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考试 05-16
作品:《贞观风流》 李唐建国之后,虽然将隋朝的科举制度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不过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并未改变,那就是并没有专门的考试场地。此时的科举考试,一直在吏部的南边大院里举行。这座大院占地近百亩,容纳三千人那是绰绰有余。
这座大院坐北朝南,整个建筑群朴实庄严,那扇大门足足有三丈多高,上面大书‘南院’俩个大字。张焕远远见到长长的队列等待检查,恍惚间换了一个时空。
紧紧身上的貂皮大氅,张焕提着篮子跟在曹岩身后,向队伍走去。几人之中张焰最为紧张,不停的和赵良没话找话说,曹岩和李翰则不时插几句嘴。张焕并没参与说话,虽然脚步不停,心里却在想着昨天的事情。
尉迟敬德控制局面之后,并没为难驿馆的学子们,询问了事情经过之后,还好言安抚了一番。离去的时候,将那群人全部带了回去。
几个时辰之后,执金吾就贴出了告示,说那些人聚众闹事,图谋不轨。其中真正是应试学子的,全部遣返回原籍,五年之内不许科举。至于那些鱼目混珠之徒,则全部押入大牢稍后再处置。
王鸿亮并不知道张焕的暗中布置,见他危急时刻显得大义凌然,而且为了护住自己还受了伤,更是满心的敬佩。这些寒门学子有很多人都敬仰张焕,所以才为了他的声誉出头。如今不但和张焕见了面,而且还算是‘战友’了,因而对张焕更加敬仰。
张焕心里却很是愧疚,将那些受了轻微小伤的人记了下来,除了真心感谢之外,还准备私下给一些补偿。思来想去之后,准备将这件事情交给王鸿亮帮忙。离开之前和王鸿亮说起这件事,王鸿亮欣然答应了。
回到家才发现,高阳和妙玉一起过来了,都在家中焦急的等待。见到他回去,松了口气赶紧询问情况。张焕简单的说了一下,并没透露媚娘的计划。面对小痴怀疑的目光,张焕也只好对她歉然一笑,准备过阵子再告诉她。
高阳给张焕带来了笔墨和砚台,全都是贡品。还有一件崭新的貂皮大氅,说是天气寒冷,让他穿着去考试。见他平安回来,坐了一会就带着小痴回宫去了。
妙玉虽然心中不乐意,也不好拒绝高阳的好意,只是淡淡的数落了张焕几句,被张焕嬉皮笑脸的蒙混了过去。
张焕随后叫来张焰,让他支取了钱财去交给王鸿亮,分发给那些受轻伤的学子们。张焕十分担心向曹岩所借那几个人的安全,幸好不久执金吾就出了公告,张焕松了口气,准备等考试完之后再将那几人弄出来。
“叔珩,在想什么?”曹岩见他许久不说话,笑着询问。
张焕微微一笑道:“不知王鸿亮和洪韬等人来了没有。”
张焰四下张望一番道:“在后面,那边!”
张焕回过头去,刚好王鸿亮也看了过来,张焕对王鸿亮握握拳头示意加油,王鸿亮笑着点了点头。这时队列开始移动起来,张焕收回了目光,跟着曹岩等人向前走去。
此时的检查虽然手段落后,不过十分的严格。经过重重检查,张焕终于进入了南院的大门。
此时的考试以试帖诗为主,有时也加以策问和杂文,不过都是一天就考完了。所以南院里面并没有建造号房,而只是用木条和黑色布幔围成了一间间简易的号房。每两个房间中间,都站了一个军士用来监督学子们是否舞弊。
张焕拿着在门口领取的号牌,找到了自己的房间坐了下来。这号房里四面透风,张焕将大氅紧紧裹在身上,才感到暖和不少。
等了许久,千多名学子才都对号入座。这时随着一阵锣响,今科主考孔颖达和副主考崔康带了数十人,走到了院子中间,众学子都纷纷起立行礼。孔颖达见四面的号房几乎都有人,满意的点点头,开始讲起话来。他每讲一句,就有二十名大嗓门的军士复述一遍,让众人都能听得清楚明白。无外乎都是些考场纪律,以及鼓励之言。
讲完话之后,孔颖达吩咐开始发纸张和试题。张焕拿到试题一看,试帖诗的典故是《清如冰玉壶》,再看完对体裁和韵脚的规定,已经了然于胸。接着又去看策问,题目却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张焕一下子想起了征伐高昌的事情来,沉思一会之后就准备以西域之事来做文章。
想好之后,张焕就铺开纸张开始磨墨。天气过于寒冷,磨墨也是一件幸苦的事情。好容易磨好墨,张焕提起笔开始书写‘藏冰玉壶里,冰水类方诸。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抱明中不隐,含静外凝虚。气似庭霜居,光言砌月余。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这首诗乃是后来的王维中解元时所作,堪称《清如冰玉壶》这个命题的经典之作。对于这首诗,张焕毫不怀疑会引起考官们的赞赏。吹干墨迹,张焕仔细打量一番毫无纰漏,这才放在一边,准备书写文章。
沉思良久之后,张焕提笔写道‘自古帝王临御天下,无不以中华居内以制藩国,藩国居外以奉中华。如今我大唐君明臣贤,国富民强,实乃为万世开太平。兹有西域小国名高昌者,坐井观天…………’
张焕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这才停笔。写完后小心的看了一遍,检查有没有忌讳的字句,以及行文上的错误。再三确认之后,才提起笔誊写了一遍。
这场考试要持续俩个半时辰,张焕即使做完了试题,也不能出去,只好坐在座位上百无聊赖的发呆。期间孔颖达也带了人巡查了几次,不过并未留意到张焕。好容易听到时间到的锣声,监督的军士们马上令考生们停止书写,准备提交试卷。
张焕走出大门之后,搓搓手哈了口气,再回头看看这座院子心里也是感慨不已。因蜂涌而出的学子太多,张焕并未等待曹岩等人,而是随着人流向前走。
“相公,这里,这里!”刚走出这条街,就看到淘宝的马车停在路边,苗影正对着他招手,妙玉站在苗影身边正微笑着看着他。
“媚娘的家人接来了?”见到淘宝的马车回来了,上车后张焕就笑着询问。
妙玉点点头:“媚娘的母亲和大姐,还有俩个孩子都来了,那俩孩子真是可爱!”
