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接战

作品:《晚明霸业

    第七百八十七章  接战
    四月初四,清军的斥候终于与明军的侦察兵接触,一方厮杀之后,双方互有死伤,但总体还是清军死伤多一些。
    如今明军的战斗力已经今非昔比,这些侦察兵,本身都是全军大比武之中的佼佼者,甚至很多人都是军校的在军事训练中拔得头筹的高材生。
    这些人手里大多数使用的都是最新的武器装备,而且战斗素养,战术眼光都比之前的老兵要强很多。
    不过两日的功夫,明军新一师便已经找到了清军的主力,并知晓他们的兵马人数不在五万以下。
    清军也发现了明军在沿海的营寨,知晓了明军确实是渡海而来。
    又因为觉华岛上的炊烟,让多铎和武拜判断明军在岛上也有部署,只是还不清楚明军的战兵数量。
    四月初六,宁远城一如既往的宁静,仿佛这里就是已经恢复生产的光复区域,远离了战火,一片祥和。
    “卢训导!紧急军情!”
    正在投身野战医院建设事业的卢木兰,如果不听到这道声音,甚至于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师团的训导官。
    当下冷静了一番,沉声说道“讲。”
    “本城东北三十五里地方,发现大股虏兵正在伐木编绳,打造攻城冲车。”探马喘了口气:“看情形已经有三五天了。”
    卢木兰边往钟鼓楼指挥所走,边不悦道:“怎么三五天才探到?”
    探马连忙解释道:“探哨重点区域在于防河,东北区域是次级警戒区,曰常侦巡范围只有三十里,每旬曰才散到五十里巡视一次。这是参谋部定的规矩。”
    卢木兰没再说什么。她本来就是有些紧张才多嘴问一句,这种巡逻警戒的事肯定是由参谋部管的,没有特别情况就连高燕都不会过问。
    东北方向就是松锦一带,东虏在那边奉行的是清边政策,基本有城就拆,有堡必破,并不会驻扎大军,所以也就用不着浪费太多探马资源。
    “人数多少。”卢木兰问道。
    “目前尚未查明。”探马道:“训导,是否多派些人马过去?河西有主力部队探马巡逻,我们这儿就算减点人手问题也不大。”
    卢木兰进了指挥所,看了看新近绘制出来的地图,点头道:“消息通报大营。另外再多派人马去摸清东北这股虏兵的来历和人数。允许主动攻击。”
    探马应声而出。
    卢木兰在地图前坐了,心中慢慢寻思刚才探马说的每一句话,暗道:既然虏兵在准备攻城器械,肯定是要打宁远城的主意,那我现在是否应该进行防御布置?
    卢木兰突然叫道,“去将两营长请来,再给我找本《步兵操典》。”
    高燕留下的两个营帐都是当年跟着高燕的配军营老兵。其中一个名叫廖耀兵,曾经是火器营的火铳手,战功卓著。另一个王贺,曾经在军校培训过很长时间,以非常优秀的成绩在军校毕业,此时在营里只是为了镀金,将来肯定还是要往参谋部走。
    廖耀兵与王贺被留在宁远城并不单单是因为他们能够尊重卢木兰,更是因为两人都在天津之战中功勋彰著,对于守城颇有心得。现在将他们安排在宁远,曰后第一师东进的时候,他们一个做排头先锋,一个在宁远驻留,都是十分关键的任务。
    二人此时正在各自营中监督训练,听说训导官有请,立时便抽身而去。这种曰常训练都是参谋的工作,主官在与不在都是一个样。
    等他们二人入城进了钟鼓楼,卢木兰还在翻看《步兵操典》里的《攻守篇》。她见两人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客气地请二人落座。
    廖耀兵与王贺也不多加推辞,分左右坐了卢木兰两边,等卢木兰说话。
    卢木兰却有些紧迫。毕竟他不是那种在战场上实打实走出来的人物,看着这种一身杀气的校官,本身心里就打怵。
