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兵不久,红剑三班绕过了一个山崖口,展现在郑尚武被动红外瞄准镜里的是一条夯土公路,公路旁是光秃秃的山头,山头上有大量的敌军把守,构筑了成体系的半永备工事。
    铁丝网护卫着明碉暗堡,大功率的探照灯扫视着四周,哨兵游动的身影不时闪现。山脚下与山头光秃秃的景象成为对比,郁郁葱葱的灌木丛成片起伏。显然,灌木丛中潜藏着比山头上更浓烈的杀机,可以想象到那里有竹签阵,地雷阵,还有无数的陷阱。
    郑尚武很快就想起,这个山头是836高地,是控制着敌国疆城到边境线交通的重要守备点。去年反击战时,这里被我13军重炮轮番犁了一遍,现在敌人更干脆,直接把枯黄死掉的树木砍光,构筑一个堂皇的山头要点阵地。
    不对,敌人不可能这么傻!
    再看看四周的地形,836高地的东北方就是967高地!那么很显然,敌人的部署有着两种考虑:一是用836控制公路交通线,吸引我军兵力进攻,为967高地可能存在的敌军重炮校射,以期大量杀伤我进攻部队!二是以836的驻军为敌军炮兵的侧翼保障部队,形成相互呼应的犄角之势。再联系1027高地稀松的戒备,郑尚武基本确定,这里是敌军一个早已经设计好的既设防线。可以说地表每一点上,敌军炮兵都可能标定射击诸元,只用836一呼叫,成片的炮弹就能准确轰击目标地域,包括自己目前藏身之处!
    摆在郑尚武面前的就是一个难题了。
    如何安全秘密地通过836高地,再找到敌军炮兵阵地摧毁之,还要安全地返回1027与四班会合?也就是说,搞掉敌人炮兵却不能惊动836高地的敌人,否则红剑三班就是有去无回的结局。
    岩江匍匐过来,小声道:“队长,还打不打?”
    黑暗中,郑尚武觉得所有队员的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来了。
    继续执行袭击敌炮兵阵地的计划?那么代价就是要冒巨大的风险,就要通过目前的836高地。当然,现在撤退还来得及,可以毫发无损地回去,就当这个计划从来没有人提起过、执行过一般。不会有上级或者下级指责郑尚武,上级不知道这次行动,下级明白目前的形势,能够体谅撤退命令背后的苦衷。
    不能撤!这是红剑的试刀之战!首次行动就无功而回,将会成为红剑队员们的心理障碍,严重打击士气。
    郑尚武没有马上答话,再次举起狙击步枪,利用被动红外瞄准镜观察着敌军阵地上的哨位。
    “观察分析,以科学的战术原理来分析敌方的布置,从中推敲敌人如此排兵布阵的原因,进而分析出有利于己方的条件加以利用,才能有效地克敌制胜。”老金的教导此时很清晰地在郑尚武脑中回响。
    抬手看看手表,再观察探照灯扫视一周的时间,计算出光柱扫过公路的时间间隔。
    “岩江,你留在这里注意敌情,我带杨大方下去看看。”郑尚武说完,躬身小跑到工兵出身的杨大方身边,拍了他肩膀一下,两人迅速起身冲进黑暗中。
    岩江此时才回神过来,队长要率先冲过公路到灌木丛里探雷。开路探雷,是尖兵岩江的工作啊!
