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大兴土木
作品:《战争之王》 尽管周吉平估计,这段话十有**会被删节掉,但周吉平依然说了出来。“南方部落联盟的疫情已经解除,部落区人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影响。”
“而且,通告北方人民一个好消息,南方部落联盟将建设一座码头,这座码头将选择在科里涅河河口。届时产自部落区的盐,肉类,粮食等,将通过这个码头实现运输,然后由南方部落联盟的船运抵北方的两处港口,像莱加洛港、恩泽托港,供应宗朱帕地区和特比西区。而且,南方部落联盟已经派人对纳特尼河南岸的土地进行了丈量,一旦北方有人愿意来部落区从事农业工作。他们将在部落军队的管理之下,开展粮食生产……”
“哎呀,不行!太热了!”刚说了不多一会儿,周吉平就忽然大叫一声停了下来,开始用手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确实,在这个常年气温在二十四摄氏度以上的地区,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被一大堆灯照着,的确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当然,周吉平把这种不开心的感觉夸大了。
摄像机被迫停了下来,屋里的众人都茫茫然的看着周吉平很没形象的擦着汗。
“算了!别采访我了,怪热的。去外面看看吧,采访一下索约的老百姓,看看他们对北方人民说些什么?北方政府给我们送了那么多的东西,应该得到索约人的感谢啊。再说了,采访部落区的普通百姓,这也算是民主了吧!”一边说着话擦着汗,周吉平便站起身来,连其他人说不的机会都没给,人就已经走到了神庙外。
屋里被丢下的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都不知该干什么好,最后还是那个面色阴沉的家伙率先反应了过来,对摄制组的其他人一瞪眼,低喝道:“还不快跟上!”
听到他的吩咐,其他人忙不迭的收拾东西,随后跟了出来。而这一切,全被打扮成服务人员的布科和古迪里看了个满眼。不过,谁也没人在意这两个半大的孩子,没人能知道他们是周吉平培养出来的狠角色。
带着一长串的尾巴,周吉平像个导游似的介绍着索约的风物。养殖着上千头牲畜的部落畜牧场,大片大片雨季过后正在成熟过程中的农作物,肉场里晾着的各种动物肉类、皮毛,广场上正在进行身体锻炼的部民们……这一切新鲜而又有意思的情景,都不断的消耗着摄制组不多的录影带。
中间,摄制组也不是没动过采访索约居民的心思。但看着那个粗粗的“枪口”对着自己,几乎所有索约居民都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唯一有几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自由军战士,说的还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类。
虽然周吉平大声的呵斥了那个不懂“礼貌”的战士,但紧接着周吉平就把摄制组带到了九年前坑杀上万部落居民的地方。看着那交叠在一起的累累尸骨,周吉平沉重的说:“和平,任重而道远啊。”
最后,在自由军和野战连举行的一场足球友谊赛上,摄制组带来的录影带“遗憾”的用完了。这个结果弄得法加斯一个劲的遗憾,遗憾未能拍到大酋长在球场上矫健的身影。不过从法加斯偶尔兴奋的眼神里,人们却难以找到遗憾的味道。倒是那个面色阴霾的家伙,脸色一直阴沉的像雨季的天似的,极难放睛。
凡加内特使一行刚走没几天,索约河上浩浩荡荡的开来了一支船队。
与往常马昆达将军的船队不同。这支船队全是由一色小船组成,当先一条机动拖船,后面则拽着四条无动力的货船。这样的船队一共来了六支,总共三十条船。按每条船载重半吨计,这些船的载货量不比那种十吨的货船逊色。而且,整支船队也不过才来了十几个人,比马昆达将军的船每次来都是大动干戈的情况要好得多。
为了适应旱季水位的下降,码头已经经过了改建。顺着具有一定坡度的码头,可以把船上的货物轻松的拉上来……
船支靠上码头停好,钟纬和项辉两人率先走上岸来,接着驾船的八个水手也跟着走了上来,这八个人都是周吉平向木巴长老借用的。而最后上岸的几个人,则是钟纬按周吉平的要求请来的建筑师。
周吉平正式宣布,从这一天起,索约将开始大兴土木。这个消息让大部分索约人极为兴奋,因为他们就将住进真正意义上的房子了。不过,因为工程量很大,所在大部分人都必须搬出索约,暂时住到附近的聚居点。对这一点,索约的居民们这倒没什么其他意见。在人们看来,大家住了多少年草房了,不在乎再多住这几天。
与此同时,一支由民兵和自由军共同组成的码头警卫施工队,却坐上拖船离开了。他们将赶赴科里涅河口,在那里将修建一坐集仓储、码头转运、军事要塞功能于一身的码头。就像周吉平对着摄像机承诺的那样,将来那里会是南北物资的集散地。前提是,大于十吨的货船要想在旱季从那里驶入科里涅河,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与拖船队一同离开索约的还有一个人——弗朗索瓦先生,没人注意他的离开,并且以后他还将多次离开索约。
从这一天开始,几乎每天都会有拖船队开来索约。不时的向岸上倾倒着水小组、砂石料、武器中、生活用品之类的货物。而货船离开的时候,则装满了从草原各处收集来的特产。
那些暂时散居各处,企盼着新房落成的人们不知道。他们的亲人,一切民兵、志愿者、和自由军战士正在夜以继日的修建着一座全新的索约。而在施工前,他们都被要求对施工的具体内容守口如瓶。他们都被警告,他们所做的是关系到索约生死存亡的工程。
除了这些人在旱季里不得休息的忙碌外,草原上各处还有更多的人在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