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节
作品:《仙路争锋》 议论声骤起,声浪在一下子响彻云霄。
惟有唐劫自己无动于衷,只是脸上升出了一丝笑意。
过了好一会儿,赵辉大喝一声:“够了,还不恭贺唐师弟!”
喧哗声这才停止。
所有弟子看向唐劫,突然同声道:“恭喜师弟,早生华发,入三枯劫!”
三枯劫!
没错,当唐劫头顶生出那一根白发时,它代表的就是三枯劫的到来。
三枯者,体枯,气枯,血枯也。
它是修者开识大成之后的必然现象,当三枯劫来到时,开识修者会无可避免的进入三枯状态,血气亏损,实力大降,因此也是开识修者的低谷期。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当修者开识后,完成了身心意三者的升华,基本告别凡体,向灵体转化。
而三枯劫就是凡体最后的死去过程。
只有让身体中除意识外的所有凡人部分统统死去,修者才算是转为了真正的灵者。
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脱凡。
到那时,灵体对于凡俗手段将是真正意义的不死之身,是无论多少兵甲都无法杀死的存在。
正因此,所谓三枯劫其实就是修者浴火重生时的劫难。
对于每个修者而言,三枯劫都是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存在。
因为三枯劫的缘故,他们的实力会大大下降,气亏体虚,比起九转都有所不如。但是三枯劫又是他们脱凡的必经之路,没有这一段的虚弱低谷,也就注定不会有未来的辉煌。
所以每个修者在此关键时刻,都会想尽办法缩短三枯期的时间,同时尽可能减少外出,并寻找灵药增益自身。
三枯劫的过程就是凡体死去,灵体完善的过程,因此外部环境越好,通过三枯的速度就越快,塑造的灵躯也更强——再没有比水月洞天更适合度过三枯的地方了。
这就是为什么唐劫拼了死也要让自己开识大成的缘故,按他原本的计划,就是要冲击开识直至大成,进入三枯,在剩下时间里全力脱凡体,铸灵躯。
昨天他开识成功后未入三枯,因此才说功亏一匮,没想到只是一天功夫,便正式入了三枯。
这其中固然有他本身已极为接近的缘故,同样有水月洞天灵气盈沸,修炼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因素。
正因此大家才会恭喜他,实在是此时的确是入三枯的最佳时期。
“多谢诸位师兄。”唐劫忙拱手答谢。
赵辉道:“师弟能在水月洞天入三枯,实乃大喜之事。不过凡事有利有弊。三枯之后,师弟气虚体虚,实力不增反减。本来师弟冲击开识成功,更入得大成,以如此进境,登顶山巅问题不大,现在这样一来,却又不好说了。真不知到底是福是祸。”
唐劫淡淡道:“这到没什么,刚入三枯,气血初亏,远未到最弱之时,总体实力而是比以往大有增长。”
“却不能再有寸进了。”赵辉道。
是的,此时的唐劫,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法再提升了。
本来以唐劫现在的进度,就算上不了山顶,估计也能到六七百米,剩下的路程只要他继续修炼,百日时光足够他弥补差距,走上山顶。
可入了三枯后,他虽然因为新入三枯的缘故,实力下降有限,但实力提升的通道却断绝了。因为他现在的情况就是境界提升的越高,实力下降的越多。
除非唐劫能一口气把三枯劫也闯过去,成就脱凡巅峰,恢复所有力量,那他上山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如果玉还珠还在,这到也不是难题。
至于现在,药材耗尽的情况下,仅凭这水月洞天的浓郁灵气就想度过三枯劫,就实属做梦了。
“既然这样,就先能走多高是多高吧。”唐劫淡淡道:“登水月之峰,瞻前人遗墨,参古今之法,悟天地之道。”
说着已自一步一步向那峰上走去,步履悠闲,再不复当日艰难。
赵辉看着他一步步向山上走去,口中呢喃着唐劫说的话“登水月之峰,瞻前人遗墨,参古今之法,悟天地之道。”终有所悟,赵辉对着唐劫深鞠一躬:“多谢师弟指点。吾辈登峰,尽人事而听天命。当拼则拼,当放则放。师弟勇时如虎,不惜一搏,放时洒脱,不计成败,进退若斯,天下再无可阻拦师弟晋升之路!”
说着已对唐劫一躬到底。
当拼时便拼,仙路惟争;当放时则放,顺应天意。
这就是赵辉从唐劫那里领悟到的修炼与处事之道。
这刻一躬之下,赵辉身上竟放出光华,如日高悬,光芒万丈。
众农堂弟子见了,同时出声:“恭喜赵师兄,明道悟法,修成照日天心功!”
