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雏形 07-07

作品:《贞观风流

    第一百五十二章民族政策的雏形
    四月二十八日巳时,高昌城外。
    休丽娜姐妹依依不舍的告别了父亲,跟随鞠智胜一行前往长安,同行的还有就地征召的一万五千民夫,由他们将阵亡将士的骨灰运回关内。为了确保此行的安全,程知节特意派出了二千精兵护送。张焕也让李文李武兄弟随行,除了让他俩回去向家里详细禀报自己的情况之外,两兄弟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将张焕的密奏呈送给李世民。这份密奏足足装满了一只小箱子,无法使用信鸽或者雄鹰传送,只能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回去。
    临行之前,李世民曾经和众位大臣讨论过攻占西域之后,如何处置那些小国和其他民族。
    当时众位大臣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击败突厥人之后,不可吞并那些小国,应当实行王道,让他们归附于大唐,年年朝贡即可。如此,皇上才不负天可汗之名。抱这种观念的不在少数,诸如孔颖达、魏征、房玄龄都如此认为。甚至就连李世民本人,也顾忌天可汗的名声受损,心里也倾向于征服即可。
    另一派则认为,从高昌、焉耆身上就能看得出来,那些小国无一不是墙头草,将来一旦大唐在西域控制力减弱,这些小国肯定会背叛大唐。抱这种想法的人主要是武将,李靖、李绩和张焕等人都认为应当吞并那些小国以防后患。
    李世民本来有些犹豫不决,后来长孙无忌也支持吞并西域小国,张焕又隐晦的提了一下当初那份庞大的经济计划。李世民最终改变心意,同意将整个西域全部囊括在大唐版图之下,不过再三叮嘱,万万不可引起大的动荡。
    那次商议结束之后,张焕又单独留了下来,向李世民说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李世民听了之后十分感兴趣,授予张焕处理这件事的全权,不过要随时向自己禀报。张焕攻下高昌城之后,已经开始陆陆续续书写这份奏折,不停地加以完善。恰好休勒思又前来请求归还城池,张焕一下子又有了新的主意,这才拖延了俩天才将修改后的奏折送出。
    “将军,那么小人就先回焉耆,恭候将军大军前来了。”休勒思不停的对女儿们招手,一直到看不见人影了,才恭敬地向张焕出言告辞。
    张焕笑道:“既然如此,我就不留大师了。不过有件事请大师费点心思。”
    “请将军吩咐!”
    “大师回去之后,请书写一份关于各地马匹的详细说明。比如大食马的优点缺点,以及如何改良等等。”
    “将军放心,这件事很容易办到。”
    “将来西域平定之后,还请大师为我大唐培养良马!”
    休勒思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下来。若是突厥主力战败,整个西域几乎都是大唐的,想不答应也不是可能的。
    “那就好!大师,若是你能为我大唐培育出良马,本将军保证,皇上会赐予你大唐爵位和官职!”
    休勒思大喜,连连道谢答应,能被大唐皇帝赐予爵位的,整个焉耆除了焉耆王再无他人。自己虽然在焉耆名气很大,却不被焉耆王看重,仅仅被派去养马,若是能获得大唐皇帝的敕封,自己家族在整个西域都能扬眉吐气了!
    将休勒思送走之后,张焕立刻回了高昌城。此时在城内,无数高昌的青壮正踊跃前往高昌王宫之前,准备接受唐军的招募。
    攻占高昌城之后,唐军在张焕严厉约束下并未大肆杀戮,也没有四处抢掠。再者本来自古就是中华属地,很多人都说的是汉语,高昌人对唐军并无过多仇恨。鞠智胜这几日也应张焕的命令,四处宣扬唐军的仁义,声言去除国号并入大唐版图,号召百姓踊跃响应大唐将军的命令。
    张焕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发出公告,招募高昌将士加入唐军。
    公告里说了,一旦被唐军招募,除了饷银比唐军低三成,其他的全部和唐军一样。只要立下功劳,不但饷银会和唐军一样多,也会根据功劳大小晋级。不但如此,张焕在公告里,还提出了一个对于高昌人来说,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却绝对无法拒绝的条件——凡是为唐军效力五年以上,而且立下功劳之人,都可以合家把户籍迁往关内,由朝廷根据人头发给土地,变成真正的大唐人!
