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议和
作品:《秦歌一曲》 亡族,这话有些重了。但是在草原的人却是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威力。这句话里充满了一股草原生活的残酷与血腥。那些小部族时时刻刻都有可能上演着生生死死,每一年,都会有若干个小部族从草原上消失,他们有的是死于饥饿,有的是死于雪灾,有的是死于疫病,还有的是死于狼灾。至于更可怕的,也就是部族间的自相残杀就更多了。
而大部族也不好受,大部族一个不小心就会变成小部族,然后就会消失,最恐怖的例子就是西豲人,曾经的西豲也是无比强大的,他们的战士说来不下于三万,至于举族动员起来的话,拉出十万人来也是正常的。这样强大的力量,可是在种种不明因素下,结果先是匈奴,然后是大秦,他们就这样阳春白雪般的融化了,再也不复存在了。
在西豲消失了后,义渠人还做了一个动员,直到他们确定秦军的主力还是在和魏军相对,毕竟义渠人的位置好,边上就是魏国,如果秦军真的跑来打义渠,给人的感觉就是魏军不会袖手,哪怕是魏军袖手了,以秦军粮草不足的情况,他们也是打不了多久的,还是要退兵。
在草原上,几十人几百人的部族可以活,可是几万十几万的大军就是另当别论了。
可是义渠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世上多出了一个变态东骑王,这个可怕的东骑王莫名其妙,竟然带着一百名骑兵出击,这里面东骑人承认的士兵只有三十个,所以在东骑官方承认的说,是三十名骑兵征讨义渠,一战打死了牛七,打跑了牛五,几百人的义渠兵向东骑人投降了。随之而来的,是东骑人的虎噬鲸吞。
他们先是打下了渭南,把义渠人最重要的农粮生产地给打下来了,之后占着这份地力,他们消化了渭南的义渠降者,并打败了新来的牛四的大军,随后,渭南陷,泾北落,桥山毁,彭卢失。到了这个地步,东骑已经稳立于不败之地了。
在此,义渠的这次出兵只是为了一个面子问题,他们做足了一切小心,一旦东骑人逼进,他们就会北撤,甚至会回到赵国阴山老林里过日子。可东骑人没有,于这,这才是大牛首真正带着本部大军来的原因。可是现在大牛首伤了,眼看命不久矣,如果不小心,真的因为这种原因和东骑人继续打下去,那义渠说灭亡,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大牛首对此看得很明白,所以他要用尽他的余威,在他临死的时候,让牛二和东骑人议和,把和平的议给定下来,这样才可以确保义渠人平安的退走。
想明了此点,牛二擦去了眼上的泪花,他拿着倒下的大纛旗,上前一步,也不怕对方射箭,叫道:“东骑王,我有话说!”他这一说,对面的确是没有再射了,过了一会儿,就见对面的蒙面东骑王喝道:“你要说什么!”
“大王不是要和我义渠议和吗?现在还议不议了?”
刘羲哈哈大笑,道:“怎么?你们不是要和我们打的吗?带这么多人来,不打了吗?”
“大河横道,这是牛神天意,不得不从,不得不依,只是不知道,大王还想不想再议,想不想再和?”牛二咬着牙说叫,他可以感觉出身后热情的义渠人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一个个犹如箭一般射在他的背上。////想想也是的,大牛首给射中了,他就跳出来叫着议和,这不是一种逃避的行为吗?这种临敌怯战的人最让义渠人鄙视了。
只是牛二没有选择,在这最后的关头,这个只有蛮力而不怎么想着动脑的人到底也有了他的一份明智。他勇敢的站了出来承担着这一切,哪怕此后会让他万劫不复。
“你说的对,大河断流,本王眼睁睁的看着这河起,可本王也没有架桥,本王也无心大战,所以……就如同本王先前定下的,不过,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你们不能不付代价,本王还要你们献出郁郅城!不然,本王的大军一定会架桥而过,到时,我们再起大战!”
