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_分节阅读_113

作品:《默读

    除了出外勤时要记挂着“打卡器”这个形式主义的小累赘,其他人基本也就是在写年底总结的时候,才会一窝蜂地登陆查询自己的工作记录。
    骆闻舟的权限比较高,除了能查询市局刑侦队所有人的出勤情况以外,他还能看见各区分局刑侦部门目前都在干什么。如果各区分局与街道派出所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需要转交上级,他们也会事先备份简单信息,在走程序前推送给相关部门负责人。
    可是此时推送到他面前的这案子着实有点“鸡毛蒜皮”——是一起中学生集体离家出走事件。
    本市有一所初高中一体的私立学校,名叫“育奋中学”,育奋中学是封闭式管理,学生们都住校,一周才能回家一趟,这礼拜却有几个高一的学生趁夜从学校里翻墙跑了,其中一个学生还给老师家长留了封信,交代了出走缘由,无非也就是“压力太大”、“孤独没人理解”之类。
    骆闻舟看完,十分莫名其妙:“我说,下一步咱们的工作重点是不是就得变成寻找走失金毛犬了?”
    燕城的公安系统一般是这样的——类似自杀、事故、寻人之类的案件,由基层派出所的民警处理。如果民警介入后,发现事件比较复杂,需要配合专业的刑侦手段,就会报到所属区县分局的刑侦队。
    一般只有那些跨越了行政区,或是影响非常恶劣的大案要案,才会惊动市局。
    郎乔溜达进他办公室,探头一看:“哦,这个事啊,我知道,首先这件事跨区了,而且据说还申请了网警协助,不是一两个派出所能解决的事,协同作业的部门比较多,可能是推送的时候没仔细看,顺手把市局也钩上了。”
    陶然奇怪地问:“寻人找网警干什么?这帮熊孩子离家出走去网吧啦?”
    “不是,因为领头那孩子留下的那封信在网上火了,”郎乔打开手机上的社交媒体给他们看,“还有好多人转发,现在的孩子都离不开网,万一在哪看见了,可能会抑制不住虚荣心回复,到时候能第一时间定位到人。”
    骆闻舟扫了一眼:“这都三天了,人还没找到?”
    青少年离家出走和儿童走失不是一回事,出走的是高中生,十四到十六周岁不等,男女都有,因为是自发结伴走的,碰上什么危险的概率也不高,而且毕竟年纪小,比较容易追踪,往往很快就会被逮回来。
    当然,更常见的是钱花完了,熊孩子们不等被找到,就自己乖乖滚回来了,三天还没找到人,着实有点不太正常。
    “谁知道跑哪去了,”郎乔一耸肩,“想我年轻那会,每天都忙着早恋,从来没时间搞这种幺蛾子难为老师家长……”
    “对,你肯定也没时间读书。”骆闻舟翻了个白眼打断她,“三岁看老,你也就这点出息——快别贫了,准备开会!”
    这是在大半年非人的工作强度后,市局难得清闲的一段日子,骆闻舟懒洋洋地主持了一个玩手机……不,思想学习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由陶副队用平铺直叙的声音念催眠的学习材料,中老年同事们交头接耳抱怨孩子不好好学习,小青年们由骆队本人身先士卒,在会议室里开了个团,现场刷boss。
    要是每天都能像这天一样就好了——整个燕城笼罩在冰天雪地里,大家打着哈欠上班上学,公安系统冬眠在宁静的会议室里,手头最大的案子就是一伙高中生离家出走。
    手游里的Boss被轰了个四脚朝天,骆闻舟跟周围一帮人挤眉弄眼,在会议桌底下互相拍手。同时,他心里又忍不住走了个神,心想:“费渡那会在学校里干什么呢?”
    那时候他妈刚死,他又有一个说不清楚的父亲,十四五岁的孩子,连句多余的话都不愿意跟人说,心事重得千斤顶都扛不起来,他听得进老师讲课吗?会像别的孩子一样,惦记着自己要考哪一所大学吗?能无忧无虑地沉迷于早恋吗?
    “老大,又开一盘,快点加进来。”
    骆闻舟回过神来,重新端起发烫的手机,感觉费渡可能是有毒,见缝插针地要跑到他脑子里来骚扰一番,甚是烦人。
    比窦娥还冤的费渡此时对自己的“罪行”毫不知情,他轻车熟路地开车去了燕公大。
    潘云腾的办公室门被敲响了三下,他抬头应了一声:“请进。”
    市局重启“画册计划”,白老师的丈夫潘云腾就是燕公大这边的负责人,也是费渡的临时导师——费渡原定的导师在开学前突然获得了一个难得的进修机会,着实机不可失,于是几经疏通学校的关系,把费渡换到了潘云腾手下,让他“机缘巧合”地开始跟进“画册”项目。
    “费渡?”潘云腾见他愣了一下,“你怎么这就出院了?快坐。”
    费渡住院的时候,潘云腾和白老师夫妇当然也去医院里探过病。他这会脸上仍然带着明显的病气,脸颊苍白,衣服也比平时厚了三分,下楼时感受了一下燕城严酷的冬天,被车载空调用热风对着吹了一路都没能暖和过来,直到这会手还是僵的。
    他道了谢,从潘老师手上接过一杯热饮,捂在手心里好半晌,烫红的手指才有了几分活气。
    “不需要后续治疗,在医院住着也没什么用,再说住得也不舒服,还不如回来慢慢养,”费渡说,“再说我怕再躺,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您让我留级怎么办?”
    “说正经的,你也是,”潘云腾没回应他这句玩笑,严肃地说,“一线刑警偶尔遇上危险还可以理解,可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一个调档做文字整理的学生也能赶上这种事!”
