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节
作品:《恶犬天下》 她美目轻垂,柔声说道:“绛衣以往总是借机与你为难,是我的不对,这便向你道歉,也请弟弟答应我,以后心中若有事情,就对绛衣直言相告,好不好?”
凝望着杨绛衣的眼睛,华不石在一时之间几乎痴了。此时的杨绛衣,已不仅是他须得借重其能力去完成梦想的人,而且是一位对他体贴入微,又善解人意的红颜知己。
身为男人,能有这样的一位红颜知己,是何等的幸运!
华不石痴痴的凝望着眼前的佳人,只想着如果能与她在一起,此生就再无遗憾。然而,他的痴态仅仅持续了数息时间,就象是被一根针刺中了一样,倏然回过神来。
杨绛衣依然看着他,眼里依然带着温柔,问道:“你怎么了?”
华不石道:“我突然想到,那神蝎上人被孟二哥点了穴道,扔在了关帝庙外无人看守,魔道中人会不会把他救走。”
他说出这句话,只是为了掩盖内心的动荡不安。
幸好杨绛衣并没有瞧出来,急道:“是啊,为什么我没有想到,我们快些回去,不能让他就这样逃走了!”
神蝎上人当然逃不走。
无生老魔受伤而去,根本顾不上他这么一个蝼蚁般的小人物。
当华不石和杨绛衣回到关帝庙前的时候,这个假和尚仍旧趴卧在草丛里,已经恢复了知觉,只是穴道受制无法动弹,嘴里也出不了声。
二爷孟青山所用的点穴手法,是武林中最常见的一种,因此杨绛衣运真气于掌,在神蝎上人身上轻拍了几下,就解开了他的穴道。穴道一解,“赤雪”巨剑就已架在了这假和尚的脖颈前。
华不石盯着神蝎上人的眼睛,道:“我有一些话问你,你可以说老实话,也可以编造假话骗我,不过只要我感觉你的言语有半点不实之处,就立刻在你身上施展‘七绝刺血术’,绝不会迟疑,你可听明白了?”
神蝎上人道:“你问吧,我据实回答就是了。”
他垂着脑袋,神情沮丧,一幅死猪不怕开火烫的模样。
华不石道:“你老家在哪里,本名叫什么?”
神蝎上人答道:“我本名姓卜名望,是湘境衡州府人士。”
华不石道:“你是何时投入毒门,师尊是谁?”
神蝎上人道:“我从小就被毒门抓去‘易血’传功,也不知是几岁,师尊叫做果楼蒙,是毒门中的高手,只是从未在江湖上行走,想必公子不会知道。”
天下哪有“果楼蒙”这么奇怪的名字,杨绛衣听得此话,立时断定这神蝎上人是在胡说八道,手上巨剑顿时一紧。
华不石却对她一摆手,道:“果楼乃是苗姓,苗家有十二宗族,有果楼,果濮,果慷,果削等十二大苗姓,那果楼蒙是个苗人,才有如此怪异的名字。”
他望向神蝎上人,道:“你以为我没听过果楼蒙,却是错了,我知道他是苗疆毒门中的四大尊者之一,还可以将四大尊者的名字一一说给你听,你信不信?”
神蝎上人脸色略变,道:“公子能说得出我师父的字号,自是对毒门十分了解,小的当然相信。”
华不石道:“不过你说那你是果楼蒙的徒弟,我却觉得可疑,你身上毒功粗浅,怎会是毒门四大尊者的弟子?”
他的目光倏然凌厉,神蝎上人一哆嗦,忙道:“小人说的句句是真话,决不敢欺瞒公子。”
神蝎上人平日里也称得上是心性坚毅之人,此时却肝胆俱丧,心中满是惊惧。面前这看上去十分孱弱的年青公子给神蝎上人的印象是心地残忍,杀伐果决,又掌握着能使他生不如死的手段,他才会如此害怕。
他又解释道:“小人虽是果楼蒙的弟子,却一直帮师父培育神蝎,没有多少时间练功,五年前神蝎养成,师父就把我赶出门来,叫我自己去江湖上闯荡,才落得今日的地步。”
华不石道:“好,我暂且信你,那你又是如何投入魔道的?”
神蝎上人愕然道:“什么魔道?我从未听说过。”
华不石直视着神蝎上人的眼睛,目光如剑。
神蝎上人更觉得惊慌,道:“公子明察,小的确实不知道什么是魔道!”
华不石道:“你不会想说,你在这庙里埋伏毒蝎,阻挡我们上崖,也是碰巧所为吧?”
神蝎上人道:“那当然不是,昨日有人花一千两银子,雇我到这关帝庙阻杀路过之人,我才会将蝎群埋伏于此。小人在毒门中没有学得其它本事,就只会培养毒蝎,从门中被赶出来,就只好利用蝎群做些受雇杀人的买卖糊口,实是是没有办法啊!”
华不石道:“如此说来,你所做的是杀手的行当啰?”
神蝎上人道:“不错,小人做此行当已有三年,这‘神蝎上人’的匪号也是小人自己取的。昨人那人只说要我杀几个过路的武人,却没说有公子这般通晓毒门秘术的前辈,否则小人决计不敢接这单买卖!”
~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麻烦
华不石道:“找你那个人长的什么模样,事成之后你如何找他?”
神蝎上人道:“那人中等身材,戴着一张绿色的面具,小人看不到他的相貌,他谈完买卖就走了,没有留下联系的方法,只因那一千两银子当面付清了,我杀完了人也不须再去找他。”
华不石道:“难道你都是先收银子再杀人么?”
神蝎上人道:“不错,小人做买卖的规矩一向如此。”
华不石道:“你收的一千两银子现在何处?”
神蝎上人道:“就在小人身上。”
华不石道:“拿来。”
神蝎上人哆哆嗦嗦,从脚上的麻鞋中摸出一方折成一团的纸卷,递给华不石。
华不石接在手中展开,果然是三张“鸿祥钱庄”的银票,一张四百两,两张三百两,合计为一千两纹银。“鸿祥钱庄”乃大明境内的大银号之一,在二域十三省均设有分号,其开兑的银票十分通行。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银票和银两相似,在许多人的手里流通,根本无法追寻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