郁郅城!是义渠的中心主城!牛二不能决断,他一步回头,到了大牛首的身边,还没有说话,大牛首就点头了,他的头上脸上身上都是汗液,眼看着是再也撑不下去了。牛二明白,他回到河边,道:“我们同意了!我们同意了……”一边叫着,他的脸上一边泪流。
义渠方面发生了一片的乱,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义渠人才稳定下来,这时,一个大牛首的卫侍叫了起来:“大牛首他……去了……”
一名卫侍来到牛二的身边,这些人都是大牛首身边的人,对事情知道再清楚不过了,现在说起来,真正对牛二不满的不是这些义渠的主力兵将,而是那些农猎军和义渠草草征召来的人,他们以为是要大打一仗,可是没有想到事情却是变成了这个样子。
“二爷,现在由你主事了,你看……”
牛二点点头,他叫来了会写的文书,然后用羊皮写了一份约,派出了一位会水的勇士。
那名勇士带着血书,游过了河岸,这份羊皮卷到了刘羲的手上,刘羲知道草原的规矩,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一下割开,分成两份,还给那个人。////
勇士拿回羊皮卷,看了刀枪如林的东骑军一眼,只是前面,他看不到后面的真假,在心里发了一会儿的毛,跳回水里,游了回去,只是,在他好不容易上了岸的时候,两支利箭从而后出,分上下贯穿了他的身体。
“送完了信,你也该死了!”刘羲冷冷的收回了弩!
一个士兵上前,把尸体抬回去,把羊皮卷带回给牛二!士兵愤怒道:“这也太欺负人了,二爷,我们还是和他们打吧!”牛二却是视之为常,草原之争,在一方胜利上风的时候,谁不是这样无所不用其极的折辱对方,要是敢有一个不服八个不愤的,立时撕毁协约转头拼杀,输的还不是弱者。既然现在义渠已经弱到了这个份上,那也就只有认下了。
有人说农耕文明弱,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原因,农耕文明真正弱吗?不然,它有着一种可怕的韧性,也就是说,在草原上,一支部族,他虽然好战,可一年下来,大战的话也就是那么一次两次,如秦国和赵国长平的那种大战,他们一辈子也学不了的。在历史上,人所众知带给汉家百年国耻的白登之围,如我前面说过了,真正给刘三痞子解围的不是陈平的力量,陈平只是起了一个因势利导的作用。匈奴人本身也有不能再继续打的危机。
这就是放牧民族的弱点。那有人说了,蒙古是怎么回事?蒙古?不一样,在蒙古时代,当时的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文明和财富,这里面还有一个夏国,可是说回来,当时的金也好夏也好,都是吃着宋人的血肉长大的。而在当时,宋国的文化文明和财富百倍于西方。蒙古不是占领或战胜敌人,他们是纯粹的掠夺,这一点绝对不要搞错了。事实的真像是,蒙古人打败了很多敌人,甚至有了统一世界的战力。可是蒙古人到底也只是一个不会创造的民族,因为他不会创造,所以他虽然通过以战养战的方,打败了东西方各国,可是也同样使得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在后来没得可抢的情况下,失去了锋锐,最后蒙古的统制有多长?大家都是知道的。
以战养战,这就是蒙古的强大原因和方式,可不会生产创造,这也是他们迅速衰亡的根本原因。他们甚至不去建设自己的根据地,而是南迁,想把自己容入南方汉民族的文化中去,可是他们又放不下身价,一味的搞四民制度,结果想不给赶不上回草原上去都不行,可给赶回去了之后,他们还是和从前一样,贫穷落后。蒙古人和明朝打了n多年,可最后连瓦刺也是败落了,如同昙花乍放,只光辉了那一刹那。以至于,他们在最后沦入了清蛮夷的附庸。顺从的,每年都要减丁,也就是把多出清人允许的男子杀了!不顺从的,如准葛尔,老康熙大流氓和雍正魔王加上不要脸自以为是的自恋狂乾隆三爷孙生生的给杀尽杀绝了!清人甚至使用了疫毒,直到他们把北方蒙古草原真正的力量给灭净了,然后清人回去,让俄罗斯老毛子来,生生的把整个外蒙给分裂了出去,那片旧天皇时代(这里是指天地人三皇时代)就生存的古老土地给割让出去不要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有人看来可能会觉得不大可能,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当落后蒙昧的部族文明遭遇到更可怕更有组织能力的新文明的时候,他就是这么脆弱。在大航海时代,为会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征服者奇迹?不是那些征服者的武器真的就那么厉害,而是因为一个文明的原因。
比如义渠人向东骑人大量海量的投降,并且以极迅速的速度投入到东骑,自觉的把自己当成了东骑人,这一方面是草原文化(就是战胜者并吞战败者的部族)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东骑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文明,他们的生产先进,这一切都如同一股魔力一样吸引着人。用一句西方话,乌托邦再小,也是天堂,也是让人向往的。
东骑给人的感觉虽小,可它的东西太多了,加上东骑王的融合政策,所以才会如此。
在目前,东骑强,而义渠弱,这已经是无比现实的事了。如同条约中的,哪怕是义渠不让郁郅,那也是没有用的,东骑人已经占了彭卢,他们会派出兵马,源源不断的向郁郅进攻,这一点上,是义渠人绝对抵挡不了的,他们不可能承受长时间的战斗,那会让牛马羊大量的减少死去,最后,大部族沦落成小部族,小部族成为乌有。或是给天地,或是给别的部族吞灭。既然没有力量,也只能放弃郁郅了。
十五策着马,来到了刘羲的身后,道:“大王,我们就这样胜了?”