    张焕此举,说白了就是为了两个字:同化!离京之前和李世民的那次密谈,张焕虽然说了很多主意,不过归根到底也是为了这俩个字。征服不难,难的是如何守住打下的基业!一味的杀戮,或者是一味的纵容,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在潜移默化间,让西域各个少数民族自动成为大唐人,这才可以永绝后患。张焕的那份庞大计划中,西域是一颗最重要的棋子,无论如何是不能随便出差错的。
    因为这个缘故,张焕不惜用大唐的户籍和土地作为筹码。不过张焕完全低估了高昌人想成为真正的大唐人,以及拥有土地的热情。前天这道公告一出,成千上万的高昌人涌向高昌王宫外的招募地点,仅仅两天时间,已经招募了两万多人。就连高昌城外的不少人也赶了过来,准备加入唐军。根据眼前的情况来看,最迟后天,就能招募到张焕计划中的四万人了。
    对于张焕就地招募将士的决定,程知节并无反对的意思。不过对于张焕竟然敢许下户籍和土地的承诺,程知节心中十分惊骇,赶紧将张焕找去询问。张焕并未向他透露那份庞大的经济计划,只是明确地表示这是皇上答应的,还取出李世民的密旨证明,程知节这才放下心来。张焕心中十分清楚,一旦对世家门阀的釜底抽薪之计大获成功,中原肯定有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公告里定下的五年期限,也是张焕为了谨慎起见,否则的话定为三年也没什么不行。
    可以说,张焕完全是在用西域做试点。一旦成功,将来处理其他国家,诸如吐蕃、高句丽也就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当然,对于不同的民族,张焕的主张也会不尽相同。甘愿被同化的,比如现在的高昌人,就会给他们足够的好处,让他们逐渐融入大唐。对于突厥人张焕态度很坚决,一定要将他们完全驱逐出西域!至于已经处于汉化中的高句丽和倭国,张焕是一定要想方设法吞并的!
    张焕并不知道,李世民答应让他全权处理,主要是因为他的见解十分新颖,听上去十分可行。李世民想要看看,这种全新的朝廷方略,能否真正解决大唐周边的隐患。若是成功了,自然是一劳永逸,利国利民。若是失败了,反正西域完全控制在大唐手中,再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办也不迟。
    张焕在王宫前面看了一会,见招募过程井井有条,不管是大唐将士还是高昌人,态度都很和气,心里十分喜悦。这时负责招募的薛仁贵见到他来了,赶紧走过来行礼。
    张焕笑着回了一礼道:“薛校尉,已经招募多少人了?”
    峡谷之战后,薛仁贵就被张焕提拔为陪戎校尉,这陪戎校尉乃是从九品上的官职,也算得上是越级提拔了。
    “将军,已经招募到了二万八千余人!”薛仁贵看着张焕恭敬地回答,眼中颇多感激之色。
    此前跟随尉迟兄弟前来时,薛仁贵还很是不乐,没想到仅仅一仗过后,自己就被提拔成了陪戎校尉。虽然也是低级军衔,不过每月的饷银多了近十倍。对于家境贫寒的薛仁贵来说,心里已经十分满足了,对张焕也十分感激。
    张焕随意和他寒暄几句,正想仔细问问,程知节派人来找,让他马上过去。
    去了之后才知道,契苾何力派人回报,右威卫大军即将到达龟兹。同时苏定方还禀报说,乙毗咄陆亲率十五万大军,已经到达了碎叶城,请程知节大军速速向西进军。
    由于粮草昨日就已经运到,程知节和张焕商议之后,决定明日一早就向西进军。由于左武卫伤亡颇多,程知节决定将兰州府精锐二万人暂时并入左武卫,由张焕统一指挥。至于近几日招募的高昌兵,则交给李仲文和邱师利严加训练,若是前方战局需要,再调遣他们过去。
    此日晚间,大军已经到达了焉耆都城,焉耆王带着文武大臣出城五十里迎接。见到唐军军容齐整,装备精良,整个焉耆都为之震动惊骇。
    由于已经和程知节密谈过了,因此和焉耆王打交道的事情,程知节让张焕单独处理。
    焉耆不同于高昌,历来有亲近中原的传统。因此和焉耆王单独密谈的时候,张焕态度比较强硬,除了让焉耆王派遣大军跟随唐军作战之外,还要焉耆王派遣王太子去长安‘学习大唐文化’。
    数万精兵就在眼前,焉耆王哪敢拒绝,对于张焕的要求全部答应下来。为安其心,张焕也隐晦的表示,被鞠文泰夺取的三座城池,很快就会还给焉耆。除此之外,张焕还保证击败突厥人之后,不会顺手灭掉焉耆,而且战胜之后,还会根据焉耆军队的表现,适当的把好处分一些给焉耆王。得到张焕的保证,焉耆王总算放下心来,赶紧下令召集二万人跟随唐军作战。
    对于焉耆,张焕的想法就是先用强大的兵力震慑其心,再将焉耆绑上大唐的战车,战胜之后再适当的给与一些好处。
    焉耆和高昌一样十分适合棉花生长,然而粮食却十分短缺。张焕深信,若是用金钱和粮食来换取棉花,不愁焉耆王不在全国大量种植棉花!如此一来,要不到几年时间,焉耆的农业命脉就会掌握在大唐手中。到了那时候,再施加一些别的手段,不愁焉耆不主动融入大唐!
    对焉耆的处理方法,同样也适合西域其他摇摆不定的国家。在张焕心目中,棉花不仅可以用来打击世家,同时也是对西域各国经济渗透的利器!只要在经济上完全依靠大唐,将他们的利益和大唐绑在一起,又有强大的军力威慑,何愁他们不真心归顺?
    大军在焉耆待了一夜,次日一早就离开焉耆都城,带着焉耆王的二万将士,迅速向西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