    “二位上校,”卢木兰清了清喉咙,“是这,刚才探马回报,宁远东北三十五里位置发现大队虏兵。我已经命人传报师部,并且加派探马去打探清楚了。”
    二位点了点头,表示这样的安排十分恰当。
    “我虽然受命主持宁远,实际上却不曾打过仗,故而还要多听听两位上校的意见。”卢木兰说完,见二人不经意地看了一眼桌上的步兵操典,脸上顿时飞起两团红霞。
    廖耀兵和王贺却没有看不起卢木兰的意思,谁都不是生来就会打仗的。廖耀兵道:“如今宁远更像是大军后方,所以保护粮食和军械的安全才是首位。职以为当以固守为正招,出击为奇招。若是能够调用特侦营对敌后进行破袭,那就更好了。”
    王贺不善言辞,就是在营中也言简意赅惜字如金,此刻“是”了一声,点了点头,算是给了十分的面子。
    “若是防御,按照《步兵操典》,需要在城门立寨,不知道我军人数是否充沛。”卢木兰细心问道。
    廖耀兵笑了笑,道:“训导想必是看到了《攻守篇》里的《守城例》。的确,城门安营扎寨一者可以保护城门不立刻受到攻击;二者便于城中出入,部署调动,不为敌军探明虚实;三者可以伺机出击,以攻待守;四者,也是最重要的,接应援军,尤其是接应运送粮食和军资的援军。”
    卢木兰没想到《步兵操典》上的一句话,竟然能引申出三个道理来,听得十分认真,恨不得当即就掏出纸笔记录下来。
    只听廖耀兵继续道:“卑职适才也说了,我宁远看似此战中心,其实更是大军后方,当参照《粮路篇》里的《粮台例》进行部署。作为粮台,重点在于稳守待援。因为城中粮草充沛,所以不需要另派援军运粮,也就不需要出城接应,更加不会以攻代守。”
    “那保护城门呢?”卢木兰问道。
    “有城池的粮台可以封门固守。”廖耀兵道:“城门为一城最薄弱处,若是兵力不足,宁可用土石封于门后,使敌军撞车难以破门。”
    王贺在一旁点了点头,也便是赞同。
    “宁远城四面开门,若是敌军蚁附攻城,一实三虚,以我军两千人马,恐有不济之虞。”廖耀兵道:“莫若封死西、北二门,以东、南门应敌,可保兵力调配无碍。”
    宁远城是个倾斜的正方形,地图鸟瞰更似个菱形。所谓东南西北四门,其实是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门。其中西北、西南两门面对兴水,东面两门直面辽东方向。廖耀兵想留下这两门不封,乃是便于大军从南攻来方便接应,从东门出击也更为便利。
    卢木兰见王贺不反对,廖耀兵又是说得头头是道,自然应允。
    “不过也没必要现在就急着封门。”廖耀兵道:“等敌军来了再封也来得及,当务之急是打探清楚敌军的规模,也好应对方便。另外便是加深外城壕沟,准备搭建空心敌台。”
    “此事就交付常营长安排,朱营长却要将城内非军职之人加以肃清,标明行止,以免混入歼细,开门献城。”卢木兰道。
    廖耀兵和王贺也没甚好补充的,应声而出。卢木兰这才想起不久前一师出现的“私令”问题,正想追出去补一道,转念一想刚才这简直就是上课,何况城防事宜原本就在两个营长的军令上面写着,自己并不算发布了命令,这才罢了。
    就在廖耀兵和王贺离开钟鼓楼后没多久,一骑塘马飞驰入城,径直奔向钟鼓楼,带来了海岸大营的最新消息。
    “这么快就到了?”卢木兰听说有消息从大营来,颇为惊讶,等她见到了那报信的塘马,才知道是自己搞错了。
    此塘马并非隶属于宁远城,而是海岸大营派来的塘马。
    “报将军,我军前锋部在半个时辰之前与虏兵散部遭遇,旋即进行攻击,一举将其击溃。现师部迁往曹庄驿,对盘踞在小团山堡的虏兵进行打击。”
    “这就开战了么!”卢木兰发觉自己失言,连忙干咳两声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