妆成一个黑皮小子,旁人一点也瞧不出她的性别,只可惜她的形象太深入北信君的心了,当年一剑,北信君可是刻骨难忘!
    北信君大异,一见,这小子不知怎么回事,从隔壁跑过来说话。北信君道:“你怎么跑过来了!”荧玉粗声道:“我听你们这边说话有趣,就来听了,这位小哥,我能坐这儿吗?”
    玄奇是一个老江湖了,她微微一瞧,就发现荧玉公主脸上那脖子下皮肤的颜色。再一**鼻子,一股女儿家才有的香气就扑出来了。笑道:“坐好了,这个家伙不吃人!”荧玉冷笑道:“他敢吃人么?”却又奇道:“我记得你,你跑齐国来干什么?”
    北信君只当没听见,却听百里老人微笑对卫鞅道:“你听此文,其意若何?”
    卫鞅笑道:“还不好说,不过我想到秦国去看看!”北信君道:“你真要去秦国?”卫鞅道:“还望哥哥了解我!”北信君本要说的话止住,过了一会儿,他道:“你就不想想自己的后果?”那荧玉大怒,道:“东骑……那个……秦国怎么了?凭什么就去不得了?”
    北信君冷冷指着卫鞅对荧玉道:“你知道他是谁?”荧玉道:“想要入秦的士子,怎么了?”
    北信君摇摇头道:“你和当年一样,无知又幼稚!”荧玉道:“你……”北信君冷笑道:“怎么,还想再刺我杀我?”百里老人道:“不知北信君怎么说?”荧玉道:“什么北信君?”北信君道:“卫鞅是法家,他入秦国,那就是要变法,卫鞅,你说你的法学是什么?”
    卫鞅道:“我方才说了,法令归一,法出无二,一切唯法……王,在法下!”
    北信君道:“就是了,秦国法纪废驰,法纲无继,卫鞅,你要去了秦国,就要立法,定法,执法,刑法。你自己算一算,这意味着什么?原本秦国之民之官无法无天,如天上之鸟,你却把他们全都关了起来,到时,你就会给自己树立无数的敌人,你的才学虽可强国富国,但是你的性命,却必不可保!变法是小逆天,岂可没有命填!到时,你的命就要填在你的法中!你此去秦国,固有机会一展你的所学,但也有很大的机会身死魂灭!”
    荧玉怒道:“你胡说,秦公一意变法,岂会让旁人去伤了他,只要是为了秦国好,我们秦国就不会亏待了他!”北信君冷笑道:“当今的秦公也许可以容得卫鞅,但安知第二个秦公是不是也可以能?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那个时候,卫鞅当如何?”
    百里老人笑了,他道:“卫鞅,北信君说的不无道理,自古以来,凡事关变法,无不是小心翼翼兢兢业业,一个不好,身死是必然,你可要想好了,老夫答应秦公举荐贤才,却也不忍见贤才为吾所坏!”卫鞅笑道:“既然老先生为秦公所请必知秦公其人,请问先生,秦公是可以托付变法之君么?”百里老人断然道:“秦公变法,其心志坚,不容置疑。若君去变法,自可一观真假!”卫鞅笑道:“说的好!”然后站了起来。
    北信君已经知道不好了,他摆摆手道:“你不要说了,要去秦国,你就去吧……我就知道我的地方小,你看不上眼……”卫鞅不好意思道:“鞅岂不知二哥的好意……只是……鞅的心里……二哥也是担心鞅,不过鞅可也不傻,要是真的到了那一天,鞅可还不会跑么?”
    北信君在心里哭,在历史上,商鞅变法成功后,本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当时他娶了一个好老婆,秦国公主荧玉。可问题在于秦孝公已经死了,而在秦孝公死后,天知道是什么意思,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秦孝公让儿子放卫鞅,但是嬴驷要报卫鞅刑流之仇,杀了他,还分了尸。还有一种说法,是秦孝公对儿子说卫鞅已经变法成功了,你现在只要杀了他,就可以平息那些老世族的愤怒,也可以借此认出那些老世族,然后你就可以行连环杀计,先杀卫鞅,但要维护新法,等到那些老世族再闹事,这点时间也够你调齐兵力杀那些老世族了,而且由于你杀了卫鞅,那也就是说,是间接的替了没死的嬴虔报了仇,这样的话,嬴虔就会铁心的支持你登立君位,如此一来,你的位子也就可以稳了!
