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的李广(2)
作品:《暧昧的政治——闲说西汉二百年》 李广生年,至今无法确定,但经过推断,可以知道他20岁时至少已崭露头角,他才气纵横、天下无双也是事实。他对于突发事件有一种天生的应变能力,常常能在危急的时候突出奇招,反败为胜。比如他一次率百骑遇匈奴数千骑,李广手下大恐欲逃,李广则快速判断寡难敌众,逃则全灭,马上命令百骑不退反进。行至离匈奴二里左右时,令手下下马解鞍,故作诱饵之态,示意大军在后,匈奴果然不敢进击。这时匈奴有一白马将军出阵勒兵,李广上马与十数骑驰往射杀之,还至军中,解鞍卧草中。僵持半晚,匈奴引兵去。还有一次,李广被匈奴生擒,受伤,被放在两马间的网中。李广瞥见旁有一胡人骑一匹好马,突然跃起,推人抱马,取其弓,匈奴数百骑追之,李广且战且走,杀伤数人,得归汉军。
反应敏捷,镇定果敢,是一个军人的必备素质。这一点李广似乎与生俱来。他从青年时代就已充分表现出这种军人的姿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说不定就是这些天生的优势,使李广沉迷于自我欣赏和自我陶醉中,从而丧失了壮年以后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青年人头脑清楚,反应灵活,善于应付突发事件,我们自然会觉得他素质够好,前程远大。可一旦这个青年人满足于此,不在任何一个领域内用苦功,对任何事情不再学习深谋远虑、如履薄冰的态度,那么,他到达老年时将不会有太大的建树,他不太可能在一个专门的领域内建立功绩,他的天才也会白白荒废,只不过被看成一个还算聪明的人。如果这种聪明在年轻时还让人羡慕,那么,在壮年之后毋宁说让人觉得可惜甚至可怜了。
在我的眼光中,李广就是一个不能长大的青年。他对自己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非常自负,他觉得自己已不必在计划和谨慎上下苦功,所以他带领的部队人人自便,不执行严格的军纪;他也极端相信自己的勇敢,觉得不必在踏踏实实、深谋远虑地做点什么,所以他的最后一战失于没有向导就很耐人寻味。如果一个聪明的青年人不能于挫折中学到一点壮年人扎扎实实、小心行事的品行,那么,经验与智慧将毫无意义。而我相信经验与智慧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即使是在当代。
司马迁因李陵之事而下狱,对李陵的先人李广,他天生有一种认同感,所以在《李将军列传》中不由倾注了过多的同情与热忱。这本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只在于,当后人脱离这个情境而盲目倾向于司马迁的巨笔时,李广的形象便渐渐脱离了真实。一个青年时有为但不能积累智慧和经验的将领,一个小战时可胜而大战时无用的将领,赢得了后人过分的尊崇与敬爱。这个纰漏时历2000多年却从未有人指出,足见历史中铸就的定见十分坚固,难以撼动。不过说到这里,我们仍得回过头来感谢历史,是汉武帝时那些货真价实的战争给了检验李广的真正机会。只可惜李广至死尚觉苍天不公,不能仔细地评判自己,而事实上,在我看来,历史的提示已经足够清晰有力。