    “巧合,当时市局公车不够,正好借他们用车嘛,”费渡十分放松地靠在椅背上,“我听说骆队为了我这事写的检查都够集结出版了?这事就算揭过吧――老师,我交的作业您看了吗?”
    潘云腾瞪了他一眼,从电脑上调阅出他交的论文,他办公室有个电视,潘老师专精学术,不苟言笑,即使偶尔放松,看得也是法制频道——费渡进来之后的这会功夫,电视上正好在播《乡村警察故事》,讲一个妇女出走后死在路边,旁边有急刹车痕迹,当地派出所很快找到了肇事车辆,肇事司机承认自己深更半夜醉酒驾车,从死者身上碾了过去。
    可偏偏死者身上没有撞击痕迹,死因仿佛另有隐情。
    费渡也没看见前因后果,只是电视节目渲染的氛围又诡异又森冷,好像藏着什么大阴谋似的。
    潘云腾大概是嫌吵,抬手关了电视。费渡在转椅上转了一圈:“人是撞死的,还是死了以后再被车碾压的,法医很容易鉴别吧?这种所谓‘阴谋’有什么意义?”
    “要是之前整理的那些卷宗你都仔细看了,就会发现,其实大部分的犯罪分子并不具备足够的常识和智力,”潘云腾一目十行地回顾着费渡的论文,头也不抬地说,“有些完全是一时冲动之下的激情杀人,还有一些十分愚蠢,凶手甚至会相信一些道听途说的谣言,企图糊弄当代刑侦手段。真正棘手的犯人非常凤毛麟角——唔,群体性趋势,‘趋势’这个词用得很微妙,你为什么想写这个题目?”
    “因为您说得对,除了在一些相对偏远地区,想要躲过当代刑侦手段是很困难的,往往也更挑战人的心里承受能力,但群体性犯罪则是另一回事,有时候成员可能根本不认为自己参与了犯罪活动,”费渡说,“越是相对封闭的环境,就越是容易催生出畸形的群体,比如监狱、偏远山区里买卖人口等。当然,开放的地区同样有可能,只是成本也会比较高。”
    潘云腾看了他一眼。
    费渡脖子上还挂着围巾,微笑藏了一半在围巾里,说出了他的来意:“老师,最近的三起大案都是群体性事件,能不能在画册里专门做一个专题?”
    潘云腾的眉高高地挑起来,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联络人是他自己指定的,潘云腾几乎要疑心费渡是别有用心。
    费渡低声解释:“我做事不喜欢半途而废。”
    “我考虑一下。”潘云腾冲他摆摆手。
    费渡也不纠缠,冲他一点头,起身告辞,同时不太担心对方会不答应――如果真是那样,反正他也有办法让现在的联络人因为一些意外退出项目。
    希望运气好一点,他的论文能说服潘云腾,否则非要动用非常规的手段,对伤患而言也是种负担。
    第94章 韦尔霍文斯基(四)
    早晨出来还是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傍晚却突然来了一片没来由的云,无理取闹地下起小雪来。
    骆闻舟把自行车当雪橇推,一边走一边在地上滑,快溜到市局大门口的时候,陶然忽然三步并两步地赶上来,把一个包装十分喜庆的盒子挂在他车把上:“你怎么跑这么快,那么着急回家做饭啊?这是我妈从老家寄过来的腊肉,都是没吃过饲料的土猪肉做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我刚在办公室分一圈了,这是你的。”
    骆闻舟一句“谢谢”还没说完,就看见陶然的手搭在那腊肉盒子上,食指飞快地在上面敲了三下。
    天一冷,陶然就早早地套上了乌龟壳一样的羽绒服,裹得十分厚实,浑身上下只露出一双眼睛,骆闻舟抬头看过去的时候,见他眼睛里没有一点笑意,立刻就知道这盒“土特产”不是单纯的土特产。
    骆闻舟一顿之后,若无其事地道完了谢,把盒子拿在手里掂了掂:“一看见腊肉,就知道冬天真到了——怎么这么沉,你妈这是给你寄了多少?”
    “多着呢,”陶然说,“我昨天还给师娘送了一箱。”
    骆闻舟倏地一愣——陶然方才敲打盒子,是在暗示他盒子里除了腊肉还有别的东西,补上这一句话,则代表里面的东西是从师娘——杨正锋的遗孀那里拿过来的。
    两个人无声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从师娘手里拿过来的东西,只可能是杨正锋的遗物。
    骆闻舟试探道:“师娘可不待见咱俩,现在不年不节的,你过去打扰,她没把你打出来?”
    老杨牺牲三年了,如果她手里有什么东西,为什么现在才肯拿出来?
    陶然顿了顿,目光中充满了某种难以言喻的东西。
    卷着雪的夜风阴冷而凛冽,能吹透皮囊,直抵肺腑,市局门口的红旗还是国庆时插上的,一直没有摘下来,在风雪中猎猎作响,红得仿佛要刺破沉沉的暮色。
    骆闻舟站住了,心里忽然生出不祥的预感。
    “师娘……师娘上个月去了医院,”陶然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渺茫的天光,又没着没落地落回到自己脚面,轻声说,“刚刚查出了淋巴癌。”
    骆闻舟一时错愕:“什么?”
    “晚期,”陶然说,好像被寒风呛了嗓子,他吐字有些困难,“没多少……没多少日子了。”
    “我去她那看看。”骆闻舟愣了片刻后,突然翻身上车,踩住脚蹬,“那孩子怎么办,都没毕业……”
    陶然一把攥住了他的胳膊肘,朝他摇摇头。
    “今天太晚了,你先回家,别打扰她休息。”陶然说着,又一次敲了腊肉的包装盒,意有所指地对他说,“你也不是人见人爱,她见了你心情未必会好——回家吃顿好的,我走了,你慢点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