    郑尚武和杨大方刚刚冲过公路就是一个前扑倒地,紧紧趴在地皮上一动不动,探照灯的光柱就从两人的脚后跟处扫了过去。看到光柱移开,郑尚武端起步枪用瞄准镜再次观察敌军岗哨的行动,良久才长出一口气,敌人没有任何的发现和异动。
    轻轻地“嘘”了一声,郑尚武向杨大方扬扬下巴。
    杨大方微微点头,抽出了冲锋枪的探条慢慢匍匐前进。黑暗中,他不可能用眼睛去观察到地雷,因为地雷的外观颜色往往跟周边环境一致,就算是白天也很难发现。工兵,没有探雷器具的工兵,此时唯一的手段就是依靠冲锋枪的探条和千百次练就的手感。
    四十多米宽的灌木丛带,杨大方花了一个小时又七分钟,起出五颗压发地雷,九颗绊发雷和两颗挂雷(绊发雷,体积小,通常挂在树枝上),开辟出一条宽度不足七十公分的通道。
    光柱再次晃过后半分钟,郑尚武挥动了手中的白毛巾。不久,光柱再次移动过来扫过公路,就在光柱离开的瞬间,岩江一个手势,两名队员就携带武器冲下公路,随即一个虎扑倒地,接着又是两人。
    郑尚武拍拍满头冷汗的杨大方,示意他扩大通道后,自己向前猫腰前进了几米又匍匐在一块大石头后。短促跃进在此时,是安全通过敌人火力控制区的有效办法,郑尚武的动作就是在给其他队员开路做示范。他清楚,岩江在单兵战术上还不够成熟,短短两个月训练并没有让队员的战斗素质有质的提升。如今的红剑,不过是有战斗经验,体能相对优秀的步兵分队而已。
    岩江紧张地看着分队长的跃进动作,他可以感觉到,队长每次跃进时暴露给高地上敌军的时间不超过两秒钟,这个时间,就是最有经验的机枪射手也不能及时调整射界开枪射击。实际上,这么短的时间在黑夜里,留给敌人的只有极其细微的响动。
    午夜时分,三班安全通过836高地,除开排雷开辟通道的时间,整整花费了四十七分钟。这个时间被郑尚武四舍五入后记在脑海里,顾头不顾尾的傻冒事情,他可不愿去做。
    967高地就在眼前,一条没有名字的小河就在眼前。
    再次通过瞄准镜观察地形和敌情,郑尚武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他看不到高地北坡和河谷之间有任何炮兵阵地的迹象!按说,河谷和山崖下的芭蕉林正是布置炮兵阵地的最佳地段,射界宽阔,机动方便,隐蔽性也相当的好。可是黑沉沉的芭蕉林里一点动静都没有,连个寻常的岗哨也看不到。
    瞄准镜里出现了远处林山的主峰,郑尚武在心里迅速地权衡着,完全把自己摆在敌方指挥官的位置来考虑。他最后确定,最佳的炮兵放列阵地还是芭蕉林!在那里,我军炮火越过林山后,就没有足够的曲度打到敌军炮兵阵地,炮弹通常会落到967高地上。换句话说,芭蕉林是我军火炮的射击死角!而且,山脚下的芭蕉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河谷容易起雾,雾气会遮掩住火炮发射时的烟气,更有效地隐蔽火炮阵地。
    没有可能,敌人没有可能放弃这么好的地方!
    郑尚武一招手,岩江立即匍匐过来。
    “你,带两个人搜索芭蕉林,提防敌军暗哨。如果芭蕉林没有敌军炮兵,那就搜索山脚,仔细点,一丝痕迹都不要放过!”
    岩江点点头,拔出景颇砍刀后带两名队员跃出隐蔽地,快速向芭蕉林匍匐前进。
    岩江的身影很快就融进黑暗之中,郑尚武不得不关上狙击步枪的保险,借助被动红外瞄准镜来观察三名队员的行动。
    在瞄准镜里,几乎一切能够散发恒定热量的物体都可以显示出来。岩江和两名队员,此时就是瞄准镜里蠕动着的三个人形暗红影像,在他们的周围,没有任何类似的影响出现。郑尚武调匀了自己的呼吸,让些微紧张的情绪舒缓下来。
    事到如今,他有些后悔了。后悔自己不应该突发奇想,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背着指导员和上级搞这次奇袭行动。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有好大喜功的倾向呢?似乎没有,作为一名二十一岁的年轻军人来说,头顶上的荣誉已经够多、够重、够麻烦的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的状况呢?深心底,自己还想着许瑞明、还想着张勇、还想着连长和指导员……仇恨并没有因为反击战的结束而消弭,相反的,因为敌人的频频挑衅,仇恨不知不觉重新主宰了自己的灵魂!
