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节

作品:《奋斗在初唐

    说罢之后,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他开始说吧。
    李淳风撇撇嘴,没好气道:“既然都答应了你,那我还藏着掖着做甚?我师傅此次前往岭南,主要是会见南方正一教的张天师。正一教的情况,师叔您应该清楚吧?”
    郭业微微颔首,道:“正一教的情况,我略知一二。”
    这倒不是他在吹牛,道教乃是华夏本土的宗教,到了现在主要分成两个教派,即北方全真道,南方正一道。
    南方正一道的前身便是汉末的五斗米道,因入道者需要缴纳上贡五斗米而得名,也成五斗米教,有人称五斗米教的创始人是与黄巾起义领袖、太平道创始人张角齐名的汉中人张修,但是更多的人认为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应该是汉末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因为张道陵的出身更加具有权威性,他乃汉留侯张良的八世孙。
    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教一直传承至今,也曾有人为了纪念祖师张道陵,将五斗米教改名为正一教,因为张道陵又号正一真人。所有的正一教教主都以天师自居,而且都是张道陵的后裔子嗣代代相传。
    如今南方正一教教主,即正一教天师正是张道陵的后裔子孙张奉贤。
    因为正一教修炼得是道家外丹大道,主张研制符篆,依靠丹药来得道;而北方全真道修得是金丹大道,提倡清静无为,主张静坐冥想炼气来修炼内丹,成就大道。
    所以两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一直彼此不赞同对方的教义,彼此自诩为道教正宗,而势同水火。
    据郭业所知,自唐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倾向于正一教,比如宋朝的几个皇帝都痴迷炼丹,还自封真人,特别是明朝的嘉靖皇帝,更是痴迷炼丹长生到了数十年不上朝的地步。
    所以,正一教的教义更是附和当权者的胃口,所以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皇帝们都会封赏正一教的天师为护国法师。
    “继续,你师傅去岭南会晤正一教的张天师所为何事?”郭业质疑道,“不是说正一教的掌教都是居住在江西龙虎山吗?”
    李淳风点点头,说道:“没错,张天师一脉都是居住在龙虎山,此次张奉贤也是从龙虎山前往岭南的,因为正一教中有人在岭南搞分裂,重新弄出了一个太平教出来。”
    “太平教?”
    郭业惊呼一声,问道:“可是东汉末年黄巾造反的张角那个太平道?”
    “没错。”李淳风一说起张角的太平道,立马满脸鄙夷道,“这太平教真是我们道门之耻,张角何许人也?一个篡改道门教义蛊惑百姓造反,为自己图谋私利的道门败类耳。如今又有人重新捣鼓太平道,让其死灰复燃,不外乎又是想蛊惑百姓牟取私利罢了。”
    郭业奇道:“既然这是正一教自己的内部事情,张奉贤又是正一教的天师,想必这事儿他们自会解决。你师父屁颠屁颠跑大老远过去作甚?不是说你们北方全真道与南方正一道势同水火是冤家吗?如果正一教因内讧而一蹶不振,不是更遂了你们的心愿吗?”
    “说是这么说啊。”李淳风苦笑道,“可我师傅说了,虽然正一教与我们全真道屡有争执,那只是仅限于教义和主张。但是太平道可是祸国殃民,让生灵涂炭的邪道啊。而且,此次并非我师傅主动要去岭南,而是张奉贤主动邀请我师傅过去的。”
    郭业咦了一声,问道:“这是为何?莫非正一教自己还解决不了此次的内讧?”
    “非也非也!”
    李淳风一语道破天机般说道:“因为张奉贤在给我师傅的信上说,此次有人重新鼓动太平教死灰复燃,那是因为有南方摩尼教和佛教白莲宗的人在搀和其中。兹事体大,他必须亲往一趟探个究竟。”
    “太平教……南方摩尼教……白莲宗……”
    郭业略微沉吟了一下,顿时大惊失色,脱口喊道:“卧槽儿,这太平教、摩尼教、白莲宗一揉合,不就是祸国殃民的白莲教吗?”
    据他所知,如果说太平天国起义摧毁了清王朝的根基,让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话,难么这个白莲教便是彻彻底底地加速了清王朝由衰转亡的进城。
    白莲教,哪家王朝摊上都要倒霉,这尼玛就是一彻头彻尾的丧门星啊!
    第893章 李二陛下早就知道?
