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辛辛苦苦培养下一代

作品:《晚明霸业

    二月转瞬即至,迫于各方压力,在综合考量了自己部落未来的发展,准噶尔的首领,僧格请求觐见大明大皇帝,并获得批准。
    与其同时,礼部传出要册封僧格为哈萨都司指挥使的意图,开始试探朝野的意见。
    尽管僧格还没有入京,但是返回乌斯藏的图鲁拜琥已经开始纠集部落的军队,准备联络准噶尔部,一通对建都在莎车的叶尔羌汗国发起战争,势必要将这个同是成吉思汗后裔的突厥国家,驱逐出佛教的势力范围。
    大明皇帝给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由不得他们不遵从。
    今年注定不是平庸的一年,四处都在开花结果,这一点徐梁早就有所预料,只是没想到来的那么快。
    叶尔羌汉国,自从一五一四年建国至今,已经有一百四十余年了。
    其建立者赛义德,是个有蒙古血统的突厥贵族,在更西方的国家,将这样的人,称作为蒙兀儿人,所以他的帝国也被称为蒙兀儿帝国。
    这个国家强盛时,甚至想要跟成祖掰一掰手腕,发动一场针对大明的入侵。
    这件事情,如今也被翻了出来成为大明征伐他们的罪证。
    在大明群臣眼里,这个最为鼎盛时代也不过是一个小小行省的国家,根本就不该被成为一个帝国。
    而赛义德因为赛义德自诩成吉思汗的后裔,所以仍旧将他归于蒙古人,建都莎车的叶尔羌汗国也就成了一个蒙古部落外藩。
    虽然这个外藩在他们最强大的时候,曾经占据了大明的哈密和吐鲁番等东部区域,但是他们的国力也在衰弱,这些东部地区,已经被瓦拉人各个部族分割占据。可以知道,此时大明发动对他们的征发,根本不会消耗多少国力。
    第一次天山之战,正是将叶尔羌人的势力彻底清除出去。
    在大明帝国内部,也曾经有人提出是否可以联络叶尔羌,平衡广袤的天山南北路。
    而大明最终未争取叶尔羌汗国的支持,乃是因为作为突厥化的蒙古汗国,这个国家主体信奉先知默罕默德——大明帝国官方定名为:默教。
    一个很令人头疼的存在,头疼到徐梁也不想他们打太多的交道。
    叶尔羌汗国的创立者,赛义德汗正是对西藏发动圣战,因高原反应而死。这段历史过去未久,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大明只能在佛教和默教之间选择一个。
    显然还是佛教更适合大明对当地的统治。
    何况自从五十年前,西方默教的黑山和卓进入叶尔羌传教,继而白山派也进入该国。如今这个国家因为黑山派和白山派纷争,根本无力进行高效的配合行动。大明是个讲究效率的国家,更倾向于瓦剌的准噶尔和和硕特。
    那两个部落可是今晚喝酒说好发兵,明日一早就可以大军出动的高效率盟友。
    ……
    徐梁前世忙于单位的工作,还没来得及培养下一代,是彻彻底底的社畜一级。
    如今却因为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不得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摸着石头过河。
    指着大明的传统教育,肯定给你培养出孝宗那样的皇帝来,如此一来,整个国家就危险了。
    徐梁肯定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孩子还没懂事的时候,他还能将政务搬到钟粹宫,将孩子带在身边儿,言传身教。
    可是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肯定是需要更加细致的系统教育,自然而然的不能带在自己身边儿了。
    在皇太子入读的宗学里,师
    傅和先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大明的精英人才。
    从自然科学的教育到人文教育,乃至于体育、美术、音乐等更发面的培养,都非常全面。事实上因为宗学祭酒东垣王朱常洁的个人爱好,音乐和美术占据的课时比例达到三分之一。
    徐梁本身也知道全面发展的教育性,所以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肯定也不能让他出现,偏重某一科的情况。
    问题在于孩子他自己喜欢怎么办?