苗影急着问道:“相公,考试顺利吗?”
张焕笑着点点头道:“中举应该没问题吧。”说完对妙玉使个眼色,妙玉知道他的意思,脸色一红低下头去。
张焕对二女说了一些考试的事情,妙玉也说已经将媚娘的家人安排在了南边的厢房,如今家中人多了,应该买几个丫鬟才是。张焕想了想答应了,凡事都自己动手也确实难为妙玉等人了。
节日过后街上人很少,车夫把马车驾得飞快,说话间就到了平康坊家门口。媚娘正在门口东张西望,见他回来了赶紧迎接上来。
张焕见她小脸冻得通红,拉住她小手道:“这么冷的天,出来做什么?”
媚娘微笑道:“我不冷!”
张焕笑道:“手都冻得冰凉还说不冷?进去吧。”拉了媚娘就向里边走去,妙玉笑了笑没说什么,苗影却有些不乐意的嘟嘟嘴跟在后面。
刚走进院子,一个小身影跌跌撞撞跑了过来,见到媚娘奶声奶气道:“姨姨!”
媚娘松开张焕的手,将她抱了起来。张焕见这小家伙大概有俩三岁的样子,生的粉妆玉琢,就笑着向她伸出手去。小家伙歪着头看了看他,忽然一脸灿烂向他怀里扑过来。
媚娘有些惊讶:“敏月对公子倒是亲热的很。”
张焕接过小家伙,见她小脸红扑扑的十分可爱,笑着在小脸上亲了一下。小家伙咯咯直笑,紧紧地搂住他的脖子。
这时一个美艳妇人走过来道:“敏月,还不下来!别给公子添麻烦。”
媚娘道:“公子,这是我大姐武顺,你怀里的是我的小侄女贺兰敏月。”
武顺躬身一礼,张焕赶紧将她虚扶起来,见这武顺眉目间和媚娘有七分相像,自有一种成熟美妇的风姿。武顺伸出手要抱敏月,敏月却咯咯一笑,将头埋在张焕怀里不理她。张焕乐得笑了起来,抱着敏月就向南边厢房走去。武顺看着张焕的背影,眼中忽然起了一丝水雾。
进了南厢房之后,房中一个老妇人正抱着一个小男孩坐在火炉边,旁边坐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见他们进来了有些怯怯的站起身来。
张焕将敏月递给武顺,行了一礼道:“小子张焕见过老夫人。”
杨氏有些慌张道:“老身可不敢当公子之礼,能得公子收留,老身一家感激不尽!”
妙玉微微一笑道:“老夫人不要客气,迟早是一家人。”
杨氏闻听一愣,媚娘羞红着脸凑到她耳边说了几句,杨氏恍然大悟,再看张焕时的眼神就变得亲切多了。
因天气寒冷,众人就坐在火炉边寒暄起来。
那小丫头就是媚娘的妹妹武银儿,性格很是活泼。小男孩就是武顺的儿子,名唤贺兰敏之,今年四岁了,见到生人很是害羞,反而不如妹妹胆大。武顺叹息几句,说是孩子自小就没了父亲,所以胆小怕事得很。贺兰敏月却和张焕亲热得很,一直腻歪在张焕怀里。
张焕一脸温和,说起话来又是和颜悦色,贺兰敏之慢慢的也就不再害怕他。等到张焕开始给敏月讲故事的时候,忍不住就凑了过来聆听。张焕将俩个孩子都抱在怀里,柔声讲起了小故事。几个女子见他连别人的孩子都这么喜欢,心里都十分喜悦。
几个小故事讲完,张焰也回来了,告知说不但曹岩等人都来了,王鸿亮和洪韬也来了。张焕将两个小家伙放下,跟着张焰向客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