    “师叔,不是白莲教,是白莲宗。”李淳风刻意纠正道,“白莲宗属于佛教二派中净土宗的一支,虽然人数不多,却在民间百姓中影响甚远,极具号召力。佛教从天竺传入中土而来,如今演变成了净土宗与禅宗二派。其中两宗门下又各有分支,比如白莲宗属于净土宗,玄奘大和尚代表的法相宗就脱胎于佛教禅宗之下。”
    李淳风这个道士居然滔滔不绝,给郭业科普起了佛教的常识,兴致泛滥地接着说道:“遍数佛教各支,五花八门,却万变不离其宗,无不脱胎于净土宗和禅宗二派。法相宗如此,白莲宗亦是如此。至于刚才我提及的南方摩尼教,他们源于……”
    “好了好了,师侄儿,打住,打住哈!”
    郭业被李淳风吵得耳根子发痒,听得头皮一阵发麻,这小子不说就不说,闸门一开之后也太能说了吧?
    佛教的这些常识他都懂,就连李淳风口中的南方摩尼教,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还用得着李淳风阐释得这么清楚啊?
    这个摩尼教也许听着有些陌生,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个名称,那便是明教。
    没错,就是金庸老先生在倚天屠龙记中提到的明教。其中最经典的一段话记忆犹新: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摩尼教又称明教,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西元三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摩尼声称自己是神的先知,也是最后一位先知。这摩尼就是神棍中的神棍,尽往自己脸上贴金加彩。
    摩尼教教众供奉摩尼这个大神棍为光明之神,提倡食素,时人称之为“食菜事魔”。
    别看武侠小说里把明教说得如何如何,总之一句话,这摩尼教也不是什么好鸟,并非如传说中的那般怜我世人。
    在郭业看来,白莲教也好,摩尼教也罢,又有谁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完全都是为了抢占自己的信徒,最后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或扰乱国家安定,或为自己谋取私利。在这些宗教的眼中,善良的百姓仍旧是棋子,可以为己所用的棋子罢了。
    现在郭业已经差不多明白,南方正一教中的一部分人因为受到了摩尼教、白莲宗的蛊惑与搀和,而分裂出正一教,自成一派让太平教死灰复燃。
    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如果让这三家糅合在了一起,也许南方真要出大事儿了。
    旋即,郭业满脸正色地质问李淳风道:“你师父是怎么想的?单枪匹马过去,难道就不怕有什么万一吗?这种事情他完全可以上达天听给皇上,让皇上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啊。”
    李淳风挠了挠头,弱弱问道:“师叔,没您想得那般严重吧?我师傅说了,这是我们道教内部的事情,我们自行处理便是,完全没必要惊动朝廷,更无需让皇上知晓。”
    靠,我都看出了其中的端倪,难道袁天罡会看不出来摩尼教、白莲宗、太平教等人的野心?
    猛地,郭业板下脸来,问道:“淳风,你是不是还有什么事儿瞒着我?”
    李淳风脸上闪过有几分紧张,很快便摇着头吞吞吐吐道:“没……没有啊!”
    不对劲!
    郭业看着李淳风的表现,更加确定这小子还有话藏着掖着,没有一五一十详尽地道出来。
    一时间,郭业沉默了下来,静静地想着对策如何撬开李淳风这小子的臭嘴,将他腹中的最后一点秘密给挖掘出来。
    突然,对面的李淳风不知是良心发现,还是受不了这份寂静的可怕,自顾开口道:“师叔,您也别瞎琢磨了,真的,我知道的也不多。其实吧,我师傅前往岭南与正一教的天师张奉贤相见之前,曾进宫了面见了皇上一次。据我所知,我师傅此次前往岭南,也是奉了皇上的旨意前去。”
    李二陛下已经知道了南方正一教内讧之事?那么摩尼教和白莲宗的野心,李二陛下也知道了?
    顿时,郭业一头雾水了起来,既然李二陛下已经知道了此事,为何不派大军镇压?
    难道李二陛下看不出来,邪教在民间蛊惑愚弄百姓往往最能引起地方叛乱,甚至整个南方都陷入动乱吗?
    不行,我要进宫见皇上!