    仇恨啊,有时候真的可以蒙蔽人的双眼,令人失去理智!
    冷静,必须冷静!
    郑尚武不住地强迫自己,开始让自己用更清晰的思维考虑当前的处境。显然,这次行动不能有任何的伤亡;显然,由于分兵造成自己对全局的把握能力大打折扣;显然,这次行动要承担的风险正在快速放大!隐隐约约中,看着远处芭蕉林的郑尚武感觉到不安,极度的不安。
    召回岩江,现在有些不太现实了,除非投入更多的兵力进芭蕉林!
    转眼看看黑沉沉的967高地,那片白垩土形成的断崖即使在黑夜里也显露出一股狰狞的味道。回头看看836高地,探照灯的光柱还在不断地移动着,可以想象得到,探照灯的旁边就有一挺子弹上膛的127高机。
    目标没有找到,后路受到威胁,另一支兵力不能切实掌控,这就是郑尚武心里危机感的来源。
    岩江背着冲锋枪,手里的拿着砍刀,小心地匍匐前进,尽量让自己的身体降低,利用芭蕉树的阴影和树干一米米地搜索前进。他的左右侧后,是三班的两名队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三个人几乎搜遍了芭蕉林,没有任何的收获。不甘心的岩江又回头再搜,不久,他耳边响起“瞿瞿”两声虫鸣,是左手边的队员打来暗号。岩江观察了一阵周围的情况后,连续几个翻滚过去,在队员的指点下用手摸索地面。地面很潮湿,青草带着浅浅的倒钩有些扎手,白垩土和河水冲击来的紫红色土壤很坚实,却有一种有规律的凹凸感。
    岩江仔细地体会着这种凹凸,又凑近地面睁大眼睛去看,发现的结果令他差点忍不住喊出声来——轮胎印!载重汽车的轮胎印!
    他一挥手,三人沿着轮胎印向河床方向运动,经过不到二十米的距离后,轮胎印停在了两株芭蕉树之间。就在此时,岩江右边的队员又在十米开外发现了两道轮胎印痕,一样停留在芭蕉林的边缘。三人相对轮胎印的走势横向搜索,又先后发现了十六对轮胎印。
    盲人摸象般的搜索结果,岩让江的心脏跳到了嗓子眼,十八对轮胎印,看一对对轮胎间的距离,应该是十八门重炮留下的痕迹。十八门啊,一个炮兵营的火力!
    岩江指指轮胎印,指指郑尚武的方向,示意一名队员回去报告。自己随后带另一名队员向山崖方向摸去,随后的发现,证实了岩江的推测,他们又发现了更多的轮胎印子,这是牵引车和重炮共同留下的痕迹!
    看看黑沉沉的山崖已经近在眼前,可是大炮呢?牵引车呢?敌人呢?
    郑尚武听过尖兵队员的报告后,欣喜地看看手表,凌晨两点一刻。他一挥手,两名队员带着一挺轻机枪跟着尖兵运动过去,与岩江会合。剩下的人则再次检查武器弹药和携带的爆破器材。
    郑尚武用瞄准镜又观察了一遍,确认芭蕉林中只有五个自己人。他疑惑了,难道敌人曾经在这里驻扎过炮兵,现在已经移走了?没道理啊,这么好的阵地怎么会不用呢?再说了,我军没有还击敌军挑衅的迹象,敌军干吗要移走重炮?
    重炮在那里?难道能够凭空地消失?难道这些重炮和炮兵会隐身法?
    郑尚武俯身在地上,贴着地面开始潜听。
    可惜这门功夫他实在不娴熟,与曾庆相比差得太远。他只听到一种耳朵本身发出得嗡嗡声,那是血液在动脉里流动的声音,也许是心脏跳动或者呼吸的回音。
    不久,一脸沮丧的岩江回来了,向着郑尚武摇摇头,“唉”了一声后压低声音道:“队长,小鬼子肯定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