他感觉不可思议,刘羲也是感慨,但他很确定:“他们还能怎么样,他们一直盯着我们,知道自己没有力量打败我们,所以失败是一种必然,不然他们就会真的完蛋!”
十五感叹:“只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牛魔竟然会这样的就败了!他们可是和我们老秦打了那么久的……”刘羲在心里不耻,那所谓的打是什么打?还不是双方拉起一票人相互砍杀,不过刚刚开始的时候,秦人是比义渠更魔更疯的部族文明,在部族文明的激战中,秦人胜利了而已,但秦仍是没有丢失传统,事实上,秦人在征服这片土地上花费的力气是别国所难以想象的,无数的老秦人战死沙场,甚至是长年累月的。
可不管怎么说,秦是一面向东方学习新文化新文明,一面和后院打,这样才把国这个名号给打出来了,打实了。也就是如此,从早前的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战斗,也就是两军拉出来打野战,仅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在兵这一道上,真正厉害的还是要说孙武子,孙武子不出,别人都不知道仗是可以这么打的。
可惜的是,孙武子兵的精义别人还是不能领会,别国学来学去,只是渐渐的把车战的作用给彻底的降了下来,而大量采用步军,仅仅是这样,当然,再加一个,会布置军阵了。从前古人不是不布阵,但没有孙武子那样讲究,孙武子讲的是因势利导,哪怕是在战斗的时候,也要能灵活的变化阵式。事实上,孙武子的兵从他个人的表现来看,在于两点,一个是他行军的特点,那就是飘乎不定,要你不知道他要到哪里去,他要打哪里,他要怎么走。这才是厉害。还有一点就是机动应变,指挥阵战!在战国时代有两个人学了孙武子一半的本事最后决战。这两人一个是白起,他学的是行军之术,纵观白起用兵,总是飘乎无踪,浮游不定,一旦出现,必是敌之要害,然后一战而成!所以,配合秦军强大的战斗力,无往而不胜。
另一个是赵括,这人也是一个天才将领,人说不以胜败论英雄,这话一点也不错,赵括的长处就是战阵,他精通古今中外所有的战阵之学,并且也同样会灵活机变,但在他主动出击的时候,中了白起的计,给白起把他死死堵住,不让他出围。在这里,我们就要说长平之战,秦军最后能做到的仅仅只是围住赵军,因为秦军没有力量攻破打败赵军,把他们这样死死的围着,就是秦军最大的本事。
可怜长平之战赵国用了最后的力气,他们没有力量组织另一支大军了,不然的话,以赵括的实力,他可以稳稳守住,不让秦人占到分毫便宜,可是家底不足,全军断粮,最后赵军无奈下才不得不放下了兵器。正是出于对赵军强大的战斗力的体悟,同时秦军无力收纳这一批的军将,所以秦军才不得以下选择了全部坑杀,这其实是一个无奈之举。
现在就是如此,刘羲凭借的就是白起的机动战术打败了义渠的兵马。这在别人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也就是如此,他只是利用自己精兵的优势,拖累了敌人,然后打败敌人。他才不会如老秦人他们那样的和人硬碰硬打呢!这就是战术的运用。刘羲比古人多出的千年军事知识,岂是这些老牛魔们能知道体会的,所以说知识是最大的财富呢。
正在这个时候,一道狼烟柱起了。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