    说走,咱就走。郭业二话不说,连声招呼也没打,便拔腿走出了厢房,撇下一脸茫然的李淳风,奔出了蟠龙观后院。
    出了蟠龙观,郭业让车夫套马驾车,快马加鞭径直返回了长安城中。
    他准备进宫一趟,向李二陛下道个清楚问个明白,届时向他陈情这一切的危害。
    进了长安城后,郭业吩咐车夫直奔皇城中……
    这边,礼部衙门。
    礼部尚书崔鹤年听完下属禀报,说左侍郎郭业连着又翘班了好几天,气得破口大骂了一番。
    他本想让人去太平坊郭府一趟,兴师问罪郭业一番,问他还想不想干了?还能不能干了?不相干不能干,就他妈的卷起铺盖赶紧滚蛋。
    可是一想到当初那个赌约,自己曾说过以后郭业在礼部之事,他一概不管不过问。
    想到这儿,他心头盛燃的怒火隐隐熄了下来。
    随后,他摇了摇头在下属面前表现出一副痛心疾首地模样,叹惜道:“唉,郭侍郎仗着陛下眷宠而飞扬跋扈惯了,罢了,本官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那名下属心里暗暗好笑,我看您是不敢去招惹这个煞星吧?您老人家在郭侍郎手中栽了跟头扫了颜面,这事儿甭说礼部衙门,就是整个皇城的六部衙门中都传遍了,谁不知道益州侯郭业那是一顶一的难缠角色,就您傻不愣登非要跟他过不去,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崔鹤年自然猜想不到自己因为郭业这混账,在礼部中的威望一落千丈跌入了谷底,还以为对面的属下被自己给震慑到了呢。
    随即,他问道:“赵飞轩赵侍郎出发前往永安村督造皇陵已有数日,他可曾派人送书信回礼部中来?如今那边的情况如何?”
    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让赵飞轩以次充好,中饱私囊从中牟取暴利之事。
    那下属点了点头,道:“有的有的,这是今早收到的赵侍郎亲笔书信,因封口上面盖有火漆,所以下官不敢私自启封。大人,请过目。”
    说着,那下属将赵飞轩的亲笔信函双手捧上,递交到了崔鹤年的手中。
    崔鹤年接过信函先未启封,而是冲那属下点了点赞许道:“不错,你做得很好。替本官通知下去,今后凡赵侍郎的书信,一律都不许私自拆除,而且要第一时间交到本官手上来。”
    开玩笑,他可不想自己跟赵飞轩的合谋勾当通过书信交流,落到别人眼中被人知晓。
    那下属应了一声是,崔鹤年挥挥手,示意他退出公务房去。
    待得那人一走,他才启开火漆将赵飞轩的书信掏了出来,轻轻一抖落纸张,展信观阅之。
    细细看过之后,崔鹤年的脸上渐渐浮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自顾念叨道:“赵飞轩果真没让我失望,居然这么快就从高士廉的手中骗过了购买石料木材之权来。比我预计的时间要早了些许。接下来,我看看要如何将郭业牵涉到其中来呢?不能老是让他呆在长安啊,不然的话我那绝户计可就要多半落了空啊。待我想想,该如何将他卷入来呢?”
    “尚书大人,尚书大人!”
    一名绿袍小吏非常突兀地跑进了公务房中,吓得崔鹤年连连收起桌上赵飞轩的书信。
    看清来人之后,崔鹤年怒而起身拍案骂道:“混账,慌慌张张成何体统?是谁让你未经敲门就闯进来的?”
    “哈哈哈,崔尚书何故发怒?”
    那名绿袍小吏还未回复,公务房外的院子里陡然响起一道爽朗笑声,紧接着喊道:“侯君集不请自来,还望崔尚书不要介意,莫要为难下属小吏才是。”
    潞国公侯君集?
    他怎么来了?
    随即,崔鹤年转怒为悦,不管绿袍小吏自顾走出了公务房,冲一身银盔白甲戎装笔挺站在院中的侯君集拱手笑道:“原来是侯大将军啊?这话怎么说的?难得你这尊大佛肯驾临我这礼部小庙,崔某倒履相迎还来不及呢,怎么还会介意呢?哈哈哈,请进请进,快快请进……”
    第894章 潞国公侯君集
    侯君集,大唐名将,与秦叔宝、程咬金等人齐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如今官拜积石道行军大总管,爵封潞国公。
    虽然侯君集才四十不到,但因为武将出身,他在天策府一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像秦叔宝、程咬金、李绩他们那样,虽然站在天策府一系的阵营中,却又经营中他们自己的山东豪强集团。他始终坚定地站在长孙无忌身边。
    所以,对于长孙无忌而言,侯君集绝对是值得信赖的军方人物。侯君集在天策府系的话语权,丝毫不逊于工部左侍郎赵明德这样的关陇世族所培养的中坚力量。
    如果郭业在此见到侯君集的话,也许就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侯君集此人的过往今生。
    这句话便是:“成也造反,败也造反。”
    因为侯君集真正开始发迹,并得到李二陛下赏识倚赖而青云直上的时间,正是玄武门事变结束的三天后,就连他这个潞国公都是三天后得到李二陛下封赏的。
    至于他之所以如此飞黄腾达,很简单,因为他就是亲手策划玄武门事变的几个主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