    在课余时间,别的孩子都在玩耍,或者讨论功课。
    皇太子他更愿意自己捧着四书五经,去探寻古代仁人之新。
    愿意花费时间去揣摩书籍里的意思,并且他由衷向往成为古代的那种大贤儒者。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太子有这样的兴趣,担任他的语文和历史等科目的老师,自然而然的愿意倾囊相授。
    得英才而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更何况这个英才还是太子殿下,未来帝国的继承人。
    他们也希望太子殿下成长以后,能够更加偏儒一点。
    而这些优秀的老师的灌输的,都是他们的思想和道德标准,对于大明的国人来说,他们灌输的内容,没有丝毫的错误。
    甚至说,他们教导的内容的核心原则,徐梁都没有办法否定。
    比如孝,孝顺尊亲,敬天法祖;仁,关爱生命,宽厚待人;礼,尊重他人。不使人尴尬……
    可以说,即便是徐梁前世,社会几经变革,主流的父母也会教育孩子:诚实懂事讲礼貌。
    这些东西都是对的,都是流淌在汉族人血液里的东西。是非常宝贵的东西。
    所以这些并不是黄道周的错,更不能归咎于儒生。
    如果太子不是太子。不是这个帝国的继承人,就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自己作为父母,看着儿子的成长,肯定会非常开心。
    可问题就在于太子这个身份,以及用现实去打磨理想的漫长过程。
    想通了这个问题,徐梁总算摆脱了焦虑,恢复了往日的镇定。
    作为应对举措,他在宗学之中加入了“时政”课,要内阁舍人们亲自担任的教师。为这些孩子讲述当今大明以及周边发生的事,解释朝廷的政策用意。
    舍人们对大明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可以让他们羡慕。不过在解读过程中,太子却时常会冒出悲天悯人的普世情怀,所谓仁者爱人,这是华夏文化中极为尊崇的思想。但这种慈悯之心却与当前的国策有抵触。
    尤其是在天山的战事上。
    “父皇,儿臣读书发现从汉代伊吾卢设官之后,历朝疆域都未远过我朝哈密卫。那么哈密以西又是谁的土地呢?”太子回到钟粹宫,在庭中见到了亲自浇花的父皇陛下,上前见礼。求教。
    徐梁放下手里的喷壶,并没有意识到太子的真实用意,只当历史知识普及,道:“哈密是土语‘大门’之意,哈密以西基本属于化外之地了。蒙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封于此地,故称察合台汗国。”
    蒙元时候的察合台汗国非但领有天山南北路,而且占据了后世整个新疆疆域,是蒙古帝国之中十分重要的大汗国。后来察合台汗国分裂成了东西察合台汗国,再后来为叶尔羌汗国取代,如今已经不复存在。
    在这片地面上,源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已经入关融入了汉人,直到后世才有了裕固族这个余脉。而那些深目隆准,后世一眼能辨的“
    新疆人”,其实是与西亚人种混血之后的突厥人。这些突厥人在目今被称作“察合台人”,属于天山南北路的弱势群体。
    至于徐梁前世所谓的“维吾尔”人,族称沿袭“畏兀儿”,其实和真正的畏兀儿人并没有太大的血缘关系。
    “父皇,莫非只要是蒙元旧地,咱们就要打下来么?”太子道:“连年用兵,这不正是穷兵黩武么?”
    徐梁脸上有些发凉,觉得肌肉僵硬。他伸手抚了抚脸颊,问道:“谁跟你说的?”
    “是儿臣读书不解,问了先生,先生也不能作答。”太子道。
    徐梁眉头微微皱起,道:“这事等你大些自然就知道了。”
    “可是父皇,我朝已经到了国中百姓人人皆要服兵役的地步,甚至连宗亲都不能得免,为历朝所未有,难道还要继续打下去么?”太子不肯放松,追问道。
    徐梁上前一把按住儿子的脑袋:“谁跟你说因为要打仗才征兵役?真是幼稚!我朝征兵役是为了让国民保持太祖开国时候的血性,不至于沉沦懦弱!能够从军卫国是荣耀家门的好事,宗亲为何要避!”
    这是价值观的矫正,太子一时还有些难以接受,张着嘴不知如何作答。
    “太子,你这种重文轻武的想法可不能有。”徐梁道:“大明以武立国,文贵武贱的下场就是国将不国,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你怎么能有这种想法,甚至于你自己,父皇都会安排你去军中锻炼,就跟永王和定王一样,宗室要去,你也要去的。”
    “父皇,儿臣想要读书。”听到父皇的安排,太子吓得不轻,他才不想去军中打磨肉体,接受洗脑,他更希望老老实实的读书,成长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
    “读书那是一辈子的事情,不需要过分的珍惜光阴,况且军中也是要读书的,并不耽误。”徐梁说道:“对了,宗学里,平时玩足球吗?”
    “他们都玩,儿臣不想跟他们一起,太幼稚了。读书人的体面都不要了。而且每次都弄一身汗,很难处理。”太子说道。
    孩子很让自己头疼,徐梁忍不住摇摇头,却没有在多说什么。
    小孩子的心性就是这样,心性未定的时候,说太多,只会让他更加叛逆。
    徐梁现在终于知道,培养一个孩子,甚至比建设一个帝国都要难。
    建设一个帝国,你不需要知道他脑子里想什么,他们只要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执行就可以了。
    但是培养一个孩子却很难,往小了说,孩子不争气,顶多是不能顶家过日子,成为啃老族。往大了说,这孩子是要葬送整个帝国。
    因为他是未来,这个帝国的大脑。
    这个坏习惯是要矫正的,如果真的培养出一个书呆子继承人,徐梁自己都不能接受。
    “这几天,你多准备些书,路上好准备时间。”徐梁不会给孩子拒绝的机会。
    “路上?”太子露出了疑惑之色。
    “嗯,跟舅父、舅母一起去江南看看。”徐梁道。
    “好啊!多谢父皇!”太子跳了起来,去江南是舅父一直挂在嘴上的事,说得太子也想去看看到底江南是何等景色。
    可惜这事被父皇一拖再拖,拖了数年,没想到今年倒是能够成行。
    “不过上学怎么办?”太子转而安静下来,心中颇为纠结。
    “回来补课呗,这又不着急。”徐梁其实就是想让儿子出去野本难以自拔。
    太子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转而又高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