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作品:《祁连山下

    他们到达敦煌千佛洞那天,第一个黄昏,仿佛为了欢迎这些重要的客人,那里显现了一个极不容易看到的圣洁的佛地景色。
    头一天夜里,下了一场雨。这在戈壁上几年也难得一次的。因此,这一天,沙土澄清下来了,空气十分透明。千佛洞散布在一条狭长的山冈上。黄昏,太阳沉没到这条山冈背后去。在还没有沉没时,一道灿灿金光,从这山冈的佛洞后面射来,射过密密的洞窟之前一片小小的平川,射到平川那边的嶙峋的三危山。当太阳更往下沉落时,平川和它中间的一道小溪被荫蔽在深沉的暮色中,只有溪边的树林梢尖还贴着金光。这时,三危山上却金光闪闪。又过一会儿,太阳差不多全沉没了。平川已经誾黑,而三危山上的圣洁的金光却格外的辉亮。三危山上出现了一千尊或者更多尊佛,他们的趺坐之状。那嶙峋的岩石,一个个的佛,全部显圣了。它们鬚眉毕露。它们都有圆光。它们有的盘膝,有的垂足而坐。有的倚侧着,猛兽驯伏在它们足下。全体都合十,微笑。最后,它们隐没在缀满群星的夜幕背后。
    这头一个黄昏里,千佛洞的千佛,即延见了尚达,让尚达向他们参见,朝拜了。
    第二天,我们的画家由一个老道带领,在洞窟之中看了一遍。他看到了最伟大的艺术创造。他高兴得连血液都沸腾起来了,心中大声高呼:祖国啊,你是多末的富丽堂皇!在河西走廊,在祁连山,在玉门关外,你在荒凉的,没有生命的戈壁沙漠中,有着何等样的宝藏!祖国的历史文物是这样的丰富和光彩!他想,我们的先人留下了这样的财富给我们——可是,我们却将它抛弃在戈壁中心,让它默默无闻,寂寞地经历时间的流驶。朝拜者,少起来了,如今更没有朝拜者。它却不寂寞。它既然这样富丽,它当然是不寂寞的。它是这样激动人心的,最伟大的艺术创造!感谢戈壁滩上的干燥的空气!自然界比我们更关怀它,更善于保护它。千佛洞的壁画历千余年而彩色鲜艳!千佛金身,历千余年而不坏!
    原来在路上叫苦连天的女雕塑家,没有想到她会在这里看见一千多尊彩塑的,也喜欢起来了,认为此行大有收获。
    他们从万化洞拾级而登,去看一个北魏的洞窟,那个第428洞(那是他后来编定的号码)。这是魏代最大的窟,有窟簷,人字坡,梁与簷十八根,这是很妙的。古代的艺术家开挖一个石窟,把它,洞窟的形式,开挖成屋宇的形式,屋宇的模仿。你一进去,以为是在砖瓦木结构的屋宇中间,相当的宽敞,中间有一大龛。一佛二罗汉在龛内,二菩萨在龛外。
    它们栩栩如生,神态自若。它们的八层背光,闪闪耀耀。窟顶有莲花;四角上,飞天翱翔。人字坡上,火焰也在飞升。西壁画的是十尊半裸体的菩萨,飞天,还有几百供养人。东壁北段画的是须大拿太子的壁画故事,南段画的是萨埵那太子的壁画故事。北壁画的是说法与降魔。南壁西壁都是说法图,佛诞图。人一进这个洞窟,便掉进了染缸似的,整个都掉落在色彩的世界中,热烈的红色调子是基调,千万种色彩旋转在你的周围。
    从北魏到今天已经有十五个世纪了,而壁画的颜色还仍然如此之鲜明,如此之吸引人,因之尚达两脚一踏进去,就陷在里面,拔不出来了。他简直没法子形容他那狂喜。血为之沸腾,心跳得利害。他高声颂赞祖国,颂赞古代的艺术家。
    北魏的画风立刻使我们的画家感到不小的惊奇。那粗黑色的线条似乎和巴黎的某些画家,和毕伽索、罗奥尔特、莱杰尔、勃拉克这些人有着古怪的联系。但这个,他是已经知道的。敦煌壁画的色彩纵然鲜丽,终究是年代久远。那淡红的颜色,肉色,有不少均已变色。有的在变色的过程之中,也有的没有变。多妙,大自然,或者说,时间老人,也拿起画笔来,在这些壁画上加了工。凡是肉色的人体,都变了色,用粗犷的黑色的线条勾出轮廓来了。这一变,表现了一种特殊的美。后来他在别的洞中,特别在第263号的宋代的洞窟中看到,宋代的壁画被时间老人的指甲剥除后,露出了里面的魏代壁画,则完全没有变色。一点也不是粗线条,而是精细的画风。一点也不是黑色的轮廓,而是人体的肉色。
    那粗犷的画风,真是有力,强烈!那粗线条,像绳索似的把它的观赏者牵住、绑住了。从第一天起,我们的画家就受到了一幅壁画的感召。这就是第428洞东壁南段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
    饲虎图画三太子出猎在外。最小一个,萨埵那太子,见母虎和七只小虎饥饿消瘦,为免母虎吞食小虎,太子投身饲虎,后来成了佛。这幅画里所宣扬的一种思想,像一道闪电,击中了尚达。一声霹雳,震动了我们的画家。
    他想,既然萨埵那太子可以舍身饲虎,他自己为什么不能舍身侍奉艺术,侍奉这座艺术的宝库?他在壁画之前沉思,犹如壁画上的萨埵那太子在跳崖之前的沉思着。他想,他应该终身以敦煌的洞窟为家。这里要做的工作不知有多少!要保护这宝库,需要守护者。要整理这宝库,需要研究、临摹、复制者,需要艺术家,终身为它效力,将它发扬光大的艺术家!