赵辉已是哈哈大笑起来。
这照日天心功他修炼多年,一直卡在最后一道槛上难有寸进,没想到今日有所领悟,竟让他放下心怀,成就神功,自此实力精进,修为再涨,自是喜不自胜。
※※※
水月峰上。
唐劫依旧在一步一步的向着峰首走去。
八百八十八米山峰,五千余台阶,唐劫不知道自己能走到哪一阶,他也不关心。
这刻的他,已将登上峰顶的期望彻底收起,只是负手缓步而行,一如游山玩水,闲庭信步,目光所到处,是这洞天中美丽的山水景色。
其实如果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水月洞天内的景色原就是极美的。
浓郁的灵雾极富变化性,在这片土地上变幻出光怪陆离的色彩,映现出千般美景,只是来到这里的人,一心只想着勇攀高峰,到是忽略了路上的景色。
此时的唐劫,心境一片空明。
他就这么一路走来,欣赏着大好山景,走走停停,很快便到了四百米处的平台。
农堂弟子随便给了他一株灵药,他便继续前行。
由此地开始,依稀已可见到山壁上嶙峋的字迹,那是一些先辈留下的修炼心得,当然也少不得某某某到此一游的墨宝。
不过只能走到这一高度的人的心得,不看也罢。
唐劫继续向上走着。
五百米便是英雄台,曾经这一高度是许多人的天堑,因为要走到这步,至少也要提升半阶,对于唐劫而言,却不过是信步闲游。
他很快就站在了五百米英雄台上。
与之前的平台不同,这五百名英雄台上竖着一块巨大山壁,光滑如镜,上面刻满了字迹,皆是有幸到过此地之人所留,放眼看去,至少有数百人在这里题字留名。
在镜壁一角上,唐劫看到了明夜空的名字,上写:“天枢一百四十二年,入水月洞天,登英雄台,参真衍上师心法有感,悟明犀一剑,特此留念,以飨后人。”
然后就是一排密密麻麻的小字,写着他关于明犀一剑的理解。
这明犀一剑,正是当日他封在举荐令中的那一道极致剑意,想不到竟是在这里悟得的。
唐劫当然观此剑出,有感于剑意之极,却不知其道从何来,空有所感却无力可使,如今见到题字,自然大为信息,一行行看下来,终于对这明犀一剑有所了解。
虽然他用的是刀,此法对他无用,但道理相通,想来对他将来明悟刀道亦有大作用。
看过明夜空的感念,唐劫再去找他说的那为真衍上师,果然此人也是洗月派一位久享盛名的人物,他所留下的正是关于凝炼与极致的理解。
也就是在这里,唐劫才明白,原来极致的表现也有许多种,那真衍上师与明夜空所使,不过是其中一部分,在这镜壁上还刻着无数心得,仅是这关于极意的心得就有多种。
唐劫看得如痴如醉,许多原本不太明白的道理在往往都能找到答案。
有时甚至能找到不止一个答案。
这里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上面,有时甚至有相互佐证与对垒之事。
比如在镜壁左下角部分就有一场争论,争论者更是如今洗月派最为赫赫有名的几位大人物。
先是萧别寒在上面写了一段关于兵道之论,认为兵既在道中,则当可天成,这天地间必然会有一柄真正的神兵,号令天下万兵。
接着就有人在下面接上。
“别寒师弟所言,师兄略有不同。兵本无识,贵在人主,岂有天生王将之说……李玄月。”
却是那玄月真君。
然后是又有几位修者在后面接话,有的支持萧别寒,有的支持李玄月。
最后却是凌霄掌尊结束了此场争论:
“兵在杀戮,人主杀伐。兵者人主,王将难觅。天下生死,终止人心……凌霄。”
这番话出后,争论辄止。
但是有关兵道的看法,依旧是各起纷纭。
那一刻看着镜壁上的字,唐劫突然心有所感。
他取出自己那金色短刃看了看,莫名间突然有了种感触,喃喃道:“兵在……天成。”
那金色短刃没有任何反应。
想了想,唐劫亦是摇头一笑,将金刃放了回去。
然后他继续看镜壁上的题字留言。
这些题字内容众多,又五花八门无所不有,有心得,有感悟,有论道,更有具体功法。
若有一一参祥,仅是理解还不够,更需实地检验。
所幸唐劫学过分神定心法。
这分神定心法与九黎心经中的十二秘漩有些相似,都是同时使用多种法术的一门诀奥。有所不同的是,十二秘漩走的是经脉路线,好比是在人体中创造两条道路,两种法术同时从两条路上驶过,从而不会产生碰撞。
分神定心法却是秉承了洗月派心念强大的特点,直接将心念分化,有些类似于左右互搏的能力,使心念双分而同时行双法,正因此要求法术本身就不能冲突,但同时也不象十二秘漩那样复杂麻烦,更加灵便好用。
这两种法门各有千秋,唐劫两者都会,联合施展下更是觉得妙用无穷。
从这天开始,唐劫便停在了这五百米英雄台上,每日瞻仰镜壁题字,习先人心得,悟前辈法术。
他可以一边读柳玉孟的养魂经论述,一边运转郑青彦的无极刀道。
也可以打坐时用鸿羽上人的双龙分水术,静卧时就转成了玉阳真人之明镜高悬法。
有时他会把镜壁上的题字大声念出来,字字铿锵,那是四九真言,颂念的同时,也不忘脚踩乱风步,体行浩然气。
有时他会拎着断肠刀在石台上一阵乱挥,时而凛冽,时而犀利,时而舒缓,时而顺畅。
那是将对这镜壁上无数前辈对刀剑之意的理解融于此刀中。
这镜壁上的心得太多,即便唐劫拥有分神定心法和十二秘漩,也很难将所有心得一一领会,所有论述一一验证,所有秘法一一学习。
因此他最终只能择其要而学,擅其精而用。
这使他这段时间他进步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