    没有人知道当时的一切是怎么回事,也许秦孝公是不想杀卫鞅的,也许秦孝公做的和他老子秦献公一样。只是秦献公是把老公叔留下来给儿子放生的,但秦孝公却是把卫鞅留下来给儿子杀来立自己的君威的。历史没有人知道,但就实来说,以功利主义算法,第二种可能性最大,因为秦孝公本人不想杀卫鞅,他不杀还可以让自己保住清名,让他的儿子杀,这里面的好处真是太多了!以秦孝公的才能来说,他是绝对可以做到这样的算计的。
    这一点就和清朝的时候,乾隆皇帝不杀和坤一样。他在自己活的时候,一直的力保和坤,甚至连和坤把大清搬光了也没有说一句废话。他自己也是知道,他的算计就是,在自己临死的时候,和自己的儿子嘉庆说,将来国家没钱了,可以向和坤要。这一点很多学者都不明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在乾隆的时候,由于乾隆的好大喜功,所以国家已经开始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绝对的,这种是一种历史的洪流,他如时间一样不可抗拒!有一次乾隆自己查贪污,最后发现自己的国家已经整片整片的烂了,如果他真的铁了心反腐,那只会一下子把一地的所有官员从大到小的全抓了,这简直就等于逼自己的手下人全部起来造反。所以他把这种事情压下来了。有一次一个清官和乾隆说要处罚所有的贪官,乾隆说了一句很明智的话,现在那地方的狼都吃的差不多了,好,我们抓光他们,然后怎么办?再派一群更饿的去吗?
    连所有的后备官都是如此,也就是说,当时的清朝,坏的已经不是官了,而是整个制度!
    官坏了,换一个就行了,但是制度不好,能怎么办?最离谱的是,大清就是这个制度的主人,如果换制度,也就是自杀。乾隆以一个人的心理看着自己的国家,他留下的和坤是大清国回光返照的最后一抹金黄。结果不出所料,在此后,出现了大规模的造反,嘉庆得来的钱基本上打白莲教打光光了,没剩下多少。其后道光,也是一个守成的,并无半点出息,死后,是咸丰,太平天国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如果不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的湘勇、楚勇、淮勇出现,大清就真的完了。其后,湘勇自散军力,楚勇随着左宗棠平定了新疆之后,也是没了,只有淮军,最后成了清末的怪胎,北洋集团!
    历史上,商鞅在知道嬴驷要杀他后,他不是和电视剧里那样的自寻死路!他先一步的逃到了商地,在自己的封地里组织力量自保,可惜他的力量有限,根本不可能和庞大的国家力量对比,最后兵败是必然的。兵败之后,商鞅逃到了魏国,他向魏王说我可以强大秦国,也同样可以强大魏国,只要你用我,我就可以在二十年后让魏国再度的打败秦国,你看怎么样?
    但在当时,商鞅于此之前做了一件让魏人无法原谅的事情,就是他诱骗了大魏国公忠体国的丞相公子卬,公子卬在魏国的时候,魏国连败,而国力不倒,竟然还能保存,要知道当时的魏国是在同时和秦韩开战,自陷于绝地,可它竟然能挺过,这里面不仅有着庞涓的功劳,真正的大功臣是公子卬。甚至在秦国连败魏国的时候,也是他出马,打得秦国说不出话来。当时的秦国没有了办法,为了对付公子卬,所以才出动了商鞅。
    商鞅用极不光彩的诱骗手段抓了公子卬,老实人吃亏么,再行诈计袭击魏国,把安邑都打下来了,商鞅是用这个军功让自己由卫鞅达成了商鞅的转换。可正是这一点,也是魏人绝对不能容忍的,虽然公子卬得罪了魏国的很多臣子,但在当时,魏国是他一人支持,身下带起来了多少手下臣子,在他们的说服下,魏王把商鞅交到了秦国。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