    女雕塑家的惊喜的叫声把他从沉思中惊醒。她不在他身边,没有看见他沉思和他脸色上的一刹那的变化。她在邻近的一个洞窟中,在第427洞,那里有九个高大的彩塑。跑遍了欧洲,也找不到这样的彩塑的。它们披着极为华丽的装饰,画着精美的衣料。那金面的塑像上的金子已被什么贪欲的人刮去了,却依然庄严而动人。
    尚达发现,从这儿连接过去有一系列的洞,后来看出来都是隋代的洞子。他当时又发现,第428洞并不完整,只是半个洞窟。这里也许曾经发生过地震,或者是戈壁滩上的大风暴。在这一排洞子的前面,从前很可能还有一排以至几排洞窟。现在全都塌掉了!塌方的痕迹是很明显的。如果不再好好的保护这些洞子,它们还能塌。时间、风沙、地震,这是不饶人的。想到这里,尚达战颤起来了。现在,已经决定了,他要负担这个守护者的责任。这是义不容辞的。他不敢和萨埵那太子相比,但他也要把自己的一切献出来。为保护洞窟而必须的话,他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他很快发现,例如在第285洞中的被盗窃的痕迹。在那个神情生动的敦煌二纤夫的背后,有方方正正的一大块壁画,很明显是被用小刀子挖走的。那是纤夫的纤绳所曳引的南人行舟图,被一个名叫华尔纳的美国间谍盗窃去的。此人曾经计划了将整个第285洞盗走,后来是敦煌和安西的人民起来制止了他!人民一直守护着自己的宝藏。但是敦煌还没有专职的保护者。不,现在已经有了。他看到了自己的神圣的职责。
    叶兰万想不到她的丈夫会有这些思想,她奔跑在这些洞窟中,好像自己也随着丝巾的飘带而如飞天的飞翔起来了。她审视着一尊又一尊的彩塑,有的微有破损,但绝大部分是完好的,鲜丽的。她绕着一尊金线红袈裟的阿难塑像,如一只彩蝶绕着一朵鲜花。微有变色的观音的紫色的躯体,有鲜红的嘴唇,似乎微启眉睫地望着这个从巴黎游学归来的年轻人。
    女雕塑家欣羡不已,唱着歌剧中的咏叹调,从一尊塑像,转到另一尊塑像。
    在这些洞窟中,要写出那美学的享受来自然是不可能的。
    只能身在洞窟中才享受得到。最大的享受,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是在唐代的洞子中。第220号洞窟,在初唐洞窟中首屈一指,有贞观十六年的纪年题字。北壁画的经变形式的佛像,宝台莲池,二十六人的乐队,四人起舞。南壁画西方净土变,中央坐佛,莲池中二人起舞,乐队十一人,其两旁各有说法图,两端画着大型楼房。这两幅壁画都极其华丽。最突出却是东壁的门旁,北文殊,南维摩,维摩正在发表他的雄辩,口若悬河,文殊却肃穆地侧耳而听。尚达手拿着一支大手电筒,仔细的观看。灯光奔向维摩,众王子,散花的天女,灯光奔向文殊,皇帝,百官,外国皇子,昆仑奴。这末多人物,个个生动活泼,呼之欲出。他想到了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可是这幅经变又超过它多多了。
    我们的画家开始感到许多个美学上的重大问题,在敦煌的壁画中得到解决了。
    中国古代绘画的正源——原来是流到了千佛洞来!在这里中国绘画和希腊及印度的艺术,外来的健陀罗形式相汇合。
    这里成了世界艺术的一个集合点,然而它又保持了中国民族风格和民族的气派。当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到敦煌壁画时,它已登峰造极。唐宋以后的画家,另辟蹊径,走入山水画的崇高而空灵的境界。中国绘画的正源却流入敦煌壁画,湮没在戈壁中千余年。它等待着未来的大画家来继承它,来更向前发展它。
    我们的画家的心灵中充满了欢乐。一个中国人跑到外国去研究绘画,简直是开玩笑了。他大笑起来。在巴黎,他不能解决的,在这里他解决了。他打定了主意,要在这里建立一个一点儿也不吹,是世界第一的,全世界最伟大,最可骄傲,最宝贵的中国敦煌石窟艺术展览馆,是啊,一座展览馆!
    以及一个艺术研究所。他的宿愿已偿。宝库已经打开。
    他开始临摹,先在第428洞中。叶兰在第427洞中做一个观音彩塑的复制品。尚达给重庆的美术界写了信。三个月后,他寄去了他的第一批临摹画稿,几幅千佛洞的油画。三十多幅临摹,大体上介绍了敦煌的几种代表性的风格。彩塑没有送出去,一方面是邮递不便,再则复制品还都没有完成。
    尚达计划半年后再寄去一批更完整的临摹。生活,为了保存和发扬古代的伟大艺术而生活,现在充满了重大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